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4:20 | 查看全部
教育别人总是容易的
时间:2012-11-30 作者:小小Z 点击:369次

  美女芭拉朵死后进了天堂。上帝对着她的脸凝视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说道:“你在人间的爱情太多了,你的爱情还没有完全清除干净,只有试验一下才能知道。如果你能够通过试验,你将在天堂享福;如果通不过,你就要下到地狱受苦。”

  芭拉朵说:“我想知道怎样做试验?”上帝回答:“你要走一条悬在空中的绳索。在走的时候,如果你心中不想爱情的事,你就胜利了;如果你分心去想那些爱情的事,哪怕只是想一下,你也会马上从绳索上掉下去。”

  这时,一条绳索在空中拉了起来。上帝让芭拉朵从绳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上帝则走在后面,亲自监督她。

  芭拉朵拼命忍耐着不去想爱情的事,因为她害怕掉下去。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她回头去看上帝,但是没有看到。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上帝走神想到爱情,他已从绳索上掉下去了。

  这个小故事幽了上帝一默。上帝面对美女也禁不住要想入非非,其中不仅有“爱情”,恐怕还会有“色情”吧。

  由此可见,教育别人总是容易的,而自己要真正做到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今,像上帝那样的人相当多,他们教育起别人来理直气壮,道貌岸然,可一旦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多是一副“上帝”的嘴脸。

  对于长者、教育者来说,加强自我修炼,强化自律带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不然,被教育者可能还在正路上走着,而自己却“率先”掉进了不干净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4:31 | 查看全部
写好你一生的每一笔
时间:2012-12-01 作者:小小Z 点击:460次

  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因病辞世。姜老先生工篆、隶、楷、行各体,尤以小楷见长,曾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姜东舒先生师承书法大师、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他的拜师经历,颇为传奇。

  1958年,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曾为战地记者的姜东舒被打成右派,连工作都失去了。为了养家糊口,走投无路的姜东舒最后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一份临时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搞搞卫生,打打杂。看他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管理人员将图书馆内的指示牌、标语什么的书写任务也交给了他。正是这个额外的差使,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那个标语盛行的年代,墙上、路旁,甚至山坡上,到处都是标语,这些标语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美术体。与这些标语不同,张贴在图书馆内的标语,都是诸如“请不要随地吐痰”、“请爱护报刊图书”、“请勿大声喧哗”之类的提醒语,虽然图书馆内人才济济,但是大手笔们谁也没有兴趣书写这些张贴在墙上的标语,所以以前都是一般工作人员随手写几张,应付应付了事。现在,这个任务落在了临时工姜东舒的身上。

  姜东舒从小就爱好书法,接到任务后,姜东舒领来了纸、笔和墨水,一份一份,认认真真写起来。一笔一画,周周正正;一撇一捺,尽显锋芒。仅“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个标语就写了几十份,楼梯口、过道、阅览室,都要张贴。每一份,姜东舒都像对待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极认真,极细致,偶有一两个字写得不如意,一定重新书写。管理人员见他太过认真,写得太累,就劝他:“标语反正是贴在墙上的,大家看明白意思就行了,没必要写那么好。”姜东舒笑笑,仍然坚持一笔一画,埋头认真地书写。写完了,再一张张小心地张贴在图书馆各处的墙上。

  没有人注意这些标语,写得再好,它不就是条“请不要随地吐痰”的标语吗?只有每天打扫卫生的姜东舒,偶尔会停下来,琢磨一下自己写的这几个字,还有什么缺陷。

  有一天,“请不要随地吐痰”却吸引了一双锐利的目光。

  那天,兼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张宗祥大师偶来图书馆,主持建馆60周年大庆,在楼梯口,张大师时走时停,目光一次次落在墙上的那些标语上。在二楼阅览室门口,挂着的一则手书《阅览规则》前,张大师驻足,他惊讶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些字都是谁写的?他对身边的人说,自古以来,字的好坏,要看有没有神韵,是不是有书卷气。这些字秀丽飘逸,笔墨纯正,说明写字的人有学问。但字里行间的不足之处,也未能逃脱张大师的慧眼,他认为,此人是可造之才,只是用笔尚有不合法度之处,显然是缺乏名家指导。

