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4:47 | 查看全部
白岩松:用理想和现实谈谈青春
  
  先把理想藏起来,理想不必天天想。因为买不起房子,所以爱情太贵了;人际关系太难处了,都不敢说不了;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漂流的,你们是现在最委屈、最难受、最不幸的一代。从喝完酒后做什么事情来判断是哪一代人。
  
  60后: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后:唱卡拉OK
  
  80后:去夜店
  
  90后:十几个人坐一起,没人说话,都在拿手机跟别人聊天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因为我在内蒙古一个边疆的小城市里。在我们那没有新闻,我也不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广播学院考试容易过,逃课没人抓,课外书随便看。
  
  因为这个报考的。现在考广院,恨不得北大、清华的分才能进热门专业。我说,我买的是原始股。因此,有很多不认为自己的学校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我经常给它讲我的故事,
  
  北大很牛,不是现在在那里上学的学生造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学校从无名之辈变成名校。要成为原始股的购买者。人家买的是期货,不是现货。我夫人认识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对于爱情来说,这个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5:01 | 查看全部
但是现在要用房子、车子来衡量是否要跟他拥有爱情。对于60后来说,连上大学都是懵懵懂懂。房子太贵,我们这一代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能买自己的房子。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漂流,是蚁族。但是我们这一代连漂流的机会都没有。你们的痛苦是让我们羡慕的幸福。
  
  过了30之后社会才给我们这样的人提供漂流的机会。89年,我们的毕业空前绝后。我们是唱着大约在冬季,一批一批人在火车站泪洒火车站,充满了绝望,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时候,经历了也发生变化,那似乎是一个转折。
  
  我待的地方是周口店。从我的窗口就能看到猿人遗址,一年就看了21次这个遗址。
  
  偶尔从周口店回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块钱买一根香肠,站在马路上吃完。跟你们比,我是幸福还是痛苦?我在北京搬了八次家。我的孩子就是在搬家过程中孕育的。我一直离城市的距离保持在五环之外。白哥,你别装了,你还能买不起房子?我现在能买得起房子。本台最后一次分房子,我排倒数第一。我肯定拿不到朝向好的房子,“没关系,朝下我都要!”成了中央电视台的至理名言。这是我们这一代的故事。
  
  1949年出生的这一代。他们幸福死了,用一个诗人的话说,时间开始了。当他们12、13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等他们开始上学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等他们要谈恋爱时,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男人能干的,女人也都要干。等他们27、28,终于生活安定下来,想要结婚要小孩的时候,突然恢复高考了。有的回城,有的高考,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终于到30多岁,想要多要几个时,计划生育了;等他们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下岗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和这一代相比,你们幸福么?
  
  再往上走,季羡林,季老到德国学习的时候,哪知道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一待就是10年,想回都回不来。和这一代相比,你体会不到两国相隔,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幸运的你们,由于有了互联网,可以把你们的委屈和抱怨让世界看到,于是诞生了蚁族、北漂,这是痛苦中的幸福。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不是溺爱。身在青春期的人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于是铁饼。
  
  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这首诗,我回想起来的时候,青春回忆的时候很美好浪漫,但经历的时候很残酷。青春就是残酷,人生的很多次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抉择,不要以为每一代人都说青春好,你便产生了幻觉。我经常会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历的痛苦和挣扎。我们在实习的时候,集体口号是,装孙子。我们那一代人比你们更艰难,也比你们更会找艰难。我们那个时候要打水、拖地,你们不用了,有饮水机、有清洁工人。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面对它。这是作为过来人的感慨,有的有用,有的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5:15 | 查看全部
第一的素质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当你离开校园往前走的时候,打击多了,没用心理素质,想在将来这个社会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国,在美国也一样,
  
  我在招人的时候,经常会观察这个人心理素质如何;这就像一个拳击手,被别人不断打击都不倒才是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最初的表扬中,跌倒了。不靠谱的表扬更会毁人。对批评有耐受性,对表扬有警觉。
  
