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6:28 | 查看全部
2300万美元和150美元
时间:2015-12-28 作者:未详 点击:1117次
  霍华•休斯是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也是美国著名的大富豪,曾被誉为美国飞机大王。
  
  有一次,休斯开车去机场,车上还坐着另一位美国富豪福斯。福斯谈起一笔高达2300万美元的商业项目,希望能和休斯合作。休斯听了很感兴趣,他立即把车靠边停下,然后急急忙忙地跑进路旁一家商店。福斯不知道休斯到底要干什么,只有眼巴巴地呆在车上等他。
  
  过了片刻,休斯回来了,福斯不解地问他干什么去了,休斯如释重负地说:“我在打电话,把我订好的机票给退了。我准备陪你坐另外一趟班机,和你好好谈谈那笔2300万美元的大生意。”福斯听了哈哈大笑:“我们谈的是2300万美元的生意,你却为了节省区区150美元的机票,就把我丢下去打电话,而且是那样匆忙地停车,差点把我的脑袋撞破了。”休斯一脸认真地回答说:“你要知道,这2300万美元的生意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可现在节省下来的150美元,却是实实在在地到了我的口袋呀!”
  
  把握现在,脚踏实地,摒弃一切好高骛远和心浮气躁,这也许是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创业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6:35 | 查看全部
慧眼和信念是成功之始
时间:2015-12-30 作者:未详 点击:497次
  说起前世界足球先生、巴西足球巨星罗纳尔多,可谓尽人皆知,但如果问是谁发掘了这位世界足球巨星,可能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这个人就是罗纳尔多的经纪人马丁斯。马丁斯原来在银行工作,由于他非常喜欢足球,就决定在这一行闯一闯,于是和后来成为罗纳尔多律师的皮塔合股收购了一家小俱乐部。因为经济实力有限,所以签约的都是没有名气的少年球员。这天,一位教练给他带来了一个信息,说有一个名叫罗纳尔多的少年球员极有天赋,是个天才前锋。马丁斯立即去看了罗纳尔多的比赛,在那场比赛中,少年罗纳尔多一个人独进5球,率领球队9比1大胜对手。
  
  马丁斯和皮塔看了几场罗纳尔多的比赛后,就下定决心收购,以马丁斯为主集资8000美元买断了罗纳尔多,包括他的肖像权。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去买一个小孩子的肖像权,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马丁斯是对的,他是一个极具眼光的人。
  
  很快,罗纳尔多展露出了他的过人能力,少年得志,名扬天下,三次获得世界足球先生的荣誉,并带领巴西队获得世界冠军,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球星。当然这也离不开马丁斯对他的激励,他第一次见到罗纳尔多时,就告诉他:“进球可以换来钱,但钱换不来进球。”他知道罗纳尔多的资产就是他的足球天赋和进球。
  
  马丁斯在罗纳尔多身上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现在仍然经营着许多少年球员的马丁斯认为有两点:一是对自己的眼光要有坚定的信念,二是8000美元对当时的他虽然数目很大,但人生总应该搏一次,如果用小的努力换来大的成功,那么,人生只要搏对一次就够了。
  
  从马丁斯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成功,不仅需要独具慧眼,更要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因为这两点就是我们让生命超越平庸、创造奇迹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6:46 | 查看全部
李开复的人生启示
时间:2015-12-30 作者:未详 点击:820次
  在大学教书的日子过得轻松惬意,这里工作不多,薪酬不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可是,李开复总是觉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他辗转反侧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他发现虽然自己也非常喜欢现在这个在大学教书的工作,但是自己更希望能进入一家电脑公司去做自己最喜欢的电脑编程工作。他喜欢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电脑产品的乐趣。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兴趣,也是自己愿意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兴趣就是天赋,人只有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里才能过得愉快活得成功。
  
  一边是待遇优厚的工作,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李开复也曾犹豫过,但他最终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凭借心的感觉做出了选择。他觉得生命就是一种感受,感受爱,感受丰富,感受自己在拥有天赋的领域里取得成就。于是,为了拥有全新的生命体验,为了将自己的天赋完全发挥出来,李开复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大学,加入了苹果公司。
  
  刚进入苹果公司不久,李开复就靠自己过人的技术和勤奋的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李开复自己也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将会是公司里最成功的一个,也永远是最出色的一个。在和同事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李开复也向大家表示过这种自信。同事们听完之后,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也不多说什么。
  
