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09:06 | 查看全部
挫折是成功的入场券
时间:2015-06-12 作者:未详 点击:1750次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呢?”
  
  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
  
  那个人听后便开始苦练钢琴,后来虽然弹得一手好琴却还是没有出名。
  
  他又去问上帝:“上帝啊!我已经精通了钢琴,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机会让我出名呢?”
  
  上帝摇摇头说:“并不是我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抓不住机会。第一次我暗中帮助你去参加钢琴比赛,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气,又怎么能怪我呢?”
  
  那人听完上帝的话,又苦练数年,建立了自信心,并且鼓足了勇气去参加比赛。他弹得非常出色,却由于裁判的不公正而被别人占去了成名的机会。  
  
  那个人心灰意冷地对上帝说:“上帝,这一次我已经尽力了,看来上天注定,我不会出名了。”
  
  上帝微笑着对他说:“其实你已经快成功了,只需最后一跃。”
  
  “最后一跃?”他瞪大了双眼。
  
  上帝点点头说:“你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入场券——挫折。现在你得到了它,成功便成为挫折给你的礼物。”
  
  这一次那个人牢牢记住上帝的话,他果然成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0:28 | 查看全部
改变人生的三种力量
时间:2015-06-14 作者:未详 点击:1890次

  生命之河有不同的方向,但有同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生命能够远行,能够历经千山万水,奔流向前。每个人都有出生的那一天,也都有生命终止的那一天。所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没有太多的不同。因此,生命最重要的是从生到死的那一段旅程怎样走,怎样才能活出精彩和成功。这段旅程证明你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生命,在同样的时空里拥有不同的精彩人生。
  
  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我曾经经历无数次的失落迷茫,千回百转,在浓雾叠嶂中徘徊,在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终于有所醒悟。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失败的力量。我们和命运抗争的最常见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副毒药,只会使自己陷入越来越可怜的境地。只要人活着,苦难和失败就会随时随地降临。我心中曾经充满过抱怨和怨恨:为什么我的父母一无所有?为什么我考大学一次次失败?为什么我会得万人讨厌的肺结核?为什么出去教课就被记过、处分?为什么领取一个办学执照需要把自己喝死好几次?但后来我发现,所有这些抱怨除了证明自己无能没有任何意义。有一天我终于想明白,既然苦难和失败不可避免,那还有比坦然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更好的办法吗?
  
  第二种力量是奋斗和努力的力量。人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是相信奋斗和努力能够改变人生。我们常常讨论命运问题,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富贵之家,为什么必须从一无所有开始奋斗。但有时候,平白无故地拥有一些东西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有些东西也许不能改变: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出生境遇,也改变不了自己的长相和身高。但我们应该坚信,奋斗和努力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力量。我非常庆幸自己一路走来,尽管走得磕磕绊绊,但从来没有放弃。后来我生命中得到的一切都证明了奋斗和努力的力量。我们也许没有好的运气,不能一个筋斗踏上青云。但通过奋斗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些必然的成就。从一个农民到大学生,从一个讲话不完整的人到被认可的老师,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上市公司,我这一路走来,处处都是奋斗和努力的汗水结晶。我相信奋斗的力量。
  
  第三种力量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力量。我们发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惜一切代价践踏着别人往上爬。他们通过巧取豪夺、明枪暗箭、造谣中伤等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大学里就常常有年轻的学生干部为了小小的权力无所不用其极,认为这就是未来谋取自己人生成功的手段。让我们欣慰的是,那些以别人的牺牲为代价获取自己功利的人最后往往没有很好的下场。我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镜子外面是你,镜子里面是别人和社会:你对镜子里的人笑,他就会对你笑;你对镜子里的人拳脚相加,他也一定会对你拳脚相加。成功需要别人的帮助,而获得别人帮助的唯一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0:37 | 查看全部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一样
时间:2015-06-14 作者:未详 点击:1739次

  总喜欢看着别人生活,在我们眼里一件事情的对错好像就是取决于在做它的人数的多少。渐渐地你发现你也要和他们做一样的事说一样的话,否则就会被外人看做另类,看成不合群的那种人。
  
