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6:05 | 查看全部
这是印度修行者奥修在《般若心经》里讲的一个故事,接着他做了这样的评述:“尽可能尽心地去过这个片刻,不要太理智,因为太理智导致不正常,让一些疯狂存在于你心里,那会给予你生命的热情,使生活更加充满朝气,让一些无理性一直存在,那会使你能够游戏,使你能够有看游戏的心情,那会帮你放松。一个理智的人完全停留在头脑里,他没办法从头脑下来,他生活在楼顶上。他要到处都能生活,这是你的家,楼顶上,很好!一楼,非常好!地下室,也很美!到处都能生活,这是你的家。我要告诉这个年老的女人:不要等到下一次!因为下一次永远不会来临。”

  我们在生活里通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再活一次……”大部分人的经验都是充满遗憾的,希望来生能够弥补(如果真有来生的话),极乐世界或者天堂正因为这种弥补而得以形成。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下一世是渺茫的寄托,不如从此刻做起。这些人使我们知道世界有更活泼的风景,我就认识好几位到了老年才立志做艺术家的人;我也认识几位70岁才到小学补习的老人。

  最近,我遇到一位75岁的老人,他热爱旅行,他的朋友时常劝阻他,因为担心他会死在路上。他说:“死在路上也是很好的事。”不久前,他到内地旅行,生了一场大病,上吐下泻,别人又劝告他,他说:“陌生的旅途,总有不可预料的事,在那里生病总比没去过好!”每次看到这样用心生活在当下的人,都使我有很深的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6:16 | 查看全部
我们的生命是由许多片刻组成的,但是我们容易在青少年时代活在未来,在中老年时代沦陷于过去。真正融入片刻,天真无伪生活的只有童年时代了。禅者的生活无他,只是保持在片刻的融入罢了,活在当下,活在眼前,活在现成的世界。

  因此,我们对生命如果还有未完成的期盼,此刻就要去融入它,不要寄希望于渺茫的来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的片刻里,到死前都保持向前的姿势,只要完全融入一个纯粹天真的片刻,那也就够了。有很多人活在过去与未来的交错、预期、烦恼之中,从来没有进入过那个片刻呢!

  我们来看奥修怎么说:“你不要等到下次,抓住这个片刻,这是唯一存在的时间,没有其他时间。即便你是85岁,你也可以开始生活,当你是85岁,你还会有什么损失吗?如果你春天打赤脚在沙滩上,如果你采集雏菊,即使你死于那些事也没什么不对。打赤脚死在沙滩上是正确的死法,为采集雏菊而死是正确的死法,不管你是85岁或15岁都没有关系,抓住这个片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6:27 | 查看全部
忙人的时间最多
时间:2012-04-02 作者:小小Z 点击:387次

  有人问圣严法师:“您这么忙,不但要主持寺院里的事,还要四处演讲,甚至还一直在写书,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时间?”

  圣严法师回答得很妙:“忙人的时间最多。”

  找出自己的生活目标,对目前的忙碌感恩,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忙得非常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6:38 | 查看全部
理解人生
时间:2012-04-02 作者:小小Z 点击:389次

  “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思考的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初读托尔斯泰这句话,我灵魂上的颤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它揭开了“理解死亡”与“醒悟人生”之间的通道秘密。是啊,许多大智慧者正是站在死之界面上俯瞰生命全景和浮世万象的,从终极角度关怀、检索、省察人生,以死为尺测量各种得失和价值轻重,用直面死的勇气填充生存意志的虚弱……比如有人主张“像一个将死者那样看待事物”,“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度过”,又如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雅斯贝尔斯的《向死而在》,皆道出相同的生命之义。

  “向死”,果是一盏智慧灯,能为夜茫茫的人世旅途照明么?我们不妨试一试吧——假若你是一个濒死者,从医生手中领过了诊断书,像预感的那样,时日已剩无几。你沉痛但平静地谢过医生。虽然家很远,但你决定用脚走回去。通往家的路,突然很陌生,仿佛是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走得很慢,很用力,这使你觉得累极了,双腿像灌了铅……真想,真想睡一会儿啊,于是你在临湖的一条石凳上坐下……又不知过了多久,你醒来了,阳光微曛,波光粼粼,空气中有股青草和树芽的甜味,多好呀,陪伴这一切多好呀,真想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年轻的雀或一只蝉,只要还能留在世上,只要还有日出日落……你微微合眼,开始遐想风风雨雨磕磕绊绊的几十年,具体或抽象、清晰或模糊的一幕幕、一历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6:45 | 查看全部
想起童年夏夜里的“数星星”(你以为一定能数得清于是便真的去数了,这多么令人鼓舞啊);想起作文本上的梦想,少年时的奖状;想起与你在课桌上画“三八线”的小姑娘;想起揭榜前的紧张和填志愿的激动;想起大学里的夜自习,绿茵场上的长途奔袭,偷看“劳伦斯”的惶恐和论文答辩的激昂;想起毕业前的篝火和《友谊地久天长》的手风琴,贈言簿上“拯救世界”的大言不惭……

