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3:23 | 查看全部
荒漠种子的智慧
时间:2015-12-10 作者:未详 点击:706次
  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加利福尼亚荒凉干旱沙漠中,有一些生命周期极为短暂的植物种子正在等待萌发。对于任何一颗种子而言,能够生根发芽是种十分圆满的结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只要沙漠中偶尔飘下一点小雨,它们同样会利用这些珍贵的雨水抓住时机萌发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科学家在对这些种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令他们感到吃惊。在试验条件下,这些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要远远超过其他种子,即便是一次性雨量超过25毫米以上的降水也不一定能满足这样的条件,要知道,这样的降雨在干旱沙漠中是极为罕见的。
  
  就算水分湿度达到要求,温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一旦温度过高或太低,它们照样不会萌发。
  
  更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湿度温度二者都已齐备,它们当中也仅有一部分种子萌发,其他依旧蛰伏。
  
  为什么这么好的萌发良机摆在面前它们却毫不珍惜呢?难道是种子的基因出现缺陷了吗?
  
  科学家研究后最终否定了这一设想,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其背后真正的谜底。
  
  原来加州沙漠中的气候变化多端极不稳定,这些种子如果轻易萌发后不能适应后续气候条件的突变,就会造成大批植株的死亡,威胁到整个种群续存的安全。所以,它们宁可选择静静等待,也不愿生命在尚未开花之前便过早死去。
  
  只要种子在,它们通常只是利用生存条件最适宜的春天短暂时光,完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周期。
  
  正是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它们拥有了这种主动放弃的智慧!
  
  在这一点上生活中一些人应该感到汗颜,他们为了一些眼前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急功近利的结果使他们生命的种子“萌发”后又迅速凋零,最终欲速则不达,令人扼腕叹息。
  
  人的一生并非都是坦途,总有一天会踏入生命荒凉沙漠的。在这样的逆境中,一个明智的人应该会懂得利用这一磨砺心志、修身养性的好时机,去自觉抵御各种名利的诱惑,对自己、对客观现实做出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平和的心态审时度势,耐心等待,等待人生真正春天的到来,最后顺理成章地取得成功。
  
  唯有这样的成功才能像荒漠中生生不息的种子一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长盛不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3:30 | 查看全部
人生不息,勤奋不止
时间:2015-12-10 作者:未详 点击:1631次
  古人刻苦勤奋,例子举不胜举。“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刺股悬梁”和“目不窥园”等,他们夜以继日,勤学苦读,刻苦努力,埋头读书,甚至足不出户。“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是的,只要人生努力向上,好好学习,未来的道路可能就会少点坎坷,多点平坦,少点困难,多点“为之,则难者亦易已。”少走弯路,多条笔直的大道。
  
  陶渊明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秘诀,写下:“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在人生上,我们一天又一天地勤奋,一点又一点地累计知识,勤学不辍,自然日久见其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水到渠成。
  
  人生得耐得住寂寞,兴致勃勃地学习,也得忍受得住孤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与苦学,都将会令你的人生褶褶生辉。“天才出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说明勤奋与苦学的巨大作用,对人生难以比拟的影响。人生深入地进行创造,甚至创新,开辟人生的丰收景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自己的理想道路上,多动脑筋,不断的思考,不停地学习,四肢能勤,不断地“书读百遍”,就会“其义自现”。也许,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会让你如沐春风般万紫千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觅到自己的亮点,也发出自己的光芒。人生更富有意义。是平凡是伟大,取决于你的勤奋,也与你的机遇有关,也与你的命运有联系。简单的开始也会迎来复杂的结论,令人取得难得的永恒,甚至在某一方面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当然,获取胜利的前面,必须有许多的牺牲。可能汗流浃背,可能血流不止,也可能创伤不停。只是,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总结每一次的辛劳,反思每一次的挫折,心搏动起来,人生行动起来,投入也许就是轰轰烈烈的前程。
  
  不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吗?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即使“上刀山,下火海。”即使如履薄冰,也可以用不间断的信心,持之以恒,取得最后的笑容。“笑在最后才是成功的”,旅程中的哭泣,行进里的泪水,至少也有最后的笑容。
  