  小时候在课堂上当你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不同时你会毫不犹豫的举手并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当你长大一些后你又很多次发现自己与他们说的不一样,可你再也没有马上举起手来,因为你看到大多数的人都说那是对的,所以你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的观点扼杀在了沉默中。其实有时候你也知道自己的观点可能是对的,但只因你怕说出来会被别人嘲笑会被别人说成胡说八道,于是你宁愿选择沉默而承认大多数人认为的就是对的。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敢承认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不敢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说不一样的话。你看到别人都在做那件事情所以后来你也在做,你总听别人说那件事情是对的所以后来你也说它是对的,你甚至想都没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做或者它是不是真的对,当有一天有人突然问你为什么做的时候你甚至会答出因为大家都在做这样的答案。
  
  前段时间我在操场上跑步时看到一位女生,到现在对她的印象都还十分深刻。让我注意到她的原因不是长得多漂亮,而是当我们都在沿着操场逆时针跑得时候只有她是顺时针在跑,所以特别引人注意。没过多久我就听到有人在评论了,不断就她这种行为进行猜疑。她为什么要这样跑?她没事吧?有毛病,想引人注意吧……五花八门的说法,反正就是很多人认为这样跑就是有什么问题,尽管他们都说不出有什么问题。后来我在想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方向与他们的方向不同吧,可又有谁规定就一定要逆时针呢。
  
  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以前跑步我也喜欢沿着顺时针去跑,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觉得逆时针跑着不那么舒服。可后来发现每天晚上都只有我一个人与他们的方向不一样,我想那时候在他们眼里我也像这个女生一样吧,似乎这种做法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另类的做法。但那时候我听不到这些声音,因为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到操场就戴上耳机用来挡住周边所有的声音,一个人就那样和他们反着方向跑了两年。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可能让他们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我总喜欢在下雨的时候跑步,每次都是淋得全身湿透。每次跑完他们就会拉着我问怎么了,没事吧之类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好像只有那种心情极其不好的人才会冒着大雨发泄情绪,所以因此我就我就应该是心情不好。当我每次说我没事的时候都会看到他们怀疑的眼光齐刷刷的落在我的身上。我告诉他们我只是喜欢那种感觉,接着无疑是他们异口同声的说一句“有病”。
  
  好吧,我承认我可能就是那种被别人看做另类的人。可是为什么只是因为与他们做的方式不同就是另类呢?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一点自己独特的做法,难道我们做事情就一定要去选择大家所认为的才是对的?难道大家都说那是错的我们就一定不能做?
  
  你知道那是什么形状么?圆的。真的吗?我不确定,但大家都是这么说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片文章,好像是关于画杨桃,有一个孩子画的与其他人都不一样,我想这时候我们都会认为是这个孩子错了,因为只有他的不一样。而结果却是他画的是对的,只是他看的方向不同罢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就像这个杨桃,我们就是画杨桃的人,那么你是否也敢像这个孩子一样,当你发现自己画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还敢拿出自己的画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想的也总有些差别。开始你说你一定要达成什么,因为他们都要去,你不去就会被别人看做没有用的那种人,也许根本就不是你真的想要去。也许你发现自己想的总是和身边的人不一样,别人想那样做可你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也那样去做,其实这并不说明你们的想法就无法达成一致,不过是你总是从另一点开始出发的。
  
  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一样,当你想做一件事情时只要觉得它是经过自己仔细思考过的就不要管那么多。有时候我们需要捂住自己的耳朵,用眼睛看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就够了,没必要听那么多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不要怕被别人说成异类,你要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想做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看着别人怎么做你就一定要像他们一样。这不是逆反心理,只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什么时候自己才是真的自己,而不是在别人眼里活成一样。
  
  所以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一样,承认你的不一样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0:45 | 查看全部
给予比接受快乐
时间:2015-06-15 作者:未详 点击:1915次

  有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想,我能得到多少?而很少有人会去想,我做了多少,我让别人得到了多少?
  
