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1:49 | 查看全部
决不放弃
时间:2016-01-25 作者:未详 点击:1064次

  村南有片沙岗,岗下有片荒地。
  
  荒地就是荒地,雨水大的年头,荒地成为一片汪洋,绿草红蒿在水底摇曳;雨水小的年头,荒地成为一片沙漠,寸草不生,一览无余。
  
  这地死活要废了。
  
  父亲却不这样看。他不顾家人的劝阻,第一年在荒地种下花生,淹了;第二年在荒地种下了地瓜,旱了;第三年他在荒地种下了糜子,收了。
  
  而今,父亲已不再下地劳作,但那片荒地却成了我家固定的垦荒地,使用权划归到我家名下。
  
  父亲用他的行为告诉他的后人四个字:决不放弃!
  
  是的,决不放弃!
  
  如果因为长坂坡前的损兵折将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
  
  如果因为山高洞幽、险象环生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徐霞客游记》;
  
  如果因为雪山草地、围追堵截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开国盛典;
  
  如果因为诺曼底海滩的炮火密集、血肉横飞而放弃,就不会有后来的密苏里号上的欢呼!
  
  “决不放弃”,四字轻轻,却挺起了人生的铮铮铁骨、朗朗乾坤!
  
  想到了一个故事。1948年,丘吉尔应邀到牛津大学作题为“成功秘诀”的演讲。面对台下数万双渴望的眼神,这位二战名将满怀信心地说道,“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完了”。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追求不止的信念。“决不放弃”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足够我们享用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1:57 | 查看全部
多让一分是赢家
时间:2016-01-27 作者:未详 点击:505次

  《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只有先保证自己不被打败,才能等待机会去战胜敌人。在拳击训练初期,一位出色的教官往往并不急于教学员怎样去击倒对方,而是让他们先学会如何不被对方击倒。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超一流的拳击高手,他想要自己不被对手击倒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字——让。
  
  李嘉诚在谈完生意签合同前总是“若有所思”。有人问他:你的头脑如电脑,你在“算”什么?李嘉诚回答,我在“算”对方的利润。如果这笔生意他挣得比较少,我就要让利。
  
  做生意挣钱总是多多益善,李嘉诚如此为他人着想,不是吃亏了吗?其实,李嘉诚真是具有大智慧,最终他是不会吃亏的,他有很高的共情能力,懂得“换位思考”,否则他不会成为亚洲首富。有人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一百个,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会变成五个。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有些人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不会“换位思考”,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名后,一次,为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他与商界对头布尔门的铁路公司掰上了手腕。双方为了投标成功,不断削价比拼,结果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彼此还咽不下这口气。真是冤家路窄,这天卡耐基在旅馆门口邂逅了布尔门,他微笑着伸出手,主动向布尔门招呼说:“我们两家如此恶性竞争,真是两败俱伤啊!”
  
  卡耐基接着坦诚地主动表示愿意尽释前嫌,合作奋进。布尔门被卡耐基的诚挚所感动,气消了一半,不过对合作缺乏兴趣。卡耐基对布尔门不肯合作的态度感到纳闷,一再追问原因,布尔门沉默片刻,狡黠地问:“合作的新公司叫什么名字?”哦,布尔门在为“谁当老大”而处心积虑!卡耐基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当然叫布尔门卧车公司啦!”后面合作可以想象,非常愉快,互利双赢,都赚了个钵满盆满。
  
  卡耐基不愧是位优秀的企业家,为了大的目标和利益,他自己退一步让三分,让别人先得一点名利,然后获得最终的胜利、赢得双赢的良好局面。
  
  在与周围人相处时,也应以“让”作为为人处世的态度。比如:公司里分东西不够时少分些,一些荣誉称号多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同事,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笔奖金或是一项殊荣等等,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会增添我们的人格魅力,会带来更多的“回报”。
  
  有一些人与周围的人关系处不好,就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老是争求种种的“好处”,时间长了难免引起他人的反感,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总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伤害了他人,最后使自己变得孤立。
  