  言谈之间,张宗祥大师竟然忘记了自己是来主持馆庆大典的,他急不可待地吩咐身边人,立即将写字的临时工找来。
面容瘦削,头发纷乱,穿着清洁服的姜东舒,匆匆来到了张宗祥大师的面前。

  就这样,姜东舒有幸成了一代大师张宗祥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向一位临时工敞开了。

  如果说,姜东舒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源于他的勤奋、执著和天赋。那么他作为临时工所书写的那些“请不要随地吐痰”标语,就是他打开这扇机遇之门的钥匙。

  “请不要随地吐痰”,在有的人眼里,它只是一则随手涂写的标语,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它是有血有肉的字,有情有感的书法作品。有的时候,写好“请不要随地吐痰”,也就是写好你一生的每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4:42 | 查看全部
任务与结果
时间:2012-12-01 作者:小小Z 点击:1395次

  在哈佛大学MBA课堂上,教授们做过这样一个课题:带上除了你以外的3个人,运两筐石料到山上去,每个人的经费只有100元,只允许在现场找人。

  第一个组织这个活动的人,从开始发动群众到最后爬到山顶用了6个小时,他的方法很正规,用钱去招聘人搬运,尽量挑选一些身材比较强壮的搬运工,招聘工人用了3个小时,爬山用了两个小时,中途休息用了1个小时。

  第二个组织这个活动的人,直接给附近的劳务公司打电话,劳务公司很快调派了3个身强力壮的人去负责搬运石料,结果,他只用了3个小时就爬上了山。

  而第三个组织这次活动的人,却仅仅用了1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爬到了山顶。首先,他找到该山的负责人,询问有没有缆车,在确认有缆车的情况下,他只需要找到3个旅游的人帮忙看管一下石头,然后坐上缆车直接到山顶。

  当然,课题的最后获胜者是那个坐缆车的人。虽然,另外两个人都表示不满,觉得他违反了规则,这个课题是训练你的组织能力,而不是投机取巧,然而,教授们最后把胜利判给坐缆车的人。

  教授们最后是这样说的:原因很简单,在任何公司里,你的上司只看中你的绩效,你的结果。

  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可能会常常听到上司抱怨:不要给我讲那么多的理由,我只要结果!请告诉我结果。

  是的,这话很噎人,但就像本案例一样,也有其实在的道理。上司老总们千方百计想让员工明白:做结果,而不是做任务;完成任务并不等于结果,结果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4:52 | 查看全部
“四分钟”成功的生死时速
时间:2012-12-02 作者:小小Z 点击:310次

  与鲸、海豹等身体硕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小个子了。海獭属于鼬科动物,成年海獭体长1.5米,体重在40公斤左右。它们生活在阿留申群岛周围的海域中,智能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类人猿。比如在捕食海胆时,它们会从水底捞起一块石头,自己平躺在水面,将石头放在肚皮上,然后用两只前爪抓住海胆用力地往石块上砸,直至将海胆坚硬的壳砸破,这样便可以享受鲜美的海胆肉了。

  其实,令科学家惊叹的还不仅是海獭会用石块当砧板来砸开海胆壳的聪明,而是它们对成功捕食时间的准确把握。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草原上的狮子,还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人类,都无法做到。海獭的潜水时间仅仅只有4分钟,也就是说,在这4分钟里,它必须潜到50米以下的海水里去捕猎,如果超过了4分钟,它就会溺死在水里。所以,时间对于海獭来说就是生命,每一次捕猎,都是以倒计时来计算的,并且必须用上整个生命。它们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捕获到食物,不然,要么会被淹死,要么就会饿死。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由于海獭非常清楚自己捕猎的时间有限,所以每次潜入水中之后,它便目标明确地去寻找自己的猎物,一秒钟时间都不敢耽误。它的速度也异常快捷,抓到猎物后,一定要在肺里的氧气用完之前冲出水面。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朵,滚圆的躯体。它们没有鲨鱼那样坚硬的牙齿,也没有金枪鱼那样锋利的长枪,它们没有任何强过海里其他动物的器官或武器,也并不适合在水里生活,可是,千百年来,它们就是靠着那4分钟的捕猎时间而在海里生存了下来。

  其实,人生的时间并不短,跟海獭相比,我们的时间何止一千个一万个4分钟?不成功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时间太过充裕,让人们有了懈怠的心理。如果给成功定一个期限,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情况呢?

