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0:31 | 查看全部
你熬得过1万小时,10多年,30年吗
  
  文/孙雅彬
  
  宋朝有个小伙子叫张友正,他内心很早就有个书法梦,为了实现梦想成为书法家,当时还是普通青年的小张找了间阁楼住下,潜心练习写字。这一宅,就是整整三十年,最终风雨之后见彩虹,宅成了一代书法家,扬名立万。连宋神宗看了他的字都赞不绝口,称其草书堪称本朝第一。
  
  人要吃喝拉撒,要柴米油盐,光苦心孤诣地宅着,别说三十年,三个月肚子就得饿瘪。
  
  此言甚善。张友正家境非同一般。爹是当朝大权在握的宰相,名下有市值百万的首都豪华别墅。即便如此,张友正耗费三十年从小张挥毫泼墨到老张,时间并非唯一代价,吃饭穿衣尚可勤俭节约,每天写那么多字到哪弄钱买草稿纸呢?只有把豪宅挂到中介,卖出三百万钱,用房款供着他写了三十年。
  
  对于张友正来说,不必为生计奔波,实现理想的路上所差的就是胆识——狠心卖掉房产做盘缠勇往向前,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已离天三尺三,梦想触手可及。欧阳修在《避暑录话》里感慨张友正卖掉别墅换草稿纸,正是钦佩其勇敢决绝。天下有别墅的人多的是,有书法梦的人也不少,难的是敢于舍墅求书,贵在胆识。
  
  如此看来,对于手头没房却心中有梦的人,岂不是机会渺茫?也不尽然。咱们来看看怀素。
  
  唐朝的书法家怀素,和张友正一样少年时代胸怀书法梦。《怀素别传》称他家里生活贫困,只能在墙上、瓦上练字。怀素想明白了自身条件:家境不宽裕,没钱没房,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那就是一腔热情。条件贫瘠至此,胜算无几。老怀仍旧曲径通幽一般找到办法。他投身佛门,和躲进小楼差不多,既找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又解决了基本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然后一门心思地苦练书法。练起字来同样有缺纸的问题,为此,他专门找荒地种上芭蕉树,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后来又做了一块漆盘一块漆板,写了擦擦了写,日复一日竟将盘板写穿。凭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终成一代杰出书法家。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即便外在条件悬殊,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说过,普通人眼中的天才看起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过人,往往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超越平凡步入超凡。
  
  在这个梦想泛滥的年代里,各种梦想秀充斥荧屏、报刊,更要叮嘱自己避免流连在他人光怪陆离的梦想故事中。常看别人的励志故事,不妨立长志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与其做他人梦想的看客,不如把细细碎碎的时光攒起来,投入实现自己梦想的储蓄罐里。心无旁骛地换取属于自己的梦想,那也许是1万小时,也许是2万小时。
  
  如果早早地确定梦想,明确目标,持续努力,你的闹钟一定会不负期望地在某一天,也许那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早晨或是午后,伴着微风或是小雪,自顾自地响了起来。
  
  那的确来之不易,看起来却又自然而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0:42 | 查看全部
赢才是一切
  
  文/袁岳 李伟
  
  阿姆斯特朗小时候练游泳,后改练铁人三项,13岁即参加全美少年组比赛并拿到冠军。21岁时他再次改行,成为职业公路自行车选手。4年之后,他被查出患有睾丸癌,并且已扩散到脑组织和肺部。他去医院切除了一侧睾丸,并且决定接受化疗,医生告诉他只有40%的生存机会。
  
  此时,阿姆斯特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大家知道,化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一般人都会遵医嘱接受最可靠的化疗方案,但他却选择了另一种对肺部组织伤害较小的治疗方案。换句话说,他为了保留继续参加比赛的机会,拿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
  
  幸运的是,他赌赢了。化疗进行得相当成功,两年后他恢复训练,并参加了1999年的环法大赛,一举获得了生平第一个环法冠军。此后他又连拿6届冠军,创造了赛车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我们经常听到运动员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参加比赛是为了享受体育的乐趣,但在阿姆斯特朗身上,我看不到乐趣,只有对冠军的极度渴望。
  
  从某种角度说,阿姆斯特朗赌赢了。但一位澳大利亚探险家却不幸赌输了,死在了茫茫大海里。所幸他的经历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2006年,一位名叫安德鲁·麦考雷的澳大利亚探险家独自划着一艘单人皮划艇,试图横跨南太平洋最狂野的塔斯曼海,到达新西兰。他在皮划艇上绑了台摄像机,打算将全程记录下来,做成一部纪录片。结果他只划了一天就因为寒冷而不得不返航了,从摄像机拍下的录像来看,他刚一出发就开始哭泣,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他的爱妻,以及才3岁的宝贝儿子。
  