  事实上,“利”未必就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得不偿失。
  
  谈判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全身而退;搏击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伺机反攻;生意上多让一分,可以让你财源广进;人际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左右逢源……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让,是一种哲学;让,更是一种智慧。在最关键的时候,哪怕是只多让一分就会让你成为真正的赢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2:10 | 查看全部
金字塔尖的算术
时间:2016-01-27 作者:未详 点击:618次

  有一个台湾的大学生,毕业后很想创业,但一直举棋不定。转眼间他已经娶妻生子,拥有稳定的职业,和谐的家庭,但创业的梦想仍然时刻萦绕心头。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岳父倾述,岳父不赞成,跟他算了笔账。“以我几十年的经验看来,在你们年轻人中,有90%的人想过创业;在想过创业的人中,有90%的人只是想想而已;在付诸实践的创业者中,有90%的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努力不够,而是没有碰到好的项目;在碰到好项目的人中,有90%只是小有成就而已。所以,要想成为大企业家,好比爬上金字塔的顶尖,难上加难呀”。
  
  这番话,着实让人头脑发昏,目瞪口呆。岳父原本想让他知难而退,没想到他却兴奋地说:“谢谢您的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久,他便辞去工作,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向父母借了点钱,果断地踏上创业的征途。他从电视机零件生产起家,挣到了第一桶金,而后又投资建成模具厂。那一年,台湾的房地产市场大火,商人们纷纷转战地产界,而他坚持没有买房置地,而是一心经营自己的模具厂。一年以后,地价整整翻了一番,不少人劝他把模具厂卖了,进军房地产,他固执地拒绝了。几年后,房地产市场逐步萎缩,而他的模具厂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效益都突飞猛进,成为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上世纪90年代初,电脑工业起飞,他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从此他的连接器王国开始建立起来。1999年,他一口气吞下众多中小企业,使得自己的公司从地区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集团,企业员工从最初的10名扩增到遍布全球的5万多人。他便是如今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科技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
  
  有记者问他:“您在30岁时还名不见经传,后来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的。”
  
  他幽默地说:“长辈们曾告诉过我,最后的成功者好比爬上金字塔的顶尖,我的成功正是一步步地‘算’出来的。”
  
  记者不解,他笑而不答,似乎颇有玄机。
  
  几年后,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他发表演讲,这样描绘自己的发展轨迹:“有人说,想创业的人有90%没有付诸实践,我想当那10%,所以30岁时果断创业;有人说,创业的人有90%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项目没选对,我要当那10%,所以当房地产火爆之时,我冷静观察、理性分析,坚持选择了更熟悉、更有兴趣的模具行业;有人说,项目选对的人中90%只是小有成就,我想当那10%,所以放眼全球,进行了一番科学规划,有效地整合资源,大胆地创新,这才有了鸿海集团的今天。”
  
  看了这段话,我忽然明白,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总是看到一连串90%的失败而畏惧不前,而后者却看到一连串10%的成功而欣喜若狂。金字塔尖向来属于看到并乐于追求10%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2:21 | 查看全部
蹦跳的板栗
时间:2016-01-28 作者:未详 点击:525次

  在日本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卖板栗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生活来源。每到深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枝头上挂满板栗。颤颤悠悠的板栗,随风抖动,吸引着当地的村民,每到这个季节,他们就开始忙着采摘了。他们把摘下的板栗,运回家里,再倒出来,全家总动员地依照板栗的大小,进行筛选、分级,再运到城里或批发或零售。
  
  每个村民都知道,板栗想卖个好价钱,最主要的是,把筛选的板栗,先人一步送往城里,很多人家的人手不够,就会到附近的村子里以高薪招人。
  
  然而,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村里有一个年轻人,他家只有一个老母亲,尽管人手有限,却从不见他找帮手。每次他总比其他村民快一步抵达市场,且喜滋滋地开着空车回来,卖个满堂红。
  
