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0:34 | 查看全部
能耐,就是能够忍耐
时间:2012-08-20 作者:小小Z 点击:766次

  韦文军的传奇般的发家史被同行炒得沸沸扬扬,版本众多,自己也毫不避讳:“其实我是刷马桶出身。”

  轰不走的应聘者

  第一天应聘时,韦文军忐忑不安地走进总经理办公室:“你好,我叫韦文军,今年刚毕业……”话还没说完,老板头都没抬一下:“出去!出去!我们不要刚毕业的!”韦文军当时感觉喉咙好像被石块堵住了一样,但他仍小心翼翼地说:“虽然我刚毕业,但是我挺有天分的……”罗老板粗暴地打断了他,高声地说:“出去!出去!我们员工个个都有天分!出去……”

  韦文军马上拿出作品放到桌面上,罗老板扫了两眼,感觉还有点意思,耐着性子对韦文军说:“我们这里是无纸化办公,要求熟练操作电脑。”韦文军连连说:“我会,我会电脑!”软磨硬泡之下,罗老板答应试用他几天。没过几天,罗老板又走过来请韦文军走人,原来罗老板看出他只是会点皮毛。

  如此三番五次的“摧残”,换了别人早就打退堂鼓了,偏偏韦文军是个天性倔强的孩子,他决心“赖”在这家公司不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0:43 | 查看全部
 有人曾对他说过:在深圳自尊心最不值钱。一个人只有战胜自己的恐惧跟小小的面子,才能在这块土地上立足。

  韦文军表示,他只想学电脑,不要公司任何报酬,只要管他吃住就可以了,并且每天为公司打扫卫生。罗老板最后开了个苛刻的条件,必须负责每天打扫公司的卫生间,包括刷马桶。

  上帝的恩典

  这家装修公司从此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韦文军每天要把近7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里里外外打扫个遍。从清晨一直干到中午,其间简单扒口饭,然后接着打扫厕所。等全面清洁工作做完后,大半天时间也就过去了。余下时间韦文军便坐在别人电脑前,看着别人操作。等大部分人下班后,韦文军再收拾一遍众人留下来的垃圾,匆匆吃过晚饭,趁着夜深人静看各种专业书籍,并且上机练习操作。

  后来,韦文军觉着自己太缺乏建筑常识,想到总工程师那里去“偷艺”。他瞄准空子给“总工”端上一杯热茶,总工头都没抬一下说:“你刷完马桶洗手没有啊?”韦文军并没有轻易退却,他发现,这位总工每晚动笔之前必喝一口白酒,于是韦文军动用自己不多的积蓄买来各式名酒,还捎上一些下酒小菜,总工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此后韦文军坐在他的身边被默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0:52 | 查看全部
道是无情却有情

  有天夜里,罗老板主动来找他谈话,老板推心置腹地说起他自己。原来,他自己是哲学硕士出身,初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竟然也是疏通下水管道,跟马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他当时看准了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装修市场的空白,于是放下书生架子做起疏通马桶的工作来,并由此攒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他还说:“我对你的无情实际是一种有情,希望你能在苦难中得到教训跟收益!”最后还谈起了《圣经》里的“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啊!

  从那以后,公司任命韦文军正式上岗做设计师,每月底薪1000元,时间一长,罗老扳发现韦文军的3D装修效果图画得好,中标率非常之高,经过反复研究,他发现韦文军色彩感觉特别好,马上提拔韦史军做设计总管,月薪加到6000元,并放手分给韦文军一些大项目做。这期间韦文军跟客户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增进交流的同时,工作局面日益复杂起来。许多心术不正的客户企图收买韦文军,通过金钱贿赂拿走公司的光盘与图纸,以躲避支付大宗的尾款。韦文军从不为所动,一一婉言谢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01 | 查看全部
能耐就是能够忍耐

  1999年7月,公司接到了一个大单―――“东海庄园”别墅群规划,设计费为2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韦文军一个人来完成。这时的韦文军已经很老到了,上学时他的风景水粉画功底此时此刻大大地派上了用场。短短两个月内光3D效果图就画了37张。客户看了韦文军的图纸后赞不绝口,痛痛快快地将尾款全部划到公司账上。

  此后韦文军又被提升为艺术总监,专门负责为3D图纸的艺术效果把关。他的月薪被加到两万,并另有年终提成。回想起自己一年前还在替公司刷马俑,韦文军感慨万千。

  两年之后,韦文军带着积攒的50万元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装饰公司。与以往“惯例”不同的是,打工仔同昔日的老板成了铁哥们儿,韦义军与罗老板成了感情深厚的朋友。

  重提过去那段往事,韦文军称刷马桶的经历实属上帝“负面的恩典”,他会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待这段故事。他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秘密”―――所谓能耐,就是能够忍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11 | 查看全部
两个理由
时间:2012-08-20 作者:小小Z 点击:405次

  阿瑟・布里司班是全美最富有的报业人士,担任《纽约太阳报》总编辑的时候,他破天荒地以当天报纸的销量来决定稿酬标准,被同行称为新闻奇才。《大英百科全书》给他的评价是:“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撰写新闻的大师”。

  布里司班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为《纽约太阳报》工作。那时候,他还仅仅是一名小记者,但他的睿智和机敏早已远近闻名了。有一次,老板威廉姆・赫尔兹对布里司班说:“你为报社写出了很多好文章,尤其是你写的专栏,大家都非常欣赏,为了奖励你的成绩,我决定给你六个月的假期,薪酬照发。”

  但是布里司班并没有欢呼雀跃,而是婉言谢绝了老板的好意。赫尔兹奇怪地问为什么,布里司班回答说:“我之所以不能接受您的慷慨,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如果我停写专栏,《太阳报》的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前者对您大大不利,而后者对我大大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19 | 查看全部
成果来自利用机会
时间:2012-08-20 作者:小小Z 点击:365次

