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6:47 | 查看全部
按劳分配
时间:2013-08-07 作者:未详 点击:1071次

  商人运载货物经过一片松软的土地,车轮陷到土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
  
  于是,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付给他们一些钱,请他们帮忙把货车拉上大路。
  
  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
  
  但农夫们拼命拉了半天,货车却始终没有驶离原地。
  
  商人观察了一番,决定换一种方法,他对农夫们说道:“依我看,应该按你们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农夫们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请商人在一旁监督。
  
  他们中有几个爱耍滑头的,用余光瞧着商人,故意把面部表情做得很夸张,把嗓门提到最高,以示自己使出了最大的力气。
  
  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一个个把头埋在胸前,两腿蹬直,憋着劲儿向前拉车。
  
  终于,货车被拉出了这片松软的土地,停在大道上。
  
  农夫们前来讨要工钱,商人依照自己观察的结果,支付酬金给他们。结果出人意料,耍滑头的钱少,卖力的钱多。
  
  那些耍滑头的见自己的酬金不如别人,便质问商人:“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吗?难道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吗?”
  
  商人气定神闲地回答说:“我没有听你们的号子,也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在地上的脚印。”
  
  那几个耍滑头的农夫顺着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凡是耍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就像一般的行人一样;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脚印都深深地印在了地上。
  
  努力,不应该只是姿态,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6:59 | 查看全部
请总理跳舞的女孩
时间:2013-08-08 作者:未详 点击:1476次

  一天,一位外国总理到一所大学视察。

  因时间有限,他在演讲完后临时取消了学生提问环节。

  一个叫茱莉亚的女生知道后,觉得特别失落。
  
  这时,一阵钟声传来,校园汇报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

  茱莉亚闷闷不乐地来到礼堂。

  突然,她远远看见总理坐在前排,跟着音乐的节拍点着头。
  
  瞬间,她想起什么,径直走到总理跟前,优雅地说:“总理先生,我想请您跳一支舞,可以吗?”
  
  总理猝不及防,愣了愣,还是高兴地接受了。

  全场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总理绅士地站起身,挽起她的手,缓缓步入舞池,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大家的注视下,她和总理翩然起舞,并借机提了6个问题,总理都一一作了圆满的回答。
  
  后来过了很多年,茱莉亚当选了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提及当年邀请总理跳舞的故事,她意味深长地说:“当因为变故,你未能按原本的设想实现目标时,不要放弃、绝望,或许换一种方式就将收获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7:59 | 查看全部
人生很多事本来就徒劳无功
时间:2013-07-06 作者:未详 点击:1254次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那么一段徒劳的经历。
  
  台湾作家九把刀说到他小时候的选择,并不是成为一名作家,而是一位漫画家。小学他痴迷卡通片中的原子小金刚,于是将原子小金刚当做蓝本,画了很多的图画、漫画串成故事,是原子小金刚跟怪兽、机器人和恐龙讲话。同学都非常捧场,课间争相传阅,并且催促九把刀赶快画出最近的剧情。这让九把刀画得更加热血,最后惹得老师开始给他家里告状说:“你的儿子数学考试考完都不验算,考卷翻过去,全部都是在画漫画。”
  
  然而从今天看来,最初的梦想并没有变成现实,九把刀成了成功的作家,甚至是成功的电影导演,而不是成功的漫画家。毫无疑问,痴迷于漫画的那段经历变成了徒劳。
  
  九把刀以自身的青春期恋爱经历作传,自编自导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是一部恋爱的徒劳史。花很长时间去暗恋一个人,然后花很长一段时间去追求一个人,最后都没有结果,还要眼睁睁看着这个女孩儿和别人谈恋爱,然后嫁人。虽然徒劳无功,虽然可能对于未来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又怎么能否认,那便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让我们哭过、笑过、恨过、恼过、伤心过、开心过的每分每秒。
  
  电影中有那么一段镜头。沈佳宜教柯景腾学习数学,柯景腾说,你信不信10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不知道,还可以活得好好的。
  
  沈佳宜说,我知道。
  
  柯景腾说,那你还那么用功读书。
  
  沈佳宜说,人生本来很多事就是徒劳无功的啊。
  
  沈佳宜的话直白、精辟,一语点醒了主题。人生明知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却还要去做,这不是苦役,恰是人生的乐趣和悬念之美,美在不可知,需要在以后的路途中细细体会。
  
