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07:13 | 查看全部
学会转身
时间:2013-09-12 作者:未详 点击:2401次

  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找,就找到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体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情时,总习惯于“一根筋”,哪怕是被山墙撞得头破血流,也不知道转身。而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几周内,邮寄砖的包裹源源不断地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刚好不超重。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吗?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向,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是啊,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07:28 | 查看全部
论治学哲理
时间:2013-09-13 作者:未详 点击:509次

论治学哲理:
  
  既然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那么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
  
  自卑,是自身发展的最大敌人;
  
  自信,是自身发展的最好朋友。
  
  人间最好的财富是知识。知识财富不怕丢失,不怕诈骗,不怕偷窃,不怕抢劫,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受用终生。
  
  在成才与成功的人士中,多数不是智力超常的人,而是勤奋超常的人。
  
  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天赋、勤奋和机遇。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勤奋。因为勤奋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勤奋可以寻找机遇,而且勤奋全是由你自己来掌握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机遇是不可多得的,所以,必须珍惜每一次机遇。在机遇来临时,如果优柔寡断,坐失良机,将来难免后悔莫及。如果见机行事,尽力而为,即使未能如愿,也不会有后悔之苦。
  
  知识是学习出来的,
  
  智力是开发出来的,
  
  本领是训练出来的,
  
  成绩是实干出来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智慧的力量。人有了智慧,一切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男子最大的弱点是平庸;
  
  女子最大的弱点是媚俗。
  
  一个国家要不受欺侮,只能依靠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想不受欺侮,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实力。
  
  落后就挨打,无能就受欺。
  
  花任何人的钱,都不如花自己的钱。
  
  被人轻视,无疑是很痛苦的。但它也可能转化为无穷的力量,使你走向成功。
  
  宁可被人嫉妒,也不要被人轻视。
  
  平庸无能的人往往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到处都被人轻视。
  
  出类拔萃的人常常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到处都被人尊重。
  
  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女人是最美的。
  
  女性应以地位与尊严去造就事业,以事业去获得地位与尊严。
  
  女人最需要的是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由自己铸造自己的幸福。
  
  女人一定要有健全的人格,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
  
  年轻,的确是一大优势,有了这一条,一切便可以从头开始。一个年轻人,如果能珍惜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定能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竞争,淘汰的是落后者,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嫉妒,牺牲的是先进者,结果是历史的倒退。
  
  参与竞争的目的不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而是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达到可能达到的目标。
  
  在信息社会,广泛的交际网乃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倘能与一些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职业、不同知识结构的人交往,必将所得甚多,收益匪浅。
  
  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人们总是顾此失彼,然而又无可奈何。在为事业与生活的奋斗中,比较现实的态度是:将主要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其他则只能是兼而顾之。
  
  人才的本质特点在于创造。创造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发现,二是新的组合。假如你懂得了创造的含义,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创造所必须的知识技能,那么,你必定能在创造的领域有所作为。
  
  优秀的口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好的包装。只要他尊口一开,便会显示出无穷魅力。
  
  为了报效社会,为了自我生存,我们总得不断地为各种目标而努力奋斗。如果不去奋斗,那就只有一种结果:失败。如果努力奋斗,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既然奋斗的最坏结果也不过是失败,为何不奋斗一番看看?也许能获得最好的结果———成功哩!
  
  学习,是不能一劳永逸的。无论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得了多大成就,你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活到老,学到老;活一生,学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09:00 | 查看全部
人际关系哲理


论人际关系哲理:
  
  成功者的最大成功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失败者的最大失败是人际关系的失败。
  
  人际关系是一种互惠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每一个主动的“给予”,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理解你,正如不能要求你理解每一个人一样。
  
  如果你期望没有一个人误解你,贬低你,诽谤你,攻击你,那么只有躲到另一个星球上去。
  
  直言与婉言,虽然对立,但都是美言。关键是在什么时候如何用它。
  
  一个人尚且不能完全了解自己,亲人、朋友之间的误会就更难免了。
  
  与一位好朋友相处,一份快乐成了两份快乐,一份忧愁却成了半份忧愁。
  
  既要有人分担你的忧愁,也要有人分享你的幸福。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既有令人高兴的一面,也有令人遗憾的一面。令人高兴的是:我原本要走很多弯路的,就因为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令人遗憾的是:我原本要少走很多弯路的,就因为我没有遇到更多好的老师。
  