  如果给成功定一个期限,便没有时间怨天尤人,也没有机会犹豫不决,而是会立即在有限的时间里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

  如果你还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么不妨给自己的成功定一个期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5:04 | 查看全部
失败的跳伞者
时间:2012-12-02 作者:小小Z 点击:525次

  有位退役老兵,有段不甚“光彩”的历史。他曾是位空军伞兵,训练了半年,上机试跳时,面对机下的万丈深渊,他一屁股坐在机舱里,脸色蜡黄。

  老兵对我说,飞机降落后,他就知道伞兵的历史终止了,因为一个存在高空畏惧心理的人,是不适合当伞兵的。果然,他被调到了空军后勤部队。

  老兵转业后,分配到了一家工厂,他有一种特殊技能,能迅速地整理好杂乱的绳子,你根本无法看清他是如何从一堆乱七八糟的绳子里,轻易地理出绳头和绳尾。老兵说,关于理绳子,他在部队时,训练了上万次。

  当年,他理的当然不是粗绳,而是伞绳。他说,那时候教练经常故意把伞绳、伞面搞乱,要求他们在十秒钟的时间内整理好,然后教练会来检查,每检查一个,他就会拍拍战士的肩:“你活了!”或者说:“你牺牲了。”

  因为降落伞对于伞兵来说,就是伞兵的生命。伞面的叠法,伞绳的理法,意味着从高空中跳下,是死还是活。

  谈及往事,老兵有一点失落,但不悲伤。因为他跨不过心理那一关,虽然他的理伞水平非常高,教练每次都微笑着对他说:“你活了。”但他却理不出一份跳伞的平静心情。

  记得有一位名叫霍姆斯的心理学家,他曾是一名跳伞运动员,他跳伞成功的次数为3400次。他认为,如果跳伞者对设备的娴熟掌握是生命的话,那么心理就是灵魂。他调查了许多高危运动员,结果发现八成左右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智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霍姆斯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要比其他人更容易调节心理。而跳伞教练看中的也是这些,因为折叠伞具一万次,十万次,是容易的,但具备一份面对巨大恐惧的心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个推断,不知有没有道理。

  两年前,上海金茂大厦低空跳伞曾出现过一次意外,一位名叫辛普森的澳大利亚低空跳伞专家失事死亡。辛普森是澳大利亚低空跳伞协会主席,有过1400次低空跳伞记录,但是他却在上海失手。

  事后分析,致辛普森死亡的是风,还有人认为是辛普森折叠伞具不当。

  但这一切都是事后的推测。

  而更多的人认为,一个跳伞专家,一个经过数万次训练,上千次实践的专家,不可能会疏忽伞具。惟有他当时的心境,才有可能置他于死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5:12 | 查看全部
如果职场是一张餐桌
时间:2012-12-02 作者:小小Z 点击:520次

  桌上经常见到的果酱、果汁、汉堡包、薯片、脆黄瓜、萝卜……这些不起眼的食物,看起来那么普通,怎么可能和竞争激烈的职场风云有所搭边呢?其实,对于美食,只要你善于发现,懂得品尝,就会有好口福。就像在工作中,有些是清闲的,但做不出业绩;有些虽然劳累,但容易提升你的能力,业绩也能做出来。

  当然,有些美食的烹饪或者吃法中也有奥妙,如果能仔细咀嚼其中关联,你会发现某些食物的特性中寓含了很多相似的职场定律。以下介绍的每一种食物的定律中,都隐藏着特定的职场制胜规则。如果能够活学活用,将会带给你不少启发。工作着,我们需要轻松,需要快乐。

果酱定律

  名词解释:一片面包上涂了可口的果酱,无论是草莓味道还是花生味道,都会非常美味。但是,如果你仅仅只有一勺果酱。那么吐司面包的面积越大,果酱的覆盖面积看起来就越少。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面包和果酱的亲密接触面,你必须尽量将果酱涂抹开来。

  怎样活用:如果信息是果酱,而谈话对象相当于面包,比如老板、同事或客户,你即使善于滔滔不绝地演讲,但你永远不能向倾听者百分之百地传达所有的信息,这就如同涂果酱一样。因为完全地传达与接收信息几乎是一种苛求。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显示:听者能充分接收到的内容,最多只有10%。所以,请注意,你要把最重要的内容,按清晰的条理,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尽量将要点集中在那10%的区域中。你必须知道,你想要什么,什么才是重中之重。比如,你想“增加5000元预算”,那就尽量开门见山地直接提出来。当然,你的理由阐述也要足够充分,有说服力,越清晰越好。