  把人生的卡带倒过去看一下,九把刀如果不是从小练就了用画面讲故事的习惯和潜质,他的小说和电影就不会变得如此生动和细节丰满。
  
  乔布斯在大学期间休学了,无课可上,如果不是无聊的时候去自学一些书法课程,沉溺于书法里,后来畅销的麦金托什电脑可能就不会有多种字体和变量距字体了。
  
  台湾知名导演、作家、主持人吴念真当了3年特种兵,当时认为当兵很倒霉,3年就鬼混过去了。但转过头来看,军队里有各种不同的新兵,他们家里都是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教育程度,有坐过牢的。同他们相处,听各种故事,知道了不同人的生命经验。
  
  所以吴念真说,人生就是从一大堆很严厉的状况中挣扎过来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是养分,包括徒劳。如果把所有事情的取舍都看得那么功利、直接,这样的人和人生该多么寡淡无味!完成了一个目标会有另一个目标,获取了一些财富还想更多财富,争得一个职位还有更高的职位,人如果依靠这些去寻找幸福,幸福会越来越远。
  
  不妨体验一下徒劳之美,平常事物也有乐趣,琐碎工作也有意义,幸福不仅仅是豪车美宅,职业风光。而在自己,内心的温暖,视野的高度,对幸福和喜悦的最简单感知,都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8:09 | 查看全部
何为友
时间:2013-07-07 作者:未详 点击:1170次

  一人问:“何为友?”

  禅师示:“友分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阴;四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
  
  人低头见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8:21 | 查看全部
世间无人知道的两个字
时间:2013-07-07 作者:未详 点击:2916次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的,出手就要,所幸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以办到。儿子有点任性,但也不是极坏的那种。
  
  有一年夏天,那家人带着刚上三年级的小施主一起上天明寺游玩。他们在佛堂前求佛,父母求佛的内容几乎都和小施主有关,比如希望小施主的学业有成,身体安康等等。
  
  小施主看到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戒尘和戒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无人管束,也不用读书,忽然心生羡慕,对他父母说,想在天明寺里待上一段时间,他父母力劝无果,只能找师父们商量。师父们起先也不同意,可挨不住小施主父母的苦求,便同意了,答应让小施主在寺里住上10天,但有个要求,既然在寺里就要守寺里的规则,小沙弥所要遵守的戒条,一条也不能犯。
  
  小施主一心要住在寺里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他的父母还有些放心不下,便请求师父多多照顾小施主,下山后,又差人买了很多东西,送上山来,怕小施主有所需要。
  
  智缘师父让送东西的把东西带回去,说小施主在寺里的10天将没有特殊化。
  
  晚上时分,智缘师父领着小施主在禅房里一一向他讲述寺里的规矩。小施主在房间里好奇地东张西望,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也不知道是否把这些话听在心里了。
  
  智缘师父讲完,小施主正准备去我们的房间睡觉,智恒师父忽然对小施主说,寺里还有一个规矩,如果戒律满了10条,就要用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来处罚。
  
  戒嗔很奇怪,因为在寺里那么长时间了,也没有听过有什么严重的刑法是用来处罚僧人的。
  
  小施主从第二天早晨就开始不习惯了,4点钟的时候戒尘和戒痴怕他受处罚硬把他从床上拉了起来。
  
  他在上早课时,一下子倒在蒲团上打瞌睡,被智恒师父狠狠地打了几下板子。师父讲经的时候让他倒茶,他又打破了香客的杯子。
  
  渐渐小施主发现原来寺院的生活和想象中并不一样,不仅在生活上,小施主饮食也不习惯,因为我们一天只吃两顿素斋。那天傍晚,智恒师父还赶走了小施主家里派来给他送零食的人。
  
  晚上小施主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觉。连续几天,小施主的戒律一条条地犯着。
  
  第四天的时候,戒傲忽然小声对戒嗔说,让我多看着点戒言。戒嗔疑惑地问他为什么,戒傲告诉我,小施主刚才在院子里一直看着戒言,边看边流口水。
  
  第五天,小施主已经犯了8条戒律了,其他各式各样的小错误更是不断。他父母下午的时候来看小施主,小施主扑在父母怀里痛哭,一定要跟他们下山,他母亲搂着小施主痛哭,父亲也在旁边不断地叹气。
  
