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0:25 | 查看全部
成长路上的人生哲理四章
时间:2013-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417次

成长路上的人生哲理四章:
  
  A心中的顽石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块大石头,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得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提示: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B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挑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提示: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C勇于冒险
  
  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荫蔽之下。
  
  提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D驴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提示: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样的“泥沙”会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0:36 | 查看全部
幽默哲理词典,相当的精辟
时间:2013-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761次

  鞭炮:瞬间的冲动,葬送一生。
  
  草与树:草总是比树长得快,但草却永远比树长得矮。因为草的根比树扎得浅。
  
  秤:秤不分高低贵贱,是多少就是多少,因为它衡量事物的标准是颗颗金星。
  
  春雨:丝丝缕缕不是吝啬,倾盆反而成灾。
  
  粉笔:把洁白的身躯化成细细的粉末,为的是让知识的萌芽能在黑板上开花。
  
  帆:帆张开翅膀,带船飞速向前。人们赞美帆的功劳,其实,它靠的是东风的力量。
  
  夹子:在钳制他人的同时,把自己的自由也搭了进去。
  
  海洋:人们赞美海洋的伟大,就因为它有容纳江河的胸怀。

  蜜蜂:蜜蜂堪称辛勤劳动的模范,但它却说:“如果没有花朵,我的奔忙也只能是白费。”
  
  井水:所以能保持纯净,是不愿与身外之水同流合污。
  
  桥墩:任车水马龙从头顶驶过,任激流浪涛从身旁奔腾,桥墩巍然挺立,靠的是毅力和信心。
  
  热水瓶:无论在谁的身旁,都有一副滚热的心肠。
  
  尺子:尺子的一生要求自己公正、求实,它从不虚夸或贬低任何人。
  
  路:感谢他人的践踏,否则,没有我今天的存在。
  
  路灯:无论酷暑还是严寒,路灯不知疲倦地在夜晚放着光明,因为它有一颗为人类服务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0:47 | 查看全部
见我心
时间:2013-10-24 作者:未详 点击:1071次

  曾经有一个徒弟在寺院里面修行,他问他的师父:“师父啊,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想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吗?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
  
  师父就对他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你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就闭上眼睛,在心里建城堡,里边有多少根柱子,有什么样的房间,他建啊建啊,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睁开眼睛对师父说:“我建好了。”
  
  师父说:“你再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根毫毛。”
  
  徒弟闭上眼睛想啊想啊,一根小毫毛想好了,他睁开眼睛说:“我造好了。”
  
  师父问他:“你造那么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吗?”
  
  他说:“是啊,我自己想出了里面的格局。”
  
  师父又问他:“那你造一根小毫毛,是不是也用的是整个心呢?”
  
  他说:“对啊,我想小毫毛的时候,整颗心都在那根小毫毛上,也想不了其他东西。”
  
  师父说:“对啊,人心可以造城堡,也可以造毫毛,这就是心力的大与小。”
  
  其实,人这一生,有多大的眼界就有多大的世界。有些人抱负远大,就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在心里建造一座城堡,因此他学知识,他有梦想,他为社会担责任,他使命在肩,情怀在胸,把心里的城堡扩大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就能够安顿他人,安顿自己。
  
  也有些人,可能为了一个职称,为了两口子拌一句嘴,为邻居对你一个脸色不好看,心就绊在一根毫毛上,怎么都过不去,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都不开心,这就是人心的大与小。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真正得到个人的幸福与安宁,需要有一个生命的起点,那就是“见我心”——真正看看我心何在,这是我们真正的觉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1:00 | 查看全部
哲理对答
时间:2013-10-25 作者:未详 点击:1286次

  风与叶
  
  一阵风吹过一棵树,随之,几片树叶从枝头落下来。
  
  “就怪你,把我们几个同伴给吹落了。”树上的一片树叶责备风道。
  
  风吹了后,绕过了树,不再吹动树叶。
  
  可过了不久,又有一两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没有风,树叶怎么会从树上落下来呢?那片树叶感到不解。
  