  原来年轻人的秘诀是:每次摘完板栗后,直接装进麻包袋里扛到车上,出发的时候,专找坎坷不平的山路走,一路颠簸,小颗的就蹦跳到袋子的下面,大颗的便留在上面,这样就省去分级、筛选的时间了。有人问年轻人是怎么找到这个方法的。年轻人笑一笑:“只要用心,总能找到适当的方法。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总有人一听到坏消息就会烦忧或者抱怨,也总有一些人,却能从生活的难题中找出亮点。事实上,凡事动脑、用心,敏锐于环境中的人和事,再把意念化成行动,积极地逐步向前迈进,也能为自己开创一片新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2:33 | 查看全部
沙百灵的制胜之道
时间:2016-01-29 作者:未详 点击:324次

  在撒哈拉沙漠,有一种特别的鸟儿叫沙百灵,它身体很小,只有麻雀那般大。就是这种弱小的鸟儿,在与“沙漠之王”响尾蛇的较量中,竟然每战必胜。
  
  有探险家记录下了沙百灵与响尾蛇搏斗的精彩一幕:当沙百灵扑扇着翅膀停在沙丘上,准备寻找食物的时候,在沙丘里等候多时的响尾蛇凶猛地张开大口蹿了出来。眼看沙百灵就要成为响尾蛇的美餐时,不可思议的画面出现了:面对响尾蛇的扑击,身体灵活的沙百灵用自己并不有力的爪子狠狠地拍打着响尾蛇的头部,尽管力量有限,对响尾蛇似乎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沙百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拍击。沙百灵一边躲闪着响尾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疾速地拍击着响尾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沙百灵拍击了一千多下之后,响尾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蛇口脱险的沙百灵停在沙丘上,从容地吃了一些甲虫类的食物后,才扑扇着翅膀慢慢地飞走了。
  
  沙百灵和响尾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但为何获胜的总是弱小的沙百灵呢?生物学家对此解释为,沙百灵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掌握了一套对付响尾蛇的制胜之道,那就是瞄准一个点——响尾蛇的头部,一个很脆弱的部位,并持之以恒地用爪子拍击。沙百灵就是用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一次次敌强我弱的较量中赢得了最后胜利。
  
  成功的人生往往就是从瞄准一个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开始的。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少了沙百灵那种执著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2:45 | 查看全部
无数次失败后等于成功
时间:2016-01-29 作者:未详 点击:620次

  廖容典是美国一家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他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这个定律说:假如你会见了10位顾客,只在最后一位顾客处获得了200元的订单,那么,你应该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拒绝呢?
  
  廖总进一步解释说:“请记住,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位顾客的缘故,而不是第10位顾客。每位顾客都让你赚了200/10=20元。因此,每次拒绝的收入是20元。所以,当你被拒绝时,你应该面带微笑,给顾客敬礼,因为他让你赚了20元。”
  
  日本日产汽车推销之王奥城良治也有类似的说法。
  
  他从一本汽车杂志上看到,据统计,日本汽车推销员拜访顾客的成功率是1/30,换言之,拜访的30名顾客中,就会有一个人买车。此项信息令他兴奋不已。
  
  他明白,只要锲而不舍地连续拜访29位后,第30位就是买家了。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不但要感谢第30位买主,而且对先前的29位更应该感谢,因为,假如没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么会有第30次的成功呢!
  
  的确,一块岩石,在铁锤99次猛烈地敲打下,依然纹丝不动,第100次的撞击,终于使它轰然裂开……你会认为仅仅是靠这最后一击吗?当然不是!
  
  你肚子很饿,买了5块面包,当你吃完第5块的时候,你发觉饱了。你会不会这样想呢:早知如此,前面的4块面包就不用买了。当然也不能!
  
