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8:03 | 查看全部
耐人寻味的哲理佳作——《好人坏人》
时间:2013-10-30 作者:未详 点击:972次

  耐人寻味的哲理佳作——评魏金树的小说《好人坏人》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这是一个很耐人琢磨的话题,然而把这个话题写出深度写出新意很不容易。魏金树先生的微型小说《好人坏人》(《微型小说选刊》2003年第15期),以其平易通畅的叙述手法演绎出丰厚的思想内涵,令人感慨万千、回味无穷。《好人坏人》能够获得“新世纪哲理微型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唯一的一等奖,是意料之中的事。
  
  小说的结构非常巧妙,全文以一位父亲给儿子讲故事为主线,穿起四个小故事,塑造了A、B、C、D四个迥然各异的人物形象,最后才笔锋一转,点名主题,原来A、B、C、D竟是同一个人,令读者猝不及防,石破天惊,出人意料却发人深思。
  
  小说塑造了一位集善恶好坏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虽然作者没有为之命名,他却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一个”,在我们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极具典型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人物形象在近年来的文学作品中是少而又少的,特别是在微型小说中更是难得一见的人物。表面上看,给孕妇让座、见义勇为是好人,偷盗线缆、入室打劫是坏人,恐怕这也是我们常有的思维定势,但是当善恶好坏集于一身时,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别说“上小学的儿子”分不清,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恐怕有时也很迷茫吧。
  
  作为哲理小说,附着于人物形象上的哲理意义才是作品本身的“精华”。《好人坏人》虽然只有一千来字,但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把好人和坏人的品格集中于一身,这就很给读者深入思考的空间:人,是有多面性的,人生在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换,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人性会得到多方面的展示。一个人既可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可能偷盗电缆、入室打劫,其实这并不矛盾。我们就经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表扬一个人时就说他什么都好,批评一个人时简直就一无是处,这都是非常偏颇的。评判一个人,应全面、客观、公正,功是功过是过,切莫以偏概全。其实,世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也不存在万恶不赦的人。也就是说,“好人”或“坏人”都是相对的,任何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在当今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8:14 | 查看全部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
时间:2013-10-30 作者:未详 点击:1923次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莫顿·亨特(美国作家)的作品通俗易懂,在故事中渗透着人生的思考,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给人一定的生活启迪。
  
  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鼓励那些在特殊境遇中的人们,如何向前进。哪怕只是那么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行,也会别有一番天地。最让人惊喜的是:作者写了他自己亲历的一次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从中得到的人生体验是:人在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战胜它。这是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话题。
  
  行文采取倒叙的手法。追述发生在五十七年前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一段童年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由于孩子们的好奇心的驱使,玩“腻”了的游戏的更新,想要去尝试不曾经历过的“新花样”。于是选择了“爬悬崖”。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而“我”呢,“一时拿不定主意”“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活泼”,可是“出世以后”“一直有病”,甚至长达“八年之久”,更何况母亲不叫我“冒险”的训诫时时在耳边回响。这段特殊的交代,写出了“我”是一个具有怎样身体素质的孩子。那么可想而知了,“我”要爬悬崖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接着,“我最要好的朋友”的一句话“别做胆小鬼”给了“我”一定的刺激。“我”本能地应着、跟着他们跑着……
  
  故事继续发展了。这时,作者的笔锋一转,来一段悬崖的描写“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可见“险”象有余。而“高”只有二十米高,不算高。这在“我”心中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险峰”。这时的“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可见,“我”要承受自身的体能压力,跟着往上爬。要知道对于“我”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挑战啊!“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结果呢,“我终于上来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几乎晕倒”。
  
  情节继续发展了。其他孩子们继续往上爬,可是此时的“我”已经力不能支了。“我”软弱地哀求他们,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早已不见踪影了。还“哈哈大笑”地嘲弄我。当小伙伴爬上山顶,“凝视着我”的时候,还在嘲笑我。这时,我的好朋友杰利有点特殊的神情“好像不太放心我”,一个“但”字,一转,“我”陷入了孤苦无援的境地。此处埋下了一个伏笔。“杰利”真的也跟他们走了吗?也真的不管“我”了吗?这时故事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天一点一点地变黑了,“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更可怕的是“我头晕目眩”“绝对没法爬下去”,甚至“会滑倒摔死的”。我的恐惧已经到了极点。面对如此的“险境”,“我”该怎么办哪?一个熟悉的声音和一道手电光,带给我一线生机。原来是父亲和杰利来救我了。
  
