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13:50 | 查看全部
价值观决定成败
时间:2015-08-29 作者:未详 点击:1448次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价值观”,切实感觉到不论做企业还是做人,价值观非常重要。
  
  马云曾说:虚的要做实,实的要做虚。虚的,就是:价值观、制度、文化等。阿里巴巴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价值观做得好,没有业绩的,是小白兔,不能要;业绩好,而价值观不好的,是野狗,也不能要。只有坚定地相信并忠诚地实践企业的价值观,同时又能业绩突出的,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马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
  
  伟大的实践,一定要有伟大的理论指导。一个企业要做到“基业常青”,必须要有一种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比如“绝不谋求没有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诚信为立业之本”等。但光有价值观还不行,还必须把这样的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组织、文化、制度、流程、领导风格、责权体系等,这样才能做到价值观的“落地”。
  
  藤泽武夫为了寻找企业永续经营之道,开始着手失败企业研究,他用倒推法探究企业倒闭的原因,并寻找企业失败的共性和规律:企业倒闭-——现金流断裂——产品滞销——技术、质量、成本——人的因素与决策——价值观。他最终发现,几乎所有企业的失败都与价值观有关。这些失败的企业都是完全以利润为导向,在所有的决策中都遵循企业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于是他率先为本田公司提出了“三喜爱原则”作为本田公司的价值观,“消费者喜爱(买车的人)、员工喜爱(造车的人)、经销商喜爱(卖车的人)”,并依据这样的价值观重新制定了本田公司的战略,从而带领本田公司走出了低谷走向辉煌。
  
  藤泽武夫的研究和实践告诉我们,企业不只是一个利益集团,首先更应该是一个道义集团!
  
  决定能走多远的,不是你的资金、技术与能力等资源条件,而是价值观。价值观之重要,对于企业与个人莫不如此。“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在某种意义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能够与利益相关人形成价值联盟,不仅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还会让我们比别人走得更快、更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14:05 | 查看全部
如何跑赢大盘
时间:2015-08-29 作者:未详 点击:618次

  求高得中,求中得低,不求肯定垫底。
  
  起步就开始钻研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人是谁,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想谈一下年轻时候的几个困惑,及走过来以后对这些困惑的解读。这很残酷,这意味着,我不年轻了。
  
  我什么都不会怎么办?
  
  谁开始的时候都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会的好处是你想学什么都可以,学什么都很快。没有成见和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是优势。而你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做错事担的责任小。所有的孩子出的所有问题,都会由我们成年人背着。越往上走,担的责任越重。所以趁着能犯错误,趁着有人替你们买单,就撒开手脚,花人家的钱,长自己的经验。
  
  演员孟丽演完《宝贝》以后问我:“六六姐,我以后要往什么方向发展?演些什么?”我说:“你啥都演,古装的、现代的、穿越的、苦情的、搞笑的你都演。因为你现在演得好,都是自己的资本;演不好了,人家不会批评你,都是六六姐或者冯小刚这样的替你扛呢!等以后出名了,你才要谨慎,因为一帮人指望你吃饭,各色人等靠你赚钱,一部戏砸了,那些人都作鸟兽散。”
  
  工资低,钱老不够花怎么办?
  
  这个问题应该是贯穿我整个青年时期最铭心刻骨让我难受的事。三十三岁之后就好多了,现在基本上就没有了。
  
  我在海外教书的时候,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特别羡慕那些韩国妈妈、日本妈妈,我当时常发的感叹是:投生,一定要投对国家。人家能白天不上班,在家聚会烧烤游泳池边晒太阳,我就要三百六十五天无休地工作。
  
  那时候,我大概二十六七岁。今年我三十八岁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比我曾经做过家教的家庭里那些妇女要混得好多了。我要是愿意,也可以买张机票到伦敦的广场上喂鸽子,晚上再回来。努力和收获肯定是成正比的,当然还需要你的胆识和你在关键点上的选择。走正确的道路,并坚持,不偷懒,我不能保证你过上万人之上的生活,但五千人之上是肯定会的。
  