  第二,17年前,龙永图那时候入关谈判,他问我什么叫谈判,不就是像你们一样么,跟对手在争斗在吵架。他说,不,谈判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我是在年到40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任何单方面的谈判,不是谈判,是战争、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是一种获胜。(励志文章  www.lz13.cn)你怎么能够完全让生命按照你认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谈判,那是你对生命发动的战争。爱情、婚姻也如此。离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协,或者双方都不妥协。关键时刻,伤人的那句话能够憋住,才会有传奇。踢足球也是一样,我现在一周两场球,我的队友有三分之一是国家队。别忘了,我四十多了。要学会用40岁的方式去踢足球。各种伤痛都经历了,我还在用20多岁的方式去踢,很暴力、很想获得胜利,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我必须妥协。
  
  第三,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平淡。今天7月5号,郑大的毕业生已经离校了。每一个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生活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平淡的日子。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剩下都是平淡。那5%的幸福,就像是铁钳子上叉的肉,吸引我们跑完了全程。我现在当着几千人,众星捧月,但是不是,是我在伺候你们,因为我不一定愿意来。
  
  新闻,是一个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行业。永远不能保证未来会发生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变化没有电话快。但更多的时候是平淡。一对中年夫妻在家里,老公开电视、老婆织毛衣,之后洗脚,睡觉,你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快离了吧。我想过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礼花很漂亮,是因为一年偶尔放一回,要是天天放,你会起诉我。
  
  在美国做记者,做编辑,最初的时间是跟着车跑,一跑就是好几年,你接受么?要接受,提早明白生活是平淡的。
  
  第四,想赢不怕输。每个人都想赢,而你想过,你是真的不怕输么?不怕输才是真正的关键。最逗的是,只有你不怕输的时候,你才能赢。每个运动员都想赢,但做到不怕输,太难了。想到最坏的结果,并且去做,往往事就成了。在学校也同样如此,你敢于创意么?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么?那就去做吧。一个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想去讨别人的欢心,没必要,每个人都无法扮演别人扮演很久的角色。还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有些词看着很敏感,但是还是要说,比如自由、民主。我从来不抱怨,因为抱怨没有用,在中国内心深处,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不自由。你能解放你自己么?能把自己解放已经很不错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成为时代列车前进的推动者。但不是所有人走在后面推,还有人在前面拦着,最可气的是还有人坐在车顶上,不管你推到哪里,她都是既得利益者。中国一定会走向民主。我们是否能聆听别人不同的意见,甚至刺耳的声音。不要成为一个网络上宏大的自由主义者,却是生活中的暴君。民主从每一个宿舍开始。你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础。行了,一个小时,我讲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5:27 | 查看全部
曾经有人问过了,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说是新华字典。一顿饭吃完,你只夸了咸盐,但是醋会失落的。那是一个你寻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去读别人。对我影响的书太多了,我没法去一一评说。
  
  对于我来说,大学的四年,对于成为今天的我,是最重要的四年。刚入学的孩子是一样的,四年后,不一样了。没有任何杂质的友情,第一位;见证了你和这个国家的情感,第二位;学会了逆向思维;学会了如何用新闻眼光来看待自己;学会了如何学习。我是个到现在依然本科的大学毕业生。我就想知道一个本科生究竟能走多远。
  
  现如今的媒体环境,在网络上有价值的言论和声音太少。民主的前身就是杂乱无章。在我40岁的时候,我发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
  
  中国的高考有万千个毛病,但目前是最公平的。高考要改革,可不是你的方向。中国的高考,一定要告别一张卷子。要让高校自主招生,你还要信任它,公平。高考的未来,恰恰不是大一统,而是多元化。
  