  人生,有时心如止水,静静地感受生活的宁静,百事顺利,日子和美;人生,有时波澜起伏,大起大落,时而悲伤,时而兴奋,时而痛心,时而欢喜,但是,不管怎样,一生都应该有坚强的信念,执着的目标,使你勇往直前,追求不懈。尽管一路上会有无数的挫折与失败,但是,只要努力勤奋,将会克服一个个困难,磨平一个个棱角,自己多了一份坚定,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耐心,人生的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勤奋将驱除心中的阴影,迎来向往的光明。
  
  只是,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如汹涌浪潮,这看你够不够坚强?所谓“坚持不一定胜利,不坚持一定失败。”你将受到黑暗的考验,被磕磕碰碰拉扯。你只有继续前进,才能痛打黑暗这个敌人,打败它,战胜它,迎来光芒万丈的黎明。那时,人生的天空晴朗,旭日照耀,心情一片灿烂,人生也会出人头地,如写文章,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不断的积累,反复的应用,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生,想达到一定的高度,你必须不断攀登,排除肉体上的折磨,不论腰酸背疼,不论手脚无力,不论大脑一片混乱,整理好自己,卸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一步步地向上,登台阶,爬山领。也许一路上的风景五彩斑斓,够你细细观赏,触动灵感,解除疲惫,信心十足,力争高峰。也许,一路上只是残垣断壁。只是沙漠无限,只是枯木焦枝,如果这样,也许人生将失去很多,甚至失去了意义,也失去了渴望,对未来充满辛酸,甚至怨天尤人,但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换个角度思索问题,知道吗?残垣断壁以前也是一片生机勃勃,沙漠中也有绿洲,也有水源,枯木焦枝也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走过了艰难,你会发现自己的成功。
  
  “春光可惜莫轻抛,时代堪喜须勤奋。”这一句话,如警钟长鸣,时刻击响着心灵,震荡着我们的思想,敲打着人生前进的灵魂。立下志向,行动起来,勤奋,勤奋,再勤奋,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早晚有一天,火红的成功向你挥手,让你的人生刻下流传后世的丰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3:37 | 查看全部
风滚草的坚持
时间:2015-12-11 作者:未详 点击:781次
  每当秋季来临时,非州大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旅行家”是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滚动的呢?原来,每到秋天时,它的枝条便向内卷曲,使整个植物体变为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处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一位植物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试一下,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他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套管把风滚草枝条束缚住,不让它弯曲,然后观察它的变化。不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测试,风滚草脆弱的地方已不在茎的基部,而是在每一截套管的顶端,科学家断定,这是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持续生长,又要时刻准备折断所做的自我调整……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一直坚持超越挫折,随时调整自己的“弱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3:46 | 查看全部
改写命运需要多长时间
时间:2015-12-12 作者:未详 点击:1044次
  滑铁卢战场,法军与英军展开激烈的鏖战。双方相持不下,损失惨重。此时,法军统帅拿破仑最需要的是一支增援部队。
  
  不远处,就有这样一支部队。不过,它的统帅是格鲁希元帅,这位忠心耿耿、循规蹈矩的元帅手中统制着三分之一的军队。但他的任务是,战斗打响之后追击普鲁士军队,防止普鲁士军队与英军会合,但同时必须与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于6月17日晚间出发,按预计方向去追击普鲁士军。但是,敌人始终没有出现,被击溃的普军撤退的踪迹也始终没有找到。
  
  隆隆的炮声从远方传来。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几个军官用印第安人的姿势伏在地上,已辨别出开炮的方向。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拿破仑已经向英军发起攻击了。传来炮声的地方,正是拿破仑所在的位置,而兵稀将少的拿破仑急需增援。
  
  可是,格鲁希犹豫了。他习惯于唯命是从。在他的意识中,拿破仑的命令至高无上。拿破仑的命令是让他追击撤退的普军。
  
  将士们仰望着他,等待他最后的命令,一个即将决定法兰西未来命运的决定。热拉尔甚至提出可以带自己的一队人马和若干骑兵分兵驰援。格鲁希答应考虑,然而他考虑了一秒钟,仅仅只考虑了一秒钟做出了决定,答案是:不。因为他的意识中“追击普军”始终主宰着他的思维。
  
  一秒钟,决定了他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整个欧洲的命运。溃败如暴雨倾泻时,拿破仑怒问苍天:“格鲁希在哪里,他究竟呆在什么地方?”而格鲁希因为心中有成文的命令,也始终不去倾听远方炮声的召唤。
  
