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1:41 | 查看全部
心算家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主考人说得飞快。

  “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完了吗?”心算大师很同情地问他。

  “不,请您接着算!”他摇着脑袋接着说道:“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37人,上来117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68人。”这时,他用手敲着桌子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大师不屑一顾地向下咧咧嘴角,问道:“您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主考人点着头,微笑着说,“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我只想知道,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

  阿伯特·卡米洛,这位著名的心算家呆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1:52 | 查看全部
走进头顶那块天
时间:2012-06-30 作者:小小Z 点击:246次

  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爸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送你,只有一句话,那是我一生晶莹的血泪,融化了,会成为你取之不尽的财富。父亲说完取出枕下的纸笔,一笔一画写了起来。

  “人人头顶有块天,一旦走进去了,快乐就会从天而降。”

  捧读父亲的这段人生哲言,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他本想问一问父亲,可抬头看时,父亲已安然地闭上双眼。

  怀着对父亲的崇敬,儿子记住了父亲的话。

  儿子从小学一直读完大学,后又读了博士研究生,分到一家科研所做学问。这时,博士又拿出了父亲留给他的那些文字。他用研究尖端学科的思维去琢磨父亲最后的遗言,可思来想去,依旧不得要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02 | 查看全部
渐渐地,红尘中的儿子便不再苦思冥想父亲的话,以为那哲言不过是远离时代的一个古玩,便请书法家朋友书写出来,裱好,然后作为收藏品藏在柜中,以资纪念。

  博士后来下了海,开了一家信息公司。那正是商海涨潮的季节,又遇物欲横流的土壤,博士暗想自己一准也是棵大树。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其实误入了歧途,他采用欺诈瞒哄的手法骗了许多不利之财,可有钱后他却一点不快乐。他一时担心自己的骗术东窗事发进监狱,一时又为自己堕落到寻花问柳忐忑不安。

  偶翻衣橱,他又一次看到了“人人头顶有块天”。他不觉一阵颤栗,冥冥中仿佛看到父亲正对他怒目圆瞪,暴跳如雷。

  博士不久就患了恐惧症。到医院求治,心理医生给开了奇妙的处方:“君患心病,一旦驱逐,不治可愈。”

  博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也告诉了叔父。大家一商议,认为只有归还不该得的钱财,做学问的博士才有可能心境如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11 | 查看全部
博士最后退掉了骗来的钱,也躲过了牢狱之灾。回归学海以后,博士如鱼得水,论文连篇累牍。

  博士便想,父亲莫不是想告诉儿子,一个人不仅要找准自己的天空,更要利用好这块天,不小心错了位,就永无快乐所言。人其实是不可超越头顶的那块天的,更不能异想天开,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那片天空下,好好耕耘,人生才无憾生命才亮丽!

  博士总算明白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要去强取豪夺。

  博士返朴归真后一门心思做着学问。可天有不测风云。博士一次外出讲学时,不幸在车祸中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博士这下是真绝望了,心想,如今让我去哪儿找自己的那片天空?

  情急之中,博士吃下了200粒安眠药。他觉得失去天空与失去生命并无两样。但博士最终被亲人救了过来。苏醒过来的博士不知怎么一下子又想起了装裱一新的父亲哲言:“人人头顶有块天,一旦走进去了,快乐就会从天而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22 | 查看全部
妻子收回那珍藏品时博士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他对妻子说:“我真无能,怎么就想到了死呢?”博士后来开始写小说、写随笔。尽管他的眼不明、耳不聪了,可他的手健康,他的心灵亮堂。

  博士后来成了小说家。博士后来依旧外出讲学。

  博士是我的一位朋友,北京的一位知名作家。博士在信中对我说,朋友,我总算找到自己的那块天,尽管费了许多神,但总归找着了,走进去了。博士于是很感激他的父亲。

  其实,上苍是公平的,在给人以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每人一块天,相同的阳光,相同的雨露,相同的土壤,世上没有比这更公平的事了。但拥有天空,却不一定就拥有了幸福,你必须找准属于你的那块,必须走进去勤奋耕耘、播种;也不可见利忘义,在拥有了自己的天空后,又去掠夺别人的苍穹,那样,你得到的同时又会失去原本属于你的领地。