  成功可喜,成名可畏。好人难做,名人难当。
  
  嫉贤妒能之辈最恨的不是你的短处,而是你的长处。
  
  在一般情况下,成就同赞扬成正比;在特殊情况下,成就同诽谤也成正比。
  
  流言蜚语击不到强者。
  
  在这个远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一切善良的人们,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年人,第一位的大事是学会保护自己。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
  
  爱交换爱,信任交换信任,这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嫉妒交换嫉妒,诽谤交换诽谤。这样,对于那些喜好嫉妒诽谤他人的人来说,就必须当心,当你在嫉妒诽谤他人之后,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对你的更加疯狂的嫉妒和更加肆意的诽谤。
  
  墙倒众人推!可悲的是,有些人往往是在未加思索的情况下加入这个众人行列中的。待到墙倒之后,才发现这面墙原本是不该推倒的。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说一句违心的话,不可能不做一件违心的事。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机与良好的效果。
  
  在与人共处时,不要只是一味地考虑如何改变他人来适应自己,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人。
  
  在强者面前不要卑躬屈膝;
  
  在弱者面前不要趾高气扬。
  
  在猜疑、歧视、嫉妒、诽谤中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是,除了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外,难道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在君子和小人同时存在的社会,你必须学会识别和对待他们。要牢牢记住,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要得罪一个小人。
  
  面对十足的无赖,最佳对策是:躲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09:34 | 查看全部
道德哲理
时间:2013-09-13 作者:未详 点击:864次

论道德哲理:
  
  爱心是人类的第一美德。
  
  好人一生平安,不过是好人对好人的良好祝愿。其实,好人往往是不怎么平安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努力做一个好人。
  
  我多么希望:善良的人能够富有一些,富有的人能够善良一些。
  
  高尚的品德、出众的才华,能够弥补任何先天与后天的不足。而这两条又是任何人都可以经过努力能够得到的东西。
  
  人,既然还有明天,就必然要考虑明天的事。而明天的事对于今天来说,就是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不能没有理想的。
  
  我们虽然不能伴随年轻的朋友度过他们的一生,但是我们仍有办法使他们一生得到我们的保护、关心和爱。这个办法就是:将我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和遭受失败的教训如实地告诉他们。
  
  假如我们过去的不幸能够免除年轻一代的不幸,我们过去的痛苦能够免除年轻一代的痛苦,我们过去的灾难能够免除年轻一代的灾难,那么,我们过去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还是值得的,甚至还应当为此感到欣慰。
  
  我不相信今天的年轻一代具有我们那样的承受能力。即使你们具有我们那样的承受能力,我也不忍心让你们承受我们曾经承受过的那种灾难和痛苦!
  
  我们的智慧应该用来创造美好的东西,而不应该用来创造丑恶的东西;我们的智慧应该使他人愉快,而不应该使他人痛苦。
  
  宽容是一种美德。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
  
  我最喜欢的三个字是:真、善、美。
  
  我最厌恶的三个字是:假、丑、恶。
  
  如果你不知道应该给予他人什么,那么,你可以从自己的需求中寻找。
  
  大事面前难得清楚;小事面前难得糊涂。
  
  权力与真理的对立、权力与良心的对立、权力与才能的对立,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权力与金钱有一项相同的功能,那就是:都能将是非颠倒。
  
  从历史上看,凡是能力吃香时,社会必然前进;凡是权力吃香时,社会必然倒退。让不学无术之徒掌权,是极可悲的。
  
  权力需要制约,能力需要发挥。
  
  理智行事,坏事可能转化为好事;感情用事,好事可能转化为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12:24 | 查看全部
人生哲理精辟
时间:2013-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547次

论人生哲理精辟:
  
  不要怨天尤人,你的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无疑,我们将会衰老,将会消失。但是,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将会延续,将会永存。
  
  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发展阶段,他都在不断地为传统作出牺牲,不断地与传统决裂作出贡献。正是每一代人所作出的牺牲,才换来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进步。是牺牲促使了人的觉醒,是牺牲促成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假如我们这一代人所作出的牺牲能够为后代换来幸福,那么我们应该乐意去承受这种牺牲。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代人都享受着上一代人以他们的牺牲换来的幸福,每一代人都应该以自己的牺牲去换取下一代人的幸福!
  
