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09:54 | 查看全部
和狐狸偶遇
时间:2014-11-30 作者:未详 点击:1127次

  晨练时,不经意的回头让我惊了一身冷汗,一只似狗似狼的小东西在我身后站着,定定的看着我。冷静下来端详它,身体细瘦,尖尖的脸,一双狡黠的眼睛,尾巴蓬松而长,是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我装做漫无目的东看西看,它也跟上来在我身边的草丛里跑着玩耍,还时不时有距离的卧伏在我面前看着我,我也看着它。它的眼睛告诉我没有敌意。
  
  看着这个小东西东奔西跑了一会儿,也该回家了,回的路上,它却若即若离的跟着我,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的狐狸精吗?觉的自己很可笑。它跟了一段停了下来,我看它,它也看我。而后径直跑向远处的羊群。
  
  总担心放羊人会打死狐狸,其实他才是真正的结缘人。

  狐狸有点小可恶也是天性使然,不违天理。人性包容天性的过错,不与之谋皮。善待是缘、和谐是缘、共生是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0:11 | 查看全部
地下兰的启示
时间:2014-11-29 作者:未详 点击:913次

  在澳大利亚荒漠的灌木丛里有一种极度濒危的兰花品种,它一生都在地下生活,甚至在地下开花,在地下结果,在地下繁衍后代,这在植物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只会藏在地下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的兰花,叫地下兰,生活在距地面至少有1厘米的土壤里,如果要想一睹其真容,就得细心地扒开地面上的落叶和土层。据说,在澳大利亚野外的地下兰只剩下不到50株,极其罕见,终其一生它都在地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跟太阳光几乎没有半点关系。
  
  那么,这些终日不见天日的花朵究竟是靠什么才活下来的呢?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兰花总是出现在一种当地叫金雀花的桃金娘科植物周围,依靠金雀花的根系来生活,它们不需要光合作用,而是同一些真菌“搭帮结伙”,一起通过吸收金雀花的营养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最终开花结果。
  
  同其他兰花一样,地下兰也有美丽的花朵。为了繁衍后代,它们依靠白蚁来传播花粉,经过六七个月的发育成长,地下兰的种子就成熟了,每个果实中会孕育出50颗-100颗种子,每粒种子的重量可以“高达”75毫克,相对于其他兰科植物的种子只有几克的重量而言,地下兰的种子可算得上是兰科植物种子中的“巨无霸”了。
  
  在地下,既没有风,也没有水,地下兰无法像正常的兰花那样传播种子,它们得依靠澳洲特有的地下有袋类动物来传播种子。它们就借助真菌的力量,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尽快建立起与金雀花的联系,维持生命的延续。
  
  地下兰真可谓是一个“生存斗争中的智者”,它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地下兰借力生存的智慧,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启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个人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甚至微不足道的。

  要想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就应该像地下兰一样学会借力,只要我们敢借、会借、善借,就一定能“借”出一片新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0:33 | 查看全部
没有压力,不复美丽
时间:2014-11-23 作者:未详 点击:2648次

  有个书生很喜欢下棋,但是棋艺不佳。不过,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找三五好友轮流切磋,渐渐地,下棋的技巧愈来愈好,没人比得上,“棋王”的名气闻名乡里。
  
  几年后,书生考上了状元,到京城里当了大官。闲暇时,他仍喜欢下棋,而且官府内仍然没人是他的对手。
  
  时光飞逝,转眼间年轻的小伙子已经满头华发,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让老人非常开心。
  
  年少时的朋友现在都老了,一伙人终于可以重聚,一起享受对弈的乐趣了。
  
  但是,从前棋艺完全无法与他相比的朋友,居然一个个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他,而且无一例外!这让老人非常诧异。
  
  朋友说:“因为你在朝中当大官,所有跟你下棋的人,都不敢赢你,就算再好的棋艺,也会慢慢退步,而且自己察觉不到;现在你回乡来,家乡的老友没一个怕你,当然把你杀得片甲不留。”
  
  长期处在安逸、没有压力的环境,我们常会渐渐退步而不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1:15 | 查看全部
豁达是一种人生智慧
时间:2014-11-22 作者:未详 点击:2070次

  有的人一辈子悲悲戚戚、郁郁寡欢:房子不如人家的大——不爽,车子不如人家的好——不快,官职没有人家高——不服……

  可有的人一辈子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却也不见得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什么原因?关键在于心境的豁达。
  
  人成天被名利缠得死死的,得与失算来算去,耍小聪明、使小心眼,小肚鸡肠,哪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人一辈子免不了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受一点委屈、遇一点挫折,就怨声载道、心灰意冷;有一点矛盾、一点冲突,就恩恩怨怨、甚至伺机报复,心里哪还有阳光?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幸福和快乐。
  
