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2:13 | 查看全部
当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得回了自己
时间:2012-06-18 作者:小小Z 点击:1044次

  凡人对事对人不放手,就只有苦!

  抓什么呢?

  有个病人在临死之前异常痛苦,一手抓住床沿铁栏,一手抓住好友,指甲掐入对方肉中,好友见他如此痛苦,劝他:“你为什么要抓住生命呢?你放手吧,让它(生命)去,就好过,就舒服了,我在你身边,看着你,爱你。”

  他听了宽心了,放心了,一放手,果然就解脱了。

  然而这世界上的人没有不抓点什么的,不抓点什么的就不是人,这世界也就不成世界了。

  于是乎抓房屋、抓股票、抓丈夫、抓孩子、抓时间、抓金钱、抓欲望、抓梦想,抓得世界五彩缤纷。

  如果上帝造人,不将人类手指抓向手心,这人类也就没有这么精彩的人生。

  鸭掌不能抓,嘴里只有呱呱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2:56 | 查看全部
而人的生命痛苦,也因为抓不到、抓不稳、抓不来而苦痛,活该的!

  这抓的意念和抓的动作不同,往往那抓的意念更磨人、伤人,更困己、害己、常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什么时候肯罢休?往往到伤害了自己才放手。

  有两个小孩,一个手上抓了个球,另一个也要,一手抓过去,对方不给,他拳头如雨般捶擂下来。

  许多时候我们如这小孩,不肯放手,宁愿被人没头没脑乱打,还紧抓不放,其实不过为了个球罢了。你或许说,那球是我的,没理由给他,你为什么一定要那个球呢?不要它不就没事了吗。只要意念说:“我不要了,我放手。”

  管它谁拾去,反正我不要。

  当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得回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3:04 | 查看全部
山中暇思
时间:2012-06-19 作者:小小Z 点击:302次

  山中,看见千年的古松,谦和的树冠直入云端,我知道了什么叫伟岸。

  听到长空“人”字形的雁阵,齐声呐喊着向前,我知道了什么叫心灵的感召。

  苍郁的群山,投下我飘忽暗淡的身影,我知道那就是经典中所言的平庸、渺小。

  山风在吹,白云在游,鸟儿在啁啾。

  也有夭折的树干,挺着不屈的躯干。

  也有濒死的动物,睁着不瞑的眼睛。

  而更多的是林涛起伏的野草疯狂。

  每一片叶每一个蝼蚁,每一片山岩,都在贪婪地吸吮水滴、阳光、空气。

  由此,我知道黄金的价值若同浮尘。

  由此,我知道生活和自由更加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3:11 | 查看全部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心情
时间:2012-06-19 作者:小小Z 点击:351次

  夜静更深时,问一问自己:快乐吗?尘埃落定时,问一问自己:快乐吗?在这个八面诱惑的人世,快乐恐怕是烦扰人们的一个绝非快乐的问题。

  有钱,该快乐吧?对于诚实的人,钱与辛苦劳作、积腋成裘为伴,好逸恶劳挣不来钱,轻尝辄止挣不来大钱。然而“钱无定数,欲难止境”,上帝也难以回答:挣多少钱算个够呢?!追逐金钱之途,人们如同中了魔法,“气喘吁吁地寻求快乐,结果却急匆匆地与快乐交错而过”。至于贪赃枉法、为非作歹攫取的金钱,惊惶难安、坐卧不宁,更遑论快乐。

  有权,仕途风光、大权在握,该快乐吧?也不尽然。官身不自由,劳碌奔波苦;想以手中权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公仆清官们,更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于庸碌之官,为钻营投机、觊觎权势,更少不得阿谀逢迎、见风使舵,谈何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3:20 | 查看全部
有闲暇、无劳作,日日佳肴美馔、夜夜艳舞笙歌的享乐,是否也快乐了呢?300年前,西哲塞缪尔·巴特勒就谆谆告诫:“对于天性快乐者而言,享乐比辛劳和痛苦更不自在。”别以为食有鱼、行有车、居有豪宅、穿金戴银的人就快乐,或许恰恰相反。因为对于人,只有劳动和创造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心情。

  古往今来,人们总爱说“自得其乐”,可见快乐是自己体会的,快乐心情是自己营造的,正如烦恼多是自寻、忧愁皆为心生一样。古人云:“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这就把读书人的自足快乐的好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快乐在哪里?快乐在物我两忘。

