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49:11 | 查看全部
又过去十多年,他的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他只认为自己是个制陶的工匠,但别人却说他是“老艺人”。他的作品越来越走俏,被作为艺术品陈列、收藏。他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值多少钱,但市场却把他的作品的价格一抬再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为此惶恐:怎么,一个陶制的仙女能卖上1200块?

  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因为他那些质朴、生动、精巧的作品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无法复制、模仿的。他的名字开始进入报纸、电视,他本人也不时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

  有人求教老人的成功经验,老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释,只是说:哎呀,我这辈子呀,也就是围着这个机器转呀转的……

  是的,就是这么转过来的―――你围着一件事转,转呀转,转到黑发变成白发,转到地老天荒,最终,你就会转成一个圆心,世界也要围绕着你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49:20 | 查看全部
“小事”之大
时间:2012-08-18 作者:小小Z 点击:326次

  不久前,去上海参观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在一条弄堂里的鲁迅寓所,安静而整洁。讲解员先生带我们进门后,快捷地把门关上了。这引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一起进来,不用重复讲解。他说,这样讲得和听得都很坦然,不会急促草率。果然,他的讲解既轻松,又流畅,很有生活情趣,非常符合寓所内家居式的评说。

  很为他随手关门、闭门讲解的小事感动。在只有人凑齐才能开讲,车坐满才能开行的商业社会,他的“小众”讲解,让我把他和鲁迅故居的氛围融合在了一起,觉得他的品行,正是身在鲁迅故居里的人才有的,对他倍加尊敬。

  有时候,“小事”给人的感动是最真切的,也是最难忘的。如果让一位国外游客领受了服务的热忱和周到,还会对一个国家心存好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49:30 | 查看全部
30年前曾经到访中国上海的一位芬兰客人,入住上海大厦期间,早晨把一块用脏的手帕扔入一篮子,然后到餐厅用早餐,用完早餐回房间整理行装准备离开,有服务员敲门把一块洗干净、熨烫平整的手帕微笑着送到他手上。一块准备扔掉的手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洗干净送回客人,让这位芬兰人很感动。30年后,这位芬兰人任驻爱尔兰大使,递交国书的第二天,就找到我国驻爱尔兰大使馆邸。促使他当大使后急切想找中国大使的缘由之一,是向中国大使表达他对30年前这件小事的感谢。在回忆这件小事时,这位年龄不小的大使仍然十分激动,说这件小事在心里放了30多年,要感谢那位服务员。中国大使听完这番话,感动着,又自豪着。一件小事,让这位芬兰人对中国有了这样的感念。

  我们身边发生着无数的小事,有无数的小事背后折射出大的意义,比如人的品格、企业的信誉、乃至国家的形象。从小事做起,这是永远的警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49:38 | 查看全部
第一百封信
时间:2012-08-19 作者:小小Z 点击:346次

  有位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壮着胆子给姑娘写了一封求爱信。没几天她给他回了一封奇怪的信。这封信的封面上署有姑娘的名字,可信封内却空无一物。小伙子感到奇怪:如果是接受,那就明确说出;如果不接受,也可以明确说出,干吗干脆不回信?

  小伙子鼓足信心,日复一日地给姑娘写信,而姑娘照样寄来一封又一封的无字信。一年之后,小伙子寄出了整整99封信,也收到了99封回信。小伙子拆开前98封回信,全是空信封。对第99封回信,小伙子没有拆开它,他再也不敢抱任何希望。他心灰意冷地把那第99封回信放在一个精致的木匣中,从此不再给姑娘写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49:48 | 查看全部
两年后,小伙子和另外一位姑娘结婚了。新婚不久,妻子在一次清理家什时,偶然翻出了木匣中的那封信,好奇地拆开一看,里面的信纸上写着;已做好了嫁衣,在你的第100封信来的时候,我就做你的新娘。

  当夜,已为人夫的小伙子爬上摩天大厦的楼顶,手捧着99封回信,望着万家灯火的美丽城市,不觉间已是潸然泪下。

  成功,它就像故事中那位美丽的姑娘,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追到的。它需要漫长时间的考验,它还会设置很多的障碍来考验你。这个道理,就好比弹钢琴,你只有通过千千万万次的练习,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个道理又好比烧开水,99℃离100℃虽然只差1℃,但是不到100℃,水是不会沸腾的。

  每个人都尝过失败的苦涩滋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等到甘甜的那一天。99次希望,98次失望,差了一次,便算不上锲而不舍了。因为你心灵的底层总是害怕失败。你连尝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成功怎么会青睐你呢?所以,当你失败了九十九次,请你做第二百次尝试;而假如你已经失败一百次,那就请开始第二百零一次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49:57 | 查看全部
压力实验——南瓜成长想到人生
时间:2012-08-19 作者:小小Z 点击:496次

  在美国麻省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承受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50:06 | 查看全部
在不曾抵达目的以前,尽可能保存好每一个铜板
时间:2012-08-19 作者:小小Z 点击:404次

  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欢畅地穿过树丛、村庄。因为这浅浅的浪花,行走的人不得不卷起裤脚,趟河而过。年轻力壮的好心人从山里背来石块,丢在河中,以便行人能踏石通过。倘若修座桥该多好,老人不必搀扶,孩子不必背抱,穷苦的村民盼望着。

  终于,一个揣着钱袋的人经过此地,村民拦住了他。“行行善,积积德,替我们修座桥吧。”  路人微笑着,轻轻摇了摇头,“也许,等我回来时可以。”

  为什么现在不?

  没有申辩,没有解释,没有反驳,路人依旧微笑着跨河而去。

  在不曾抵达目的以前,尽可能保存好每一个铜板,尽可能不被眼前的事物牵扯,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前面的路说不定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50:16 | 查看全部
此岸、彼岸
时间:2012-08-19 作者:小小Z 点击:351次

  一条大河奔流在江南和塞北的分界线上,南来的、北往的人川流不息,各怀梦想。江南的鱼米和塞外的牛羊仿佛数不尽的金矿,给人产生永远不厌倦的诱惑。但是,有一个人在河边驻了脚。没有谁知道他从哪里来,南方亦或北方,只是确认他停下了。安家、造船,他在大河上摆渡。

  船越造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有一天,他悠闲地坐在芦荻飘荡的堤岸,眺望着河面上忙碌的渡船,满意地笑了。他不曾鱼米满仓,不曾放牧牛羊,但谁又能否定他没有发现金矿!

  竭尽全力地探索,恰如其分地停下,在选择的目的上巩固战果,同样是成功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50:25 | 查看全部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

  他的弱点恰恰缘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威慑环境,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6:50:35 | 查看全部
出租不出售
时间:2012-08-20 作者:小小Z 点击:537次

  在世界上,“施乐”就是复印机的代名词,而且其市场占有率高达一半以上。所以,称施乐公司为“复印机之王”一点也不过分。

  为什么施乐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复印机市场中能独占鳌头呢?原因是,它凭着一招“逆向反常”的独特经营策略,那就是只卖服务不卖产品,也就是只租不售的销售方法。

  施乐公司于1864年由美国人威尔逊创立,但直到1960年“施乐914”干式复印机问世后,施乐公司才异军突起。

  传统的湿式复印机不但在复印时必须使用化学液体,而且必须使用表面涂有感光药物的复印纸。“施乐914”干式复印机则无上述的麻烦,因此大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