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6:46 | 查看全部
以前,有一位法国总统戈达,以机智出名。当时,有一位英国女士问他:“法国女人真的比其他国家的女人更迷人?”

  戈达总统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因为巴黎的女人20岁时,美如玫瑰;30岁时,像情歌一样迷人;而40岁时,就更完美了。”

  英国女士又问:“那么40岁以后呢?”

  戈达总统微笑地说:“女士,一个巴黎女人,不论她多少岁,看起来都不会超过40岁。”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有一次,参加华盛顿的国际性舞会,和一位美国小姐共舞,忽然间,那美国小姐问他:

  “请问,你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

  这位人士面带笑容地说:“凡喜欢我的,我都喜欢她。”

  他的这一妙答,既礼貌又敬人,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窘境,真是皆大欢喜。

  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经常是公众瞩目的焦点,也时常被记者即席采访或发表看法。所以,能够面带笑容、不疾不徐地答复问题,又能机智、幽默地使全场哈哈一笑,的确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6:57 | 查看全部
西方哲人说:“愉快的性格,是成功的灵魂。”

  的确,诙谐、妙答、自嘲、机智都是幽默的表现,使压力的生活中充满欢愉。而这种令人愉悦的人格特质,正是我们可以学习运用的。

  1974年是林语堂先生与夫人廖翠凤女士八十双寿之日,台湾有10个文化团体在台北特别举行祝寿茶会。当两位手牵手进入寿堂时,林语堂高兴地说:“我今天好像做新郎。”

  其间,有人问林夫人和老伴,互送了什么礼物?林夫人真诚地说:“他给了我爱,还要什么特别的礼物?我们是‘幽默姻缘’,两人互敬、互爱、互助了半个世纪以上。在生活中充满了幽默,发生什么事情,彼此大笑一声,烦恼就全忘了。”

  林语堂也说,他和夫人的“长寿”与“幽默”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幽默佳偶啊。

  有一个太太,精明能干。婚后她才发现先生做事态度迷迷糊糊,丢三忘四,无可无不可。

  有一天,太太又为某事生气,对先生咆哮说:“当初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看上你?”

  她先生慢条斯理地说:“当初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我呢,则是‘糊涂一世,聪明一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7:06 | 查看全部
以前,有一个英俊的美国青年,住在一家度假旅馆中。但是他一不留神,没敲门就走进一位老太太的房间。

  “对不起,对不起,我一定是走错房间了,”英俊的青年说。

  “那倒也不一定啦,”老太太微笑地说,“只不过是迟了40年而已。”


  有一个儿子带英文考卷回家给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觉得59分虽然不理想,也还算可以,所以签完名,就顺手拿给儿子的妈妈看。

  妈妈看了试卷,一脸不悦地把儿子叫到面前来,说:“这一题单字这么简单,你怎么会答错?真是粗心。”

  “哎呀,试题太多,”小儿子嬉皮笑脸说,“时间不够,根本来不及检查。”

  此时,大女儿也在旁边帮弟弟说话:“没关系啦,才少一分而已。”

  “才少一分而已?”妈妈很正经地说,“以前你爸爸参加大学联考时,如果成绩‘少一分’,就不会考上大学:考不上大
学,就不会跟我同班;不跟我同班,就不一定会认识我:不认识我,就不会和我结婚;不和我结婚,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你们。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怎么可以说少一分没有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7:17 | 查看全部
妈妈这么一说,两姐弟目瞪口呆。没想到,“少一分”竟然有这么严重。

  “一分之差”并非十分重要,但是,有时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或许,也可能改变人类的历史呢。因此,岂可轻看成绩中的“一分”呢?

  心理学家指出,具有“高水平自我价值感”特质的人,较能够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断地去克服它,愿意让自己有更多的自我体验,来提升自我价值感。

  相反地,“低水平自我价值感”的人,就比较自卑、消极,他们自我设限,也没有高理想的抱负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得过且过。

  以前,有一个英国男士,在他80岁时,心血来潮地为自己80年的生命,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睡觉——睡了28年。

  工作——做了20年。

  吃饭、应酬——花了5年。

  斥责小孩、孙子,与他人吵架、争执——花了4年半。

  等待别人的动作——4年。

  点火抽烟、发呆——250天。

  打领带、照镜子——200天。

  高兴歌唱——50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7:26 | 查看全部
亲切微笑——50小时。

  而在整整80年生命中,他没有花什么时间在“思考”和“创造”。

  当然,这只是类似玩笑的统计,但是,我们经常浪费生命在睡觉、吃饭、应酬、生气、发呆、照镜子、抽烟……却很少亲切微笑,也很少思考、创造和自我省思。

  有人问一位年近70的老太太,年轻和中年时,做了哪些事,印象最深刻?