  历史是人为的,现实也是人为的;美好的东西是人为的,丑恶的东西也是人为的。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综合,总结出真正的经验,也总结出真正的教训。使我们未来少一点愚昧,多一点文明。
  
  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称心如意的事是很少很少的,而不称心如意的事是很多很多的。如果你对生活期望过高,那只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
  
  一帆风顺,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愿。如果真的事事一帆风顺,那就不必这样来祝福了。
  
  在你周围也许不乏一帆风顺的人,但你永远也不要期望自己也是一帆风顺的人。
  
  期望值过高,遇到挫折时,又不善于调整标准,是造成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幸运不会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一样,厄运也不会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挫折,给弱者留下的是伤痛,给强者留下的是财富。
  
  挫折往往能使人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不要为过去的事情烦恼,不要为未来的事情忧愁。
  
  智慧与烦恼是成反比的。智慧越少,烦恼越多;智慧越多,烦恼越少。
  
  无论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无论被人称赞,还是遭人诅咒,探索者总是值得骄傲的。
  
  悲观主义者每天早晨起来,无论朝地球的什么方向看,都能看到令他烦恼的事情。
  
  乐观主义者每天早晨起来,无论朝地球的什么方向看,都能看到令他高兴的事情。
  
  乐观的人并非一切都那么令人乐观。
  
  悲观的人并非一切都那么令人悲观。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决定现在和将来。
  
  “事先诸葛亮”能避免错误。
  
  “事后诸葛亮”能避免重复错误。
  
  人生的全部生活,其实就是无数决策的总和。

  在人生道路的关键处,正确的决策不但关系到一时一事的成功,甚至影响到一生的命运。假如你个人的智慧不足以正确决策,你可以求助于你的导师、亲人或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12:35 | 查看全部
哲理与情思
时间:2013-09-13 作者:未详 点击:957次

  小时候曾立下宏愿,让生命的每一天都风光。长大成人才明白,一生当中能有那么几天活得有光彩,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生命的本色是平淡无奇的。
  
  并非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踩在脚下的,譬如尖硬的钉子,柔软的火焰,还有桀骜不驯的性格。
  
  田地——
  
  诗人看见的是一望无垠的壮美,陶醉得闭上了眼睛;
  
  农民看见的是锄重犁深的艰辛,专注得闭上了嘴唇。
  
  相似的事物命运可大不相同:同样套在脖子上,人们感激领带却诅咒绞索。
  
  夏日,人们在树下一边享受着茂密的浓阴,一边品评、讥笑种树人当年哪一锹泥土挖偏了。
  
  对一些热热闹闹的评奖话动,人们之所以冷淡、疏远,是因为讲(奖)不明白。
  
  按时到达的,得耐着性子等待迟到者;来了的要认真听取对缺席者的批评。为什么遵纪守时的人反倒要接受如此惩罚?生活中这种状况决非仅仅表现在开会一件事上。
  
  时尚——第一眼看到的是新,第二眼看到新里有旧的影子,第三眼它消失了。
  
  人要警惕,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长柄的伞,随便让别人举在头上到处招摇。
  
  与商品紧俏就抬价相反,大凡人们趋之若骛、一窝蜂挤上去争抢的称号,都可能迅速贬值,比如说专业职称、经理称号、“著名”字样……
  
  最考验人的不是合法与非法的尺度,而是合法与非法中间相当广阔的空间:有的事不违法,但缺德。
  
  最可怕的,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造自己,并且喊出“适者生存”的理由;伸张不了正义,就怀疑真理,并且找到“脱离实际”的借口。
  
  怕风躲雨而又风雨不动的太平官多了,社会就不太平了。
  
  职称羞愧的是,它把一些不学无术、无学弄术、假才学会心术的人也装扮成了学术界的名人、要人。
  
  眼见为实吗?所有的骗子都是在人眼前得逞的。
  
  耳听为虚吗?许多在耳边流布的传言竟一一成为事实。
  
  有时真让人匪夷所思。
  
  握手可以传递真诚,可以显示手腕,也可以拉人下水,关键是看怎样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13:04 | 查看全部
金钱与生命
时间:2013-09-14 作者:未详 点击:2518次

  一个富人在年轻时穷困潦倒,他一直千方百计地努力赚钱蓄财,终于成为富甲一方的富翁。

  然而当他成了富翁时,已是白发苍苍,无法再享受自己所有的财富,很快就命归西天了。
  
  富人到了天堂,遇见了神圣的上帝。
  
  富人向上帝请教道:“伟大的上帝,人的一生对于您来说有多长?”
  
  上帝回答:“呼吸之间。”
  
  富人问:“人生所有的金钱,在您的眼里有多大的价值?”
  
  上帝回答:“一堆泥土。”
  
  富人问:“神圣的上帝,能否请您再给我一次呼吸?”
  