  人们往往把命运交给漫长的一生去隐忍和磨砺。平淡的时光犹如暗夜长彻,唯有那决定性的一瞬,像闪电撕破夜幕,照亮无边的黑暗。那闪耀的一秒钟,它开启智慧,辨别方向,决定成败。然而,这样的一秒钟为数不多,且稍纵即逝。你为它做好准备了吗?茨威格说:“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3:53 | 查看全部
给成功一个限期
时间:2015-12-13 作者:未详 点击:1438次
  一个男孩,在学生时代,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企业家。为此,他给自己留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要设想出一种能赚钱的商品,而且限时只有5分钟。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为此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保证完成学业。日积月累,他脑子里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的赚钱想法。
  
  1978年,19岁的他还正在上大学,抱着一大包东西,他拜访了夏普公司在奈良的分公司。他在那家公司主管面前将包袱打开,介绍说,这是一台袖珍日英翻译机,能将日语译成英语,接着介绍了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然后说:“这台机器只卖1亿日元,贵公司有兴趣吗?”最终,这笔生意成交。至今夏普公司仍把翻译机的技术应用在它的个人电子管理器中。而他因此赚了100万美元,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接着他创建了软件公司。随着股票的增值,作为原始股东,他从当年的穷学生一跃而成为身价2000亿日元的商界名流。
  
  他就是韩裔日本人、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像他在大学时的计划一样,孙正义为自己勾画了一个50年的人生发展蓝图: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之前,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60岁之前,事业成功;70岁之前,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他是这样规划的,也是“毫不走样”地实施的。他30岁创建了软银帝国,43岁软件银行拥有遍及美国、欧洲重要的合资或独资企业300多家,总资产达400亿美金,从李嘉诚手中接过了亚洲首富的皇冠,跻身日本前十大会社,孙正义终于成了真正的“全球作手”。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说:软件银行总裁孙正义先生转眼之间就创造了一个国际互联网帝国,他正着手实行自己的300年商业计划。孙正义先生不愧是国际互联网之王。
  
  孙正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思维理念。他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一订就是上百年。而且一旦做了决定,立即去做,决不迁就延误。
  
  英国前首相小威廉•皮特还是一个孩子时,就相信自己能成就一番伟业。他天资聪颖,小时候就学会了拉丁语、希腊语。1773年,他14岁时进入了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在那儿,他学习了政治、哲学、古典、数学、化学、历史。此后,无论身在何处,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目标和信心。他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朝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公正睿智的政治家前进。果然,22岁时,他进入了国会;第二年,当上了财政大臣;24岁就成为英国第十六任首相,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并且还出任了第十八任英国首相。
  
  人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便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但有了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时限,目标便成了纸上谈兵、镜花水月,人生也将一事无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树立目标,立即付诸行动,并且给自己立下“军令状”,限时“攻城略地”,愈挫愈勇,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建树,功成名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4:00 | 查看全部
成功的对面
时间:2015-12-14 作者:未详 点击:1099次
  成龙在李小龙死后才正式步入影坛。虽然他大鼻子、小眼睛,父亲是厨师,母亲是帮佣,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当上了主角。
  
  之前,他为得到一个上镜机会,曾给当红的武师擦车做小弟,擦车时,他甚至认真到用牙签将车缝里的灰尘挑出来。即便饰演一个先打先死的小角色,他也绝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保证效果真实,拍危险动作时,他几乎不用防护设备。导演见这个替身演员如此投入和拼命,在小角色不够用时,总会先想到他,因此他能不断地出现在最新影片中。
  
  电影公司培养成龙,只是想把他塑造成李小龙接班人。李小龙是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功夫巨星,创造了香港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可惜英年早逝。成龙最初的十余部电影,每一个动作,都模仿李小龙。在他工作室的墙上,始终悬挂着李小龙的大幅剧照。然而,令人感到郁闷的是,无论电影公司和成龙怎样努力,他一直没能像李小龙那样令影迷疯狂。
  
  导演一遍又一遍地对比成龙和李小龙演的电影,想弄清成龙为何不红。成龙在访谈节目中自己回忆说:导演没少骂我不像李小龙,要我多看一点他的片子,用心学他的动作。可是我本身就不是李小龙,我不是那样的性格,无论怎样学他,还是不像啊!没有可能像的。所以我就变,因为我慢慢发觉,不是我跟他一样,观众才接受我,是跟他不一样,观众才接受我,好像我们接受人家的东西一样。所以,我一定要变,要创新。
  