  面对人生中的所有挫折与拒绝,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并时常加以感谢,只有如此,我们每一步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最后的成功总是由前面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2:56 | 查看全部
笨人也能成大师
时间:2016-01-30 作者:未详 点击:614次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山西太原出了个著名的学问大家,他的名字叫闫百诗。
  
  然而,这样一个彪炳史册的天才,小时候却是个笨得出奇的孩子。课堂内,先生教的文章聪明的孩子早就会背了,一般的也朗朗上口高声诵读了,而他还念不成句呢!得念到上百遍才能连贯地读下来。先生心里清楚得很,这样的资质念到老也是白搭,因此也就不怎么管他。雪上加霜的是,他身体还不好,简直就是个病秧子,动不动就请假了。他的母亲心疼他,害怕他累坏了,就不让他读书。他知道母亲的心情,更不想让母亲着急,果真就不再读书。母亲看他很听话,就不再注意他。哪知他嘴上虽然没读,心里却没闲着,默默地读、暗暗地记。一遍又一遍,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他就这样读了十年。这十年的工夫可没白下,因为他是用“心”读的,他是将书读到心里去了,这岂是用嘴读书所能比的?突然有一天,他就仿佛有一种天地洞开,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感觉,回过头来再看过去曾经怎么也搞不懂的问题,竟然简单得不值一提了。这样的奇迹谁会相信啊?而更大的奇迹还在后边。
  
  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全身心地扑到对《尚书》的研究上来。因为那时的《尚书》没有一种权威的版本,各说各话,真伪难辨,后人常常无所适从。其实这种混乱从汉代就已经存在了。称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为“今文尚书”,孔安国所传的十六篇为“古文尚书”,只是这部十六篇的孔氏之作,于魏晋之间就不知流落到哪里了,所以它的真面目究竟啥样后人无从知晓。可是忽然有一天,一个叫梅颐的东晋学者却赫然拿出一部所谓的“古文尚书”来,并且也不是大家所了解的十六篇,而是比“今文尚书”还多二十五篇,且有孔安国全部作注。自此以后,梅颐的“古文尚书”就成了权威的版本,一直用了一千多年,凡是治《尚书》者,都以此为依据。可是闫百诗觉得这个版本疑问很大,以讹传讹,贻害无穷。他发誓要将真正的《尚书》甄别出来。他的办法就是下笨功夫,绝不走哪怕是一点点捷径,就像他过去在心里默默念书那样。这一猛子扎下去就是四十多年,牢牢抓住这个《尚书》不放松,终于衰年之际完成了震古烁今的煌煌巨著《古文尚书疏证》,以大量强有力的材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那多出的二十五篇和孔氏所注都是东晋人的伪作,是不值得奉为圭臬的假货。这对于后世学子来说,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他的这部书问世后,犹如石破天惊,顿时使学界失去了平静,因为闫著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好多人已经习惯了的东西,包括利益。很快就有毛西河的《古文尚书冤词》出来与他的《古文尚书疏证》摆擂,全面质疑和否定闫的结论。这场争论波及面广,涉及人多,影响也大,最后的结果是闫胜毛败。《四库提要》是这样定评闫百诗的《古文尚书疏证》的:“有据之言,先立于不败之地也。”闫氏著作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肯定。这部用一生心血写就的巨著犹如大海中的礁石,巍然矗立于历史的风浪中,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那不灭的光辉。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生死与之,做下去,做下去,一直做到最后,哪怕一个再笨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3:03 | 查看全部
成功从一杯清水开始
时间:2016-01-30 作者:未详 点击:824次

  12年前我高考落榜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那年夏天因为大学梦的破灭,我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我害怕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骨子里有那么一丝自卑。
  
  7月的夏天,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蝉从早到晚无休无止地鸣叫,把人的心都叫乱了。一天中午老板吩咐我把一份急件交给王先生。王先生是一位有身份的商人,我见过他一次。老板叮嘱我,王先生在开酒会,让我快去快回。
  