  上帝说:“可以,只要你能够给我创造一堆泥土。”
  
  富人说:“万能的上帝,我无法创造一堆泥土,能否用我一生的金钱,换取一堆泥土呢?”
  
  上帝说:“可以。”
  
  于是上帝给了富人一个坟墓。
  
  富人困惑道:“仁慈的上帝,我希望您再给我一次来生,为何却给我一个坟墓呢?”
  
  上帝抚摸着富人的头说道:“可怜的孩子,你可以用一生去换取金钱,但无法用一生拥有的金钱换取一次来生,只能用一生的金钱去换取这堆泥土了。你就永远安息在这里吧。”
  
  生命可以创造金钱,金钱却无法创造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13:34 | 查看全部
人生成长处世之道哲理
时间:2013-09-16 作者:未详 点击:4307次

人生成长处世之道哲理:
  
  古龙小说中常有这样的对白: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
  
  很对。
  
  人只要活着,不论他经验多老到,智慧多么高超,学识多么丰富,总有犯错的时候。
  
  犯了错之后,有两种情形。一是自己先觉察了,在他人未发觉时,就已经纠正。另一是自己未
  
  曾觉察,错误由他人指出。
  
  通常,第一种情形,不会有什么问题,而第二种情形,却大有问题,可以由此而生出轩然大波,当然,也可以略略一笑了事。
  
  被他人指出错误时,自然不是一桩很愉快的事。尤其当人家指出错误时,人家有权态度恶劣,面子上下不来,硬不肯认错,唯一的结果是错上加错,面子更难看。
  
  所以,只要有错,一经知道,立刻承认,那才是光明磊落的态度。
  
  想隐瞒错误,或为了面子而强词夺理,结果都只有愈来愈糟。
  
  不改
  
  上篇谈的是“有错就认,光明磊落”。一般的观念是,既然认错就一定要改,子曰:“过不惮改。”一般的观念,就是由此而来。
  
  其实不然,认错是一回事,改错又是另一回事。认了错,不一定非改不可,可以继续错下去,有权继续错下去,但必须承认自己错了。
  
  这种说法,听来很“骇人听闻”,与一般观念完全相反,但却更合乎人性。对,或错,本来就是人类自己建立的一种观念。举世皆说错了之时,不妨承认自己错了,但绝不必一定要把举世的观念,移做自己的观念,可以坚持己见。
  
  最着名的例子是,当举世皆认为地球是天体的中心时,哥白尼独自以为地球绕日而行,只不过是一枚小行星。结果如何,人人皆知,哥白尼不肯改错,后来观念改变,对错易位,谁是对,谁是错?
  
  认错,不改,比死不认错可爱得多。一个是直接的,光明的,一个是鬼祟的,横蛮的。有错,要认。可是有权不改。
  
  允诺
  
  人际关系十分复杂,但以不变应万变,再错综复杂,也可以将之简单化。再简单化的方法之一,是不要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例如,有人要求什么,不愿答应,大可拒绝——可以委婉拒绝,也可以直接拒绝。拒绝的态度要坚决,也不必考虑拒绝的种种后果,因为你考虑了后果,不情不愿地去做了,要求者一样不会满意。后果差不了多少,又何必委曲自己?
  
  要知道,在求人者和被求者之间,首先在人情、道理上站不住脚的是求人者,而不是被求者,所以,拒绝,是正常的行为。自然,乐于助人者,也没有人不让他助人。
  
  拒绝是正常的行为,可以拒绝,可以不答应,但如果答应了,那就总得做到自己答应的事——包括口头上的答应,文字上的签署等等。答应,代表了一个人对一件事的允诺,既然允诺了,自然就该实行诺言,不然,这个人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很多时候,打落牙齿和血吞,都无话可说,还是下次学乖,学会拒绝。
  
  答应了不做,是坏行为,拒绝,不是坏行为,两者之间,差别极大。
  
  欺骗
  
  在人与人之间,不能用思想直接交流,必须用语言或文字才能沟通的情形下,欺骗是人类的行为之一,任何人都有这种行为,不能避免。
  
  常在想,就算人和人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思想沟通,欺骗依然可以是人类行为,可以故意那样想,让对方误假为真,或误真为假。
  
  没有人一生之中没骗过人,欺骗他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值得鼓励,但绝不能否认这种行为的存在,也不可抹煞这种行为存在的普遍性。
  
