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7:58 | 查看全部
事后有人总结分析两个团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非常充分,他们有3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1吨的物资。
  
  1吨的物资够吗?如果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当你的计划订得太紧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阿蒙森团队准备的物资有很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励志文章  )在一个极限环境里,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8:08 | 查看全部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的日志来看,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吃点东西,诅咒坏运气,诅咒恶劣的天气,等着天转晴再前进。
  
  不管环境好坏,不管容易与否,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这是两个团队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我为什么讲这件事情呢?因为我觉得它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8:18 | 查看全部
 坚持,有时就意味着成绩
  
  文/候鸟
  
  早上醒来,看到豆上一篇日志,说的是一个年轻人梦想管理对冲基金,然后一步步的努力,最终有所成绩。我想到一句很古老的谚语,有志者,事竟成。
  
  身边也有两个例子,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个是X先生,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9岁,是父亲和朋友们的聚会,X先生长得不很英俊,但书生气很浓,眼睛里是充满内容的,后来我把这个当做合格创业者的特征之一。他正想做电子商务,当时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看好的人不多,但是他很坚定的要做这个,和几个朋友张罗此事。
  
  饭后,X先生拉着我们几个小朋友去商场玩,说是送我们礼物,我记得当时指了指麻将。于是他给我买了这个,他笑着说,小朋友将来是赌神啊。少不更事的我哪里知道这些,实际上是我当时个子比较矮,只够得着比较低的东西,只好随便挑了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8:32 | 查看全部
后来听父亲说,公司运转的不好,员工越来越少,工资都发不出,但他们几个人仍然坚持着做。
  
  再后来,到了01、02年,同学想要自助行,就上一个叫做携程的网站去看攻略。我才知道这是他的携程。
  
  再后来,我们每次出去玩,机加酒,攻略,都会上那个叫做携程的网站,上面应有尽有,这几年好像功能更加完备,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旅游资讯于一身。
  
  到了05的时候是我第二次见到他,他喊我麻将小子,大概因为多年前的那次选购礼物的经历。这时候他准备离开携程,去做连锁酒店了,那时,连锁酒店也是新兴行业,但做的人很多,不像当年的电子商务那样,不太被人看好,但怎么样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是件难事。(励志文章  )不过他有的是一种坚持,开始做就一定要做好的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8:41 | 查看全部
 前年,听说他的汉庭要去美国上市了,我并不惊讶,从开始我就知道他能做好的,要他放弃是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上市公司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土豆月亏千万,优酷月亏300万,迅速膨胀的公司也许会在一夜之间消亡,犹如南柯一梦一般。当然,X先生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种成绩吧。
  
  我很佩服这样的创业者,人生是长远的,所谓投行行业的光环,是它们招聘部门造就的,也是我们本身过多的想法造就的。不必太在意。很多私企老板是超过所谓投行男女的。任正非、马云、牛根生,都是大人物,而不是胡祖六之辈。出身未必决定命运,后来做出成绩的,未必皆是名校背景,王东明不过北外的,谢国忠不过同济的,张红力不过八一农垦大学的,胡祖六不过河南科技大学的。
  
  印度菲律宾西化一百多年,有几个本土牛B证券基金?虽然他们很多人可以去美国留学做投行,又有什么很值得骄傲的?相比来说本国的中金、中信,还是马马虎虎的,华为中兴三一,还是不错的。在这一段中,并非说投行不好,只是说它并不是唯一的最佳出路,更让人敬佩的是那些创业者,实业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8:50 | 查看全部
第二个是Y先生,他和我似乎距离稍微近点,姑妈的同事,曾经是个记者。刚去时在办公室里,地位比较低,唯一的优势,是名校背景,毕业于FD大学。但多年都没上去,只是混到了一个高级记者的职称,太太是副处级公务员,因而他在家地位较低,女儿都瞧不上他。
  
  但他有个很大的有点,做事踏实严谨,每次发出去的稿子都要审好几遍,少有错误。04年的时候,调来新的区委书记Z,恰好是他大学时的入党介绍人,在学校时就很欣赏他。于是请他去做秘书,他也很努力,很善于学习,每天都做好本分的工作。
  