  小施主下山的时候,他父母叫他和我们道别,他也只是胆怯地向我们挥挥手,然后紧紧地抓着母亲的手,不愿意放开。有一次,戒嗔问智恒师父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是什么?智恒师父笑着说,只是怕小施主一直待在寺里不走,所以吓吓他,实际上是多虑了。
  
  有人只看到密林中翠竹清雅,却忽略了树叶下蛇吻浮现;有人只想到有林地间花瓣满地,却不知下面沼泽陷人;有人只听细雨潺潺,却不知惊雷闪现。
  
  茅山半山腰有香火飘渺,但那不是你想象中的静土。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一样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那就是: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8:35 | 查看全部
“深奥的人生哲理”
时间:2013-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257次

  “深奥的哲理”
  
  ◎关键不在输赢,而是在过程。
  
  ◎如果上帝想要我们成功,它将会为我们引路,我只要耐心等候就行了。
  
  ◎不幸的是,我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成功与你知道什么无关,而与你认识谁有关,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我把这些话称为“哲理牛”,为了使我们的一些借口听起来不那么像借口,我们会竭尽所能地去援引上面这些看似意味深长的理论。
  
  我有一个老熟人,他经常引用“学问好不如人际关系广”这句话来解释他为什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取得成功。他认为,没有成功的原因既不是“自从他离开学校之后就没有再继续用功更新他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他从来没有主动去完成他本职之外的工作”。对他而言,不认识公司中“恰当的人”才是导致他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这一类“箴言”,正是我们圈养的“奶牛”。“关键不在输赢,而是在过程”,看起来不像是对待生活的不良方式。除非你近距离地去检视它,否则这头看似拥有一些高尚特征的“奶牛”,是不会显露原形的。然而,我们还是来考虑一下带着这样一头“奶牛”到处走的后果吧。
  
  如果你认为输赢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在比赛中,你怎么能发挥出你全部的潜能呢?我必须指出,在我的一些工作访谈当中,有些人对于这个主题感到非常不安,对一些人来说,这句格言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甚至会觉得我把输赢看得那么重要是有攻击性的表现。
  
  我并没想刻意去坚持这样的看法,我想说明的是,如果持有这样的观念,到底是会帮助我们,还是会伤害我们。
  
  在一次特别的讲座中,我记得曾问过观众:“如果输赢真的无关紧要,你们有多少人不介意输掉人生这场比赛呢?”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
  
  你看,如果我们输掉的只是一盘象棋比赛,那可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如果将要输掉的是我们的目标、梦想和幸福,那我们可就不会轻易答应了。
  
  这些观念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一旦你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认同了这些观点,它们通常就会成为你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行事准则。
  
  此外,在你迫不及待地采纳某个新的指导原则之前,都应该思考一下它的来源。你觉得那句话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我猜肯定不会是赢家,这头“奶牛”可以说是通往平庸路上的一座鲜明的纪念碑。
  
  虽然并非出于本意,但我的朋友卡拉已经沦为这种观念的受害者,明知道付诸实践才是人生的实际价值,但她仍满足于这种“奶牛”所带给她的安慰感而无法自拔。卡拉回忆说:“这个荒谬的观念,既限制了我的努力,又限制了我的斗争精神。”幸运的是,她设法赶走了那头“奶牛”。现在,当她没看到她所期望的结果时,她会找出是什么地方出错了,更换策略,寻求帮助,并再次尝试。她的新策略包括做任何能够做的事情来实现她的既定目标,当然,她也从未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她的做法是多么值得喝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8:55 | 查看全部
好心态有九戒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1691次

  好心态有九戒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其实与外界关系不大。只要心态调节好了,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能感到安乐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轻松面对生活的九种心态吧。
  
  戒躁。一本书没看几分钟就跑去看电视,等人超过了5分钟就火冒三丈,在新单位没工作几个月,就想怎么还不升职、加薪……如果你经常有这些浮躁的行为,试着想一想,农民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近一年的辛勤劳作。实际上,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任何事情也是一样。只有克制浮躁,耐心付出,才能成功。
  
