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7:03 | 查看全部
 我突然联想到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同样是物质生活简化到近乎为零,可那个既不与我同时代,又不与我同空间的人,于我却是那样熟悉,他在瓦尔登湖的湖畔钓鱼采野果散步思考的生活让人着迷。

  可这个站在我面前跟我说这说那的人,却陌生遥远得像个外星人。虽然我能听懂她的话,却无从感知她,我的理解力在她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在山峦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无知的重复里,她都在做些什么?她有没有惊叹过头顶被星星煮沸的热闹的夜空?她是否倾听过响彻山谷的秋虫交响乐?在山雨飘摇的夜晚,她是否如女人那样感到恐惧?

  在她长长的一生里,没有降临过爱情,没有拥吻过孩子,没有亲朋,没有书籍,没有物质,没有一切的一切,她只是她周围许多棵叫不出名字的树中的一棵,只不过会从茅屋挪出挪进罢了。

  当然,她说她心里有佛,为了一个从来没有谁见过的佛,她就背弃了人世的一切。她说她出家是为了修成正果,“到那时,就能永生不死了。”她说的时候,一抹笑意从脸上一直荡漾到眼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7:12 | 查看全部
可不死又是为了什么?我想问,终究没问。

  我是不会这样生活的,我只是一只贪心的网,在现世流淌的时光里打捞不止,捕捞小鱼碎虾来喂养生命里的各种饥渴,收获的喜悦是有的,但鱼死网破的疼痛也是有的。

  哪一个更好?做一棵树还是一只网?这恐怕没有答案。她当初为了做成一棵树,任凭父母死缠烂打也没法阻挡她把自己挪到世外,而我也将一直捕捞下去,并不会去想为什么。

  人是无法回答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问题的,也许,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就会舒服,从而就有了价值,哪怕像她那样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7:20 | 查看全部
迷失的热带鱼
时间:2012-06-14 作者:小小Z 点击:348次

  阿勇和我同在一个系统,收入却是我的几倍,优越感自然也翻番,当我还在为新房做梦的时候,他已在自己的屋顶花园晒太阳了。

  因为掌握核心技术的缘故,阿勇的工作也不忙。他是传说中的有闲阶层,他常把自己比喻成一条悠闲的热带鱼,被温暖的水泡着,闲闲地游来游去,看水草,看海礁。

  看水草,看海礁,那是真有其事,因为生活宽裕,没什么爱好的阿勇对养热带鱼着了迷。为了在家中实现观赏的乐趣,他颇费了番工夫,找了大量资料研究鱼的习性,花大价格买设备,整整捣鼓了两个月,总算把几条名贵的海洋鱼类请进家中,在他看来,那是乐趣所在,在我们看来,那是奢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7:29 | 查看全部
就因为时不时地见着阿勇,我常有自卑感产生,梦想中的悠闲人士当如斯人,而自己呢?总有不断的目标逼过来,要买房子、要糊口,或是为不可测的将来积蓄,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有时我常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上个周末,阿勇邀请我们几个到他家里玩,等大家围坐在鱼缸前,阿勇开始介绍,这条是什么品种,那条又是什么?突然,他停住了,转身冲厨房大喊:“老婆,不是有五条吗,怎么只看见四条了?”他夫人甩着湿淋淋的手出来,带些不满地说:“那条已经死了一个星期了,你才知道啊?"

  那一刻阿勇的窘态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他有理由尴尬,一个常年吹嘘自己多么有雅趣的人士,其实未必珍惜过别人羡慕的一切,他是非常悠闲,可是失去目标的闲散,并不美妙。他以为,那几条永远也游不出鱼缸的鱼,会好好地活着,天天向旁边的水草和礁石夸耀幸福。

  从阿勇家出来,我便向菜场奔去。我知道,被压力逼着往前走的滋味并不好受,但至少,我还有方向,为活下去而做出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9:20 | 查看全部
职场赢取人心的七大招术
时间:2012-06-06 作者:小小Z 点击:393次

职场赢取人心的七大招术:

  和睦的工作环境,同事间亲和融洽,上下一心,直接促成业务的成功。能否成功,关键亦在于能否跟同事打成一片,和睦共处,尽得人心。知道自己属于哪类人,就必须积极努力改善不足之处,与同事打好关系。

  1、合作和分享

  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意见,这样你才能获得众人接纳和支持,方能顺利推展工作大计。

  2、微笑

  无论他是茶水阿姨、暑期练习生或总经理,无时无刻向人展示灿烂友善的笑容,必能赢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轻的同事视你为大师姐,年长的把你当女儿看待,如此亲和的人事关系必有利事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9:36 | 查看全部
 3、善解人意

  同事感冒你体贴地递上药丸,路过饼店顺道给同事买下午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你对人好人对你好,在公司才不会陷于孤立无援之境。