  新闻联播你有权不看,但你无权扼杀。
  
  面对就好,去经历就好。没事别找事,有事别怕事。
  
  你自己定义成功。我从来不庆幸,这是命。总有人跟我说,哎呀,辛苦;我说,不,命苦。从事任何职业都是一个工具,不是一首歌、不是一个节目,而是态度。
  
  偶尔自卑的人才可能成功。一件事交到你手里,你不那么自信,有点自卑,你就会付出120%的努力,事儿就能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5:39 | 查看全部
琐碎的时间是珍珠
  
  琐碎的时间是珍珠,可惜,我们都明珠暗投,将它们,当垃圾给扔掉了。我们应该将各种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让它们闪光才对。虽然像作者一样5点起床有些困难,但充分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很值得做。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时光。上班时,自己的工作和思路,总是被别人打断,一天到晚,几乎做不了什么像样的事。好不容易没人打搅的时候,却又快下班了,又觉得十几分钟,二十分钟,能做什么呢?还没开头,就得下班。还不如下班算了,等晚上找个整块的时间,再做。结果呢,晚上,宿舍又太吵,总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跟本就无法集中精神。可是,哪家公司的集体宿舍是安静的呢?于是,想做,想学的东西,又不得不丢在一边。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浪费掉了很多。
  
  有一天晚上,宿舍里,照例很燥热,很嘈杂。我啥也做不了,啥也看不进去,只好窝在床上翻一本文摘。无意间,翻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国人写的。他说,他一年四季很忙,到处出差,做演讲,做咨询,做项目,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但他每年都出两到三本书。为何在这么忙碌的情况下,他还能每年都出几本书呢?原因是,他善用了所有的琐碎时间,在吃饭后,等车的半个小时,在机场候机时,一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乃至,整块工作后,休息的十几分钟间隙,他都写上几笔。多的时候,可写千字,少的时候,只有一两句。但这些积累起来,就不得了了。最后他说:琐碎的时间是珍珠,它们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只有将它们串起来的时候,才会灼灼生辉,产生价值。
  
  琐碎的时间是珍珠。我心中忽有所悟。可惜,我们都明珠暗投,将它们,当垃圾给扔掉了。我应该学习他,将各种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让它们闪光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5:58 | 查看全部
此后,我开始训练自己,充分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比如,开会,有人晚到的十几分钟,等待时,我会在会议室里,将我心中构思的方案写上几笔。晨会前的十几分钟,吃过了早餐,我一般不在外面晃荡,而是先到座位上,将当天的工作重点列一列。下班前的十几分钟,没事了,我把昨天看了一半的论文拿过来,再看上个两三段。这些过去我从没认为是时间的时间,一旦点点滴滴集中起来,竟然能做很多事。
  
  在上班之外,我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重拾我的文字梦,开始写东西。一句,两句,一段,两段,被人打断了没关系,忙完了事情,得空,接着以前的思路,再写。嘈杂也没关系,能写几句算几句。渐渐,我发现,我的抗干扰能力大增。有时候,我看书,或者写东西,竟然能做到充耳不闻同宿舍其它床铺上吆五喝六的打牌声。(励志文章  )再后来,外界环境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即使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也可以爬在机械臂下的横杆上,照例写我的工作总结,或者改善提案。犹如此刻,小媳妇正在客厅里开着电视,看她喜欢的AXN上的《CSI》纽约篇,而我,则在开着音乐的房间里,侧坐在我的袖珍小书桌前,敲着这篇文字。
  
  后来,我发现,时间不仅仅是我用到的这些。其实,有块宝贵而又安静的时间,被我忽视了。比如早上。因为,早上是一天时间里,最安静,最少人打扰,人的头脑又相对比较清醒的时候。但这样一块好时光,我竟然用懒觉给打发了。于是,我开始调整作息时间,将睡觉的时间略略前调,比如常常一两点睡,压缩一下,十二点左右睡。本来是七点多起床,调早一点,五点起床。高质量的睡眠,其实五六个小时就够了。想想,几十年后,当我们去向马克思报到的时候,有的是时间睡,现在少睡点,也没啥大不了的。
  