  多年后,导演袁和平借走成龙拍一部电影《蛇形刁手》。袁和平其实是成龙的师哥,两兄弟就一起聊,商量着一定要和李小龙不一样。成龙糅合小时候戏班里学的打斗、杂耍,把所有李小龙的武打动作都反过来。李小龙打完一拳威风凛凛,成龙却抱着胳膊喊:哎呀呀,痛。李小龙演的是冷漠孤僻、宁折不弯的大英雄,成龙演的只是诙谐调皮、轻松自由的小混混。
  
  这回成龙才成为真正的成龙,鼻、眼、手、脚,都是自己的,轻松、谐趣、喜剧味十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取得了惊人的票房。
  
  沉浮经年,苦苦追求的成龙,终于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破茧而出,把功夫电影推向了新的巅峰,迅速走红于香港及世界影坛。二十多年后,他身价过亿,英国女王、日本首相、美国总统等许多国家元首成为他的影迷。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好莱坞及加利福尼亚州等数十个地区和城市分别命名“成龙日”。他拿到过无数大奖,全世界的影迷超过三亿人,成为唯一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脚印、鼻印,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一百位当今全球最伟大影星的中国演员。虽然这成功的后面是他全身从头到脚一百多处伤痕,十余次重伤,几次差点搭上性命,但是,最终掌声、鲜花和财富都属于了他。
  
  成功有的时候真是很讽刺,费尽心血模仿别人,观众偏偏不买账。不经意的自然发挥,反而迎来了命运之神的眷顾。成龙成功以后,很多媒体和观众把他形容为李小龙第二。其实,在人们心底的李小龙不过是一个成功印象,无论是谁,继李小龙之后获得李小龙那样的欢迎,都要被大家认为是李小龙第二。
  
  然而,成龙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他从来就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小龙,很多媒体讽刺他,既然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小龙,那为什么还要模仿人家呢?在上海卫视的访谈节目里成龙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模仿是超越的一种尝试,李小龙是一个值得敬仰,但又无须顶礼膜拜的人。有李小龙可以做得到,而我办不到的事情;也有我可以办得到,而他却做不到的事情。
  
  成龙的经历,不能不令人感叹人生之艰辛,成功之曲折。假如命运同样赐予我们与成龙一样的境遇,面对卑微的人生和无数次冷眼及伤痛,面对高不可攀的偶像,我们还有信心和毅力苦苦追求吗?如果不能,就没有理由抱怨命运不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4:08 | 查看全部
永如第一次一样投入
时间:2015-12-15 作者:未详 点击:1057次
  有人设计了一个迷宫,迷宫的中央放了一根金条用于奖励能进入并顺利走出来的得胜者。设计者每月举行一次比赛,慕名而来的参赛者络绎不绝。
  
  第一个月的比赛开始了,有几十位选手参加。
  
  进去之后,选手们才惊奇地发现:每拐几道弯后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即使换条道走,绕来绕去也发现不了什么金条,更别说再沿原路捧着“战利品”出来了。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有近一半的选手失望地退出比赛,还有一半的选手在“迷团里”越走越迷糊。
  
  两个小时过去了,正在设计者已不抱什么希望时,一个小伙子高举着金条欢呼着走出迷宫。
  
  设计者脸上堆满了笑容,不但将金条奖赏给他,还特意将冠军金牌和证书颁发给他。一时间,小伙子名声大噪,许多选手和旁观者对他羡慕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人向他取经,他谦逊地说:只是用心去找规律并在脑子里作一些标记。
  
  第二个月的比赛又开始了,参赛的选手更多,自信十足的小伙子当然不会放弃卫冕的机会。
  
  三个小时过去后,所有的选手都大败而出。小伙子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但这一次他可没那么好的运气,和别人一样,他同样两手空空。
  
  设计者颇感失望地问他:“迷宫与原来一模一样,怎么这回没拿到金条。”
  
  小伙子低着头回答:“我也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设计者听后直摇头。
  
  第三个月的比赛,小伙子心有不甘再次参与。但这次情况更惨,金条被别人拿走,冠军和“破迷王”的称号也另有其主。
  
  小伙子很是沮丧,正准备离开时,设计者问他:“还有信心参加吗?”
  