  老太太想了好久,说不出哪些事印象深刻。最后,她遗憾地喃喃自语说:“以前……我好像……都常在……打麻将。”

  唉,当我们走到生命终点时,真不希望如此枉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9:03 | 查看全部
罗马时代的故事——真我
时间:2012-06-24 作者:小小Z 点击:285次

  有一个罗马时代的故事,说是有个罗马皇帝作战凯旋归来,率领他的百战雄师游行穿过罗马街道,庆祝胜利。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游行队伍经过的某处,搭了一个看台,让皇后和皇族可以观礼。沿着大街的两旁,有高大的全副武装的罗马武士站岗。游行的队伍快走近皇后和皇族观礼的看台时,还在髫龄的皇太子从看台上跳了下来,挤过人群,打算跑到街的中央去拦住他父亲的御驾车。在路边站岗的罗马武士一把把他抓住,对他说:“不许跑过去!你知道来的是谁吗?他是皇帝陛下。”小皇子听了笑了起来,对武士说:“对,他是你的皇帝陛下,可是他是我的爸爸。”

  在这世界上要是能有人喜欢你、爱你、知道你的优点和缺点、不管世人给你戴什么衔头,如何评价你,他一样爱你,这当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9:18 | 查看全部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有一件叫我们不得不警惕的事。要是把我们的衔头摘掉,把架子、地位、身份统统放下,请问你还剩什么?在这些东西后面的真我,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严格的考验:把世上的虚衔和虚名都摘除以后,那个剩下的真我会是什么?天父眼中所看见的我们,正是去掉了这一切外在的地位、声望和名份等等装潢之后的那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9:22 | 查看全部
工作环境中的自我行为设计
时间:2012-06-24 作者:小小Z 点击:529次

  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是一家公司里的普通职员。

  “我们每天都需清扫卫生。但有一天我去迟了,而恰恰轮到我值日。等我匆匆赶到办公室时,已有一位朋友帮助我打扫卫生了。

  他把窗台上的一盆鲜花挪开,把落在窗台上的花瓣一片片捡起来,放在花盆里。当他把花盆放回原来的位置后,他又掀起窗帘,细心擦起窗台后面的那一部分。我知道这二道窗帘是从来不打开的。

  我说:‘好了,别麻烦了,这一面看不见,没有人知道它是干净还是不干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9:32 | 查看全部
 他一面擦着一面说:‘我会知道的。’于是我不言语了,去把烟灰缸洗干净,并揩干上面的水珠,放好。

  那是我们公司最困难的阶段,有很多人离开了这里,还有谁像他对那个角落认真注意呢?

  他像许多成功的人一样有个明显的性格特征——行为的自豪感。也即是绝不忍心对工作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为的不是得到别人的赞同,而是因为工作哪怕一点儿不到家,他自己也无法安下心来。”

  “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石像!”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是生活的法则。工作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志趣理想,我们“真我”的外部写真。那么,如何在工作环境中树立个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标志呢?

  ○树立公司需要我的观念。

  ○注意小的不快和误会,并及时地消除它,否则,它会给你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无论你自认为有多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不要对上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说三道四。潜在的领导才能是犯上的,而
犯上就是不称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1:49:42 | 查看全部
○擦去玻璃上的污迹或为同事打来一壶热水,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你要养成并将不断强化的良好习惯。对于你的工作而言,这是一笔平稳可信的资本。

  ○工作环境中,人们赞美、崇拜、追随某人,不一定说明此人有特别价值。

  ○尽量不要让无聊的闲言碎语使你成为受害者。

  ○不要因为哪种职业挣钱多就干什么,挣钱并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

  ○不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习惯于以讲笑话扯闲篇来代替做正事。

  ○面对别人的轻视和怠慢,我们不应回避和退缩,应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才是有益和实用的。在退避三舍与锋芒毕露之间有一块中间地带,不妨一试。

  ○假如你认为身边有令你焦躁的人存在的话,最好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要认为你能改变他人或周围的环境。

  ○在现今的职场中,竞争总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业绩评价及利益分配时更难免会有高低之分,不要因此而敌视对方,最有能力的竞争者往往能与他们的对手坦诚相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