  谁知几天后,两个年轻人受到麦考雷的启发,打算划一艘双人皮划艇从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如果他俩成功的话,麦考雷就没法自称为史上第一人了。这个头衔对于他来说显然比妻子孩子,甚至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毅然决定再次尝试单人渡海。
  
  录像显示,这一次他没有哭。但是第二天他就尝到了苦头,单人皮划艇非常小,睡觉时只能抱紧双臂钻进艇内,连翻身都很困难,他完全睡不着。因为缺乏睡眠和休息,体力很快消耗殆尽。孤独感再次袭来,他数次濒临崩溃,几乎变成了一个疯子。
  
  不过,麦考雷毕竟是一位性格坚强的探险家,他坚持了下来,并在孤独地航行了一个月后终于到达新西兰海岸线附近,距离岸边只剩下56公里。可惜他的船被风浪打翻。海岸警卫队找到了他的船,从摄像机里取回了磁卡,可惜大部分磁卡都已损坏,没有记录下最后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麦考雷的故事被做成了纪录片,《独航:迷失大海》。看完后你脑海中关于探险生活的浪漫想象将被现实击碎。对某些人来说,过程并不重要,赢才是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0:55 | 查看全部
147,我的梦想
  
  文/丁俊晖
  
  1994年9月1日,和小伙伴一样,我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迈进学校的大门。
  
  学校的一切对我来说是很新鲜的,新的环境,新的伙伴。说到学习,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我还可以,每次考试最起码是个中上等,得过一次三好学生。小学的主要学科是语文和数学,我数学比语文学得好一点。数学好的人脑子聪明,我想,我的台球之所以打得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台球需要计算,包含了数学领域里面的三角、几何等。
  
  到了三年级以后,有个东西在我心目中超过了上学,这就是台球。当时,在有些人眼里,我简直是个坏典型,整天打台球,不好好上课,还经常旷课。这种话我听得多了,也就不在乎了。这真的不能怪他们,很多家长也是这样看我的。
  
  大多数家长还怕打球影响学习。这是肯定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球打得多了,学习的精力必然会分散;总是想着考试成绩,球也肯定不能打好。对我来讲,比起学校来,我更喜欢球台。
  
  一天,爸爸问我:“小晖,你喜欢打台球吗?”
  
  “喜欢啊。”
  
  爸爸简直是明知故问,可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又觉得他不是在开玩笑。
  
  “如果让你一直打球,你能打好吗?”
  
  “能。”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爸爸正在为我的将来做规划。那时的我,也不懂什么“将来”、“职业”这些词的重要性,只是凭着第一反应回答他的问题。这是我的真心话。也就是这些话,决定了我以后的命运。
  
  “那好,爸爸就让你打球。”爸爸说。
  
  从那天开始,打球对我的意义就不同了。以前,我也几乎天天打球,但现在,打球多出了一份责任。
  
  我每天上午去学校,下午去练球。学校的课程一般上午是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主课,下午则是一些辅助课。别人上什么课,我也上什么课,不局限在语文和数学。不过,考试时,我只参加这两门考试。
  
  学校对我们的做法当然有意见,老师不止一次地来家访。每次,爸爸都重复着他的立场。老师也有自己的立场,爸爸说服不了老师,老师也不可能改变我们父子的决定。这没什么错,老师一定要学生专心学习,因为那是他的工作。爸爸却要考虑一条最适合孩子的道路。
  
  我天生就是个做台球选手的料儿,爸爸是这样认为的。老师却觉得,好好上学,将来一样有前途。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而我半天打球半天上学的情况一直延续着,直到我离开宜兴,去了东莞。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的作业本上,学号一栏总是填着147。大部分老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我记错了学号,或者干脆就是成心捣乱。我真正的学号是多少,我从来就没记住过。
  
  147,这三个普通的阿拉伯数字,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那是台球比赛中单杆能打出的最好成绩,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自从我和爸爸之间有了那次郑重而严肃的对话,这三个数字在我心里的分量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1:13 | 查看全部
你敢不敢十年磨一刺
  
