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6:54 | 查看全部
获益终生的“标准答案”
时间:2012-01-17 作者:小小Z 点击:367次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学长问:“你认为你的皮鞋这样就算擦亮了吗?”你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为自己辩解:“报告长官,刚才排队时有人不小心踩了我。”但是不行,所有的辩解都不在那四个“标准答案”里,所以你只能回答:“报告学长,不是。”学长要问为什么,你最后只能答:“报告学长,没有任何借口。”学校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要让新生学会忍受不公平,学会恪尽职责,明白表现不达到十全十美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学校认为,只有秉持这种信念,才有可能激发起一个人无比的毅力,产生出最大的效果。

  有一次,一位连长派一个名叫赖瑞的学生到营部去,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却交代了7项任务,有些人要见,有些事情要请示上级,还有些东西要申请,包括地图和醋酸盐,当时醋酸盐严重缺货。赖瑞下定决心把7项任务完成,但具体该怎么做心里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果然事情并不顺利,问题就出现在醋酸盐上,赖瑞滔滔不绝地向负责补给的中士说明理由,希望他能从仅有的存货中拨给他一点,但中士不答应。赖瑞只好一直缠着他。最后他不知是被赖瑞说服了,还是发现眼前这个人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摆脱,他终于给了赖瑞一些醋酸盐。

  当赖瑞回去向连长复命的时候,连长没有说什么,但显然很意外赖瑞把7项任务完成了。事后赖瑞回忆说,当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无暇为做不好的事情找借口,只能把每一分一秒去争取完成任务。

  这就是西点“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的延伸,它让人明白,无论是学长还是老板,他只要结果,而不要听你长篇大论地解释为什么完不成任务。赖瑞从西点军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战略策划,同时教授领导及道德课程。1993年退伍后担任艾尔伯马尔学院校长至今。

  西点军校不只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那四个“标准答案”让许多人受益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7:03 | 查看全部
锣 —— 一锤定音
时间:2012-01-17 作者:小小Z 点击:341次

  据说世界上最好的锣出在中国,中国锣又以西藏的为最佳。当喇嘛寺中的铜锣响起,能在清晨晓雾中声传数百里,近听,声音沉厚而不震耳;远闻,徐音袅袅而回荡不绝。

  又据说,好的锣是以整块铜板锤打而成。制锣的师傅,由铜板边缘一圈又一圈地向锣心敲打,每一锤的轻重间隔都得恰到好处,否则声音就不均匀。所以一只大锣往往需要经过整年的时间,千万次锤打之后才能成功。而最重要的是,一只锣的好坏,就决定在最后锣心的一锤。师傅们必须在焚香膜拜之后,才举起铁锤,做那关键的一击。锤得好,便是声传百里的宝器;击得稍差,声音便不够纯厚,余音便不够袅绕,而且只要击坏了,就再也无法补救,好坏全在那最后的一锤。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做许多事不都像锤制一面锣吗?为山九仞,常功亏一篑。经过了长久的努力,成与不成常决定于最后的一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7:15 | 查看全部
多给几秒
时间:2012-01-17 作者:小小Z 点击:413次

  几秒钟在人的生命长河中微不足道,也许你打几个喷嚏的功夫,它就会远远地消失了。恐怕许多人都会起疑问:几秒钟的时间太短了,它能做什么呢?然而,它有时会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那么,就拿我在上个月遇到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到今年为止,我在电视台里已做了十年的电视专辑编导。有一次我去北大采访一位安徽籍的教授。走在阳光充足的校园里,迎面突然走来一位挎着书包的女学生。她笑着问我:是不是从安徽来的?我说:是的。她又问:你还认识我吗?可是在脑海的记忆中我始终找不到这一张面孔。

  于是,她提醒道:在四年前的一次征文大赛中,她荣获了三等奖。经她这么一提醒,我才记得那一次征文活动,那天领奖大会我带着摄像机亲自到场,站在主席台上的获奖选手比较多。要是换上别的编导,恐怕只会把镜头对准第一、第二名拍拍就完事了。然而,我在摄制电视专题片中始终有这么一个习惯,那些有脸有面的人我给他们的镜头却很小气;相反,我总喜欢把镜头多给那些普通的人。在编辑那个专题片的过程中,我也考虑了多次,最后还是尽量地多给了每个获奖选手几秒钟的镜头。虽然节目做得有点拖,但是我还想:对于那些获奖的中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人生鼓励。

  那位北大的女学生感激地对我说:正是那次她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几秒钟之后,许多亲戚和四周邻居遇到她都纷纷夸奖她上了电视了。那一阵子,她深深品尝到被人夸奖的幸福感。然而,她的心里明白:自己英语和数学的成绩并不好,要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她刻苦学习,去年终于考进了北大中文系。

  她这么一说,对我触动很大。别说多给几秒,就是多给几个电视特写,对于我们这些做电视编导的人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小事。然而我没想到的是:正是那短短的几秒,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我们电视的时间概念中:比一秒还要短的是帧,二十五帧等于一秒。清醒地用好我们手中的每一帧,激励更多的人,这也许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7:30 | 查看全部
纵身入水
时间:2012-01-17 作者:小小Z 点击:298次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处,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种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则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暖的池边,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里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退。当然更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险阻,反倒能忘掉许多痛苦。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在池边犹豫,或半身站在池里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的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里,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7:42 | 查看全部
轻视的代价
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429次