  若想预知未来,请寄希望于机会的把握者,别指望问题的解决者。

  当柯达在1990年推出第一部商用数位相机后,数位摄影就开始引领风骚,并将摄影市场带向另一个全新境界,类比摄影就此淡出市场。2004年,类比相机的市场占率已经萎缩到17%,还没搭上数位列车的厂商,算是玩完了。

  缺乏弹性的大型企业,也在失败之列。错失机会,要翻身就很渺茫。日本传统品牌柯尼卡美乐达,在相机市场纵横百余年,却在2006年3月31日黯然退出相机市场。尼康相机也好不到哪去,在2006年年初已停止生产底片相机。搭上末班车的德国莱卡,在1998年推出数位相机,多亏股东加码投资,才不至于倒闭。

  如何找到机会呢?机会的寻找者知道,只有转变才有机会;而问题的解决者,只关心昨日之事。转机,转机,转变才有机会。当人、事、物的关系发生变化时,新的关系会创造出新的需要与欲求,进而提供新的机会。预测未来时,注意那些把握机会的行动派,你自己也要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27 | 查看全部
莫泽斯老奶奶的作品
时间:2012-08-20 作者:小小Z 点击:340次

  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乡下的一个农民家庭,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上小学四年级时,母亲和一个相爱已久的黑人青年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为了生计,她只得辍学到一家农场当雇工。她每天5点起床,要做30多人的早饭,然后去割干草、照料牲畜、熬奶油,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上床睡觉。

  这样的劳作一干就是16年,27岁时,她与在另外的农场干活的一个青年雇工托马斯结婚,先后生育了11个孩子。婚后的几十年里,她几乎没离开过家,日子都是在照料孩子的忙碌生活中度过的。

  40年过去了,她67岁时,丈夫被马踢伤,不久便不治身亡,她就和小儿子夫妻一起生活。从这时起,她患风湿症的手指开始麻木,失去了劳动能力。时间一长,连小儿子也开始嫌弃她了,觉得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为了恢复手指功能。70岁时,她用自己过去使用农具和织针的手拿起了画笔。说是画笔,其实不过是一把现成的刷漆用的板刷。她用这把板刷蘸着刷门廊和厨房地板用的油漆开始画起画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35 | 查看全部
小儿子一家人完全漠视她的存在,任由她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四处涂鸦。直到她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农场・秋》装饰在托马斯・德拉格斯特亚的商品陈列窗时,小儿子才大声惊呼:“天哪,原来我妈妈是个画家!”此时,她已经75岁了,人们从《农场・秋》的署名上,第一次知道了她的名字:安娜・麦阿利・莫泽斯。

  很快,“莫泽斯老奶奶画家”称号传到纽约,纽约的各大报刊相继刊载了莫泽斯的作品,人们被她古稀之年学画画的精神所感动,更被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原始而古朴的气息所震撼。不久,莫泽斯的作品又传到了国外,法国卢浮宫近代美术馆收购了她的一幅作品,出价高达100万美元。在普希金美术馆举办莫泽斯的作品展时,排队参观的人达11万之多。“莫泽斯老奶奶圣诞贺片”年销售量多达2500万张。

  莫泽斯是个幸福的人。从她70岁拿起画笔到101岁去世前的26年里,她一共创作出了近300幅作品,其中有100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所收藏。她去世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自发地为她送葬。

  不能说“少年学易老学难成”,只有学而不倦才是一个人开花结果的必备条件。有时候,人格的完美是需要以一生为单位来衡量的。一个人在想学的时候就学好了,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43 | 查看全部
门面
时间:2012-08-21 作者:小小Z 点击:321次

  到波士顿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去看哈佛大学。

  车子在一条窄小的鹅卵石路上停下来,两边是一些旧房子和低矮的门面,车子停靠的位置,临着一扇极普通的铁栅门,门两边的红砖垛已经灰黑,里边是一间在国内常见的简易房。我以为车子出了故障,却听说:“到了。”也就是哈佛大学到了。那扇门里就是,陪同说,我们现在去正门,一会从这里出来。

  原来这是偏门。即便如此,也足让我惊讶:毕竟让世界各国的求知者那么向往的哈佛大学啊。这样的偏门,好像还不如我所在的那个无足轻重的社团多年没有维修的偏门呢。可是拐个弯,到了正门,我的感觉更不止是惊讶,完全就是疑惑了。以为陪同是敷衍塞责,把我们带到了另一扇偏门。结果人家倒很惊讶,反问:这就是正门呀,怎么会不是呢?

  依旧是已经灰黑的红砖垛。依旧是黑色的铁栅门。只是比先前的那个偏门稍宽,红砖垛上嵌了刻着校名的石头。进门便是穿过楼群的林阴道,远远的尽头,是那座约翰・哈佛的著名雕塑。我不能不相信,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51:52 | 查看全部
 我的惊讶和疑惑,源于我对国内大学校门的见闻。我有一次因为偶然的机会路过一所省级大学的新校区,被其孤零零地突兀屹立于一片广阔旷野上的校门抓住了视线。同行的人中有个知情的介绍说,该校为建新校区,一口气贷款二十个亿。规划尚未全部完成,但这座宏伟堂皇、傲然雄视、耗资千余万的校门,及其所表现出的主事者的手笔与气魄,已令无数观者咋舌惊叹。

  这些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其中包括那所大学的负责人,参观过哈佛大学的,肯定不在少数。他们应该都知道当了20年哈佛校长的科南特说的“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知道“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哈佛校训:知道哈佛大学在上世纪最后十年平均每年得到十亿美元的社会捐赠,却只是一味致力于世界第一流学府的学术发展而没有重建校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