  文/康伟明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荒岛上,生活着一大群的刺猬。起初,它们的生活可谓安枕无忧,有大量的老鼠、蛇供它们捕食,却没有任何的一种动物能够来捕食刺猬,因为刺猬长着一身的刺,一旦遇到敌害,立刻蜷曲成球,靠尖刺来对付敌人。因此,连岛上最为凶狠的毒蛇也拿它们没办法。也因此,它们的繁衍速度与日俱增。
  
  后来,荒岛上出现了一种新奇的毒蛇,它们的体形并不是很庞大,相比之前在岛上横行只屈居刺猬之后的毒蛇来说还略逊一筹,但是,这种新奇毒蛇却极为凶猛,它们竟然能够对付岛上的霸主刺猬。新奇毒蛇只要一遇上刺猬,尽管刺猬会蜷曲成球,竖起尖刺,但是它并不会退缩,而是以冲刺的速度向刺猬冲去,然后张开大嘴就把刺猬给吞了下去,然后会听到咀嚼的声音,不一会儿就消化掉了。
  
  这真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也是令其他毒蛇想都不敢想的举动,浑身都是刺的刺猬一旦吃进嘴里,喉管不会被扎烂吗?胃不会被刺破吗?但是这种新奇毒蛇又确实做到了,而且还没有受到任何的损伤。后来,这种新奇毒蛇越来越多,很快便抢占了刺猬的霸主地位,成为荒岛上名副其实的新霸主。
  
  科学家去荒岛上捕捉了这样的一条蛇,准备作为研究。当剖开蛇的身子时,科学家发现它们的喉管竟然如铁般坚硬,长满了厚厚的茧,胃更是坚硬。这个发现一度令科学家很是不解,难道这种蛇天生就具有这样的喉管和胃?
  
  这个问题直到1938年才得到解决。当时有另一位科学家又一次前往荒岛上调查,在一个洞穴里偶然发现了跟之前极其相似的新奇毒蛇。这条毒蛇很幼小,蜷曲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他用捕蛇器很轻易地捕捉到了这条蛇。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当科学家又一次剖开蛇身时,它的喉管和胃里竟然长满了刺猬般尖锐的刺。有一小部分的刺已经脱落,被坚硬的茧代替。
  
  这时科学家已经完全明白了,原来这种新奇毒蛇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着坚硬的喉管和胃的,相反是长满了利刺,在这种条件下,小蛇只能轻微地移动,尽管体内被刺得伤痕累累,但是它也必须得忍耐,长年累月地忍耐被刺的痛苦,直到刺脱落成为茧的那一天。那么它必须得忍耐多久?科学家又一次证实,这种忍耐的持续期限在10年左右。
  
  原来,10年的忍耐,只是为了磨刺,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蜕变成为能够轻易吞食刺猬的王者。这种艰难的付出和忍耐,令我们人类刮目相看,也令我们感到无比羞愧。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到必须克服的“利刺”时,我们中有几人能够选择忍耐10年?尽管10年之后是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因此,我们要向这种新奇毒蛇学习,学习它的忍耐精神,把身上的“利刺”磨掉,从而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1:25 | 查看全部
没野心只能一辈子当穷人
  
  文/钱图
  
  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位大富翁之列,1998年他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将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他说:“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如果谁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科西嘉人报》收到大量的信件,有人骂巴拉昂疯了,有人说《科西嘉人报》是为提升发行量在炒作,但多数人还是寄来了自己的答案。
  
  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总之答案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到了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很大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前不久,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几位年轻的富翁就此话题接受电台的采访时,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野心。
  
  在我们的印象中,“野心”好像是一个贬义词,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野心却常常可以成就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1:36 | 查看全部
让敌人活命
  
  文/佚名
  
  农田的旁边有三丛灌木,每丛灌木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农夫觉得,这些矮矮的灌木没有多大的用处,心想,还不如砍掉了当柴烧。
  
  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他:“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没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农夫看看这些无用的灌木,摇了摇头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
  
  很快,农夫就自信的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没过几天,农夫又来砍第二丛灌木。这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农夫嗡嗡大叫:“残暴的地主,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农夫的脸上被蜇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灌木烧得干干净净。
  
  当农夫把目标定在第三丛灌木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它对农夫柔声说:“睿智的投资者啊,请您看看这丛灌木给您带来的好处吧!您看这丛黄杨树的木质细腻,成材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您再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呢!”
  
  听了蜂王的介绍,农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愿地放下斧头,与蜂王合作,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获得了巨大财富,两者实现了双赢!
  