  我拿着急件就出发了,连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在如火的骄阳下我一路奔波,找到那家酒店时我又累又渴,嗓子冒烟,还出了一身臭汗。在酒店二楼豪华宴会厅的门口,我看见宾客们手拿美酒香槟,频频举杯,王先生风度翩翩地徜徉在人群间,显然他是今天的主角。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宴会厅,因为自己身上有股难闻的汗臭,人们避让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鄙夷。我的脸红了,低下头走到王先生面前,把急件交给了他,知趣地准备离开会场。酒会上每张桌子都摆着酒水,这对于极度干渴的我来说充满了诱惑,可我只是一个局外人,这些酒水与我无关。
  
  我本能地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径直往外走。“请等等!”王先生忽然叫住了我。我回过头不安地问:“是不是我送的急件有什么问题?”“不是的,我看你浑身都是汗,喝一杯水再走吧。”他微笑着对我说。“这怎么能行?我只是一个跑腿的。”我羞涩地摇摇头说。“卑微不是退缩的借口,如果在这里你连一杯清水都没有勇气喝下去,你永远也不会成功。”王先生目光炯炯地看着我。
  
  我鼓足勇气接过王先生递来的那杯清水,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参加酒会的先生女士们彼此高谈阔论,谁也没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细节。
  
  几年后我通过不懈奋斗有了自己的事业,参加过名目繁多的豪华酒会,喝过价格不菲的各种酒水,然而都不及那年夏天那杯清水甘甜爽口,它如同涓涓细流,淌过一个高考落榜生的心田,它让我明白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可以从高考后正式起航,成功也可以从一杯清水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3:21 | 查看全部
两个不可思议的成功者
时间:2016-01-31 作者:未详 点击:647次

  2011年10月,全世界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震惊和思考,他是全球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痛惜一个天才英年早逝的同时,我们自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几乎与他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天才比尔•盖茨。他们同样在计算机领域建立了让全世界羡慕的帝国,但是,他们又同样是大学没有毕业就主动辍学开始创业,并且又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乔布斯作为电脑天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和企业家。他永久性地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的方式、外观和感受,率先认识到了图形化用户界面、鼠标指针和点击操作的潜在商业价值,而这些特性如今已经主宰了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在将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划时代的产品并重新定义了业界的形态。
  
  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一出生就被生母送人,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妈妈。他最早考入里德学院学习,但仅仅一个学期后便退学了,这一年他仅仅21岁。他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建了后来全世界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
  
  个人电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及开来,与乔布斯的努力密不可分。因为与管理层的矛盾,乔布斯曾经与苹果分道扬镳。苹果公司的发展也一度陷于低潮,不过随着乔布斯1997年的回归,苹果陆续推出第二代等一系列产品,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具价值的公司,乔布斯一手缔造的数字产品不仅成为苹果迷们的追捧对象,也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
  
  乔布斯的成功为他赢得国家级技术勋章、2007年财富杂志年度最伟大商人、2009年财富杂志十年最佳CEO、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等称号。不幸的是,这位灵魂人物,2004年被确诊得了胰腺癌,经过多年抗争,最终不敌病魔而去世。
  
  比乔布斯晚出生8个月的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在那里他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编程语言,从此爱上计算机。三年级时,盖茨决定不再读书,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他与童年伙伴一起于1975年组建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他被誉为电脑奇才、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1989年他创建的公司开发了高质量的创造性图像,成为多媒体世界的一家强大企业。他36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到1994年已有83亿美元资产,并蝉联1994年和1995年世界首富,1995年已经拥有财产129亿美元。被1999年10月1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评为在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50人之一。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重的企业家。
  
  乔布斯走了,比尔•盖茨现在功成身退,在世界范围内全力做着慈善事业,造福整个人类世界。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他们同样都没有什么高学历,他们同样并不看重大学的深造经历,他们同样年纪轻轻就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而他们同样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奋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信这样两个人的传奇经历,会让那些看重学历和名牌大学的头衔,看重什么海外经历而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的父母陷入思考。我们每一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也不相同,关键的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怎么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03:34 | 查看全部
绝境,只不过是一种幻象
时间:2016-01-31 作者:未详 点击:492次