  (写到这里,媳妇在客厅里叫,说柴静的《看见》要开始了,是讲黄西的。这是我必看的节目,不好意思,先看去了,等看完,再接着续。)
  
  (看完了《看见》,接着再续。因为这也是个时间应用的例子,很有趣,我就把这个插曲保留在这里。好,咱言归正传,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6:08 | 查看全部
 虽然只是多了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利用起来,可不得了,我发现,我往往可以一个早上完成平常日子三天左右的的学习量,或者写作量。一天等于三天,一周等于三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我们拥有的时间其实没有两样,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并用好它。而我养成的这个五点即起的习惯,不仅帮助我加快了学习和写作的速度,而且,还在后来的日子里,帮我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离开第二家公司后,去了一家马来西亚的外贸公司工作。当时,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美国客户。过去,公司的很多职员都受不了,主要是因为这边是正常上班时间,在那边,对方正好是晚上八九点,所以根本没办法沟通。若要沟通,则必须熬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行。我的那些同事们,刚开始还行,熬久了,各个都顶不住。而我早上五点起床,是他们的下午四五点钟,沟通时间正好,没有任何障碍。所以这份工作,我做得很顺手,没有任何问题。
  
  离开贸易公司后,我去了一家制造工厂。工厂一般都八点上班,而我照样五点起床。起床后,我早上的内容调整为:先看google阅读器上订阅的博客文字和新闻,每天约500多条。大多数可一扫而过,少数感兴趣的,或者觉得有用的,我会标注,并拷贝下来,发到同事或下属的邮箱里,供参考和研究。而后,我会回复晚上客户、同事、供应商发给我的邮件。虽然我谨守邮件不过夜的原则,但在我下班处理过邮件之后,还是会有些邮件,在更晚的时候发进来。另外,作为管理者,还必须考虑下属的效率问题和工作能力提升问题,所以,我会在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准备好要跟他们沟通的问题和话题。自然,自己的工作也要做个计划,分一下主次。这些都做完之后,我会写写有关管理的案例,或者话题。如果顺利的话,我可以写到1500字以上。不顺利,至少也能完成基本的构思和框架,留待再有空闲时,补写出来。
  
  实际上,现在的日本和美国,正在流行早起上班之风。尤其是美国,有“活力早餐”之说。所谓“活力早餐”,就是将商业谈判,从中午挪到早上吃饭时间进行。这样的好处是,效率较高,一些谈判遗留的问题,可以在下班之前解决掉。而下午两点以后的谈判,往往会显得冗长,效率低下,而且,一旦遗留下问题,往往得等到第二天才能补充完成。特别是中国,更是喜欢在晚上招待客人。晚上吃饭,满桌子的菜,倒不完的酒,一边喝,一边扯,话题散而乱,时间拉得过长。其结果是,吃得太多,营养过剩,不利健康,回家太晚,骚扰家人,有些,甚至喝得醉醺醺,反要家人照顾,徒增家庭摩擦。
  
  不过,也有好消息。据说,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很多人会在早上赶到办公地,与同事一起一边早餐,一边讨论工作问题。晚上,则会尽量赶回家。即使有应酬,也浅尝即止,不会酩酊而归。如此甚好。若能将这良好的风气贯彻,再利用好琐碎时间,则中国职场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想必会有一个新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6:41 | 查看全部
 俞敏洪:人的一生能否像大海一样壮阔
  
  我出生在长江边上,因为一出生就和水打交道,所以对于水有天生的好感。小时候站在长江边上,我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地方的水比长江的更多。
  
  我第一次见到海,大概是八岁左右,从家乡坐船到上海。船开到吴淞口外时,刚好晨曦初露,我站在甲板上四顾苍茫大水,无边无际,又惊又喜。母亲告诉我,这就是海。从此在我心里,无边无际就和海连在了一起。长大后我才知道,其实那次我们还没有到海,只是到了长江的喇叭口,和海交汇的地方。
  