  面对强大的对手,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种选择:恳求、对抗、与对手共赢,而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商业竞争就是利益之争,如果把商业看作一场“零和博弈”,对手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那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为了生存,企业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商业竞争变成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与对手共赢,就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这种策略类似于棋局中的弃卒保车,它应该成为经营者的必备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1:49 | 查看全部
再小的机会也有成功的可能
  
  文/郭龙
  
  在他的前半生他是意大利一个小镇上默默无闻的穷画家,他穷困潦倒,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他的画一幅也卖不出去。他苦心创作的画,连街头的面包也换不来,为此他常常饿着肚子。可是就是这样的困境,他仍然坚持创作。
  
  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深陷困境的他只好千里迢迢地去米兰投身到一位热爱画画的公爵的门下。这位公爵很喜欢画画,可是公爵对他的作品并不欣赏,只是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公爵很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庸俗的画匠而已,美术创作对他不过是一种狂热的奢想,凭他的水平只能做一个在街头给人画像的画匠而已。
  
  一天公爵突发奇想,要在自己刚装修好的餐厅的空白墙上画上一幅壁画。公爵门下的好多画家听说这个这消息后都争先恐后地纷纷涌上门来,希望能得到这个机会。
  
  他也去争取,可是公爵拒绝了他:“这只不过是一个餐厅的壁画而已,很无关紧要的,不用劳您大驾了。”
  
  可是他再三恳求公爵,最后在他的百般央求后,公爵把餐厅的壁画交给了他。
  
  开始创作后,他一遍又一遍通宵达旦地勾勒草图,一次又一次地在那堵墙壁前徘徊思考。一连几天了,他还迟迟没有动笔。公爵看着他耽误了工期就催促他:“这只不过是一幅餐厅的壁画,用不着你那么劳心费神,随便画一幅就是了。”
  
  但是他并不这样想,他并没有把这幅作品看成一幅普通的壁画,而是看成一件精品去做。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开始动笔了,可是他并没有像公爵说的那样只是随便涂涂就匆匆完工,而是每画一笔都很谨慎,有的时候甚至思考几天才动笔画。(励志故事)
  
  公爵来视察了好几次,可是他的进展非常地缓慢,公爵非常不满地对他说道:“你快点画!餐厅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就这样,街头画匠只要十几天就可以画好的壁画,他却整整画了三个月。
  
  餐厅投入使用了,每一个来用餐的人都会注意到他的这幅壁画,最后往往是公爵宴请的客人变成了讨论和欣赏这幅壁画,而他也声名鹊起。
  
  几百年后,这幅公爵餐厅里的壁画成了世人皆晓的一幅名画,它价值连城,这幅作品就是《最后的晚餐》,而他就是世界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达?芬奇。
  
  就因为达·芬奇的这幅壁画,公爵餐厅里的那面普通墙壁也身价百倍,成为了美术史上的圣地,而达·芬奇也因此名垂千古。
  
  再小的机会也有成功的可能,就看你愿不愿意像达?芬奇那样去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1:59 | 查看全部
把梦想交给神
  
  文/叶倾城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
  而尘情终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
  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菜根谭》
  
  所有的少年,都曾是神的宠儿。
  
  而据说,总会有一个清晨,当少年推开窗,世界在他的面前,神来到他身边:“你有什么梦想吗?说出来,我都可以为你实现,我是你的父你天上的主。但是记住,你只能说一个。”
  
  “为什么是一个?”少年央求道,“我有好多梦想呢。”
  
  神微笑:“这世间的美好实在太多,没有人可以拥有全部。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件最重要的,选定了,就得放弃其他的一切。因为生命是有限的,也因为天道是公平的。来吧,慎重地选,选了就不要后悔。”
  
  少年讶异地问:“我会后悔吗?”
  
  神说:“选择爱情就要忍受爱情的苦痛,选择智慧就意味着知识的寂寞,选择财富就有钱财带来的麻烦。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在痛哭懊悔,因为总是在走了一条路之后,又觉得该走另一条路。关于这些怨这些悔,我已经厌倦了。”
  
  霎时间,世界上所有他渴望的事纷至沓来,在他周围飞舞,哪一件是他不能舍弃的呢?少年期期艾艾着:“我想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我还是要事业成功,但也许环游世界也很好……”他绝望地大喊起来,“别逼我,让我想想,让我再想想。”
  
  神叹口气离开了,远远丢下一句话:“要快一点啊,我的少年。”
  
  日日夜夜,少年有越来越多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不能割舍。生命中一半的时间他用来列表,画一张比铁路还长的表,另一半的时间他用来撕毁这张表,因为他又发现他有所遗漏。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少年不再年轻了,他老了,他更老了。神又来到他面前:“我的少年,你还没有决定你的梦想吗?可是你只剩下五分钟寿数了。”
  
  “什么?”他惊讶地叫道,“我还不曾享受过爱情的快乐,没来得及积累财富,智慧也与我无缘,我这般地错过我想要的一切。神啊,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带走我的生命?”
  