  当皮斯托里斯在这个普通的南非家庭出生时,全家人的喜悦简直无法言状。然而,不久之后,高涨的喜悦就被撕心裂肺的痛苦替代了。皮斯托里斯只有11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意外受伤而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双腿自膝盖以下全部截肢,从此只能靠义肢才能独立行动。
  
  时光飞快地流逝着,转眼之间,皮斯托里斯已经成为了翩翩少年。有一段时间,皮斯托里斯的父母明显感觉到他的举止有些反常——以前每天放学之后按时回家的他,现在常常很晚才回来,而且为此还找了很多蹩脚的借口。
  
  父母担心皮斯托里斯出事,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便悄悄跟随在他身后。经过几天的观察,父母有些意外地发现皮斯托里斯总是坐在一个运动场里,望着正在田径赛道上挥汗如雨进行训练的运动员们痴痴地发呆。
  
  当天晚上,父亲和母亲愁容满面地相对而坐,两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跑步,可是他残疾的身体让他根本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驰骋在赛场上。父母心里清楚皮斯托里斯对田径有多么热爱,既不能劝他,又不能帮他实现心愿,急得团团乱转。
  
  在随后的几天里,父母发现皮斯托里斯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时而暴躁,时而抑郁,内心之中显然是因为自己无法实现梦想而遭受着巨大的折磨。有一天,父亲刚想敲门和皮斯托里斯好好谈一谈,却从虚掩的门里吃惊地发现儿子正在揪着自己的头发,颓然地瘫倒在床上。父亲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忧心如焚的父母经过反复商量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一天晚上,父母给皮斯托里斯买来了很多孩子喜欢的东西,希望能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从而帮助他从沮丧的情绪之中走出来。
  
  “嗨!你看我们给你买什么回来了。”父母兴冲冲地冲着刚走出自己屋子的皮斯托里斯喊道。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皮斯托里斯却像大人一样要求和父母好好谈谈:“我想好了,我要参加田径队,我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一定会悔恨终生!”
  
  父亲和母亲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非常支持他的决定。从这开始,皮斯托里斯便申请加入了由残疾人组成的田径队,开始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训练。在随后的几年里,皮斯托里斯将自己学习和休息之外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训练场上,装着义肢奔跑的他,承受着常人不敢想象的痛苦。不仅身体上常常累到要散架一样,残疾的腿和义肢的结合部因为高强度的反复摩擦,而造成了很多伤口。旧的伤口尚未愈合,新的伤口就又磨了出来,周而复始,经常让皮斯托里斯从睡梦中疼醒。
  
  皮斯托里斯的父母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疼不已的他们几次劝说他不要再这样拼命地训练了,可是皮斯托里斯每次都用力地摇摇头:“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人战胜不了的绝境!我既然站在了跑道上,就永远不会放弃!”
  
  由于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皮斯托里斯很快就在残奥运赛场上展露了头角,赢得了4枚残奥会田径项目的金牌。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皮斯托里斯向国际田联递交了申请,希望能够在400米的比赛上和正常人同场竞技!
  
  皮斯托里斯的决定公布之后,整个田径界一片哗然!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争取之后,皮斯托里斯终于站在了田径顶级赛事的400米跑道上,和正常人一起比赛。当皮斯托里斯出现在赛场上的一刹那,全世界的观众都震惊了!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个装着义肢的年轻人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在代表着田径最高水平的赛事上跑出了令人吃惊的成绩!
  
  因为皮斯托里斯的义肢形状酷似刀锋,所以人们便称他为“刀锋战士”。皮斯托里斯一战成名,在赛后,他对着记者的镜头感慨地说道:“当年我就告诉自己,人生的绝境只不过是一种幻象,你只要有勇气打破它,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希望正展现在你面前。正因为我年少时没有被绝境的幻象吓到,所以才能赢得今天和这个星球上跑得最快的人们一起参加比赛的机会。”
  
  当我们遭遇绝境时,别气馁,莫灰心!绝境,只不过是一种幻象!只要你有勇气和毅力,就能砸破这种让我们感到窒息的幻象,从而为我们的命运迎来转机,开创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