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4:25 | 查看全部
时间在哪里,成就在哪里

  20多岁的年轻人,今后的人生长路我们该如何把握?有句话说:你的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40岁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学读书升学读书……,建立自己基础,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教育。选择读书,应该一鼓作气,在您尚未进入产业时,能读多高就多高,毕竟何时进入产业,您都是社会新鲜人。但是一旦您已经有工作经验而又有心进修,当然管道很多,相对的挣扎也多。因为您不知现在的年纪、条件、资历……再去做进修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如果,您认定一辈子要当上班族,学历对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则,时间宝贵,不容许您再走错路。

  20-25岁,您要懂得掌握与规划自己的未来,决定了就是一条无悔的不归路。刚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种种权力,相对的您要尽您的义务及学习面对责任的承担。这时候的您,是喜悦、矛盾与痛苦交战,喜悦来自于开始被赋予一些自主权,矛盾来自于与父母割舍不断的脐带关系,痛苦的是开始要尝试错誓。您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如升学、就业、感情……拿回自己对人生的主控权,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响的去摇摆自己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4:33 | 查看全部
 学会人际关系,多认识积极的朋友,十年后这些朋友都将是产业的中坚

  25-30岁,您像一块海绵,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压榨,为的只是自我的成长。这时候的您,应是工作取向,薪水待遇。升迁调职您应该是斤斤计较。因为唯有努力付出,相对的您才敢积极争取,社会新鲜人的动力应该让您冲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不懂挫折。因为资源不多,所以一切尽人事,听天命。现在的您:领取别人的薪水,学习别人的经验,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构自己的未来。

  学会累积经验,接触机会,良师益友的提携更是提升您成长的大利器

  30-35岁,您要学习判断机会、掌握机会,不能再有尝试错误的心态。这时候的您,应是事业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应该从体力转换为脑力。您应该看到的是远景,而非现况,面对的是宽广人生,而非局限于自我。结婚是许多人面临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抉择,面对婚姻,很多人以为结婚就是一个责任的结束,殊不知正是学习的开始。就像一些刚上市上柜公司,以为目标达成了,忘了自己的企业责任,忽略本业。反而是一个恶梦的开始。(励志歌曲  www.lz13.cn)人的本业不就是经营自己的家庭,赚钱的目的不就希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这可不能成为忽略家人的借口,一个经营不好家庭的人,纵使赚到全世界,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掌声,在他人生的这个圆,永远有一个缺口。家应该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动力来源和坚强后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4:43 | 查看全部
时间管理,转化心境;转化用头脑去工作,不要用身体去工作

  35-40岁,您要享受给人希望,功德无量的格局。这时候的您,应是企业取向,工作只是一种休闲,更可转化为对他人的责任。如果您专注于研究,您应该不只穷毕生之力。24小时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应该有成立研究机构,带领一群人做更多研发的雄心壮志。如果您是企业主管,您应该不只停留在汲汲营营,斤斤计较,您应该有能力担负主导周遭的员工、家人,带领他们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会影响您成就的多少,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非被影响的人。

  不论目前您多风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画得出十年后的你?

  静心思考!我们现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应该等于是人生,更不应该是需要经营一辈子的事。试问健康、财富、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和时间自由,什么是您努力工作的动力?我相信没有人刻意放弃任何一点。这些正是促使我们年轻人前进的动力。十年后,您是提早完成它?还是提早放弃它?

  宁可因梦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

  我看周围有太多优秀甚于我数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终日汲汲营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神、资源,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代价,原因无他,努力错方向,找错机会,拒绝机会而己。Jordan打了一辈子的篮球,是很难在棒球场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让忙碌蒙蔽了您的双眼再回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4:52 | 查看全部
你的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当您一个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个人的快乐!懂得分享与付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周围的亲友因您的成长而提升,不论是精神或物质。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周围的亲友因您付出获得改善,给人希望功德无量。我们不是在做慈善事业,尚没有能力普渡众生,但是,我们可以发挥一己之力,对亲友,对那些有缘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贵人,聪明如您,何不先从帮助他人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5:02 | 查看全部
勤奋让世界如临大敌

  文/何飞鹏

  人生有太多的困境,在困境中,我们如何度过?又如何化险为夷?

  加倍地勤奋、加倍地付出,应该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是这种最基本的“笨”方法,经常会被聪明人弃置一旁,而聪明人也经常被困境打败。

  我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晋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政策、商场动态、产业知识都朗朗上口的记者,而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读报不放过任何一个字。

  1978年,台湾的《工商时报》创刊,我正式成为新记者,完全没有任何经验。而当时我们的对手——《经济日报》已创刊10余年,在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三言两语,《经济日报》的记者已了然于心;而我因背景知识缺乏,以致经常抓瞎,痛苦不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5:22 | 查看全部
面对这个状况,我想出一个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所有的广告。

  这当然是一个无聊、无趣而且极为痛苦的过程,报纸上充斥着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产品名,再加上数字、专业知识、专有名词……第一个星期,我只看懂不到一半,看不懂怎么办?看三遍,先背起来再说。

  这其实是个极笨的方法,但效果极佳。过了一个月,我大致把当时商场上主要的人、公司、产业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正在发生的重要议题。(名人名言  )等到12月1日《工商时报》创刊时,我对经济的基本知识、动态、来龙去脉的了解,与对手《经济日报》的老记者们已不相上下。我用最笨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了新记者最大的缺憾。