  故事的结局就是“我”在父亲的关怀和鼓励下,向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慢慢地移动着身体,”“小心翼翼地按照父亲说的‘你能办得到’,一小步,一小步的试探”,“顿时有了信心”,“我”照着做了,“我”又照着做了……逐渐的又“增大了信心”,最后,我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这时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先是啜泣”,然后是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是“巨大的”,“永远忘怀不了的”。到此,整个故事叙述结束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自己这次“遇险”的经验:“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山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他的亲历故事,给我们以很深刻的人生启示:

  遇到困难或困境时,首先要想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什么,从而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并把它做好,希望也就蕴涵在其中了。
  
  人生不可能一番风顺,总有意想不到的经历或遭遇。

  我们除了善待它们以外,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
  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自立于生活的不败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8:25 | 查看全部
近生怨,远生敬
时间:2013-10-31 作者:未详 点击:1080次

  两位僧人同进寺院,很友爱。

  五年后甲升执事,乙不服,冷嘲热讽,两个人疏远。

  甲找师父请辞,师父劝:削足适履足痛履脏,无法挽回。

  不如放开手脚,专心修行。

  又五年,甲升住持,众皆敬。

  乙逢人便叙与甲旧谊,嘘寒问暖。

  甲惑,师父笑:近生怨,远生敬。

  不招人忌是庸才,总招人忌非英才,不畏谗讽,则人言自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8:47 | 查看全部
温州人经商的哲理智慧
时间:2013-10-31 作者:未详 点击:1317次

  温州人经商的哲理智慧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一位温州商人这样说,他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温州的产品才具备了竞争实力。时间可以准时,款式可以按要求不走样,价格可以最低,低到令人难以相信。
  
  但问题就出在这“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价格上,因为价低而又质优是有限度的,一旦低于这个限度,在别处一般是不会接受订货的。但温州人没有让客户失望的习惯,再说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放跑了,对自己来说是失败,对别人来说是笑话。
  
  或许,绝大多数温州人对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理论并不知晓。不过,他们却以自己的实践向人们显示出了温州人精神的实质:适者生存。
  
  运动战和阵地战交替
  
  温州人多地少,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正因如此,温州商人在全国分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
  
  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于是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
  
  每到这时,散兵游勇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巧妙结合。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而且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举凡服装、皮衣、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1995年到南京投资的,当时投资什么心中无数。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不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恰恰是要在需求和市场的空当和矛盾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当时南京办公房难以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引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
  
  拼抢速度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
  
  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也许美国人有“不去白不去”的心思,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又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老板抢占市场的速度实在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字点明了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不贷款也能做生意
  
  温州老板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一是朋友互助。温州老板老乡观念很强,极富互助精神。二是赊货变现。温州有一绝:卖人参。全国的参茸市场不在东北,反而在千里之遥的温州。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等级人参,东北供货价是2000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1900元/公斤,旁观者傻了。明摆着赔本买卖,温州人是图热闹还是图好看?这样一来,由于价格关系,东北没有形成参茸市场,反而在温州形成了全国专业市场,何等奇妙!
  
  温州老板做参茸生意,一般第一次订货,开口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关系熟了后,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关系铁了后,往往不用交定金,来年再付,东北老板觉得铁哥们迟一年无所谓。温州老板与东北老板的看法正好相反,在他们眼中人参不是货而是现金。
  
  他们的一般做法是接到人参后,迅速在市场上销售,甚至低于进货价,变现后的这一年可以做五六回其他生意。这样到年底,人参生意虽然亏了,其他买卖可赚了不少钱,盈亏相抵,利润颇丰。这样温州老板有了一个货源不断的民间银行。用这种巧妙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再将其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温州老板盘活商业资源的手法真可谓绝了。
  
  跟仇敌也照样做生意
  
  听到温州人论友谊,一温州人对一北京人说:“我一眼就看出你是个可依赖的人,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接着就是具体的帮助内容。北京人说:“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温州人,跟你做朋友是看上你有用。”
  
  温州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半手工工厂;路窄街头挤就开菲亚特……总之,要干事业就要改变现状,要挣钱就得面对现实,干实的。
  