  有些领导总是埋怨自己的下属,工作没有热情,没有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以不发奖金、减少福利待遇来“激励”他们,希望以惩罚来唤起员工们的斗志。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下面的这则小故事,相信能给人们某种启示。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高档跑车作为圣诞礼物,这可是保罗梦寐以求的事。他开着跑车到处兜风,总是能引起路人羡慕的眼光。
  
  这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有一名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不时地用手摸摸这,抠抠那,满脸都是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的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发现了保罗,于是,他向保罗说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无比自豪地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送给你的圣诞礼物,而你却不用花一分钱。对吗?”
  
  望着惊奇的小男孩,保罗觉得很可笑。但他还是礼貌地向他点点头。
  
  小男孩叫道:“哇,太棒了!我也希望……”
  
  保罗自信地认为他知道小男孩下面想要说什么。他肯定要说,他希望也能有这样的一个哥哥。
  
  但是小男孩说出的话却让保罗吃了一惊,他无比幸福地喃喃着:“我希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他开始喜欢这个小男孩了,于是,便问他:“小伙子,愿意坐我的车兜风吗?”
  
  小男孩欣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突然转身对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口?求你了!”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伙伴面前的确是件很神气的事情。但让保罗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他又猜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
  
  不一会儿,他又出来了。不过他带着一个小男孩,那应该是他的弟弟。那位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新车子对弟弟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分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给你。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而且,你还可以开着它到处去兜风,到你喜欢的大海边,森林里……”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那位腿脚不便的小弟弟抱到车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里,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所以,请不要再埋怨你的下属在工作上给予你的回报太少,在此之前,你应该仔细地想一想你对他们的关心和付出有多少。你是否给他们创造了可以让他们舒心工作的环境;当他们工作中有了麻烦,你是不是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生活中有了不幸,你是否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们。
  
  假如,以上的几件事你都做到了,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你的下属绝对不可能不认真工作。如果他们做得不如你想像中的好,其实,理由也只有一个,你做得还不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0:53 | 查看全部
励志公式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566次

  流传着这样一道励志公式(1+1%)365=37。7834。
  
  在学生看来,这道公式有着独特的含义:现有的学习水平为“1”,如果每天在这个基础上多努力1%,获得的就是“1+1%”。一年365天,如果每天坚持这么做,也就是“1+1%”的365次方,一年下来的收获就会从原来的1增长到37。7834。
  
  从量上来说,1%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每天多做1%,对谁来说都不是难事。但若是坚持下去,每天如此,那么一年之后,这个毫不起眼的1%将会使一个人的成绩从1增长到惊人的37。7834。
  
  当然,在励志公式的反面,同样也有一条“消志公式”:(1-1%)365=0。0255。也就是说,如果每天懈怠一点点、少做一点点,那么一年下来,成绩就会从原来的1缩水到可怜的0。0255。
  
  从表面上看,1+1%与1-1%的差距并不大,不过是2%而已。但是,随着天长日久的积累,这两个数字带来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算算看,37。7834÷0。0255=1481。70。这就意味着,每天多做一点所取得的成就,将是少做一点的上千倍。如此巨大的差距,令人震惊,更加令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1:00 | 查看全部
吃苦的习惯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5162次

  俞敏洪与李彦宏是北大校友。

  一个是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一个是百度公司的创始人。
  
  有一次,俞敏洪问李彦宏:“你是不是上学的时候特别聪明?”
  李彦宏回答:“我在北大的时候,甚至在高考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进过前五名。”
  
  于是,他俩仔细研究分析了一下,得出结论:北大很多相对比较笨的人,后来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这些笨人只能拼命地学,学到最后他们的韧劲就出来了,吃苦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实说的就是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1:07 | 查看全部
你就抱怨吧
时间:2015-06-19 作者:未详 点击:1708次

  如果你研读马云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两个字:失败。
  
  37岁之后,他突然飞黄腾达了,秘诀就是四个字:永不抱怨。
  
  我对这四个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原因是我接触的成功人士近期进入核爆炸状态,我和这些人打交道,再加上我自己的体会,发现,成功的秘诀就是这四个字。
  