  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竞赛,要用稳定的步伐向前迈进。但人生也常会遇到危急的艰难时刻,这时我们就必须用非常手段,全力冲刺,才有机会突围而出。每一个人全力冲刺的方法不一样,而我用3个月追赶老记者10年经验的方法,就是我勤奋工作的极致,也是我快速成长的代表作。

  首先,我设定了3个月的目标,在常理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我选择了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最后,我用每天16个小时投入工作,除了睡觉与吃饭的8个小时之外,我都在学习采访。这个经验奠定了我“极速”工作的典范,正常状况我可以以稳定的步调工作,但必要时,我知道如何全力冲刺。

  没有这种“极速疾行”的经验,千万不要说你已经体验过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15:30 | 查看全部
能受苦乃为志士

  人人都以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和损失,不知道受苦其实是一种获得、领悟与生命的再造。

  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勉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勉不了骄奢傲慢,崇尚浮华。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精进,而生命的停顿就是死亡。

  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能刺激我们神志清明、性灵觉醒,在“痛定思痛”之后,教养我们的内涵,修正我们的行为,调适自己与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便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

  我们受苦,有时候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纵情酒色,暴饮暴食,肠胃一定受损,身体吃亏;舍大路而就险径,出事的或然率必然增加。我们如果不尊守自然的法则,上天也往往借此提醒警告。勉得因为我们的愚鲁无知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34:07 | 查看全部
我们犯错,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最后都必须要承受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或者是一种教诲管束,或者是上天给我们惩处,好叫我们醒悟,及时回头。(励志文章  www.lz13.cn)因此,受苦也往往在无形中化解了生命中许多窒碍困厄,帮助我们成为一位通达睿智的人。

  有时什么原因都没有,受苦单单只是上天为要磨练我们的心志。不断的挫折以淬炼我们生命的弹性与耐力,不断的打击以造就我们生命的坚实和强韧,流血的胸口是为了让我们更能体会他人的创痛,更贴近人心、更温柔地拥抱大地。

  正因为受苦,我们了解人的有限,便对上天多一份敬虔庄重,对生命多一份珍惜尊重。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受益的。

  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要知道,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能做到这样,那真是能荣辱不惊,闲庭信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34:23 | 查看全部
成功,从拒绝别人的宣判开始

  文/唐宝民

  16岁那年,他看了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那些具有强烈画面感的镜头,以及让人心动的故事情节,唤起了他内心全部的热情,从此他对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立志要从事电影事业,所以高考前,他对父亲说:“爸,我想考北京电影学院。”他的父亲是一位着名作家,平时对他要求极严格,听儿子这么一说,便说道:“考电影学院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别想什么是什么!”

  虽然表面上否定了儿子,但他还是尊重儿子的意愿。他想试试儿子是不是搞电影那块料,第二天就从单位请了一位年轻的女导演到家里来,想为儿子把把关,看儿子能不能吃电影这碗饭。儿子放学后,发现家里来了个女孩儿,父亲对他说:“这是我们单位新来的导演,让她看看你适不适合做影视。”那位女导演看了看他,说:“你给我演一个小品吧!”他满脸通红,怯怯地问:“小品是什么啊?我没演过啊。”女导演看他手足无措的样子,就说:“那你随便给我演点东西吧。”从没在别人面前表演过的他,羞涩地低下了头。见此情形,女导演就笑着说:“做导演是吃开口饭的,我看你这性格,好像不适合做这个。”女导演的一句话,宣判了他的前途,他的父亲也因而认为他不是从事电影那块料,便不让他考北京电影学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4:34:35 | 查看全部
那一年,遵照父亲的愿望,他考入了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以后,他被分到国防科工委,成为一名翻译,有了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梦想,他在默默地做着准备,等待机遇。

  1994年的冬天,他偶然经过北京电影学院,就走进去转了转,他在墙上看到一张破旧的招生简章,他的电影梦再次燃烧起来了,他连忙跑回家,对父亲说:“爸,我要考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父亲一听就急了,说:“你的工作是多少人羡慕的,哪能说扔就扔了呢!”但他这回没有听从父亲的话,他发了疯似的学起了电影专业知识,并参加了考试。1995年1月7日,是电影学院放榜的日子,他去看结果,终于在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组,做了一段时间打杂的工作,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副导演,在工作之余,他写了《寻枪》剧本,并打算亲自拍这部电影。从那以后,他开始筹拍这部电影,他想请着名演员姜文来演,但他一个小人物,跟姜文连话都说不上。他的朋友刘建立帮了他的忙,联系了姜文,姜文看过剧本,并和他见了面,最后答应出演。演员解决了,但更严重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他无数次去找人投资,但都因为没有名气而被拒绝了。后来,还是华谊的王中军看了他的剧本后,决定赌一把。就这样,他的处女作影片开拍了。《寻枪》公映后,立即在业界引起了轰动,他也因此一举成名。紧接着,他又拍了《可可西里》,再次震动了中国电影界。再后来,他的《南京!南京!》又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获得了几个大奖。他就是陆川,一个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

  他心中始终有个向上的梦想,要开花结果,成就一番事业,辉煌人生。在遭到否定的判决之后,他没有接受这个判决结果,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终于让它变成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否定,被别人否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陆川的成功,就是他拒绝别人对自己的宣判的结果。敢于拒绝别人对自己的宣判,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