  跳槽与守业
  
  很多年轻人对跳槽的时机很困惑。我的观点是:当你发现价值观背离,当你发现梦想无法实现,当你发现企业文化与你的预期不合的时候,就是该跳槽的时候了。其他的,什么有人挖我,有人高薪聘请我,这个公司低估了我的价值等,都不是你跳槽的理由。也就是说,你跳槽时候人家多付你的溢价,其实是你意志不坚定的代价。
  
  有个案例:有些化妆品品牌,如小护士、大宝,未被好听的巴黎欧莱雅集团收购之前,在中国市场定位非常准确,业务扩展很好。国际集团给个溢价就卖了,卖完就瞎了。你可以说这是对方不了解你的企业文化导致的结果,你也可以叵测对方买你就是为了掐死你。
  
  但你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娶你的时候,最好不要嫁。当你知道自己的绝对优势,对方肯定会娶你的时候,就是你跟老板要价的时候。只要市场在,你没必要今天这儿蹦,明天那儿耍。
  
  如何跑赢大盘
  
  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对未来绝望。我可以告诉你,只要你的能力高于房价上涨速度,买房绝对不是梦想。
  
  如何让能力高于大盘?很简单,专注。低头看看自己的职位,一般人都会有个预估。比方说,在上海,会计收入一个月大概是六千到两万元,在这个岗位上,我要买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大概需要五十年。账不是这样算的,你忘记了会计有人牛到可以当美联储主席的,你忘记了有些上市企业的会计年薪超过几百万的。如果你的目标都放在大盘平均水平,那你肯定跑不赢上涨速度,你对自己定位低了。
  
  任何一个职位,做得好,都能跑赢大盘。康俊按摩店的老板,起家时是个按摩脚丫的。我们任何人,都不会比他起点更低。求高得中,求中得低,不求肯定垫底。起步就开始钻研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人是谁,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既有远大理想,又有近期目标,二者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去做,你不一定会像马云那样成功,但起码你会和我一样过上安稳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14:15 | 查看全部
此路不通
时间:2015-08-28 作者:未详 点击:896次

  有一个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立志要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研究生。

  三大部《中国金融史》几乎被他翻烂了,可是连考数年都未考中。然而,在这期间不断有朋友拿一些古钱向他请教,起初他还能细心解释,不厌其烦。后来,问的人实在太多了,他索性编了一册《中国历代钱币说明》。一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一是为了给朋友提供方便。

  次年,他依旧没有考上研究生。但是,他的那册《中国历代钱币说明》却被一位书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万册,当年销售一空。现在这位朋友已经是中产阶级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却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实现。那些搏击一世却未获得成功的人,会不会是因为他生命中真正精华的部分被自以为“不是最好的”,而从未得以展示呢?
  
  李宇明是华中师大的年轻教授,刚结婚不久,妻子就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儿后,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面对常年卧床的妻子、刚刚降生的女儿、还没开头的事业,李宇明矛盾重重,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呢?从此,妻子成了最佳合作伙伴,刚出生的女儿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家里处处都是小纸片和铅笔头,女儿一发音,他们立刻作最原始的记载,同时每周一次用录音带录下文字难以描摹的声音。就这样坚持了6年,到女儿上学时,他和妻子开创一项世界纪录:掌握了从出生到6岁之间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始资料,而国外此项记录最长的只到3岁。1991年,李宇明的《汉族儿童间句系统控微》的出版,在国内外语言界引起了震动。
  
心灵语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功的路径不止一个,不要循规蹈矩,更不要放弃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该换条路试试。不要硬逼着自己去选择,有时成功不了,放弃反而是另一种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14:39 | 查看全部
小河流的旅程
时间:2015-08-30 作者:未详 点击:1228次

  有一条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
  
  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
  
  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你小河流也可以。”
  
  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
  
  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会把这些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本质。”
  
  此时在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形成今日的河流。
  
  于是小河流终于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的又一次旅程。
  
  我们的生命历程也像小河流一样,若要跨越人生中的种种障碍,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也需要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智慧和勇气,从而让生命不断地成长!
  