  小伙子没有作答。
  
  设计者表示可以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但之前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后两次参赛与第一次心情有什么不同?”
  
  小伙子思索片刻后回答:“第一次就是全神贯注地找‘入口’,也没什么绝招,应该说第二次信心更足,第三次有点没信心。”
  
  组织者笑着分析:“问题就出在这儿,第一次你是百分之百地投入,第二次你有了‘杂念’,怕失去冠军丢面子,第三次更是患得患失,‘杂念’更多;如果你能清除所有的杂念,再参加一次,兴许能超越自己。”
  
  小伙子听了设计者的劝告,第四个月再次参赛。毫无杂念的他又夺回了冠军。
  
  经常听到许多“艺术家”说,很难超越自己的成名作。比如:一首好歌后再没佳作了,得过一次表演奖后再无好片了。
  
  而三夺奥斯卡大奖的美国影星斯特里普坚守一个信条:永远像第一次那样投入,决不让“超级影星”的光环消磨自己的执著。
  
  当你每一次都毫无“杂念”,执著努力,并且永远能像第一次那样投入,那么人生中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巅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4:15 | 查看全部
浅根也可成大器
时间:2015-12-15 作者:未详 点击:931次
  在有名的加州红杉林前,观光客看着那高耸入云,如沉默巨人般的一棵棵红杉,禁不住赞叹不已。
  
  “加州红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有90米,相当于三十几层楼的高度。”导游介绍说。
  
  “能长这么高,那它们的根一定很深吧?”一个观光客问。
  
  “不!加州红杉是浅根型植物。”导游回答。
  
  “那狂风暴雨一来,不是很容易就被连根拔起吗?”另一个观光客问。
  
  导游说:“这里面有一个奥秘。就像你们所看到的,加州红杉都是成群结队长成一片森林,在地底下,它们的根紧密相连,形成一片根网,有的可达上千顷,除非狂风暴雨大到足以掀起整块地皮,否则没有一棵红杉会倒下。”
  
  此时,观光客都为这自然的神奇而陷入沉思之中。
  
  “因为不必扎太深的根,红杉就将扎根的能量用来向上生长,而且,浅根也方便它们快速、大量吸收养分,这是它们长得特别高大的另一个原因。”导游说。
  
  加州红杉的根真是“慧根”。如果我们也能像加州红杉一样多交朋友,广结善缘,和别人紧密相连,互通有无,快速而大量地吸收各种资讯“养分”,那不仅在遇到狂风暴雨时有支撑的力量,也能花更少的心血,长得更高、更壮。
  
  慧根短浅,同样可以成大器;没有专长,更应广结善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4:23 | 查看全部
胡蝶:大不了从头再来
时间:2015-12-18 作者:未详 点击:786次
  “大家好,欢迎收看《朝闻天下》,我是主持人胡蝶。”2009年7月27日,亮相央视新闻频道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主播台的,是一张青春靓丽的新面孔——年仅26岁的胡蝶就此登上中国主持界的最高舞台,靓丽“赛过范冰冰”,音色甜美如溪流,仪态端庄如闺秀……
  
  胡蝶200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5年9月进入北京电视台,2007年1月l日她在新版新闻栏目《直播北京》中挑起了大梁,北京电视台对她这位新人是大力栽培,她曾参加奥运倒计时两周年、鸟巢卸载等大型直播活动,人气正处于上升期的她被认为是有可能成为北京电视台“当家花旦”的女主持人。
  
  可2007年3月,一直寻求自我突破的胡蝶报名参加了央视主办的CCTV第五届主持人大赛。在报名参赛的5700名选手中,胡蝶不仅与其他35名选手一同顺利进入复赛,还一举获得了初赛的冠军。
  
  还没来得及庆祝,一个艰难的选择突然摆在了24岁的胡蝶的面前。考虑到如果胡蝶继续参赛,台里就有可能会失去这个已经小有名气的业务骨干,北京电视台的领导找到胡蝶,要求她退出主持人大赛。
  