  真正看到海,是上了大学之后。大三那年,我突发奇想,从北京骑自行车一直骑到了北戴河,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碧蓝的海,那种愉悦的心情到今天也不能忘记。那个时候,北戴河的水里还能够看到鱼,岸边还能够抓到活的螃蟹。那个时候,海洋还没有被破坏和过度开发,跳下海,碧蓝清澈的水就把你包围。因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我又去过几次北戴河,但发现水质越来越不好。有一年我下海游泳,上岸时发现身上居然粘了很多黑色的油污,从此不再去北戴河。
  
  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下的大海平静而迷人,但只要是爱海的人,就一定了解或领略过大海凶悍的一面。我第一次领略海的厉害,是20年前从天津坐船去烟台。那是一艘不算太大的客货混装船,显得很陈旧,锈迹斑斑。船在黑夜中航行,起初还算平静,没想到半夜遇到了风浪。船在巨大的波浪中被打得东倒西歪,左倾右斜,颠簸了整整一夜。坐在船里,我觉得随时都有可能被大海吞没。终于在惊恐中到达烟台时,我觉得自己像重生了一回。
  
  我是一个喜欢游泳的人,到了海边就一定会下海游泳,而且非常喜欢游到离岸边远一点的地方去。在大海里游泳,心情十分舒畅,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据记载,当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办公时,突然有一天晚上狂风大作,黑浪滔天,毛泽东当下对手下一挥手,说:游泳去!任谁也挡不住。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就想象那种搏击大浪的豪迈。(励志文章)记得有一次我在厦门的海边游泳,在大浪中游离岸越来越远,结果体力耗尽,差点没有游回岸边,从此对海更多了几分敬畏。
  
  由于爱海,所以凡是有去海边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在中国,从大连到海南岛,大部分的沿海城市我都去过。有时候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痛苦和挫折,去看大海就成了我排忧解愁的第一选择。每次看大海无边,听到海浪澎湃,我就觉得心里的郁积一扫而空。法国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诗句。我想,世事沧桑,人生起伏,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海上的一艘船,需要把握方向,躲避险滩暗礁,不断前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像大海一样壮阔。
  
  在与海有关的诗歌中,我最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我同时代的一个诗人,从他的笔名“海子”就可以看出他对海的依恋。可惜,他还是没有参透海的内涵,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了却了自己的生命。其实,与海联系最密切的不应该是春暖花开,如果面朝大海是你的选择,那么惊涛骇浪、狂风暴雨才是生命应该面对的事实。
  
  海洋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壮阔,给了我们情怀,给了我们诗歌,也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食物。也许我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理想,但可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一生至少要看一次海。海是生命的渴望,也是生命的寄托,让我们像爱护生命一样来爱护海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7:07 | 查看全部
 苦难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
  
  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始,而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则是痛苦的终结。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与痛苦抗争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从与痛苦的抗争中寻找少许的快乐。
  
  现在,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也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生物学家发现,飞蛾在由蛹变成幼虫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一天,有个小孩子凑巧看到一棵小树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飞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小孩子觉得很好奇,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停下来,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飞蛾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飞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小孩子变得不耐烦了,心想:我干脆帮它个忙吧。于是他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好让飞蛾摆脱束缚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飞蛾就从茧里很容易的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猥琐,耷拉在身体两侧伸展不起来。
  
  小孩子想看着飞蛾飞起来,但那只飞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没有经历痛苦洗礼的飞蛾,脆弱不堪。人生没有痛苦,就会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有灾患,所以欢乐才那么令人喜悦;因为有饥饿,所有佳肴才让人觉得那么甜美。正是因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发我们人生的力量,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
  
  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飞蛾一样,人的成长必须经历痛苦挣扎,直到双翅强壮后,才可以振翅高飞。
  