  二十一世纪,迅猛的变化、爆炸的资讯、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变革,你我之间的距离都不存在了!整个地球也只是一个“地球村”而已!竞争的游戏规则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变化已经是这个时代惟一不变的特征!
  
  谁都会发现,不管你愿不愿意,时代的步伐总是向前进的,它不会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等我们半步!更多的变化!更多的挑战!当然其中也包含更多的机会!
  
  作家彼得·圣吉说,在这个时代你惟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多!更好!
  
  而学习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没错,它就是“改变”!
  
  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改变”一词还来得不够有力度,不如我们用“颠覆”一词!颠覆你自己,否则竞争将颠覆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39:07 | 查看全部
印象弄人
时间:2015-09-01 作者:未详 点击:931次

  一面之鉴就决定了人的进退荣辱,看似轻率实则经验之谈。
  
  大家常常对曾国藩的用人法则津津乐道,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鸿章给他推荐三个人,他没经过谈话,没经过组织考核,没经过群众投票,凭几分钟观察,不费任何口舌,就决定这几个人的工作。
  
  “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之辈,断断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这几个人的命运在短短时间内,就由一个决策者的印象决定了。
  
  这个轶事,你可以说曾国藩慧眼识人,也可以说,造化弄人,印象弄人。
  
  也许稳稳当当端坐者有大谋在心,或是一时疲劳,端坐不动,一旦给人留下的只是一劳本神的印象,就只能看仓库了;也许左顾右盼、坐立不安者精力充沛,或是家里刚刚发生闹心的事情,由于这个不稳当的表面印象,也就不能被大用,甚至不能得用;挺拔直立、目视远方者,也许只是一介武夫,练功时习惯如此,故而得了便宜。
  
  凭印象用人可能使无数人捡便宜,或是使无数人受委屈,但许多高高在上者还是乐此不疲。
  
  我们的命运并不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总是由管理我们的人决定,而管理我们的人对我们重用还是轻用,用还是不用,常常就由一个印象决定。
  
  据说,清朝的道光皇帝一天突然来了兴致,要考察一下各级官员的爱岗敬业情况。许多部门都不见人影,可军机处一刻也离不开人,一个小子正好赶上当班。皇帝一看别人都见不到影,就这老哥一个爱岗如家,心里十分高兴,就与他攀谈几句,问:“诸人皆归,如何独留?”他来了一番合适的表演,说责任大,不敢贪恋安逸。皇帝老儿对他印象奇佳,赐他一个御书——“清正良臣”,成了当朝的典型。
  
  印象之所以能决定命运,与掌握别人命运者的衡量标准有关,也与他的需要有关。你正想搞点政绩让上面看看,就有一个人帮你搞出来,而且,他把这成绩都算在你的名下,你对他印象很难不佳;你正讨厌一个人,要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大义凛然地与之相斗,并战而胜之,要想对他印象不佳,实在很难;你正被人围困,难以脱身,一个人不辞危难救你脱离险境,又不贪天功为己有,你怎能不对他有好印象?
  
  印象与经验结合,往往能产生奇效。
  
  比如一个人能说会道,可能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感觉,这是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一旦一个人给人留下能说会道的印象,可能就会让人怀疑他华而不实。一个人不声不响、默默无闻,常常是扎扎实实工作的主儿,所以,真正有头脑的领导不会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哗哗响的地方常常水很浅,真正的水深的地方,往往听不到声响。
  
  过去看过一句话:“什么法最大?看法最大。”那看法从何而来?就是由印象而来。有时,人的进退荣辱,皆取决于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39:26 | 查看全部
要么努力,要么走人
时间:2015-08-31 作者:未详 点击:3896次

  微软曾有一位跳槽过来的业务员,他一度认为自己非常优秀。有一个月,他拜访了10位顾客,最终成交了5位。这对于其他公司来说,已经算是高效率。于是这个业务员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我拜访10位顾客成交了5位,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奖励一辆车或是增加一点奖金?”
  