  一个人,无论你是行走在阳光地带,亦或跋涉在沼泽泥潭,都应深信,自己头顶有块天,一旦走进去了,拥有了,快乐就一定能从天而降。

  头顶的天空其实不是物欲的化身,她是一种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31 | 查看全部
大凡能触摸到头上那块天的人,必是超越了大气层的禁铜与尘埃侵蚀的人。

  远离喧嚣,也就远离了世俗的烦恼。

  人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走进自己头顶的那块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39 | 查看全部
“瓦罐式”的宽容
时间:2012-06-30 作者:小小Z 点击:517次

  一位朋友谈了这么一段经历,让我经久难忘。几年前,他偏听偏信,告了一位领导的“黑状”。后经上级派人查证,传言纯属“子虚”之事,从此他问心有愧。而那位领导却对他似乎更加关心,这越发增加了他心头的不安,以致渐渐成了块心病。他实在忍受不了这份折磨,决定调离。临走之际他觉得不吐不快,于是借着酒力讲了原委。那位领导听了却只是淡淡地一笑:“其实我早知道是你告了我的状。你是个好人,但被别人当‘炮’使了。过去经常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把你的告状,看作是给我提了个醒儿,敲了一次警钟……”接着这位领导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件往事儿:

  20多年前,他上乡中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优秀,但家境困难,每次交几元钱的书费,都要跟家里哭闹一场。一次又要交书费,可家里实在没钱了。恰巧他发现一位老师的抽屉里有10元钱,便顺手牵羊拿走了。当时的10元钱还算一笔不小的数目。钱丢后,学校很重视,他的班主任——刘老师,当时刚升任校长,通过调查,知道钱是他拿的。不过刘老师没有单独找他,更没有当众公开。而是借题发挥,对全校进行教育,在一次师生大会上,刘老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48 | 查看全部
“钱,我们已经知道是谁拿的了。相信这位同学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现在他一定很后悔,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学。我们全体师生也都会欢迎他,并为他高兴的。大家说,是不是?”“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治病救人”,也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吸取教训,刘老师让大家都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过去的缺点和错误,还别出心裁地搬出了自己家盛面的瓦罐,放在办公桌上,第二天自习课上,让大家排着队,要求手插在衣兜里,依次进入办公室,不许向瓦罐里面看,只能抽出手来,把拿的钱,或自己过去的缺点、错误,一起丢到里面去,从此忘掉过去,好好学习,争做优秀学生……事后,听说瓦罐里不仅有他丢进的10元钱,还有别人放里的一支钢笔、一把小刀。

  钱丢了进去,也丢下了他心头的石头。可书费又没了着落。收书费时他没交钱,他已做好了休学的准备……

  发新书那天,刘老师搬来一摞新书,拍着他的肩头说:“书费我给你垫上了,好好学吧!”听到这儿,他竟流下了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2:57 | 查看全部
他一边拉住我朋友的手,一边继续说:“我得到过老师的宽容,也得到过朋友和家人的宽容。我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个无意者的过失!?”说罢,他们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从此,这位领导竟还成了我的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自然也没有调离。

  是啊!人谁没有说错话、做错事儿的时候?当做错而知错时,我们多么渴望周围的人们多一份宽厚、仁爱之心,多一点“瓦罐式”的宽容,给我们一次改过的机会!我们多么不希望人们当众抓破我们的脸皮,墙倒众人推,使我们再也没有勇气见人,再也无法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3:16 | 查看全部
人生节目单
时间:2012-06-30 作者:小小Z 点击:220次

  几星期前,我陪一个朋友走进一家百货店闲逛,我十分纳闷地发现他挑选了几管水彩颜料。“你什么时候成了美术家?”我问。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水粉画学习班,下星期就开课了。”他不太好意思地说:“我总是没有时间干这件事情,不过这可是我生命结束前必须做的50件事情中的一件,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呵!”

  这听上去太有趣了——“50件事情,什么50件事情?”我更纳闷了。

  他说:“以前我总为损失的时光而伤感,自从我开列了一张必须在自己寿终正寝之前完成的事情的单子后,我就不得不抓紧时间了。”

  “能让我瞧瞧你那张单子吗?”我问。

  “我想不,”他说。“那只是我想干的事,你自己也写一张吧。你会觉得我十分有理由这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