  相传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大,每日操心、算计,多有烦恼。紧挨他家高墙外面,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夫妻俩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辛苦,却有说有笑,快快活活。富商太太心生嫉妒,说:“唉,别看家里嵌银铺玉,我们还不如隔壁卖豆腐的穷夫妻,他们虽说穷,可他们的快乐值千金!”富商听太太这样讲,便说:“那有什么难,驱赶快乐如同轰赶一只麻雀,我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言罢,一抬手将一大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次日清早,穷苦夫妻发现地上不明不白地扔着一只金元宝,心情大变。揣测这钱的来路,又琢磨能否再弄到更多的钱:商量来、商量去,夫妻俩说发财了,不想再磨豆腐了,干点什么好呢?一日暴富,又担心被左邻右舍误以为偷窃了钱财。如此这般,三天三夜,茶饭不思,寝席不宁,自此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歌声和欢笑了。一墙相隔的富商对他的太太说:“你看,他们不说了,不笑了,不再唱歌,也不再干活——当初我们不也是这样开始忧愁的吗?事情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3:39 | 查看全部
由此可见,剥夺人生快乐的与其说是刀兵相见,不如说是物欲软套;耗尽我们生命的与其说是重大的悲剧,不如说是琐碎的诱惑。人生一世,把我们弄得心灰意冷、筋疲力竭的不是明火执杖的敌人,往往是名缰利索死死纠缠的我们自己啊!

  哲人说:人最难的便是——过哪座桥烧哪座桥。

  ……

  夜静更深时,问一问自己:快乐吗?尘埃落定时,问一问自己:快乐吗?任随时代喧嚷也好,浮华也好,任随人世引诱也好,蛊惑也好,快乐的人大约只有一件事情可做:那便是在没有桥的岸边赤脚下水,踏过河去;即使舟桥俱在,你也快乐地向它们挥手说——我自己能过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3:46 | 查看全部
不要让你的篮子空着
时间:2012-06-19 作者:小小Z 点击:614次

  沙滩上撒满了闪光的贝壳,像是掉了一地的繁星。那孩子捡起一个贝壳看看,随手就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他心目中那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夕阳把海和天渲染成一片深深的紫。他的友伴们快乐地哼着歌儿,提着满满一篮子的贝壳。只有他仍孤独地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找寻。海浪喧哗着卷上来,洗去了印在沙上的小小足迹,他手中的篮子仍然空着。

  这是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已记不清孩子们捡拾的到底是贝壳还是别的。但这故事蕴含着的哲理却常常使我深思。那孩子心目中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象征着人们心中一个悬空的目标。在人生的海滩上,晶莹璀璨的贝壳散布在我们的四周。然而,当我们被那唯一的、悬空的目标所眩惑,我们将如那孩子一样,无视于海滩上闪亮如繁星的贝壳,也失去了捡拾贝壳过程中的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3:55 | 查看全部
当别人快乐地哼着生命之歌,提着充实的篮子走向归途时,那一心向往着要找到最完美贝壳的人,将怅惘地提着空的篮子,拖着长长的身影,在夕阳中孤独地寻找。

  心理学家埃里克松在他的人格发展学说中,认为人们在50岁左右,将会回首检视已走过的人生,如果在过去的发展阶段得不到满足,他将对这一生感到失望,往前看去,已经时不我予,颇有不堪回首的意味了。

  从其他方面来看也是如此,散布在我们四周的贝壳也许不是最完美,最珍贵的,但它们是实在的。

  经过了细细的挑选,捡起来,在海水中把它洗得闪闪发亮,然后轻轻地放进篮子,一点一点地装满,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也随着一点一点地升起。

  假如一心一意,只想着要找到“最完美”的贝壳,等到夕阳西下,海浪冲去了印在沙滩上的足迹,回首检视手中的篮子,也许会失望地发现篮子仍然空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4:03 | 查看全部
确立自我形象
时间:2012-06-19 作者:小小Z 点击:434次



  每当听到同事吆喝下班后一块去吃饭、喝酒、唱歌时,小张便陷入进退两难的挣扎中。按个人意愿,他一点也不想去,只希望回家好好休息,看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乐趣。

  但是,他知道若是将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必定会遭同事取笑成为笑柄,这是他害怕承受的。于是,他压下了自我意愿,顺从同事的模式,在喧闹、放荡、嬉笑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

  他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无味友谊,想大声向同事们说“不”,却总提不起勇气,他觉得自己像条猪,被人牵来牵去,这想法令他更生气,更心烦,更恨自己,也更觉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2:14:12 | 查看全部


  表弟毕业于国际贸易系,目前任职于一家外商公司,并与同学合开一家汽车零件工厂。表弟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所有与公事有关的事情,全部在公司谈,从不请客户上酒家;如有需要宴请朋友,一定以“家”为单位,夫妻共同出席。

  有人笑他不像商场上的人,他气定神闲地反问:“你所谓商场上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是——有点四海为家,玩得开……常常交际应酬……反正不像你这么呆板就对啦。”

  结果,“呆板”的表弟,在同行中订单最多,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和他来往,原因很简单,大家都省力,彼此都放心,有话直说,免去那些不必要的浪费。

  渐渐的,大家都知道和李先生谈生意的模式,也接受了这种属于他的行为模式,并且欣赏他这种不同于别人的独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