薯片定律

  名词解释:每个人都知道薯片是高热量的不健康零食。但很多人却对它爱不释手,他们一边说话,一边看电视,嘴里一片接一片地吃着那些薯片。他们已经永远地爱上了这些油炸小零食,一口接一口,停不了手。停不了嘴,对它们的喜爱早已超出了对一般食物的满足,成了精神上的依赖。这大概和喝可乐差不多,有种习惯性的心理依赖症。

  怎样活用:善于发现老板对下属最希望的要求,并努力让自己符合这些要求,投其所好,这绝对是真理。比如说,老板喜欢图表形式,那就多做点图表给他看,无论是会议行程,还是度假安排,他一定喜欢。这不仅显示出你对老板喜好的尊重,长此以往,他也会觉得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5:22 | 查看全部
果汁定律

  名词解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酒店董事长规定大堂经理完成一个任务:每天早上为700名酒店客人提供鲜榨的橙汁。第一位经理一口答应:“没问题。”而事实上,他根本无法完成这个苛刻的要求。第二位经理则忙于解释,他根本做不到,因为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最多只能提供浓缩果汁。这个人的解释很诚实,但作为上帝的客人肯定不太满意。而第三位经理则很聪明,他说:“这是个很有难度的任务,但我们会竭尽全力完成它。不过,这需要不小的花费,我们需要增加人手和预算……”

  怎样活用:在面对有难度的挑战时,你要明确表达愿意承担责任。当然,前提是要了解清楚,这个项目是否太过于耗费精力,是否能实现。因为老板一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所以你要对他清晰地说明其中的曲折,让他明白你的努力和付出。如果他能在别人后退而你却主动上前请命的风浪中看出了你的能力,那么,这无形中就会给你的工作表现加分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5:32 | 查看全部
酸黄瓜定律

  名词解释:有这样一个寓言小故事:有一根自以为勇敢的小黄瓜,不想变成酸黄瓜。于是,当它被主人浸到醋里时,就绝望地反抗,试图不要浸染上周围的味道。但结果当然是徒劳无用的,它也和别的黄瓜一样,成了一根酸黄瓜。

  怎样活用:如果有哪个同事让你当众出丑,你可以事后处理。但如果给你下马威的是老板,那你想单枪匹马来对付一言九鼎的老板,八成是徒劳。因为对他来说,要周全的是整个公司的结构、规章制度,即使这些规矩在你看来很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问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忍受这份工作所附带的压力。如果你的身体状况已经预报了一些问题,比如胃痛或是偏头痛,这些都是身体危机发出的警报,你就要为自己作个长期的规划。不妨在五一或十一这样的跳槽黄金周,考虑另谋高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5:48 | 查看全部
幸福的篮子
时间:2012-12-03 作者:小小Z 点击:356次

  有段时间我曾极度痛苦,几乎不能自拔。

  一天,我路过一家半地下室式的菜店,见一美丽无比的妇人正踏着台阶上来———太美了,简直是拉斐尔《圣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凝视着她的脸。因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脸。但当她走出来时,我才发现她矮得像个侏儒,而且还驼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开了。我羞愧万分……瓦柳卡,我对自己说,你四肢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长相也不错,怎么能整天这样垂头丧气呢?打起精神来!像刚才那位可怜的妇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长得像圣母一样的驼背女人。每当我牢骚满腹或者痛苦悲伤的时候,她便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让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却是从一位老太太那儿学来的。

  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但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于是,我便去夏日乐园漫步散心。我顺便带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极简单、朴素的连衣裙,把头发在脑后随便梳了一条大辫子。又不是去参加舞会,只不过去散散心而已。

  来到公园,找个空位子坐下,便飞针走线地绣起花儿来。一边绣,一边告诫自己:“打起精神!平静下来!要知道,你并没有什么不幸。”这样一想,确实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她说,“我可以坐在这儿跟您聊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5:16:01 | 查看全部
“当然可以!”

  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什么不多见?”

  “您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列宁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篮里。”

  “什么,幸福之篮?”

  “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了,谁不愿自己幸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