  辞职,坚持比赛,还是退赛是摆在胡蝶面前的两个同样不舍的选项。选择辞职继续参赛,如果比赛中发挥失常,没有机会进入央视,就会失业;即使名次靠前,也未必就一定能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何况这次比赛强手如林,选手的水平难分伯仲,竞争异常激烈。选择退赛,将来也能成为与中央电视台比邻的北京台的“当家花旦”,还有可能进入中央电视台,但就要同这场中国主持界的顶级赛事告别,而且退赛的经历可能会使她永远失去参加这项比赛的机会。
  
  胡蝶认为只要入了主持人这一行,这辈子就应该经历一场这样的大赛磨炼。做出选择的过程对胡蝶来说是痛苦的,她一直是坚毅果敢的人,下定决心就不会回头,她说:“大不了从头再来!”胡蝶毅然选择辞职参赛。
  
  辞去工作投入央视主持人大赛后,为了能完成比赛,胡蝶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经过半年多的鏖战,2007年12月30日晚,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决赛落下帷幕,胡蝶力压众精英,最终成为总冠军。她也因此成为7年来唯一一位获得女冠军的最年轻的选手。
  
  夺冠后,胡蝶顺利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今日亚洲》的节目主持人。她甜美的风格让节目收视率上升不少,她播报新闻的视频截图,更成为最热门的转寄分享邮件。一名观众表示:“看了《今日亚洲》,真是耳目一新。以前的主持人老端着架子,有距离感。她却很亲近,把国际新闻播得很好看。”今年6月初,传闻《新闻联播》改版,而其中的主持人也将面临调整。胡蝶被好事的网友推举出来。胡蝶等年轻靓丽的女主播成为网友们最热门的讨论对象,胡蝶也被一些媒体报道为“央视最美女主播”。看到网友和观众力挺胡蝶,新闻中心曾计划6月底将胡蝶从4套调整到新闻频道,让她直接主持《新闻联播》,但考虑到各种因素,便让胡蝶先在《朝闻天下》历练一段时间。
  
  7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栏目全新改版,胡蝶成为了主播,胡蝶主持《朝闻天下》之后,给其增色不少,一些人竟然改变了生活习惯,早上一定要看完这档节目才去上班。
  
  现在看来,正是当初破釜沉舟决定继续参加比赛的举动,成就了今日的胡蝶。
  
  人生是一场旅程,面对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代表着一段截然不同的未来。给你两个同样充满诱惑的选项,并且绝不透露每个选项带来的将是什么,这就是生活。在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时,胡蝶告诉我们:人生就是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又是什么,明确了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而要把自己逼上绝路,那么就会“破茧成蝶”,一飞冲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20:54:30 | 查看全部
垃圾里淘出的诺贝尔奖
时间:2015-12-19 作者:未详 点击:1059次
  1970年的一天,日本筑波大学的白川教授在东京技术学院实验室指导学生做用乙烯气制取聚乙炔的实验时,一个外国的留学生没有听清规则,误把比实际需要量多1000倍的催化剂加入试剂中,结果得到的不是应得的含有碳基长链的黑色聚乙炔粉末,而是一种银光闪闪的塑料薄膜。看着这堆无用的东西,白川教授只好让学生把它当做垃圾,扔在楼道角落里,然后重新准备试验。
  
  到了1975年,美国费城的艾伦•马克迪尔米德教授应邀到日本做学术交流,在参观东京技术学院实验室时,楼道角落里的一堆既像塑料又闪着银光的薄膜引起了艾伦教授的注意,他问陪同的白川教授那是什么东西,白川教授告诉了他5年前的那个故事。最后说:“这只是一堆毫无科学价值的废品,被当成垃圾放在那里已经5年了。”虽然白川教授说那只是一堆无用的垃圾,但艾伦教授却对它们产生了兴趣。离开时,艾伦教授提出要把这堆垃圾带走,白川教授很痛快地答应了。
  
  回到费城后,艾伦教授夜以继日地对这堆垃圾进行研究。有一天,他将一些微量碘加入这种垃圾时奇迹发生了——这堆垃圾竟然成为导电塑料。自1868年人类发明第一种塑料以来,各种塑料是绝缘体已成为定论,所以艾伦教授的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他也因此而获得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总是有人抱怨自己缺少成功的机会,其实,机会有时就在你的身边,只是看你是否有心,在众人眼里毫无用处的垃圾,在有心人眼里却是宝贝。有的时候,有的人得到的仅仅只是一堆垃圾,但有的人却能创造出非凡的价值,并因此而让人生变得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