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32 | 查看全部
  我的手一抖,差点没能握住话筒。
  
  我眼前浮现她当年一身墨绿,冲进办公室的场景。那时候,她才十六七,而我,也是风华正茂。我们一直在拼命保住什么,我们又保住了多少呢?就算我们保住了,但是岁月轻轻一伸手,就能把那些东西都拿走。
  
  而此时此刻,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多保住点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42 | 查看全部
初衷是奢侈的梦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85次

  高考结束,表妹的分数刚上一本线,填志愿的时候,表妹摇摆不定:到底是在好大学里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是在一般大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呢?
  
  表妹问我的时候,我思索了很久,我突然想起了我的一个高中校友。我给她讲了我这个校友的故事。
  
  那时,我们刚上高中,正是李阳疯狂英语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学校为了鼓励我们学好英语,特意请李阳来做了一次专场演讲。在空旷的运动场,几千人被李阳的故事打动了,跟着他大喊英语。从此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多了一群用飞快语速狂喊英语的人,我和她都在其中。
  
  刚开始的时候,山坡上挤满了人,后来都像掬在掌心的水慢慢流走了,到最后竟然只剩下了我和她。我们俩相视一笑,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相约每天傍晚放学后,都来这里大喊一个半小时的英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51 | 查看全部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学好英语。一天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女孩子突发奇想要当同声传译,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学习英语最终实现梦想。她特意拿来给我看,和我说她以后要当同声传译,我看了也大受鼓舞,表示要跟她比肩同行。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们俩的分数都不够上那所心仪了很久的外国语学院。我听从家人的安排填报了一所师范院校,学的是法学专业。她上了外省的一所重点大学,被调剂去学金融学。
  
  她问我:“你确定要去吗?”我点头。她又追问:“那你忘了你的梦想了吗?”我说:“没忘。”后来,我们在车站告别,我南下,她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59 | 查看全部
 正当我在大学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她突然发信息给我,说她决定退学回去补习,请我暂时不要告诉她的父母。我急得不得了,告诉她那些她或许想了一千遍的结果:你回去补习,不一定考得上外国语学院,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当上同声传译,搞不好还是要从事其他职业……等了很久,她才回过来一句:我不是那个女孩子,有足够的执着,我需要一直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才能不忘初衷。
  
  大学里的第一个寒假,我跑回去看她,还是在学校的后山坡,她在雪地里一边跳一边大喊英语,耳朵和鼻子被冻得通红。那一刻我被她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她一定会成功。
  
  “后来呢?”表妹焦急地问我。她需要一个美好结局来坚定自己的梦想。
  
  后来,我慢慢地丢开了英语,我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比如考证。
  
  毕业后,我们专业的就业率差到极点,僧多粥少的现状让我们纷纷转战其他行业。我也不例外,做了一份行政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5:08 | 查看全部
  她毕业的时候,我正好工作一年,她揣着二级口译证书非要留京,她想去的翻译机构将她拒之门外,说公司不要应届毕业生,只需要经验丰富的职员。她仍三番五次地找上门去,翻译公司烦了,说:“不招翻译人员,清洁工你做吗?”她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这份清洁工的工作她做了三年。她现在是一名同声传译,半年工作,半年旅游,年薪百万。不到十年,她的人生已经和我全然不同。
  
  说完这些,我有些身心俱疲。表妹已欣欣然做出了她自己的选择。
  
  我们总是一边妥协一边羡慕那些坚持到底的人,每当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又懊恼得恨不得去撞墙,初衷是我们再不愿提起的心中隐隐的痛。而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在拼尽所有的努力之后,即使无所得也无怨无悔。就像我的校友所说的,她做过最奢侈的梦,就是不忘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5:18 | 查看全部
被困在英俊皮囊里的男人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206次

  大学的时候为了学英文,有段日子看了很多英文原版通俗小说,除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图书馆里能借到的美国浪漫爱情小说大多数都看过了。当我第一次看到今年的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的时候,真的有种被穿越回过去的感觉。
  
  说起马修的英俊,可能并不是很多中国女性的菜,但他的那款长相,真是当年美国女人心中好丈夫,好男友的经典款,马修在德克萨斯念高中的时候,是Longview高中著名的校草,曾被学票选为“最英俊的人”。这么英俊的男生,后来走上演艺之路也是很正常的。2005年,马修被People杂志称为还活着的最帅的男人,可想大家是都知道他帅,也都承认他帅的。但可惜的是,他的演艺事业却遭遇瓶颈,一直难以扩展。大家倒也不是觉得他不会演戏,他的演技没问题,他的戏也很出色,但也仅此而已了,如果他想有人找他拍更有难度的角色,想证明自己是个伟大的演员。对于他这么英俊的一个人儿来说,那可能是有些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5:27 | 查看全部
 蔡康永说,凡有边界的,皆是监狱。对于那些长得好看的人,“好看”这件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不能理解这可以是上天的礼物,也可以是监狱。对马修来说,他的英俊在最开始对他帮助一定是很大的,但继续再往前走,这英俊却成了他的束缚,因为他的英俊太扎眼,太无可挑剔了。
  