  戒卑。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别因为物质条件、外貌、才能等不如别人就自卑。你的心灵、个性和才能也同样能让人刮目相看。如果你是一个苹果,那么就试着去做一个更好的苹果,别把自己去和橘子、桃李等做比较。
  
  戒傲。因为某方面超过了别人就以为自己事事比人强,连言谈举止间都带着傲气。这不仅会惹人反感,还会制约你的发展。“谦则受教有地,可取善无穷。”未来能否有发展取决于你是否有谦敬之心。
  
  戒妒。看到别人幸福、成功,就产生了妒忌心,希望看到别人栽跟头,甚至阻碍、破坏他人。就如同盆子里的螃蟹,自己爬不上去,就把爬上去的螃蟹拉下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嫉妒,不如用这有限的精力,经营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别人赞叹艳羡。
  
  戒愁。印度有首古老的诗歌:“假若困境可解,何必心烦意乱;假若困境无解,郁郁寡欢又有何用。”遇到困难时,忧愁不仅没用,还会占用心理资源,妨碍我们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若能平心静气,把握住当下,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
  
  戒慎。谨言慎行固然必要,但是对别人脸色过分敏感,做事总提心吊胆,担心犯错误,只会缩手缩脚,一事无成。不犯错永远不会成长。该做的事就大胆做,该说的话就大胆说。如此心地才有一种坦然、豪气,人生才有一番风景。
  
  戒悲。人生难免有不幸,若总是沉浸于不幸中,心灵就会永远禁锢在过去。古人说“人生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树不会停在一个伤痕处再不生长,当它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时,树疤就成为沧桑过去的一个小小痕迹了。
  
  戒疑。别人私语,就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遇到了“倒霉事”,就怀疑是周围人有心为之……多疑会让人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生活在孤独恐惧的小圈子里。心底无私天地宽,不妨学会信任,多与人为善,收获的也是别人的关怀、温暖,而心中的疑云也会自然消散。
  
  戒怒。心理学家实验发现,人愤怒时所呼出的气体,可以凝结成紫色的液体,而这种液体竟能让小白鼠中毒而死。因此生气不仅会伤害别人,更大的受害者是自己。爱生气的人,若能常看到他人的优点,找到事情好的一面,就会生出感恩心,愤怒也会自然消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9:10 | 查看全部
空碗给了我一个启示
时间:2013-07-12 作者:未详 点击:2201次

  这样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那些乞丐托着空碗来村庄乞食。当他们那特有的哀声响起时,母亲都会施出一碗米饭。久而久之,我们都会抢着去做这样的事情,每当我们眉开眼笑地将来者的空碗装满,马上就收获了满足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不是来了一个,而是一大家子,乞丐夫妇带着两个孩子,结果我们和邻居同时舀出了饭菜。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是同样的空碗,因为伸到不同的人家门口,结果得到了不同的食物。
  
  空碗给了我一个启示,它教人懂得选择。
  
  成人后从书本上看到另一种乞食,那就是和尚的托钵化缘。
  
  过去释迦牟尼在世时,教导弟子乞食时必须次第进行,不可弃富择穷。这是完全违背世俗之见的修行,它体现了佛门众生平等的原则,给所有的在家人一个培福的机会——供僧是做功德。因此僧人也必须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同时它也包含着一个训练,对食物好坏不产生分别之心,只要能养身济命就行。
  
  从这样的一个了解中,我又得到了一个看似相反实为相通的启示,它教人不要攀缘。
  
  后来又听说了一个禅的故事,一个年轻和尚向一个老和尚求法,和尚前辈便为和尚晚生倒茶,茶水溢出来还不停手,晚生提醒前辈茶满了,前辈借机说道,唯有空碗才能接受,你装满了自家的东西又怎能再受我的茶水?
  
  这个故事再次给我启示,它教人不要自满。
  
  而我们的现状往往是这样的:愿意要更好的,但又不愿放弃已有的。这就是我们的困境。我们看不到空碗的无限潜能,不敢轻易将碗洗刷干净,因此我们的碗里百味俱全,包括已变质的残羹剩饭,也因此我们永远难尝无上滋味。
  
  世上美食甚多,然人胃口有限,既如此,何必嚼食劣质滋味?
  