  沙丁鱼是大海中十分平常的鱼类,它们身体瘦小,几乎是所有鱼类的食物,但是沙丁鱼却可以杀死一头巨大的鲸。

  沙丁鱼杀死鲸的方法很简单。当它们遇到鲸,沙丁鱼就拼命地逃,鲸鱼就张开大嘴跟在沙丁鱼后面。沙丁鱼离沙滩越来越近,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那时已太迟了,巨大的身躯在惯性的作用下,冲上海滩,沉重的身体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身体很小,它们只需很少的水就能存活。在这场力量悬殊的争斗中,最终以鲸的死亡而结束。

  不少渔民都知道鲸是战胜不了沙丁鱼的,因为鲸轻视微小的沙丁鱼,所以它的强大反而成为一种致命的缺陷。

  生活也是如此,打败自己的往往是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7:51 | 查看全部
别盯着杯子,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
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465次

  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不顺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杯子看起来简陋低廉……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们说得已经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讲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我们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8:02 | 查看全部
信 仰
时间:2012-01-18 作者:小小Z 点击:356次

  澳洲曾经出现过一个野蛮民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个个孔武有力,赤手空拳也能和狮虎搏斗。残暴的性情加上天赋的力量,令其他弱小的族群长期生活在他们的欺凌之下。

  但经过调查,这支民族后来却是澳洲所有稀少民族中最先灭亡的一支。

  听说,有人暗查出这个民族传袭着一种奇怪的信仰———禁止洗澡。他们认为身体的污垢是神赐的礼物,若是加以洗净,力量就会消失,形同软弱的兔子,毫无反抗之力,只有任敌人宰割。

  于是,几支弱小民族联合起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将暴涨的河水导进他们所居住的洞穴。

  果然,突如其来的河水冲刷,令他们发出惊惶的哀号,一时之间,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个个痴呆的瘫倒在地。

  当一支支石刀刺进他们的胸膛,尽管鲜血四溢,他们却在完全相信力量已经完全消失的心理因素下,不做任何的抵抗。

  研究人类学的专家说:信仰使人拥有力量,信仰也使人失去力量。

  其实,信仰不该用来“造神”,信仰应该用来造“我”,因为,一旦万能的神无法开启更高的智慧,反而变为人意识上的障碍,无疑的,“神”终将成为“我”最大的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9:50 | 查看全部
错而不误
时间:2012-01-05 作者:小小Z 点击:481次

  乘出租车去火车站。

  路上堵得厉害,幸好时间宽裕,出租车上闪动的电子时钟告诉我,不急,来得及。

  从从容容付款时司机随口问我乘的是哪次车。听完我的回答后他惊呼:哎呀!那你要赶紧,我这钟,慢十来分钟的。

  结果是,我误了车———晚1分钟。

  以后我便不再轻信出租车上的钟。

  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司机将同样是误差十几分钟的时钟调整了一下。

  让人奇怪的是,他不是把它调准,而是把它调得更错,使它误差达几个小时。他说:这个老是要走慢的钟,索性让它误差大一点,人家知道它不准,也就不会误事了。www.rensheng5.com

  真佩服这司机的聪明。有错即纠当然是最好,但在一时半会儿无法纠正的情况下,至少明确地告诉别人此处有错,才能错而不误人。

  他明白:与正确最相近的错,最易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19:59 | 查看全部
他是怎么摔死的?
时间:2012-01-05 作者:小小Z 点击:545次

  大山深处,住着一个孤独的人。

  他来到一个悬崖边。站在崖底,仰头望去,似乎在山崖顶上有一块肥沃的土地等待着开垦耕种。

  他扒着岩石,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爬到了崖顶。果然不出所料,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并且自然地生长着许多果树。他把身上携带的绳子系到崖顶的一棵树上,带着些果实顺着绳索下了山崖。

  第二天,他顺着绳索上了崖顶。

  第三天,他顺着绳索又上了崖顶。

  第四天,第五天……第二年,第三年……他每天都沿着他原先系着的那条绳索爬上爬下。www.rensheng5.com

  然而,有一天,他在爬到半崖的时候,那棵树断了,他从半崖掉下来,摔死了。

  崖顶并非只有那一棵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20:17 | 查看全部
你少了一枚钉子吗?
时间:2012-01-05 作者:小小Z 点击:366次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

  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数百年来,这首古老的英格兰民谣,代代相传,广为传唱。它歌咏的是一段真实却又无情的历史。

  为抢夺英国王的权杖,英格兰的王室查理三世与兰加斯特家族的亨利伯爵已相互厮杀了30年。1485年的冬季,在波期沃斯城郊的荒原上,双方一场最后的较量打响了。

  两军对垒,但见刀光剑影、旌旗猎猎;只闻战马萧萧、锣鼓铿锵。查理三世气宇轩昂,策长鞭,挥长剑,主动出击;千军万马紧随其后,步步紧逼;而对方则连连后退,其身后的不远处,则是一片辽阔的沼泽,泛着绝望的寒光。

  查理三世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女神灿烂的微笑。突然,战马一个趔趄,查理三世跌翻在地;众官兵误以为统帅中箭阵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亨利伯爵趁势大举反攻,在阵前生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原来,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铁掌时,发现少了一枚钉子;一时寻觅不得,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谁能料到,就在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那只少钉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松了、掉了;马既失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在地?
  历史无情,一枚铁钉缺失了,一顶王冠易主了。在我们平凡的生命里,一句真诚的感谢或问候,一次温馨的微笑或握手,一个细致的关照或一个小小的善举……虽然微不足道,却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都在路上,都渴望着一路走好。为了不马失前蹄或失足跌倒,我们应适时地清点自己的行囊,并常常扪心自问:今天,我少了一枚钉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