  比尔•盖茨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兴奋,耸了一下肩说:“10位顾客成交了5位,另外5位被竞争对手给抢跑了。你居然还敢跟我来要奖金!”于是这位业务员马上去找那5位顾客,说服他们也成为了微软的客户。
  
  10位顾客都被自己拿下,这时业务员又去找比尔•盖茨说:“报告老板,拜访10位顾客成交10位,这真是完美无缺的演出。”
  
  比尔•盖茨还是不满意:“你还是在浪费时间,你的业绩对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没有任何帮助。我问你,第11位顾客在哪里?”
  
  业务员一听傻眼了,在其他公司他都是顶尖的,可到了微软公司,竟然被臭骂两次。下一个月他更加努力。一共拜访了11位顾客,又全都成交了。于是他又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你看,我拜访了11位成交了11位,成功率还是100%。”
  
  比尔•盖茨却说:“你已经被开除了,因为其他业务员都拜访并且成交了12位以上,你是公司的最后一名。”微软公司之所以雄冠全球,靠的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

  比尔•盖茨就曾经多次告诫自己的员工:“要么努力,要么走人。”

  “工作需要付出100%的热忱、100%的努力。能完成100%,就不完成99%,虽然仅有l%的差距,但正是这1%,不但会反映出你对工作的态度、作风。而且也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比尔•盖茨要求不论哪级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在其位,谋其事,努力工作,不断进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39:41 | 查看全部
打不倒
时间:2015-08-05 作者:未详 点击:1597次

  人都害怕被他人打倒!在商场上,怕被人超越;在职务上,怕被人取代;在工作上,又怕被人开除。
  
  社会上,有的人受人嫉妒,在对方处心积虑、设谋陷害下,被打倒了;有的人因为别人一两句是非闲话,也被人打倒了。但是,有的人却是怎么也打不倒的。什么样的人才能不被人打倒呢?
  
  一、骨气硬的人:有的人“人穷志不穷”,做人有骨气,不肯向环境、困难屈服。有骨气的人,为人尊敬,为人信赖,为人看重,就不会被打倒。
  
  二、耐力强的人:人要有力量,才不会被打倒。力量当中,最重要的是忍耐的力量。耐力强的人,不因一时、一人、一言,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当然也就不会轻易被人打倒了。参加马拉松赛跑的选手,要靠耐力,才能到达终点;任何竞赛,双方除了靠智能、武器来制胜以外,耐力更是别人打不倒的主要力量。
  
  三、勇气足的人:懦弱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倒,甚至有的人不等别人来打,自己就先倒下来了。其实人是不容易被他人打倒的,只要你有勇气,什么样的难关不能通过,什么样的苦难不能担当呢?人也像松竹梅一样,都要经过寒霜雨雪的考验,才能生存。
  
  四、眼光远的人:有的人之所以不会被人打倒,是因为他有胆识,有远见;他看得远,看得高,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能够掌握先机,把握机会,而且能进能退,能前能后,能有能无。因为不计较一时之得失,眼光看得很远,所以即使遭遇挫折、打击,但是他心中坚信寒冬总会过去,春风一定会到来,如此怎会轻易被人打倒呢?
  
  五、脚步稳的人:做人必须自己站稳立场,才不会被人打倒。例如武术行家,能够蹲稳马步,就不会被对方击倒;政治家不贪污,不做亏心事,就能“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所以,做人要想不被人打倒,先要自己不做被人打倒的事。
  
  六、信心坚的人:信心坚定的人,不容易被人打倒。因此,人要对自己的言行有信心,对自己的作为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信心;如果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不需要别人打倒,自己就自动倒下来了。所以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不但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家人、朋友,都要有信心,不可以用疑心待人处事。当然,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的人太过自信,或者太过相信别人,也会吃亏,但是宁可吃亏,也不能用疑心胜利。只要自己对自己的志节、道德、人格、信用,防守严谨,当然就不容易被人打倒了。
  