  我愿手托一只空碗,向高门上乞讨。我相信最善于施舍的必定备有妙食,也必定怀着怜悯之情,他们不会放出恶狗咬你,他们吃什么你也能吃到什么,这是多么方便的途径。若共吃一锅美食,门里、门外有些什么区别?施主、受者又分什么贵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9:22 | 查看全部
向山顶爬的人生哲理
时间:2013-07-12 作者:未详 点击:1911次

  男孩是学校里的尖子生。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口,说他考重点大学一定没问题。可世事难料,他落榜了,他的分数别说是重点,连进普通大学都不够。虽然谁也没有说他一句,可他自己却承受不了这个打击。

  他跑去爬山,站在山上迎着风。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他感觉脚下的山石在滑动,他非常害怕,慌慌张张地向山下走去。
  
  走到半山腰,他遇见了一个山民,正在费力地向上爬。
  
  男孩忍不住冲着山民大喊道:“大叔,别往上爬了,山上面的风雨更厉害。”
  
  山民抬起头看了一眼正要下山的他喊道:“傻小子,别往山下走,如果山体滑坡了,会把你埋在下面的,这个时候不如往山上爬,虽然风雨大点,但是只要避过松软的泥土,找到一块稳定的大石头栖身,就会比较安全。”男孩觉得有道理,改变了方向,迎着风雨和山民一起往山上爬去,找到了一块稳定的大石头,躲在后面,算是安全了。雨过天晴之后,男孩很感激山民救了他一命,山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这没什么。我也是经历了危险之后才学会自保。记住,爬山时遇见风雨,你逃避它,反而很快会被它淹没。迎向它,你反而有一线生机。”
  
  男孩听完山民的话,茅塞顿开。

  人生的确就像爬山一样,在挫折面前不应该低下头,而是应该勇敢地迎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09:35 | 查看全部
智慧胜于珍珠
时间:2013-07-13 作者:未详 点击:910次

  社会上有的是聪明人,但称得上智慧者的,却是凤毛麟角、海天片羽。
  
  常人眼里,聪明人指的是得风气之先者,其间又有大、小之别。交通路口抢着闯红灯者,排队之处试图加塞者,子女入学、医院看病力图用金钱开道者,见缝插针,投机取巧,俱属于小聪明。大聪明则不然,经过认真比较之后,在大事上见地深刻,例如,透过金钱、女色、官位上的花团锦簇,红火热闹,知道其背后往往潜伏着不测与危险,这就是一种大聪明。
  
  大聪明固然高于小聪明,可与智慧相比,仍然是两码事。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女色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这样的世态人情延续了数千年,似乎也并不违背对立统一的生活规程,可这一连串四个“都”字,却清晰地挑明了聪明与智慧之间的界限。聪明人虽然在这类大关节上深有所悟,实践中却身不由己,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只好进入“都”字的行列。也正因为聪明与智慧不是一个层面,生活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现象,时或可见。
  
  有人会问,而今市场经济,那些能挣大钱的腰缠万贯者,难道不能归入智慧者之列?眼下城市畸形发展,空气逐日恶劣,而富人大腕们纷纷以金钱开道,想方设法地往大城市涌,挤得房价居高难下,连政府也熬煎,富人们在市场上智商不低,可他们这种群体性的趋向,分明与“智慧”又拉开距离了。鲁迅早就认为,众多的聪明人不能支持这个世界。财壮气粗的富豪大腕们,充其量也可能只是聪明人而已。
  
  词典解释,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之类的能力。依此类推,我们的科学院自应是智慧者荟萃之所了。然而,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5年湖南省政府第四次推荐,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起码可以说明,智慧二字很不寻常,词典上对其含义的阐释,并非尽善尽美。
  
  有人认为美德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甚至说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智慧。我觉得二者有联系,却难以画等号。美德是做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它是智慧的基础。我以为,不计得失地埋头苦干,襟怀天下而奉献社会,几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愈挫愈奋一如袁隆平者,才不愧是一个纯粹的有智慧的人。人说袁隆平始终像个老农民,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以美德为底衬的智者,才能以默无声息的质朴形象出现于生活之中,俗谓之“大智若愚”。
  
  蚌病成珠,智慧的珍珠不可能是天生的。每个人的生命智慧,许多是从跌倒、挫折中逐渐获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