  他一哭,女人们都说哎呀连哭起来都这么帅,鬼才会觉得他那叫痛苦呢。也许很多美男子都会有这样的困境吧,难怪现在裘德洛也完全不管不顾的秃头和发胖了,当所有人都惊呼裘德·洛你怎么了,你怎么长残了的时候,洛自己却说,太好了,这下总算可以演自己想演的角色了。
  
  我想如果一个人生来就是个美丽的人,人人都夸赞他的美貌,对于他来说,这也许也会成为一件很无聊的事吧。我们普通人之所以不断追求美,是因为我们长得实在是不够好看。可是那些天生美貌的人,特别是那些自信自己不仅仅有美貌的人,也和别人一样有才能的人,一定讨厌死了别人只看到自己的美貌,他们就像贾宝玉那样,咬着玉打娘胎里蹦出来,最后却讨厌这块玉,压根不在乎它,他们渐渐的拿自己的美貌不当回事,反倒是变着法地作死,拼命地把自己往丑里倒腾。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马修把自己摧残成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模样,形销骨立到了大家都认不出他的地步,最后拿到了一个奥斯卡的小金人儿,这部电影只有550万美元的投资,据说剧组拍摄时常常穷得连盒饭都发不出,马修为了拍摄顺利进行还得倒贴钱,他随便拍拍其他片也比这赚得多。如果这电影投资再少点就连奥斯卡提名的资格都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5:36 | 查看全部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那么帅的一个人,干吗要这么折磨自己呢?大家这是没想通,大家还在盯着奥斯卡,但他是真开窍了,想通了,他不把这监狱给彻底砸了,他就冲不出来,就得永远被关在自己这肉身里。作为大帅哥马修,他早就腻了,无聊了,于是他选择毁掉这皮囊,他就是要让人们看看,当他撕掉了他的皮囊,他,马修·麦康恩到底是谁。当我看到他站在奥斯卡的领奖台的时候,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拿着小勺挖呀挖,最后爬过臭水沟,逃出监狱,在暴雨下撕掉衣服的那一幕情景,马修·麦康恩撕掉的是他的皮囊,而他的这座小金人,就是他成功越狱的奖杯。
  
  想要自由,就要为自由付出代价,是要对自己下得了手,狠得下心的,马修成功了,他从此可以演他想演的戏,成为想成为的人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自己的英雄,也是一个真正的狠角色,所以奥斯卡没法不爱他,因为人人都爱狠角色,因为我们都太懦弱了,我们也没有美貌可以下狠手去毁,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懂的,小李是在银幕上扮狠,而马修是真正现实生活中的狠角色,结果我们都被他的这股子狠劲儿给震了,于是他赢了,他自由了,我觉得这比奥斯卡还要重要,我为他感到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5:45 | 查看全部
皇帝也求人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处世原则是:自力更生,尽量不求人。我总觉得,哪怕是亲戚朋友甚至自己的亲人,对你付出了帮助,那么你在他们面前便会有些抬不起头,不是俗话都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吗?因此,在大家的心目中,我一直是个“强者”。强者挺好,昂首挺胸,我很喜欢自己这种“玉树临风”的形象。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被日益“孤立”了。朋友们在我面前很尊重很客气,但明显少了一种宝贵的亲近;姐姐和弟弟与我也似乎疏远了很多,家常话少了,少了一种“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甚至连自己的父母,我也觉得他们在我面前好像有点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说话特别小心。我很郁闷,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甚至抱怨他们偏心,因为我自认为没有亏待他们,不欠他们什么,况且我还经常帮大家的忙,在父母这我觉得自己也是最孝顺的,钱我给得最多,东西我也买得最多。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无意中的一句话悄然点拨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5:54 | 查看全部
 
  那天,一个湘西的同事回老家,带来不少湘西特产,她开心地把这些礼物分给大家,几乎都是亲自送到手中,还寒暄几句,叮嘱要怎么样吃才能吃出原汁原味。可只有给我的那份,她是托另一位同事苗转给我的。我忍不住嘀咕:“为什么她不亲自送来,顺便上我家玩玩呢?”苗笑笑:“她大概觉得你太能干,这点礼物在你这怕太微小,有点不好意思吧。”我一愣:“我能干吗?”苗脱口而出:“你当然能干了,你看大家同事这么多年,你什么时候求过别人。”我到这刻才明白,原来我的所谓“不求人”原则,在自己的周围砌起了一堵无形的高高的围墙,将别人置之心外。
  
  想想确实如此,求助于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美德,因为既是尊重对方的能力,也是承认彼此的感情。毕竟,与你毫无关系的人你不会去求助,毫无能力的人你也不会去求助。这么多年,我很少求助于别人,自然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就是“高高在上”“看不起人”“不喜欢交朋友”。难怪有次姐姐说我是“情感需求淡漠”的人,我当时还埋怨她是心中只有弟弟。至于父母,我的“强大”衬托了他们的年老力衰,我不愿意求助于他们,因为是我认为他们“老了,没用了”,所以他们在我面前有种自卑感。由此,我们的情感渐渐疏淡。
  
  我可不愿意做一个“纸老虎”似的“孤家寡人”。从此,我也让自己偶尔“求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