  事实上,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要想不被人打倒,确实不太容易,因为社会上处处充满陷阱,处处都有嫉妒我们、妨碍我们、陷害我们的黑手。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想要逃过这些黑手,只有自己小心谨慎,平时不与人结怨,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自己“站在船头稳”,自然就“不怕浪来颠”了。社会上的风浪越大,能干的人就越是坚强,自然也就不会被人打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39:50 | 查看全部
把平凡日子堆砌成伟大人生
时间:2015-08-07 作者:未详 点击:1105次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一种动物就是蜗牛,一点点爬上去的。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蜗牛所看到的世界、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样的。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一直在爬。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我常常说: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你的生命就白过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就我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第一样叫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想法,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我有个邻居,也是我终生的榜样,徐霞客——当然是500年前的邻居,我们都是江苏江阴的。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我现在正在实现这一梦想。所以,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
  
  第二样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良心,会从你做的事情中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位企业家和我讲过他大学时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周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来,他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但从此他给同学们都留下一个印象:太自私。后来这位企业家成功了,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希望加入到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企业家和同学们一商量,都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时他就没有表现出分享精神。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6瓣大家一起吃。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做学生时,我的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4年。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想找一些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找我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他们就会回来。
  
  后来他们回来了,但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一起回中国。”这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

  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39:59 | 查看全部
麦当劳之父从擦桌子干起
时间:2015-08-07 作者:未详 点击:3179次

  中学毕业后,他到快餐店打工,老板让他先从擦桌子干起。

  克洛克觉得这活太简单,根本学不到东西,当天就溜回了家。
  
  父亲知道后,没有责骂他,而是叫他把身旁的一张桌子擦干净。

  克洛克不情愿地拿起抹布,在桌上随便擦了几下,应付了事。

  随后,父亲拿起一块白毛巾,又把桌子认真擦了一遍,然后对他说:“你认为很简单的事,却干得很糟,如果连擦桌子都做不好,你凭什么还妄想当老板?”克洛克无话可说。
  
  克洛克回到快餐店,开始认认真真地擦桌子。

  他琢磨出一套方法:先把洗洁精倒入温水里,用沾了洗洁精水的抹布把桌子擦一遍,然后再用两块湿、两块干的抹布各擦一遍,而且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丝毫不敢马虎。

  半个月后,他干活越来越麻利,桌子也擦得越来越干净,老板非常满意。

  不久,克洛克就升了职,后来又成为快餐店总经理。

  多年后,他梦想成真,创立了享誉世界的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
  
  后来,有人向克洛克讨教成功之道,他说:

    “先把桌子擦好吧!成功往往始于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最大的学问就隐藏在最简单的小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40:10 | 查看全部
失败的价值
时间:2015-08-08 作者:未详 点击:1621次

  在美国,有一个收藏家名叫诺曼·沃特。他看到众多收藏家为收购名贵物品而不惜千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收藏一些劣画呢?于是,他收购两种劣画:一种是名家的“失常之作”,另一种是价格低于5美元的无名人士的画。没多久,他收藏了200多幅劣画。
  
  随后,沃特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声称要举办首届劣画大展,目的是让年轻人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从而发现好画与名画的真正价值。
  
  沃特的广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争先恐后地参观,有的甚至从外地赶来。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一画展非常成功。
  
  还有一个与“劣画大展”很相似的展览,就是“失败产品陈列馆”。美国有一家市场情报服务公司,其经理叫罗伯特。他酷爱收藏,共收集了75万件“失败产品”。后来,他又试着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馆”。这个陈列馆把许多企业和个人费尽心机研制又因种种原因失败的产品展示出来。
  
  “失败产品陈列馆”开馆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些参观者的收获可以用爱迪生的话来概括:“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自然,罗伯特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失败,像一座开放的学府。在这座学府里,真理的光芒足以照耀人们化险为夷、反败为胜的道路。这,应是失败真正的价值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