  我很欣赏我现在的投资人吕超。欣赏他的原因是,在我和他合作的初期,我对他的折腾真叫无事生非。先是签了电视剧《宝贝》,交了两集半剧本,跟他说:“对不起,我要改写《心术》了。”他说:“好。”撕毁合同重签。小说《心术》在写作过程中,滕华弢导演因与吕超从未合作过,对他心存疑虑,要撤销与他的合作。我觉得这种话人在江湖都说不出口,谁知,他又说好。我说预付款我退你。他说不用,迟早会合作的。
  
  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我曾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谁知,他回答我:“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就心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交给我。”
  
  认识他久了,发现圈内人对他评价极高。他既务实,人缘也好,既有做大的决心,也不吝啬与他人分享蛋糕。我当时就一个感觉,这个年轻人,未来无限美好。他的一个短信,我留到今天:要做事,不仅要能屈能伸,还要任劳任怨。
  
  我最近在装修,我对装修的唐师傅也是赞不绝口。他是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介绍给我的,对他的评价是:耐折腾。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花很长时间跟我沟通我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他隔三差五会带我到建材城去选购我喜欢的材料,同时在我的预算和我的喜好之间寻找平衡点。
  
  我订了客卫的墙砖和地转,这是我自己选的。等我看到“半壁江山”的时候,我竟然后悔了。我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他竟然比我还平静。问我:“你想要什么?”
  
  我想想,觉得不好意思,说:“算了,我认账,我能忍受。”
  
  他对我说:“别。难得装修一次,要用好多年,别凑合。你不喜欢,没关系,我们改。”
  
  我嫌麻烦。他说:“满意是最高标准,只要满意,不怕麻烦。”
  
  最终,他既没让我多花钱,又实现了让我满意的双赢局面。
  
  另一个细节是,我跟唐师傅说我要做电视机的背景墙。他推荐我几种墙纸,我都不中意,我最终请了学美术的同学替我手绘,价格还不贵。当我打开电脑向唐师傅展示我的凡·高“星空”背景墙的时候,他立刻掏出硬盘要拷贝,并且跟我说:“这个创意好,以后我要用到其他客户家里去。”他的辞海里,没有愤怒不满和责怪,只有提高,再提高,学习,再学习。
  
  我跟唐师傅说:“我相信,你的未来会做得很大。你现在才三十岁,是个只带二三十个工人的小老板,未来,你还会有大公司的。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未来买不起房子,因为你进步的速度会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
  
  这句话,其实最早是吕超跟我说的。他说:“你不要担心你买不起房子,你进步的速度要高于房价上涨的速度。”果然,此话之后的大半年,我就有自己的家了。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1:15 | 查看全部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
时间:2015-06-21 作者:未详 点击:1392次

  “麦卡锡,我要去画画了,再见!”童年的记忆里,尼古拉斯·麦卡锡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姐姐安娜背着画夹去学习画画,这不仅意味着他又将孤单地呆在家里,更让他感觉无比自卑。因为,麦卡锡出生时就没有右手,右臂只有肘上短短的一截,这使他看起来就像个截肢者。
  
  安娜非常有绘画天赋,她画的一幅向日葵在全省的比赛中获了奖,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父亲特意将这幅画装裱起来,端端正正地挂到了客厅,没有人注意到麦卡锡的表情有多么失落。直到有一天,父亲下班归来,看到麦卡锡满头大汗坐在画板前,他的左手沾满了颜料,脚下是一堆揉皱的画纸,看得出来,他也想画向日葵,但尝试很多次都失败了。
  
  麦卡锡沮丧的样子,让父亲非常自责,他拿出一本厚厚的花卉图,指指点点地告诉儿子:“你看,这是玫瑰,这是百合,它们都不是向日葵,却各有各的风采和美丽。这就好像安娜擅长画画,但你可以喜欢画画之外的事情,没有必要攀比……”
  