  “孩子,事物的命运,不只是来自外界的决定,更来自自身的把握。”风对那片树叶说。
  
  鸟与人
  
  一个孩子凝视着一只小鸟,问妈妈:“刚孵出来的小鸟,怎么没有漂亮的羽毛?怎么不能在高高的天空飞翔?“
  
  ”孩子,世上一些美好的东西,世上一些高超的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获得。“妈妈说,”鸟是这样,我们人也是如此。“
  
  石与土
  
  一块冰冷的陨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
  
  “我曾见你在高高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什么现在的你,没有一丝热度和亮光呢?”泥土不解地问陨石。
  
  “也许,生命一旦失去追求,就会默淡无光,就会心如死灰。”陨石叹息道。
  
  沙与金
  
  “人们啊,我也是一粒金子,你为什么对我视而不见呢?”一粒沙子抱怨道。
  
  “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金子。”金子道,“但每一粒沙子,哪怕是一粒最普通的沙子,也含有金子的光芒,拥有金子的品质。”
  
  “那我为什么没有被人发现呢?”沙子问。
  
  “因为金子的光芒和品质,都是要经过一番艰苦淘洗和打磨的啊!”
  
  风与火
  
  风吹着一堆篝火,篝火越吹越旺。
  
  一朵小火星见了,埋怨道:“风呀,你怎么不来吹我呢?只要你肯来吹我,我也能成为一片熊熊的大火。”
  
  “如果自身仅有一点光芒,就企求别人去吹它,最终是会被吹灭的啊!”风提醒小火星道。
  
  刀与柄
  
  “人为什么不直接掌控我,而是要通过你掌控我呢?”刀问柄。
  
  “因为人们心里清楚,一些不能直接掌控的东西,不如间接掌控。”柄回答说。
  
  “那你是靠什么来掌控我呢?”刀问。
  
  “因为你曾经对我的伤害,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锋芒的东西,只要避其锋芒,就很容易控在自己的股掌之间。”柄说。
  
  蝶与花
  
  一只蝶儿栖落在花上,问:“花儿呀,你为什么开得这么美呢?”
  
  “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拥有一个希望,就是成为一枚甘甜的果实。”花儿说。
  
  蝶儿明白了,希望可以使生命美丽来。
  
  “蝶儿呀,那你为什么这么漂亮呢?”花儿问。
  
  “其实,我的前身是一只笨拙而又丑陋的蛹。”蝶儿说,“但我并不因此而自卑,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升华自己,终于使自己成了一只人见人爱的蝶。”
  
  花儿懂得了,信念可以使生命美丽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1:10 | 查看全部
耐不住,就成不了
时间:2013-10-30 作者:未详 点击:1186次

  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

  牛要吃草,找草太耗精力,于是他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用来生小羊;

  可小羊迟迟没出生,日子变艰难了,只能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下蛋赚钱,但是来钱太慢,最后他把鸡也杀了,贫穷依旧。
  
  你耐不住,就成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1:21 | 查看全部
耐人寻味的哲理佳作——《好人坏人》
时间:2013-10-30 作者:未详 点击:831次

  耐人寻味的哲理佳作——评魏金树的小说《好人坏人》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这是一个很耐人琢磨的话题,然而把这个话题写出深度写出新意很不容易。魏金树先生的微型小说《好人坏人》(《微型小说选刊》2003年第15期),以其平易通畅的叙述手法演绎出丰厚的思想内涵,令人感慨万千、回味无穷。《好人坏人》能够获得“新世纪哲理微型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唯一的一等奖,是意料之中的事。
  
  小说的结构非常巧妙,全文以一位父亲给儿子讲故事为主线,穿起四个小故事,塑造了A、B、C、D四个迥然各异的人物形象,最后才笔锋一转,点名主题,原来A、B、C、D竟是同一个人,令读者猝不及防,石破天惊,出人意料却发人深思。
  