  神说:“这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不是你心甘情愿地要了这样的生活?难道我没有给你机会?我可从来没承诺过,让你长生不死。好了,我的少年,这是最后一分钟了,说出你的梦想,让我实现它,至少你可以有一分钟的满足。”
  
  他的眼中含满了泪:“神啊,我什么也不要,只希望你能带我回去,回到许多年前,你问我的那个早上,让我可以好好地活我的一生。”
  
  神只是悲伤地摇摇头:“即使是神,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时间永远不能回头,获得的便是获得,而失去的就永远失去。我的少年,你的时辰到了。”神带走了他。
  
  而年轻的你啊,当神来到你的窗外,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呢?(励志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2:15 | 查看全部
把你的梦想交给自己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羸弱。
  
  他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这里。
  
  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
  
  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堂皇的公寓。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睡在这儿,保证像天堂一样舒适。”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
  
  青年笑笑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
  
  “今天,我首先感谢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着,他在众多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
  
  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的青年。
  
  酒会上,那位名叫特纳的“青年”对伯杰说:“当你把我带进寝室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那张床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6:32:26 | 查看全部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
  
  文/杨易梅
  
  我做的事情很有意思,每天大江南北的热心人将励志故事丢给我,我负责审核它们是否能够起到使大部分读到的人都激昂澎湃地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者能否拯救一些失恋、失意以及失落的心。
  
  励志的名人、草根、英雄们用各自不同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或许他们想说“成功可以复制的”,快来看我走的路线啊,你也可以有。事实上,谁的成功能被轻易复制呢?
  
  有一类故事说,某人在失误中发现了商机,或者科学家由于误差创造了人类大发现。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多得叫人烦躁甚至抓狂,哪有心思去想什么大发现?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还是你,成功者还是成功者,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
  
  更多的一类讲某人贫困潦倒,但志向不改,通过自己的恒心终于天降奇遇,稳准狠地抓住了机遇并开创新天地。每当看完之后我都热血沸腾,就像看壮丽恢宏的电影大结局。慨叹对方的坚持与幸运的同时,总会反观渺小的自己。为什么我不这么坚强?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运气?甚至于感叹为什么我没有经历过这些挫折与成功。之后很可能是自我防卫般的条件反射,给自己找几个台阶下,我之所有没有那么辉煌的成功是因为经历平淡,之所以没有决心与毅力是由于缺乏锻炼……人啊,就怕这种文过饰非。
  
  还有一些这样的故事,它们情节跌宕起伏,看上去光怪陆离,虽是事实,看上去却缺少现实性。好假啊——我们看了会大呼一声,然后忽略掉故事本身的意义。对于这样的故事的确无可奈何,有时生活本来就比戏剧还要戏剧化。
  
  而有一类故事,我笑称它为“最后的半个烧饼”。一些名人伟人在经过大师的点拨、棒喝,或者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的提示下,顿时开了壳,从此踏上一条金光大道大展宏图。或许我们看完这类故事,会想我就等这叫我质变到量变的情节发生了,这完全是现代版的守株待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师的质变是由于量变的稳扎稳打而成的,导火索不过是一个触点而已。《百喻经》里有段小故事叫《欲食半饼》,此人吃到第六个半烧饼的时候吃饱了,痛悔早知道就只吃最后的半个烧饼了,白浪费了前面六个。我们在笑这个愚人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或许也常犯此类错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守护得坚不可摧,就是多伟大庄严的故事都无法撼动他。哲学家奥修说过,要做一个“脆弱的人”,这个“脆弱”便是指心灵的开放程度。一颗完全“脆弱”的心就如一张白纸,能接受任何的涂鸦创作。《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有一颗“脆弱”的心,到了每个师父那里都是无知愚童,笨是笨了点,但总比“自我”强大的徒弟可教。哪个师父是傻瓜,会认笨人为徒?反过来说,哪个师父都是精明人,知道这“脆弱之心”最珍贵。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应力”,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应力,这种力越大,心灵城池的守卫就越严密,就越缺少“脆弱之心”。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故事,也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感动之后的行动力。有了知,而无行,知识永远是知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