  4、不搞小圈子

  跟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不要被人卷标为你是属于哪个圈子的人,这无意中缩窄了你的人际网络,对你没好处。尽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牵涉入办公室政治或斗争,不搬事弄非,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5、有原则而不固执

  应以真诚待人,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人识破的。处事手腕灵活,有原则,但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人的意见。切勿万事躬迎,毫无主见,这样只会给人留下懦弱、办事能力不足的坏印象。

  6、勿阿谀奉承

  只懂奉迎上司的势利眼一定犯众憎。完全没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属,你无疑是在到处给自己树敌。

  7、勿太严厉

  也许你态度严厉的目的只为把工作做好,然而看在别人眼里,却是刻薄的表现。你平日连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个,跟同事间的惟一接触就是开会或交待工作,试问这样的你又怎会得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9:44 | 查看全部
成功意味着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2012-06-06 作者:小小Z 点击:601次

成功意味着做最好的自己

  “班上50名同学,你考了第一,大家都会认为你成功了,因为你超过了其他49个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说,“我们过去都在用这种方式来标志一个人是否成功。但在我的概念里,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与其他人相比,而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

  近日,在一场题为“做最好的自己”的讲座中,申继亮教授以这样一个例子开宗明义。这次讲座是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心理专家讲坛”系列活动的第八场。

  怎么去做最好的自己呢?申继亮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发现自我,就是要首先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在朝目标努力的时候,要管理自我;第三,在管理自我的过程当中如何去实现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39:54 | 查看全部
 对青少年来说,发现自我是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我适合学文还是学理?填志愿时应该选择哪个专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自己?“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各方面能力打分,1~10分,看看自己言语能力、计算能力怎样?空间想象能力、肢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内省能力、自然观察能力如何?”申继亮说,人的大脑优势半球不同,能力类型和职业倾向就会不一样,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成功不是与其他人简单比较的结果,不是要超过别人,而是把你自己最优势的东西发挥出来。”

  至于管理自我,首先涉及的就是目标问题。申教授介绍,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一次追踪调查,对比受访者25年前后的情况发现,有长远而清晰目标的人基本上都成了社会各界各领域的精英;有短期而清晰目标的人,基本上实现自己的目标了,居于社会中上层;有模糊目标的人,他们的工作、生活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没有生活目标的人,绝大部分没有什么成就。“这充分说明,有目标跟没有目标是不一样的。”

  有了目标以后,就要切合自己目标去一步一步实现。“就像我们说要爬20层楼,20层楼高的地方是我们的目标,你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去上。所以有了长远目标以后,你一定要把这个目标分解开来,只要你把每个台阶迈过了,你才能达到你的终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40:04 | 查看全部
管理自我的第二方面,是时间管理。我们把每天干的事情分成这四类: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你会先做哪一类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会首先做处理紧急的与重要的事情,但这样一来,你就总是处于忙碌之中,处于焦虑应急状态。”申继亮说,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把不紧急的事情放后面,先把最紧急的事情做了,所以永远过得不从容。“其实,我们每天考虑的、应该做的事情,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时间管理,就是学会把重要而又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且不紧急的。”

  第三个管理是情绪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对思维成果是有影响的。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的是压力和动力的关系呈倒U曲线,即如果紧张感过高或者过低,成绩都会比较低;只有处在适当的焦虑水平,才能发挥自己的最佳状态。

  在管理自我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考虑该如何去实现自我。对此,申继亮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悦纳自己,肯定自我,这就是我们说的自尊,是一切的前提条件。其次,坚持性。有很多事情我们做一次可以,坚持做就难了。第三,要善于借用“外脑”。我们的人生目标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但是当今社会,在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善于合作。“还是用学校的事打比方,如果你有好的学习方法,别人也有个好方法,那大家合作就有两个好方法,思想一交换就会产生增量。而这种善于借用“外脑”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4:40:23 | 查看全部
投诉
时间:2012-06-06 作者:小小Z 点击:286次

  有一位少妇到物业公司投诉,说她搬到公寓里一年多了,垃圾都是清洁工上门收的,这几天清洁工却没来收。物业经理解释道:“清洁工只负责清理垃圾箱,没有上门收垃圾的义务。”

  少妇不相信,以为物业经理在骗她。物业经理无奈,只好把《公约》文本给少妇看。看到《公约》中的条款确与人家的解释相吻合,少妇不禁疑惑起来。一个清洁工给少妇揭开了谜底:“你家住701,你家的垃圾都是702的老先生帮你提到垃圾箱的,现在老先生搬走了。”

  少妇恍然大悟,她无限感慨和愧疚,虽然和老先生做邻居这么久,她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人家一次。

  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居是一种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