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0:32 | 查看全部
最好的绝技
时间:2014-07-20 作者:未详 点击:1428次

  有一位玉雕大师,他的雕刻技艺十分了得。

  不管是多难雕刻的玉石,只要到了他的手上,都能变得精美绝伦。

  因此,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价格不菲。
  
  一个年轻人得知大师的美名后,不远千里来向大师学习玉雕技艺。

  大师见他很有诚心,便答应了。

  年轻人跟随大师学习了很多年,虽然他也掌握了不少玉雕技术,但是他的作品始终没有大师的好看。

  因此他认为:大师只教给了他诸如下刀的力度、打磨的角度之类的一些基本东西,真正的绝技却始终不肯传授给他。
  
  一天,大师给了他一块上好的玉,让他雕刻一只大龙虾。

  他在雕刻过程中,不小心下偏了一刀,留下一道难看的刀疤。

  年轻人吓得不知所措,去向大师请罪。

  大师接过玉件,很快就在刀疤处雕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鱼来。

  整块玉也因为这条小鱼而变得熠熠生辉。
  
  最后,大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其实,师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绝技。不论雕刻还是做其他事情,谁都难免会出现失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懂得及时修正错误,这就是最好的绝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0:42 | 查看全部
国王与乞丐
时间:2014-07-18 作者:未详 点击:4262次

  现在,你可以有一个来生。在再次来到世间之前,佛祖问你:“下辈子,你是愿意做一个始终在付出的人,还是愿意做一个不断得到的人?你可以自由选择,但说无妨,无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我都能满足你的愿望。”
  
  如果听从内心的声音,甚至都无须思考,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定是:我想做后者。
  
  好吧,佛祖满足你。
  
  但是,你知道在佛教故事里,这两种人不同的结局是什么吗?
  
  那个愿意总是付出的人,来生做了国王,他总是在向他的子民施与他的恩泽。
  
  那个愿意总是得到的人,来生做了乞丐,终生乞讨,总是得到别人的施舍。
  
  现在,你是不是有点儿后悔了呢?
  
  常常觉得:一看佛教的故事,就心静了。那是因为“佛家明心”,你在那一刻拂去了心上的尘埃,看到了你与生俱来的缺点,比如自私等,正是它们让你不幸福、不快乐。

  若你一味想索取,就会觉得父母对你的兄弟姐妹,胜过对你好,这不公平!
  而恋人对你,也不如你对他好,所以他始终亏欠你,哪怕不是物质,至少,亏欠你爱。
  你不觉得你这时的心态,很像那个贫乏的乞丐吗?
  
  若你懂得付出,你会施与陌生人微笑,体贴恋人,照顾年迈的亲人,
  从不去计较别人应该给予你什么,而总是在想: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个时候,你才是一个内心充溢着丰盈的爱的、无须后悔的国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0:54 | 查看全部
只需要知道深水区就够了
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340次

  美国“密西西比号”客轮在波澜壮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航行。一位游客主动与船长搭讪:“船长先生,您在这河上航行了这么久,经验这么丰富,我想您一定对河中的每一处浅滩都摸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了吧?”
  
  这位船长在这条人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航行了几十年,当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可是他的回答却让这位游客大吃一惊。

  他说:“不,先生,我对河中的暗礁、浅滩并不完全清楚。”
  
  “您说什么?”游客疑惑了,接着又好奇地问,“假如您连哪里有浅滩都不知道,那您怎么领航呢?”
  
  船长微笑着说:

  “为什么一定要在浅滩之间摸索呢?在浅滩之间摸来摸去,可以说是白白浪费时间!我只要知道深水区在哪里,不就足够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1:06 | 查看全部
诚信是需要积累的
时间:2014-07-15 作者:未详 点击:1697次

  一个朋友和我谈起他另一个朋友的故事,故事很有意思,也耐人寻味。他朋友从28岁开始,有了稳定的家庭和工作。这时,他开始和一些同事借钱,由几百到几千,数目越来越大。每次借款到期,他都会准时归还,从不拖欠。
  
  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妻子一直不理解。家里虽不富裕,可维持生计没啥大问题。他向同事借来钱,既没有投资,也没有再借人,都躺在家里睡大觉。那些钱一点用也没有,为什么还要白白的付利息?每次对于妻子的抱怨,他都是微微一笑,回应道:“会有用的。”
  
  三年后,他物色了一个很值得自己下海创业投资的项目,项目启动资金不大,约15万元。可他几乎没有创业资金,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很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并和过去的同事讲他的创业打算。

  同事们看了他的商业计划书,以及对他过去为人处事的表现,都表示愿意借钱给他进行创业。
  
  有了这笔钱,他很快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并很快实现盈利。

  此时,他的妻子才明白他以前做事的真正用意。
  
  这个故事看似平淡,但它让我深悟出:

  好的诚信、好的名声、好的信誉都是需要积累的,只有懂得长期经营的人,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1:19 | 查看全部
“龟兔赛跑”是个不通至极的寓言
时间:2014-07-13 作者:未详 点击:5064次