  可是,李开复没想到在这个精英聚集的地方,自己却不是想象中最好的那一个。这家公司到处都是充满了电脑智慧的头脑,他们中很多人在电脑方面的天分让李开复敬佩不已。和一些同事相比,李开复自己在电脑方面的水平绝对不是最好的。渐渐地,曾经自信爆棚的李开复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这种挫折感让李开复情绪低落了一段时间,痛定思痛,李开复发现自己以前的自信有些过了头。自信没有错,可自信的同时也要懂得谦虚,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从此,李开复便把这次挫折的经验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明白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各有不同,我们无法改变上天赠与的礼物,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挫折的经历中反思如何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发挥出来。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既然自己不是最好的技术人员这个事实无法改变,那就主动接受它,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经过长时间和团队的磨合,李开复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是最好的,但是自己在电脑网络方面带领团队的管理领导能力却是很不错的。于是,李开复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成为公司里最好的技术高手这个目标改变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脑网络开发团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恰当的人生定位带来了人生的辉煌。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李开复终于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开复的成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我定位寻找成功途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开复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这些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地吸收借鉴:
  
  1。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那就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也就等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天赋;
  
  2。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3。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5。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6:53 | 查看全部
决定成功的利器
时间:2015-12-31 作者:未详 点击:921次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但是这个弓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弓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脉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其实弓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一个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脉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类——才德俱备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7:03 | 查看全部
举起你的手
时间:2016-01-01 作者:未详 点击:743次
  在大学时,布罗斯主修的是政治学。他先是在几家政策周刊担任编辑。2004年,他的一名上司进入国务院工作,他也尝试应聘担任国务卿的演讲稿撰写人。布罗斯说,他本来以为自己被聘用的几率非常小,想不到却意外地成功了。
  
  虽说进入国务院,但他是国务院里资格最浅的演讲稿撰写人,看着排在前面的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布罗斯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自己的出头之日。
  
  一年之后,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赖斯,在被提名为国务卿之后,将国务院的演讲稿撰写小组人员召集到白宫,对她在任命听证会上的发言内容进行商讨。于是,一组人员一起到了白宫,没有人知道自己这份工作还能做多长。令他们惊讶的是,他们被引进了白宫的形势分析室。这场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却一直没有进展,没有人能提出什么好主意。最后,25岁的布罗斯,害羞地举起了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让赖斯在听证会上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这一下引起了赖斯的注意,她特意叮嘱她的高级顾问吉姆•威尔金森:“那个红头发的小孩儿是谁?注意一下他。”
  
  也许只是一次不经意的举手,彻底改变了布罗斯的命运,他成了美国国务院的一颗新星,赖斯每次出国访问时,总是喜欢把布罗斯带在身边,就连赖斯的许多高级顾问都对他羡慕不已,威尔金森说:“布罗斯写的东西,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符合赖斯的风格。他已经成为赖斯在政策和宣传方面最亲密的顾问了。”高级国务卿助手伊丽莎白•切尼,也是布罗斯的一位“粉丝”。伊丽莎白说:“在华盛顿,写演讲稿是最难的一份工作,而布罗斯是写得最好的。”伊丽莎白还不断称赞布罗斯能够“切入主题”,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华盛顿邮报》在评论他时说:“他的攀升历程几乎能拿到好莱坞拍剧本了。”
  
  布罗斯的成功让人想起了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撒切尔夫人的爸爸告诫她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正是凭借着永远坐前排的精神,撒切尔夫人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可是在生活中,前排的位置毕竟有限,当上帝没有安排你坐在前排时,你别忘了举起你的手,给自己创造到前面去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7:11 | 查看全部
成功就是打磨自己
时间:2016-01-01 作者:未详 点击:2299次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老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老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老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他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
  
  这位年轻人就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指点他的那位编辑名叫弗恩。富兰克林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砺自己,终于取得了成功。后来,弗恩去世了,富兰克林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其实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作,每个单词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几十遍。当然为了生活,我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权威的形象。你让我教你,我尽量去做,其实多数时候是你自己在打磨自己。”
  
  自己打磨自己?富兰克林简直不敢相信,指点自己写作的权威竟然近似于写作盲!自己的写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老编辑只不过是对他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而已。富兰克林再读弗恩的其他遗稿时,才相信他的话句句是实情——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个真正的作家心碎。
  
  如果说岁月是磨刀石,那么一个人的才华就是磨刀石上的那把刀,握住刀柄的磨刀人其实就是你自己。只有不停地磨砺自己,你的才华才会锋锐明亮起来,并最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抵达成功的彼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7:17 | 查看全部
全力以赴
时间:2016-01-02 作者:未详 点击:1231次
  蓝齿鲸是浅水动物,它只能生活在水深不超过40米的浅水区,如果它游到100米以下的深水区,体内的氧气便会在3分钟内耗尽,因此,深水区是蓝齿鲸的葬身之地,如果3分钟内蓝齿鲸回不到浅水区,它必死无疑。
  