  你忍不住微微笑了,眼眶涌出一股湿热的黏液。继续往下想,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清晰,乃至面目全非了,像断线的风筝开始随波逐流,仿佛自愿又仿佛被劫持着,混入了更多的黑压压“断筝”的队伍。因瞻前顾后而背叛的初衷,因顾忌名声而割舍的情爱,因害怕落败而放弃的尝试,因圆滑世故而涂改的个性,因贪图惠利而委屈的人格,因趋炎附势而轻视的友谊……忙于升迁,忙于察言观色、左右逢源,忙于人脉职务级别工资待遇……一路即这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蒙混过来了。你发现把自己给弄丢了(像小学生将作文写跑了题)——那个血气方刚、英气飞扬的追梦少年,再也找不回来了。你竟把生命和才华交给了他人或自己的虚荣来主宰,交给世俗的某种程序来管理,交给某个大权在握却劣质无能的上司来使唤,还交给……你不过是旱地一条鱼,棋枰上随意搁置的卒子,一个躲在地洞里瑟瑟发抖的鼹鼠。

  总之,你不再是原来的你了。你成了一个赝品,一个替身,一个生命的冒牌货。唉,无端总被东风误,白了少年头,倘若还有来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6:54 | 查看全部
倘若有来世,又会怎么样呢?

  总之,你会换一种活法,不会再伪饰再推诿再欺瞒,不会再把鲜活的生命交给任何模式,你会奋不顾身地去追随梦想、爱情和自由,听从生命最本色最天然的召唤,做你以为最重要最不能错过的事儿……总之,你不会委屈了生命,你要做回一个真实的不折不扣的自己,任何绳套都不能挽留你,任何障碍都不能削弱你,任何诱饵都不能使你拐弯……

  的确,“向死”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人生体悟:当“死”闪电般刺透灰蒙蒙的天窗向你招手,生存的暗房骤然被照亮,瞬间,你看清了许多隐瞒着的“核”与真相,生命的目的、本质、诉求和广阔的道路……“死”还像一辆重型铲车,那些日常牢不可破的栅栏、貌似威严的俗规戒律、假惺惺的世故常道——竟多么虚妄,多么荒诞,积木般一触即瘫……权势、城府、争斗、盘算、谄媚、犬马声色、戚戚名利——与生命何干?与灵魂何干?在生死这样磐重的大题目前,全变渺小了、猥琐了,儿戏一般。

  痛定思痛,有了这些思考结果,当你重返生活时,至少能变得从容一点、超脱一点,少些势利,少些俗套,少些束缚和烦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8:27 | 查看全部
人性的力量
时间:2012-03-29 作者:小小Z 点击:431次

  侵越战争期间,美国一位名叫汤普森的士兵,在一次伏击战中,为使包围圈里的9名越南平民免遭屠杀,竟然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

  汤普森的举动让战友目瞪口呆。

  事后,他受到美国军方调查。

  几十年过去了,大概连汤普森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的这件事,竟使他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

  前不久,美国一家公司曾与媒体联手,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选举公众心目中的20位英雄。被选出的人中,不仅有已故的总统林肯、华盛顿等风云人物,竟然还有这位汤普森,而且得票很高。他在“生活中的英雄”中位列第二。

  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过时间的隧道,汤普森当初的行为依然展示出他人性的芬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8:34 | 查看全部
一堆搬来搬去的木头
时间:2012-03-29 作者:小小Z 点击:384次

  这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

  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去,我老了,扛不动了。”

  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码放得整整齐齐。

  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舒畅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

  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运。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8:47 | 查看全部
一句简单的话,一次简单的握手
时间:2012-03-29 作者:小小Z 点击:500次

  这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快打烊的时候,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穿着一套起皱的西装,领带也没有系。

  他在珠宝店里转悠,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终于,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条镶有七颗钻石的手链上:“小姐,请把这手链拿给我看一看。”

  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是按他的请求拿出了手链,递给他。

  “多少钱?”他懒洋洋地问。

  “12万美元,先生。”她说。

  “太贵了吧。”说完他把手链还给了姑娘,忙着往外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2:39:06 | 查看全部
姑娘小心翼翼地将手链放回原处,她分明看见手链上的钻石只剩下了六颗。

  她紧走了几步,在珠宝店门口追上了男子,伸出右手微笑着说:“先生,祝您圣诞快乐!”

  男子稍微迟疑了一下,也伸出了右手,握住了她的手,笑着说:“谢谢!”说完,转身走出门外。

  姑娘感觉右手心多了个硬硬的小东西,她知道这就是那颗钻石。

  十年后的一个圣诞前夜,还是在这家珠宝店里,一位40多岁的富商握住了珠宝店女老板的手:“谢谢你,是你给了我自尊,给了我生存的智慧!”

  富商,是十年前的那个男子。珠宝店女老板,就是当年的姑娘。

  生活中的好多时候,有时就是一次简单的握手、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或许,你就会收获你生命的钻石、人格的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