  人生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更得不到成就感;(经典语录  www.lz13.cn)没有沧桑,我们不会有同情心。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人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苦难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你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的意志的磨炼与考验——大海如果缺少了汹涌的巨浪,就会失去其雄浑;沙漠如果缺少了狂舞的飞沙,就会失去其壮观;如果维纳斯没有断臂,就不会因为残缺美丽而闻名天下。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事,你会明白: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3:37:22 | 查看全部
梦想,让你拥有向上的无限可能
  
  最近,跟随学校的人力在各高校举办一年一度的招聘宣讲会,看着台下大学生眼神或坚定或迷茫,深知生活赋予他们的巨大压力与众多选择,不免想与他们分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与建议。
  
  宣讲会上,我看到同学们毫不掩饰对工作薪水、社会地位、福利补贴、带薪休假等因素的考虑,甚至将不同种工作做横向纵向多重对比。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考虑与比较,因为生存是生活的根基。如同人不可能对一只心灵美的猪一见钟情一样,求职者亦无法对一份各种寒碜的工作纵身投入。但我同时也发现,在种种比较之中,行业如何、平台如何、发展如何等最重要的硬性指标往往因为其他因素被放到了很不显眼的角落。之于择业,我想告诉同学们,第一份工作不妨试着去听从内心的声音,不要在乎外面的掌声、目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做,并将之当作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如同乔布斯做苹果,追求自己狂热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把事情做到极致,才可能把事情做到梦想中的最大化。所谓的成功者,其实不过就是选择去做一件事情,把其他都抛开。何况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年轻就是用来做所谓的犯傻、执著之事。
  
  当然,选择本身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这是同学们的“纠结点”所在,也是同学们往往最容易犯的错误。看着别人,总以为生活在别处,然后轻易放弃着一件事情、一份工作、一项兴趣,长此以往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每件事都在Average上下徘徊,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层次。
  
  我认识一个大学生,从不翘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甚至还做了学生干部。与此同时,他的电脑里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公开课、电子书,假期马不停蹄地来新东方念托福,书包里必有GRE的红宝书,成绩很优秀,也在准备自己的各种论文。有一天,他突然在QQ上给我留言说:“张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在干什么,不知道现在学的专业将来有没有用,再忙心里总是不安。”我问他有没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说有,但是想做的太多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他想考研,又想出国读书,同时打算先考几个证留着万一考研失败找工作用。觉得学生时代光阴宝贵,想出去旅游,还想好好读一些自己想看的课外书。
  
  听着他的诸多计划,一方面觉得他开朗、懂事、上进、好强,另一方面又为他没有明确目标、喜欢做的事情太多反而力不从心感到惋惜。其实,无论是在宣讲会还是任何一个大学,这样的学生屡见不鲜。生活看似忙碌,却不一定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励志文章  www.lz13.cn)简历到处在递,却不知自己为何要选择那个行业、那份职位;想去旅游,却迟迟决定不了目的地;进到书店,对琳琅满目的书目踌躇不已……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选择让他们迷失、烦恼、痛苦。而真正让人惋惜的事情也相应发生着,多才多艺的年轻人想做的事情太多,每件事都做得不错,最后无法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样的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在新东方,也有这样一群忙碌、上进的孩子,他们也许几年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学习英语、通过考试、申请学校。他们中也有人狂爱摄影、酷爱画画、心头好是舞蹈音乐。但他们知道自己的追求,他们明白自己的世界名校梦,也深知如果什么都做的话,势必摄影比不上专业,画画比不上画家,不可能如明星每日唱歌跳舞,更不可能可以去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大家从小就念一句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却读着读着就忘记了它的含义。选择很难,有时候却必须选一个。即便自己的选择在别人看来无趣又功利,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就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远是成功道路上的不二法则,这就是我想与同学们分享的。
  
  在各种学校演讲中,我一直鼓励同学们寻找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梦想太大,因为只有很大的梦想才拥有着你向上的无限可能。更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梦想,为了它去选择、去放弃、去专注。在专注之中,我相信,时间会带给你想要的一切。

  来源:新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