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4:16 | 查看全部
 对两个孩子的爱却丝毫不减,对他们的要求也丝毫不放松。大儿子尤其懂事,养育之恩大于天。小儿也懂事,在家里事事都以哥哥为榜样,向哥哥看齐……
  
  二十年后,他们都长大了。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她老了。
  
  “允许我们狭隘地问一句,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把两个孩子都留在你身边,却让另一对父母的身边空着?”
  
  “也可以这样来看待你们夫妇的行为,你们无怨无悔地把一个与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养大,是一份人间大爱,值得所有人敬重学习。”
  
  面对他们的选择,当年有人不懂,现在还是有种种声音。
  
  “我们真的没想那么多,虽然当年阴差阳错把儿子抱错了,但我们对他们两个的感情却是一样的……”她的回答,让所有的疑问都失去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4:26 | 查看全部
钱币上的艺伎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日元最大面值是一万元,上面印的头像不是政界领袖人物,而是一位大学学者、教授,就是这个教授在日本还很落后的时候周游了世界,看到了世界上许多先进的东西,回国后,就将他的学生派到世界各国去,这些学生学会了世界各国先进的东西,日本从此打开了国门,用最快的速度走在世界前列。日本人尊重这个教授,将他称为国父。
  
  日元第二大面值是5000元,上面印的头像是一位年轻清秀的日本女性。这个女性是个艺伎。因为本土上物产极为有限,很早以前的日本非常贫穷,人们为了节省生活资源,老人一过60岁,就会被儿子背上山,那山叫舍亲山,几乎每个村庄边上都有这样一座山,过了60岁的老人为了给儿女省下吃用的生活用品,就会在山上冻饿而死。而生了女儿又养不起的人家,就会将女儿送到艺伎馆做官伎或艺伎。
  
  5000日元上面的这个女子就是个艺伎,因家里穷,一出生就被父母送到艺伎馆了,因为清秀可爱,她被一个老年艺伎收做女儿,带出艺伎馆,过着贫穷、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旧时代,日本女人是不能出去工作的,为了饱腹度日,老年艺伎将一根竹竿伸进河里,挡住人家丢弃、顺河流下来的破菜,捞上来做给女儿吃,为了让小艺伎吃得下这些菜而不去想着吃饭,老艺伎总是在小艺伎探问米饭是什么味道时对小艺伎说:孩子,吃到肚子里以后,破菜、好菜和饭都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4:35 | 查看全部
 后来,小艺伎知道写书能挣钱,就拼命学字,20岁之前出版了两本书,21岁时却因为病饿而死去了。不知真相的人以为选这个艺伎到5000日币上是因为她励志,其实不是。小艺伎死后,老艺伎在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把散碎的银子,日本政府选小艺伎到日元上是想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最重要的,口袋里还有钱而不去看病,买吃的,病饿而死是非常可惜,非常不值得的。
  
  日本人非常重视健康,因此,第三大面额1000元日币上的头像是一个制药专家,这个专家开的药厂目前在日本仍然是最好的药厂。
  
  日本人不赞成隔代抚养,非常讲究父母亲自抚养孩子,非常注意在每一天里留出亲子时间,父亲不管多忙,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洗漱、吃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一定要够1小时。父亲上班时,母亲要带着孩子走出门外,告诉孩子爸爸上班了,去给孩子挣钱去啦。每个月,母亲都要送孩子去父亲的工作场所至少待一天,不管父亲是干什么的,哪怕是拉板车的,孩子也要跟在父亲身边待一天,看看父亲是怎样工作的,以体验父亲的辛苦和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4:43 | 查看全部
 日本人非常重视独创,重视知识产权,日本的好多发明创造都是初、高中生完成的,尤其是动漫。发明创造一旦出现,政府会全力保护,如果发现有人做出的东西和发明者的东西有三分之一相似之处就算侵权。在日本,眼下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男孩子读高一时,一天晚上和父亲一起讨论高速公路隔离带为什么种花和树,日本是个土地稀有的国家,隔离带种花树又费钱又浪费土地,当这个孩子知道高速公路隔离带上种花种树只是为了遮挡对面来车的灯光时,这个孩子马上说,不用种花树,用一块板子挡对面的车的灯光不就行了吗?父亲觉得有道理,马上带儿子出门,到专利局申请了专利。目前,日本的许多高速公路隔离带都用上了板子,而这个孩子每个月都要拿到不少于6000万日元的专利使用费(一万日元相当于600元人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4:53 | 查看全部
东北男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88次

  东北男,我想形容起来还是——纯爷们儿。
  
  当我们开始上学,开始念书,成为男生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担当,假如你在课堂上和女生说悄悄话,好,老师直接会先罚男生,然后口头教育女同学,大家都习以为常。女生问男生问题的时候可以用笔捅,可以用书拍,甚至可以用脚轻轻踢两下,但是男生,几乎清一色的只能用手指尖轻轻碰碰女生肩膀,示意在喊她。帮女生带吃的,生病了背女生去校医院,女生不会做题男生会一遍一遍地讲,而男生不会,女生只讲一遍然后你自己悟去吧,再问就嫌你磨叽啊,一点也不爷们儿啊……说多了都是泪,忍了,反正我们似乎只有一个原则,女生最好不要惹,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照顾着吧,不然还能怎么样?后来到了大学才发现,原来只有东北的男生才肯或者下意识地被女生支使得团团转而觉得理所当然?
  