  小说塑造了一位集善恶好坏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虽然作者没有为之命名,他却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一个”,在我们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极具典型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人物形象在近年来的文学作品中是少而又少的,特别是在微型小说中更是难得一见的人物。表面上看,给孕妇让座、见义勇为是好人,偷盗线缆、入室打劫是坏人,恐怕这也是我们常有的思维定势,但是当善恶好坏集于一身时,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别说“上小学的儿子”分不清,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恐怕有时也很迷茫吧。
  
  作为哲理小说,附着于人物形象上的哲理意义才是作品本身的“精华”。《好人坏人》虽然只有一千来字,但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把好人和坏人的品格集中于一身,这就很给读者深入思考的空间:人,是有多面性的,人生在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换,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人性会得到多方面的展示。一个人既可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可能偷盗电缆、入室打劫,其实这并不矛盾。我们就经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表扬一个人时就说他什么都好,批评一个人时简直就一无是处,这都是非常偏颇的。评判一个人,应全面、客观、公正,功是功过是过,切莫以偏概全。其实,世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也不存在万恶不赦的人。也就是说,“好人”或“坏人”都是相对的,任何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在当今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3:56 | 查看全部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
时间:2013-10-30 作者:未详 点击:1813次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莫顿·亨特(美国作家)的作品通俗易懂,在故事中渗透着人生的思考,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给人一定的生活启迪。
  
  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鼓励那些在特殊境遇中的人们,如何向前进。哪怕只是那么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行,也会别有一番天地。最让人惊喜的是:作者写了他自己亲历的一次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从中得到的人生体验是:人在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战胜它。这是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话题。
  
  行文采取倒叙的手法。追述发生在五十七年前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一段童年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由于孩子们的好奇心的驱使,玩“腻”了的游戏的更新,想要去尝试不曾经历过的“新花样”。于是选择了“爬悬崖”。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而“我”呢,“一时拿不定主意”“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活泼”,可是“出世以后”“一直有病”,甚至长达“八年之久”,更何况母亲不叫我“冒险”的训诫时时在耳边回响。这段特殊的交代,写出了“我”是一个具有怎样身体素质的孩子。那么可想而知了,“我”要爬悬崖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接着,“我最要好的朋友”的一句话“别做胆小鬼”给了“我”一定的刺激。“我”本能地应着、跟着他们跑着……
  
  故事继续发展了。这时,作者的笔锋一转,来一段悬崖的描写“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可见“险”象有余。而“高”只有二十米高,不算高。这在“我”心中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险峰”。这时的“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可见,“我”要承受自身的体能压力,跟着往上爬。要知道对于“我”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挑战啊!“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结果呢,“我终于上来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几乎晕倒”。
  
  情节继续发展了。其他孩子们继续往上爬,可是此时的“我”已经力不能支了。“我”软弱地哀求他们,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早已不见踪影了。还“哈哈大笑”地嘲弄我。当小伙伴爬上山顶,“凝视着我”的时候,还在嘲笑我。这时,我的好朋友杰利有点特殊的神情“好像不太放心我”,一个“但”字,一转,“我”陷入了孤苦无援的境地。此处埋下了一个伏笔。“杰利”真的也跟他们走了吗?也真的不管“我”了吗?这时故事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天一点一点地变黑了,“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更可怕的是“我头晕目眩”“绝对没法爬下去”,甚至“会滑倒摔死的”。我的恐惧已经到了极点。面对如此的“险境”,“我”该怎么办哪?一个熟悉的声音和一道手电光,带给我一线生机。原来是父亲和杰利来救我了。
  
  故事的结局就是“我”在父亲的关怀和鼓励下,向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慢慢地移动着身体,”“小心翼翼地按照父亲说的‘你能办得到’,一小步,一小步的试探”,“顿时有了信心”,“我”照着做了,“我”又照着做了……逐渐的又“增大了信心”,最后,我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这时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先是啜泣”,然后是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是“巨大的”,“永远忘怀不了的”。到此,整个故事叙述结束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自己这次“遇险”的经验:“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山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他的亲历故事,给我们以很深刻的人生启示:

  遇到困难或困境时,首先要想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什么,从而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并把它做好,希望也就蕴涵在其中了。
  