  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报》曾把“温州股票不热”当新闻。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著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可是,唯独对股市避而远之。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资金“炒股”的更少。这问题到了温州人这里,解释极为简单:不熟不做、不实不干。
  
  温州人如果跟人吵架闹翻了,又觉得这人够朋友,会很“务实”地化干戈为玉帛。
  
  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
  
  跟北方人一样义气
  
  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个性特点。它大约来自于海风的吹熏吧,温州面对东海。
  
  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综合的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或今天吃亏明天或许能收回的聪明气量,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温州人的豪爽来自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的友好,他们的诚恳。这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温州人做生意的最佳宝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8:58 | 查看全部
关于颜色的哲理
时间:2013-10-31 作者:未详 点击:1349次

关于颜色的哲理:

  人生是白色,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谎言是白色,马丁·路德说:“谎言就像雪团,它会越滚越大。”
  
  爱情是黑色,莎士比亚说:“爱和炭相同,烧起得想办法叫她冷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
  
  友谊是黄色,西塞罗说:“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真理是金色,沃韦纳戈说:“真理是智慧的太阳。”
  
  信念是绿色,罗洛说:“信念是一株树,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天涯是草绿色,苏轼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愿望是七色,英国谚语说:“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
  
  愁是无色,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君子是无色,《逊志斋集·朋友》中说:“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战争是红色,谚语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财富是蓝色,叔本华说:“财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9:07 | 查看全部
一个“放”字,体现千般的人生哲理
时间:2013-10-31 作者:未详 点击:7740次

一个“放”字,体现千般的人生哲理:
  
  有一种养心方法叫“放下”。擅画者留白,擅乐者希声,养心者留空。何时放下,何时就会获得一身轻松。“放下”、“自在”是禅家的两重至高境界。
  
  有一种处事方法叫“放弃”。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
  
  有一种办事方法叫“放置”。放置不是闲置,今天无头绪可能明天有条理,因为事缓则圆,事缓就有变。
  
  有一种管理方法叫“放手”。管理不是紧紧抓住不放,更非事必躬亲,而是有条有理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捆住了手脚当然就无活力可言。
  
  有一种思考方法叫“放飞”。放飞思绪才会天马行空。创造源于想象,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
  
  有一种表达方法叫“放声”。若不影响他人,不妨放开喉咙,压抑是致病的罪魁。需要注意的是,放声之后应知道何时收声。
  
  有一种观察方法叫“放眼”。能放眼时就放眼,放眼之处皆风景。目力所及可见银河星汉、高山流水、云卷云舒,远比眼前风景好看得多。
  
  有一种用人方法叫“放心”。
  
  有一种比赛方法叫“放开”。
  
  有一种养生方法叫“放怀”。
  
  ……
  
  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放”作为生存之态,是化繁后的睿智,是画龙后的点睛,是深刻后的平和。
  
  美国作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是啊!“提得起”常被人称道,“放得下”则更令人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9:17 | 查看全部
多养母鸡少养公鸡的社会哲理
时间:2013-10-31 作者:未详 点击:1810次

  养鸡场除专养肉鸡的以外,总是母鸡居绝大多数,公鸡一般占的比例很少。这是因为母鸡下蛋而公鸡不下蛋,多养公鸡费饲料只能是犯傻,养几只公鸡不过是用于配种,所需无多。若是养鸡场的公鸡多了,先不说多费饲料,养鸡场本身也不得安宁,母鸡总是被公鸡追得乱飞乱叫,满地鸡毛不说,母鸡因受惊吓,产蛋量会大幅减少。这个道理,相信没有什么人不懂。
  
  但大道至浅,小道理放到大地方,同样能说明道理。
  
  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投资人或者说企业家总是扮演引领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所以,企业家在这个社会上,可以比为母鸡。母鸡多,饲养条件好,就能实现社会稳定,实现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
  
  在现代社会,公务员承担社会管理的责任,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公务员不事生产,不直接增加社会财富,可以比为公鸡。公鸡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太多。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公务人员太多了,造成下列弊端:
  
  弊端之一:社会管理成本太大,造成社会全体成员的沉重压力。最近有调查显示,中国每一千人要供养三十九名不事生产的公务员,高出发达国家许多倍。
  
  弊端之二: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管理层面机构和人员增加的必然结果是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因为有了庙必有神,有了神必须要有香火,没有人敬奉必须找到途径使香火旺起来。因此,没有事必须找事,没有权必须找到用权之道,手不够长的尽量把手伸长。
  