  好吧,言归正传,大学里各地的男生女生们汇聚在一起,怎样快速的辨别出哪些是东北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5:01 | 查看全部
 假如一起去喝酒,坐在酒桌上来者不拒的,而且不在酒里掺饮料或者白水的,经常被一帮人围着灌酒的或者主动敬酒提酒的,会帮女生挡酒把女朋友护在身后的,宁肯一杯换二杯的,有很大可能是东北男生。
  
  假如一帮人去吃饭,借口说去上厕所然后偷偷把账付了,回来告诉桌上的人放开肚皮吃,账已经付过了的很有可能是东北男生。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共性,至少在我身边这样的东北男生很多很多,开心就是开心,笑容挂在脸上,难过就是难过,找个地方一帮兄弟不醉不归,肯干最重的活儿,能承担最重的责任,笑起来最没心没肺也可能是最二最欢乐的那个,但是也许被朋友伤了之后最脆弱的也是这样一群人。
  
  还没毕业,也无法切身体会成家立业后东北男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但是有一点,多多少少有点怕老婆。但是请参考叶问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爱老婆的男人。”这才是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5:10 | 查看全部
  想想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或许现在能找个东北男朋友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呢,你会发现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其实还是蛮粗中有细的,而且足够仗义,有一帮好兄弟,随时能叫来一群电灯泡陪你逗闷子侃大山,拉出去也足够有安全感,有人欺负你的话,东北的男朋友不论打不打得过,都肯定会帮你出头的,原理类似于膝跳反射吧,自动反击光环。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捶他,保证他只是笑呵呵地躲不会还手,当然别打脸,这是一句忠告。
  
  最后的最后,想起两首歌,一首叫《东北人不是黑社会》,另一首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白山黑水烙在骨子里的印记是丢不掉了,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和做事风格,我是东北的纯爷们儿,这一事实值得我自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5:20 | 查看全部
人类还能阻挡网络攀比吗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202次

  最近,马来西亚的一名读者在路过伦敦的时候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对陌生人并不总是那么友好,但我对这个人却比较好奇。三年来她一直针对我写的专栏给我发邮件,而且她只有11岁。
  
  当这个可爱而镇定的孩子离开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比她大很多)。我浏览了一下英国《金融时报》的网站,看看我自己的文章在什么位置。它在“热门文章”榜单上的位置在下滑,于是我又看了一下它吸引了多少条评论。
  
  这回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去。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现实世界中的可恶攀比,转到了更可恶的网络攀比。
  
  攀比是人的天性,但我们都知道,结果总会让人不快,因为总是有那么一些令人发狂的人做得比你好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5:29 | 查看全部
 上个月,科学家们证实了每个父母很久以前就知道的事实:Facebook会让你不开心。浏览别人看上去很酷、很光鲜的生活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即使没有科学家证实,我也可以告诉你,Twitter、Linkedin、Klout以及所有其他在线排名都是如此。攀比和绝望,无处不在。
  
  不仅是少年和我们这些内心惶恐的记者会以这种方式折磨自己。最近,我遇到了我所认识的最值得尊敬的人之一,他把毕生都用在了解决这个国家最紧迫的问题上。
  
  我发现他盯着自己的iPhone,惊叫着:“106个人转发了我的帖子!”然后他很确信地跟我说,另一个知名人物的类似帖子只被转发了12次。
  
  一开始,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思想高尚的人竟然会热衷于这种低俗的东西。但现在我认为这根本就不值得一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45:37 | 查看全部
如今攀比行为变得如此盛行,甚至可能会吞噬创造。过去,作者必须要等到版税报告出来才能知道他们的书卖得有多好(或者多差)。
  
  后来亚马逊推出了让人痛苦的实时销量排行榜。现在Twitter提供的一些东西更恐怖:我们不再比较我们花上好几年时间写的东西,而是去比较几秒钟匆匆写就的东西。
  
  我们如何改掉这个习惯呢?专家说,首先我们必须停止监视别人做得如何,只和自己比较。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无论如何,这也不是解决方案。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是自我比较也是令人厌恶的。
  
  如果第二天,上述重要人物发现他只有104个转发,一定会很难过。
  
  于是,专家鼓励我们转而专注自己的内在成长。但这也不好,因为即使是这点似乎也成了网络攀比的一种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