  但天下有许多事,却是不可思议的,偏偏蓝齿鲸的食物鼓嘴鱼,就生活在100米以下的深水区,因此,每一次蓝齿鲸捕猎的时候,都只有3分钟,从浅水区游到深水区的距离,就要耗掉蓝齿鲸2分钟,因此,它捕猎的时间还不到1分钟,如果不及时回到浅水区,它或者被憋死,或者被饿死。
  
  但千百年来,蓝齿鲸却生存繁衍,代代相传。因为它们在这3分钟里,是以整个生命去投入的,是以或生或死的态度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捕猎的。一条蓝齿鲸的一生,每天都要在如此3分钟的生死中度过,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折返。
  
  旱季,水鹿必须去布满泥塘的水池里喝水,而泥塘里爬满了鳄鱼。水鹿不喝水,会被渴死,去喝水,就冒着被鳄鱼吃掉的危险。鳄鱼从水里扑向水面的速度只有两秒钟,水鹿在发现情况后,必须在两秒钟内跳开,否则,它就会葬身于鳄鱼的大嘴中。
  
  整个旱季,水鹿的生命就在这两秒钟之内来回。在水鹿的一生中,这样的惊险要一直伴随着它。可谓天天惊险,时时生死。然而,就是这极其危险的状况,已经成为了水鹿的生存常态。
  
  在这个平凡的,伴随自己一生的两秒钟里,水鹿大都做到了完美,几乎万无一失。因为,它们每一次都是以生命的全部和所有的精力,来对待这两秒钟的。喝水,每一次都成了它们全力以赴的内容。
  
  非洲蝎专爱吃红蜘蛛,然而,红蜘蛛是有巨毒的,它会在0。03秒内将毒液剌入进攻者的身体,杀死它的对手。这时间短得真是眨眼之间。因此,非洲蝎每一次捕猎时,都要以更快的速度置对方于死地。在那一瞬,非洲蝎会忘掉世间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危险的捕猎。而这种危险,同样要伴随非洲蝎的每一天,直至整整的一生。
  
  世间的奇妙在于,有许多看似根本无法办到,或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就会产生质的惊人变化。在这个世上,其实没有什么是真的不可能。
  
  许多心理专家都知道,一个人如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这件事的效率就会提高十倍、百倍,甚至千倍。这与可有可无、漫不经心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天下许多惊人的奇迹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切的不可能,皆可变为可能。
  
  让我们同样以对待生的渴望去做事,在每一次机会里,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大的成功率,更好的结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奇迹,往往就是这样被你创造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7:23 | 查看全部
为失败做一次庆典
时间:2016-01-02 作者:未详 点击:961次
  1974年冬季的某一天,华盛顿州立博物馆设计效果揭标仪式正在进行,3个大牌的设计师联手与一名年仅20岁的年轻人同台角逐,大多数人认为:年轻人提出的理念新颖,概念广泛,充分展示了年轻一代的昂扬斗志和朝气蓬勃。但揭标的结果却令众人大跌眼镜,在3名大牌设计师的意料之中,年轻人未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评审组一致认为他的设计缺乏人文理念,3名大牌设计师联手设计的理念可以代表整个华盛顿的形象。
  
  夜晚时分,华盛顿市最大的一家餐馆里,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庆祝3名大牌设计师最终夺得博物馆的年终设计大奖,年轻人也被荣幸地邀请在列,但他没有参加,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他年轻的心扉,他绝望地要发疯。
  
  他是个有朝气的设计师,由于设计华盛顿大学的礼堂而声名鹊起,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夺得过许多大奖,但今天的失利使他在众人面前丢了脸,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电话响了,是母亲的电话,她邀请他到一座咖啡厅里,说会给他一份惊喜。他如约而至,他好想扑到母亲怀里,向她倾诉一下失败后的感受与苦衷。当他推开咖啡厅的小门时,他见到母亲衣着华丽地在门口等着他,还有很多迎宾小姐,她们纷纷上前来向他献花,母亲的身后,瞬间出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亲戚,有朋友,还有自己设计专业的师傅们。
  