  豁达之人,宽宏大度,胸无芥蒂,吐纳百川。这样的人,最能讲大局、讲谅解、讲友谊、讲信任,能以豁达的态度,从容地对待一切。这样的人不会搞权力之争、利益之争,不会为闲言碎语所左右,不会为误解委屈记小账;有了成绩会想着他人,出现过失会主动承担。因此,这样的人能拥有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心境豁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才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这样的人,心大、心宽、有豪气,知道积极开拓人生,也懂得达观、放弃。
  
  豁达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做人胸怀,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豁达的人生境界值得赞赏,拥有豁达心境的人也会生活得最坦荡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1:41 | 查看全部
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时间:2014-11-18 作者:未详 点击:1583次

  人,只有养深厚积,才有底气,才能负重,才可致远;

  人生四季,当冷时冷,当热时热,春天播种,秋天果结,合乎天道;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随变应变,顺其自然。

  
  人生如下棋,一通苦忙活,越活越复杂,认为挺有趣,争来夺去认为更深刻,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路过,更像是路过的客栈,沉默的观察,静静的不语,是生命的重量,你不强加给它烦恼,哪有那么多的伤害。
  
  世人对未知和秘密的事都充满好奇,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把秘密作为筹码或交换条件来处理人际关系;而智者,则不会以这种卑劣的目的来探寻别人的秘密,也不会将自己的秘密辗转传播给那些喜欢探密的人。
  
  生活的烦恼,并不是我们在生活里遭遇了什么真实的困难,而是我们在烦恼面前缺失了信念,甚至是对生活产生了消沉与沮丧,生命的希望就在于保持自我的信心和向前的勇气,去对生活产生推动和促进的改善,对于那些不确定的烦恼,浮云来去,相怨不如相忘。
  
  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当有人和你争执时,你就让他赢,因为你并没有损失什么;

  所谓的赢,他能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呢?

  争来争去只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

  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以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2:03 | 查看全部
念珠不在,佛还在
时间:2014-11-15 作者:未详 点击:1550次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位弟子知道。7位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老住持问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6名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位弟子留了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老主持又问:“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说:“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4:54 | 查看全部
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
时间:2014-10-06 作者:未详 点击:1385次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

  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在屋里推磨。
  
  三年后,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西行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见到驴子。
  
  听老马谈这次旅途的经历,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

  “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其实,芸芸众生中,原本相近的一群人,为何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就像那匹老马与那头驴子,当老马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6:40 | 查看全部
成功与失败
时间:2014-09-25 作者:未详 点击:1885次

  一个身陷困境的人去向智者请教:“我是一个很失败的人,我做的事情几乎有一大半都是失败的,我想知道我该怎么做。”智者沉思良久,说道:“好吧,我给你一些建议,你去看一看《时代周刊》1970年的年鉴第930页,也许会有所收获。”
  
  那人去图书馆找到了相关章节,这是关于世界上最优秀的棒球运动员泰·库伯的介绍,这位入选名人堂的明星,他一生的打击率高达367,连有着击打之王美誉的罗斯也难以望其项背。
  
  那人又去找智者:“泰·库伯,367的打击率,就这些。”
  
  “完全正确,”智者答:“367次击打,平均每三次成功一次,也就是500多次没成功,我想你该明白些什么了吧?”
  
  “哈哈!”那人恍然大悟:“这家伙有一大半的时候都是失败的,和我一样。”
  
  很多时候,成功来源于无数失败。
  只有放开眼界,从容淡定地坚持下去,失败才能转化为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18:41 | 查看全部
拔掉心里的草
时间:2014-09-29 作者:未详 点击:2123次

  有一天,机遇老人突发奇想,来到一座城市,将一块金砖、银砖、铜砖依次摆放在人行道上,然后隐身躲了起来。

  一个行人走过来,看到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三块砖,心想,一定有诈,于是走了。

  又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走过来,一边走一边对着手机说着什么,当他无意中踢到那块金砖,以为是一块绊脚石,看也未看就走开了。

  第三个行人走过来,对着三块砖傻笑了一阵后就走了。

  第四个行人戴着一副墨镜,拄着拐杖,看也没看一眼就走开了。

  第五个行人走到三块砖前面停下了脚步,盯看着,暗自嘀咕:“这年头,就算是一块破铜烂铁都会被人捡走,这三块砖一定是假的,要不就是什么圈套。”

  于是他也走了……
  
  这5个人当中,一个是聪明人,一个是寸秒寸金的商人,一个是傻子,一个是盲人,一个是疑神疑鬼、自以为是的人……机遇老人感叹着收走三块砖,飘然而去。
  
  不成功并非没有机会,而是内心充斥了自以为是、猜疑臆断,将机会挤挡在了命运之外。

  想要在机遇降临的时候及时捕捉住,不仅需要充实自己掌握机遇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剔除心中的杂草:浮躁、狭隘、自大……留空间给机遇扎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20:09 | 查看全部
内心的贪婪
时间:2014-10-01 作者:未详 点击:1316次

  一位朋友谈到他的姑婆一生从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