  07年时,后来Z先生高升,将他带了去,他也自然有了前程似锦的未来。
  
  后来,他换了电话,人也找不到了。
  
  再后来,我上网查找,发现他已经身居高位,自然是找不到的了。今年,他刚好40岁。
  
  当再次思考他们的“成长”经历时,我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坚持,严谨,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8:59 | 查看全部
四周没路时,向上生长
  
  文/古尔浪洼
  
  还在读中学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没有陆路时,我走水路”,“四周没路时,我向上生长”。少年写诗,难免夸张,也有点儿“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没想到,后来自己的成长,却真的是这样。
  
  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好好念书,读个小中专,或者师范,是比较好的选择。至少,会让父母和自己都过得轻松些。但我愣是不好好学习,逃学。结果,自己将所有的陆路堵死,逼迫自己南下打工,走了水路。
  
  在工作上,我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年级轻轻就去做厂长。但我放弃了,选择了一个比自己原来职位低的工作。当时,我认为我的观念是对的,自己需要更多锻炼,更多成长。“太好的事不能当真”,这是我小的时候,妈妈就最喜欢讲的一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9:08 | 查看全部
她常常说:“天降馅饼,不是砖头就是陷阱。”“不要老想沾便宜,爱沾便宜的人容易受骗。”“不要老想走捷径,爱走捷径的人,容易掉入陷阱。”她虽然一天书都没有念过,但我觉得她的话非常有道理。所以,自小到大,我从不占别人便宜。并且在职业成长道路上各个关键节点的选择时,我也贯彻了她“不走捷径”的警示。
  
  但当时,我在这家公司做的很艰难,在各种漩涡中踉跄前行,又在做的好好的品质部经理的位置上一把被撸下去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妈妈的话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何以我吃了这么多苦,经受了这么多的磨炼之后,我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困难和磨炼?如果不对,那我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在当初被下放下去的日子里,表面上,我一切都无所谓;但其实内心很苦闷,很煎熬。我常常半夜睡不着觉,也偶尔扪心自问:“何不一走了之?”走,其实很容易。问题是:怎么走?走向哪里呢?前后算起来,我都已经做了8年品质经理了,在这个位置上做这么久而没有质的突破,一定不单是公司和环境的问题,也应该有自身的问题。那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9:17 | 查看全部
直到顾问公司进入公司开始辅导“5S”的那天晚上,我才恍然大悟。8年来,我不缺乏实干的精神,实践经验也很丰富,但知识都是碎片式的,无法很好的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时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所以之前,无论在现场处理问题,还是日常工作,我都干的不错,带团队,也能带得有活力,有生气;但若放在更广阔的环境,公司更进一步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有一段时间我将这归咎为学历低的因素,其实错了,是我自己没能很好的梳理所掌握的品质知识,并系统利用这些知识使自己的管理理念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才是前东家、现东家不愿意给我提供更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最根本原因。
  
  许多年之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我猜想,新来的副总看到了我的短板,所以将我放逐下去,任我自生自灭。我也明白,他不是为了栽培我,为了让我进步才那么做的,但我理解他。
  
  职场从来是残酷的,对于不能马上使用的人,多数上司都会选择放弃。并不是每一个上司,都会替下属去设计职业发展的道路,指引未来的方向。可是阴差阳错,我的踏实爱干,以及受到妈妈“不走捷径”教诲的影响,竟然引发了自己第三度再启动,从头再来了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59:25 | 查看全部
正是这次的放低身段、从零开始的心态,以及踏实的推进项目过程,让我终于将十年实践经验与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了一起。顾问公司为期两年的辅导即将结束,而我,似乎是上了一个两年的多对一深度研修班。这两年里,我对接过顾问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以及单个项目的辅导老师,听过他们的许多讲座。两年来,公司改变了很多,算得上是旧貌换新颜。而我自己,则像一只扑火的凤凰,终于在火的洗礼中经历了一次涅盘。
  
  “四周没路时,我向上生长”,这句话,对十多年后的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句旧作,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现在,又变成了我遇到问题时,陷入困境中,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面对被放逐的尴尬处境,我并没有深陷其中,自怨自艾,而是将之变成了新的学习、成长机会,变成了我为下一次突破的契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