  他一时间无语哽咽,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母亲却突然说道:孩子,今天为你做一次失败庆典,你已经迎来了平生第一次失败,应该祝贺你,学会面对失败才能奋起直追,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那晚,他无疑是整场庆典的主角,他要感谢母亲,用这样一种庆典告诉自己失败不是丢脸,不是丧失尊严,而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这个叫鲍勃·罗杰斯的年轻人于1981年创立了BRC公司,BRC是世博会美国国家馆的专业设计公司,该公司先后参与了6届世博会美国国家馆的设计工作,鲍勃-罗杰斯因为工作业绩卓著,被授予美国主题娱乐协会终身成就奖。2010年,他担任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总设计师,他用伟大的创意讲述了一个关于美国不朽创业精神的故事。
  
  为失败做一次庆典,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力量和智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7:29 | 查看全部
永不向命运低头的蚂蚁
时间:2016-01-03 作者:未详 点击:1304次
  在恐龙灭绝之前,地球上就有了蚂蚁。体型弱小的蚂蚁创造了四个奇迹:一是生存时间最长,二是活动空间最广,三是数量多得惊人,四是本领超出想象。
  
  地球上生命繁衍之初,蚂蚁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历程。史前动物消亡之时,便有了蚂蚁。在现存的动物中,几乎找不到几种“老祖宗”此蚂蚁更古老的生命。蚂蚁如此兴盛,实在令人惊叹。它们以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傲视群雄,它们用弱小而不屈的身体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
  
  狮子只能成长于草原,老虎只能称霸于森林,北极熊只能存活于极地,鲸只能游弋于大海,鹰只能翱翔于天空。而蚂蚁从不选择生存空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草原还是森林,无论热带还是寒带,无论地下还是树上,只要给蚂蚁方寸之地,它们就会顽强而乐观地生活下去。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们都会不屈不挠地活下去,即使被人踩在脚下,纵使被水淹没身躯,它们也从不放弃重新爬行的希望。蚂蚁从来不怨天尤人,就算死去,后来者也会赴汤蹈火地抗争下去,决不向任何强势和险境低头认输。
  
  即便如此,由于蚂蚁过于弱小,常常会成为脆弱的牺牲品,一场雨、一阵风、一只脚都有可能夺走它们的生命,更别说遇见比它们大出无数倍的众多的“天敌”。可奇怪的是,这一切非但没有削弱蚂蚁的势力,反而让它们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多得让智力超群的人类都无法统计它们、的数量。
  
  蚂蚁的本领超乎寻常,它们能拖动比自己重几十倍的物体,能倾巢出动制服一只野兔,能群体轮番叮咬赶走一头吃树叶的长颈鹿,能钻进粗大的象鼻中迫使大象远离自己的家园,能排成长队走几里的路而保持队形不散,能为了蚁后甘愿当一辈子勤杂工,能在快速行进中突然掉转身体,能用最复杂的肢体语言传递讯息,能在众多而混乱的蚁群里识别自己的兄弟姐妹,能漂在一片叶子上而不被洪水淹死。它们从不挑食,肉是美食,米、果是餐点,树叶、小草同样可以充饥。
  
  蚂蚁家族永恒的兴盛,源自它们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8:17:36 | 查看全部
李嘉诚别样教子
时间:2016-01-07 作者:未详 点击:677次
  天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都一样,但是爱的方式不一样。李嘉诚有两个儿子,作为亚洲大富豪,他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够成功。可要成功,仅有正直、善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正确的处世哲学。为此李嘉诚常常教育他的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所有基础条件齐备时,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为了让儿子们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董事会。
  
  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拿9%。”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起来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董事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李嘉诚说:“孩子,经商之道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反而发不了财。你只拿9%,财富才能滚滚而来。”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决策是正确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李嘉诚认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的必修课。他告诉孩子们:“管理要学西方,但在为人处世上,则要学东方。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的品格经营人生。”
  
  李泽钜15岁,李泽楷13岁时,李嘉诚决定送他们出国留学。
  
  到美国的第一夜,李家兄弟就被接踵而至的困难弄得手足无措。以前大小事情都有父母商量和依赖,现在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小哥俩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语言不通,他们举步维艰,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独自面对生活。
  
  小哥俩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做饭。小哥俩从没下过厨房,为了解决一日三餐,他们开始跟电视上的一个烹饪节目学习烧菜做饭,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几道菜的做法。
  
  照料好自己的生活后,小哥俩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寻找打工机会,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辆单车。熟悉他们的朋友不免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大富豪,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小哥俩相视一笑,耸耸肩:“那又怎样?”
  
  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成绩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的工作?”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我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只好离开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他们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个儿子在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自豪地说:“即使将来我不在了,他们凭个人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养家糊口,撑起家业了。”
  
  如今,兄弟俩已是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李泽楷则以90亿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
  
  作为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作为父亲,李嘉诚更加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