  弊端之三:权力寻租导致的腐败。这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试看官煤勾结的黑幕之深即可一目了然。
  
  弊端之四:权力交叉相互掣肘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在城市,与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部门有十多个,所谓专门的“大队”越建越多,但还是管不好。
  
  结论是,公务员队伍的膨胀必然造成社会管理费用的沉重负担,必然造成行政权力的扩张,产生侵权和腐败,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9:26 | 查看全部
海龟的哲学
时间:2013-10-31 作者:未详 点击:2028次

  一年夏天,我到一个小岛上写生。

  一天,我在离海边50多米远的沙滩上,发现一只迷路的大海龟,它的头和四肢被厚厚一层干裂的沙土包裹着,已经奄奄一息。我赶紧把水壶里的水倒在它身上,用力向海滩推去,但海龟纹丝不动,我只好用手机向海岛管理员求救。
  
  不到两分钟,一辆吉普车飞驰而至。身穿制服的小伙子从车上跳下来,二话没说,猛地把大海龟翻了个四脚朝天,用锁链一头锁住它的前肢一头挂在车尾。正在我目瞪口呆的时候,管理员跑回驾驶室,吉普车拖着大海龟向海边开去。车轮带起的沙子都快把它淹没了。
  
  管理员把车开到海边,才给海龟松了绑,帮它重新翻过身来。可大海龟一动不动,任凭海水拍打着它的铠甲。我想它一定是被折磨死了,心里悲愤交加,正待发作,突然看见管理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海龟。
  
  清凉的海水一下接一下地冲刷着大海龟,它身上的沙土不见了,露出光亮的皮肤。
  一个大浪打来,海龟谨慎地探出头,小心翼翼地动了动前腿。又是一个巨浪,大海龟憋足了劲儿,四肢用力,缓慢地把身体推向前方,直到全身浸在水里。笨重的它突然变得优雅自如,迅速向海洋深处游去。
  
  望着大海龟的身影消失在一片蔚蓝中,我听见身后的管理员说:

  “你的生活彻底翻个儿,你被套上枷锁,你灰头土脸并吃尽苦头,这些都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那是拯救你的惟一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9:38 | 查看全部
多得多痛苦
时间:2013-11-03 作者:未详 点击:1332次

  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和大师兄都得了6个馒头,而自己只有4个。

  他觉得不公平,又和师父要了2个馒头。

  他勉强吃下这6个馒头,肚子很难受,也没法像平时那样扫地念经。

  师父对他说:“你并没有享受到多吃的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有时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适合自己才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6:09:46 | 查看全部
高兴是火,烦心是烟
时间:2013-11-05 作者:未详 点击:2063次

  古时有一位盐商经营有道,事业非常成功。可不知为什么,他总是高兴不起来。
  
  这天,盐商到寺庙里对大师说:“大师,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可我为什么开心不起来呢?”“那肯定有烦心的事。”大师笑着说。“大师,虽然这些年我做生意总体算是盈利,可各路盐货不是被贼人抢,就是遇上价格下降……反正每天都有烦心事。”盐商大吐苦水。
  
  大师带着商人来到禅房外,点燃了一堆火,对商人说:“施主,你的生意就如这堆火。”商人有些茫然。
  
  此刻,火势正旺,大师对商人说:“施主,这堆火现在很旺,代表着你的高兴,可这堆火到底有没有烟呢?”商人一笑,对大师说:“肯定有烟了,只是烟很细微,看不见而已。”大师略有所思,对商人说:“高兴是火,烦心是烟。在火势最旺,你最高兴的时候,依然有烟,依然有烦心事。”商人一愣。大师从旁边拿来一把湿柴,放在火堆里,此时,浓烟四起。大师对商人说:“施主,你看见烟了吗?”商人又一笑,对大师说:“大师玩笑了,现在浓烟四起,看得很清啊。”“那是否看见火了呢?”大师立即问。商人立即回答说:“当然有火了,只是火势不旺而已。”大师笑了,对商人说:“在浓烟最密,你最烦心的时候,依然有火,依然有高兴的事。”
  
  “高兴是火,烦心是烟。生活总是一边点着火,一边冒着烟,高兴的时候有烦心,烦心的时候有高兴。”大师大声对商人说。
  
  商人听后,顿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