  人生不可能一番风顺,总有意想不到的经历或遭遇。

  我们除了善待它们以外,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
  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自立于生活的不败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5:34 | 查看全部
巧妙借助外界的力量
时间:2013-10-10 作者:未详 点击:1227次

  一天,小侄子问我这样一道题:3元钱能买一瓶可乐,两个可乐瓶子能换一瓶可乐,假如你有6元钱,最多能喝几瓶可乐。
  
  也太简单了,我呵呵笑着,马上给出了答案:3瓶。

  小侄子摇摇头,说:“你错了,最多能喝4瓶可乐。”
  
  我挺奇怪,就问他:“你到哪儿弄的第四瓶?”

  小侄子笑得很灿烂,说:“借的。”
  
  “借?”我愣了一愣。
  
  他接着说:“当我喝完3瓶后剩下一个空瓶子,这时可以先向人家借一瓶可乐,喝完后把两个瓶子还给人家,还是两个空瓶换一瓶可乐。”
  
  从数学的角度,我这个大学生计算得天衣无缝。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孩子却能想出合乎情理而且更加巧妙的做法。
  
  巧妙借助外界的力量,会让我们得到一份预想以外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5:44 | 查看全部
哲理言语
时间:2013-10-10 作者:未详 点击:992次

哲理言语:

  △叶子吵吵嚷嚷,果实沉默不语。
  
  △鸽子飞翔的时候,它并没有惦记着翅膀。
  
  △河流不管水来不来,都给船留好宽度。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再小的花也不会拒绝开放。
  
  △雨伞说:“你不能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到头上?”雨鞋说:“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了我,还计较什么泥里水里!”
  
  △大葱一生清白,辛辣了千百年也没有留下骂名。
  
  △我听到一株小草对一棵大树说:“纵使渺小,也决不做你的影子。”我对这株小草肃然起敬。
  
  △田野里谷穗躬下腰身,对生养他的土地深深地感恩。
  
  △每一株幼苗根部,必有一粒烂了的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20:05:58 | 查看全部
青竹和小树
时间:2013-10-11 作者:未详 点击:1064次

  小树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脚下冒出了一棵竹笋。“小不点,你是怎么出来的?”小树不太礼貌地问竹笋。
  
  竹笋尽管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回答了小树的问话:“和你一样,从地里长出来的。”
  
  小树听了很不高兴:“你怎么能和我比,我在这里居高临下,你不过与身边的小草不相上下。”
  
  竹笋和气地对小树说:“别看我现在很小,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赶上你高。”
  
  小树更不高兴了:“什么?什么?你能长得和我一样高?太不自量力了吧。”
  
  竹笋也不示弱:“我不但能长得和你一样高,而且很快就会超过你呢!”
  
  这一下可把小树气坏了,他发疯似地摇着头,舞动起枝条去抽打竹笋,没办法,他的手并够不着竹笋,因为竹笋太矮了。可是就在他们一来一往的谈话间,竹笋就长高了许多。
  
  小树的手臂够得着竹笋以后,几乎就没停下对他的抽打。可是,这丝毫也阻挡不了竹笋的长高,眼看着竹笋窜高发叶,当小树又一觉醒来之后,竹笋已经变成青竹了。
  
  小树惊讶得傻掉了,他曾用手臂量过,这棵小青竹,一夜之间竟然长高了一米。这让小树不得不对青竹刮目相看。“小老弟,不,小哥哥,长得这么快,太神奇了!是不是天神在你身上施了什么魔法。”
  
  青竹爽朗的大笑起来:“哪有谁施什么魔法,我们竹氏家族的细胞生长就是这么迅速,我们每秒钟就能生出9万个细胞,再加上我们特殊的生长方式,长得能不快吗?”
  
  小树急于想知道青竹快长的秘诀:“你们特殊的生长方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的植物都是靠茎的顶端生长,而我们竹子却是茎的顶端和茎的每一节之间都在不停地生长,你想,这样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生长方式,怎能不使我们生长迅速呢?”
  
  小树彻底服气了,他向高出自己许多的青竹行了一个军礼,从此,他客气地叫他青竹大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