  “龟兔赛跑”是个不通至极的寓言。
  因为人人都知道,兔再打瞌睡,再偷懒,也必然比龟跑得快。
  
  兔天生跑得快,龟天生不能跑,只能慢慢爬,这是不能改变的!
  寓言希望通过龟的努力、兔的松懈而改变这种铁定的事实,其实是无稽之谈。
  
  世上有很多事,绝不是靠努力就能达到的。
  有许多事,一些人唾手可成,一些人努力可成,一些人再努力也没有用。
  世上有很多东西,有些人多得堆积如山;
  有些人很努力,能得到一些;
  有些人再努力,也一点都得不到。
  
  别埋怨什么,天下事,本来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2:35 | 查看全部
勿轻易去,更勿沉恋
时间:2014-07-12 作者:未详 点击:1162次

  有一段时间,我常去江边捕捉镜头,认识一位垂钓老人,每天硕果累累,而几个年轻人收获可怜。

  到底是老手,经验丰富。
  
  老人却说自己压根就没钓过鱼,这几天才学的,水平远不如那些小伙子。

  我佩服得睁圆了眼。
  
  “我只是在走前,把多下的鱼饵都撒在了每日垂钓的地方。那样鱼儿不仅会经常光顾,还会带上伙伴们。”
  
  “真妙啊!”我又觉得老人天真,“你怎么把这窍门泄露给我了?”
  
  “无所谓,我只是在做实验。”老人说他是大学心理学教授。
  
  人也如鱼,常常只顾眼前利益,沉恋有“美食”的地方,以致抱憾终身。
  
  读过一则报道,有一个赌博团伙把点设在偏僻的山坳,短短两个月,光顾过的赌徒超过一千。

  他们都表示,头几天,每晚能赚个几百,就叫了朋友一起来,朋友又有朋友。

  玩了几天,就慢慢开始输了,不甘心,再接着玩,几乎耗尽积蓄,有的还倾家荡产。
  

  有利可图之地就像万丈悬崖,一不留心,某些利益就会将我们推下崖。
  所以,勿轻易去,更勿沉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2:50 | 查看全部
名家的大作
时间:2014-07-11 作者:未详 点击:741次

  他是享誉篆刻界的大名家。

  某天,一个热衷篆刻艺术的青年上门拜访,拿出一枚印章请求指点。

  他看了一眼,摇头:“太差了。”
  
  青年大感失望,冷冷地说:“这可是您在五年前的年度大赛中夺冠的作品。”青年的父亲也痴迷篆刻,几经辗转,才弄到这枚印章。
  
  他浅浅一笑,从床底拖出一个木箱,里面都是一枚枚印章,随手拿起一枚:“这是我八年前在全国大赛中的金奖作品。”
  
  青年仔细一比对,也瞧出这枚印章在刀功上弱了几分。
  
  他又挑了枚十年前的,更弱些;初次获奖作品,更差;处女作也亮出来了,太差劲了。
  
  他说:“我的作品并不好,所以得不断钻研,才能一次比一次进步。”
  
  青年一惊一愣后,就柳暗花明了。

  名家的大作并不是凭天赋一蹴而就的,也许根本没有什么天赋,而是在无数个日夜里,不断锤炼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3:02 | 查看全部
四座城市
时间:2014-07-10 作者:未详 点击:941次

  有四个正处于危机中的城市,每一座城市,人们都快要饿死了,每一座城市,仅剩下一袋种子。
  
  在第一座城市,没有人知道种子能做什么,没有人了解如何种植它们。
  最终,所有人都饿死了。
  
  在第二座城市,有一个人认识种子,了解如何种植,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做任何事。
  最终,所有人都饿死了。
  
  在第三座城市,有一个人认识种子,了解如何种植。
  他建议种下它们,但以他成为统治者作为交换条件。
  此后,所有人都有食物吃了,却受到统治。
  
  在第四座城市,有一个人认识种子,了解如何种植。他不只播下种子,而且教授每一个人种植技术。
  此后,这座城市人人都有食物吃,人人都享有自由和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3:15 | 查看全部
节制的智慧
时间:2014-07-07 作者:未详 点击:1163次

  一天,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

  甜熏鱼端上来了,梁先生没有动筷子,他说他有高血糖,不能吃太甜的东西;冰糖肘子端上来,梁实秋又没有吃一口,他说,这道菜里面加了冰糖,他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八宝饭端上来了,朋友们都猜他一定不会吃,就没有放到他面前,没想到梁先生居然急不可耐地说:“这个我要。”

  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呢!”

  “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吃前面的菜时我才特别节制。”梁大师笑着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能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吃含糖的东西,把最大的‘余额’留给最爱的食物……”
  
  在很多人看来,节制是一件痛苦、压抑的事,它意味着一个人的欲望被压抑。

  但梁实秋节制甜食一事,却让我们意识到节制生活中蕴含着睿智、美妙的体验——在生活中,我们只有在某一处有所节制,才能在另一处尽情释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33:26 | 查看全部
睡觉比中伤别人好
时间:2014-07-07 作者:未详 点击:955次

  萨迪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曾是个虔诚的孩子,热衷于祈祷和宗教礼仪。

  一天晚上,我和父亲一起祈祷。
  
  屋子里的其他人开始昏昏欲睡,很快,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见此情景,我对父亲说:“这些沉睡的人没有一个人张开眼睛或是抬起头来祷告,你会以为他们都死了。”
  
  我父亲回答道:“我的爱子啊,我宁愿你像他们一样熟睡,也不愿你中伤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