  任何人不可避免或多或少欺骗他人,不过要知道,可以骗别人,不能骗自己。
  
  有人会骗自己吗?非但有,且不少。向别人说谎?说得多了,连自己也会把谎话当做了真话,心理学上的这种自欺现象,相当普遍,稍为留心一下,可以发现周遭这种人还真不少。
  
  自己把自己骗信了,那种现象,属于精神病的范围,千万要小心提防,不可让它发生。
  
  炫耀
  
  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当人在炫耀什么的时候,他所炫耀的,恰恰是他所没有的,或是缺少的。举例来说,当有人在炫耀他的财富时,这人的财富,往往并不多,或不够多——若是够多,他便不必炫耀了,因为已经尽人皆知。
  
  当有人在炫耀他的学问时,情形也一样,他一是没有学问,或是学问不够好——若是他学问真够好,他也不必炫耀了,他必然知道炫耀没有什么用处,而且有学问的人,必然不屑为之。
  
  这是一个矛盾,要炫耀你真有的,然而,真有了的,又必然不会炫耀。
  
  所以,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时,可以肯定一点:遇到有人在炫耀他自己,不论是炫耀什么,都只能姑妄听之,而且肯定,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了不起,和他自己所说的必然不同,不可相信,相信了就会上当。
  
  炫耀和说谎多少有点不同,无中生有是说谎,无限做大,是炫耀。
  
  其实,也差不多。
  
  架子
  
  摆架子,是人类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有什么用,值得探讨之至,而探讨下来,还真的没有什么用,可是喜欢摆架子的人之多,比比皆是,各有各款,摆得人心惊肉跳,眼花缭乱。
  
  其实,当一个人,有摆架子的资格时,他自然就不必摆架子。摆架子,无非是想抬高身份,当人人皆知这个人的身份高时,他何必再藉摆架子来抬高?
  
  这道理再简单也没有,所以,凡是在种种场合,以种种姿态摆架子的人,是说明一点:他身份不够高,而且他自知如此,十分自卑,所以才要藉摆架子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而这种做法,往往效果适得其反,叫人更加看不起。摆架子者可能也知道,但苦于既然身份不够,不摆也不行,只好硬着头皮,真是苦楚。
  
  所以,摆架子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那些人既然十分苦楚,也值得同情。
  
  调皮话中有:“裤裆里放长凳——好大的?架子。”是挖苦摆架子者的最佳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13:46 | 查看全部
开水瓶哲学
时间:2013-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631次

  在一堆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

  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
  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15:04 | 查看全部
敲掉你的嫉妒
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1782次

  在一个名叫德舍尔多夫的小镇上有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非常出名。一天,王子慕名来请他做雕像,王子要做的是一个自己骑马的铜雕像。艺术家接了活儿便没日没夜地忙起来。
  
  终于,巨大的雕像做成了,被立在德舍尔多夫镇的广场上。王子带了几位大臣来看。雕像是那么的漂亮,王子看了忍不住惊叹起来。他像老朋友一样跟艺术家握了手,称赞道:“你太伟大了,这尊雕像会使你更加出名。你把我雕得很完美。”王子身边的大臣们听了,对艺术家又妒又恨,想着用什么法子污辱他一番。当然,他们不能挑王子雕像的缺点,因为王子已经说它很完美了。
  
  所以,有个大臣站出来说道:“请允许我说个不足之处,这匹马的头雕得太大了,跟整座雕像不协调。”另一个接着说:“马脖子的弯度不好,这样比较难看。”第三个说:“如果把马的右后腿改进一下,这匹马会更加好看。”还有一个人说马尾巴有缺点。
  
  艺术家静静地听他们说完,转向王子说:“大臣们找出了马的很多缺点,您让我用几天时间来把这些缺点改正过来吧。”王子同意了。
  
  艺术家在雕像的四周围起了屏风,说这样可以不受打扰地工作。外面的人们只能听到里面“叮叮”地敲打声。几天之后,响声停了。艺术家又叫王子和大臣们来看修改好的雕像。
  
  看完后,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说原来的毛病没有了。王子说:“大臣们非常满意,谢谢你对雕像进行了修改。”
  
  艺术家微笑道:“他们满意就好了,但实际上,我根本没对雕像进行任何修改。”王子惊讶地问道:“那你每天‘叮叮’地敲什么?”
  
  艺术家说:“我在敲大臣们的声望,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们说马的缺点只是出于嫉妒。我想我应该把他们的声望敲碎。”王子听了,大笑起来,而他身边的大臣们则灰溜溜地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