  接下来的日子,麦卡锡牢记父亲的话,开始不停地尝试新生活。麦卡锡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战骑自行车,如果征服了它,就可以自己去上学。学习骑自行车,原本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对于麦卡锡来说却是个难题,为了用左手掌握车子的平衡,他不知摔了多少次跤,母亲心疼得看不下去,屡次要伸手相助,都被麦卡锡拒绝了。两个月之后,麦卡锡尝到了胜利的快乐,他成了小区第一个会骑自行车的孩子。
  
  初战告捷,让麦卡锡渐渐不再自卑。在他14岁生日那天,父亲为他买了一台电子琴当礼物。从那天开始,麦卡锡开始自学如何使用左手和残缺的右臂来弹琴,他发现自己能用残缺的右臂弹出单键音符,于是就用学校音乐课学到的知识教自己识谱,依靠CD来学习弹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乐曲。
  
  有一天,麦卡锡又在练习弹琴时,父亲在楼下和邻居聊天,他大声喊道:“把音响的声音关掉,有点吵。”麦卡锡把头伸出窗外,俏皮地说:“我没有开音响,这是我在弹琴呢!”父亲显然吃了一惊,他沉默了好大一会儿,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独手儿子,或许是个音乐天才!
  
  很快,父亲请了一位家教专门教麦卡锡学习钢琴,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就跃跃欲试要参加考级。当麦卡锡走进考场时,主考官发现他只有一只手,不禁发出疑问:“你也能弹琴吗?”麦卡锡回答说:“当然!”他坐到钢琴前,流畅地弹了起来,当他弹到一半时,偷偷看了一下主考官的脸,发现对方的神情已经由“惊骇”变成了“露齿微笑”。最终,麦卡锡以高分通过了第一次钢琴考级。
  
  为了让自己的琴艺更加精湛,麦卡锡又报名参加伦敦盖德豪尔音乐学院的周末进修班,就是在那里,他遇见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老师——着名钢琴家路茜·帕尔汉姆。这位老师告诉麦卡锡,世界上有许多专供左手弹奏的美妙乐曲,其中最着名的是拉维尔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她要求麦卡锡不再借助残缺的右臂,而是只用左手来演奏“左手乐曲”。
  
  麦卡锡得知自己必须放弃贝多芬和莫扎特,感到十分难过,但帕尔汉姆的态度十分坚决,她解释说:“借助残缺右臂弹奏,就算能够取得成功,也会被人们看作‘怪人秀’。如果你只用左手弹奏,却有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最终,麦卡锡决定听从老师的建议,开始刻苦练习左手弹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8月,23岁的麦卡锡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顺利毕业,成为该学院成立130年来第一位独手钢琴家。他在弹琴之余,还把自己的故事写了下来,希望可以带给与自己处境相似的残障人士一些启发,他曾在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只要愿意,就像我这样只拥有左手的人,一样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1:23 | 查看全部
决定人生命运的10年,你做了什么?
时间:2015-06-21 作者:未详 点击:4407次

  20岁之后,30岁之前,一年中最重要的10年,你都在做些什么?是每一天都在进步的10年,还是重复又重复的10年?是有明确目标的10年,还是茫然无措的10年?在这10年里,你的基础打得怎么样,将直接决定着你30岁后的人生方向。
  
  所以,不要彷徨,做好下面7件事,认认真真对待你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
  
  一、这10年,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
  
  1。没有方向感,是最要命的
  
  2。不管起点有多低,都要坦然接受
  
  3。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
  
  4。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5。从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做起
  
  追随自己的心——设立职业生涯目标的14步练习法
  
  二、这10年,要做哪些准备?
  
  1。要过语言关
  
  2。要有一样看家本领
  
  3。掌握工作的全部
  
  4。把知识变成能力
  
  5。向成功的人学习
  
  6。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7。随时记下一闪即逝的灵感
  
  三、这10年,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1。会大会小会来事
  
  2。把话说到点子上
  
  3。抓住问题的关键
  
  4。不放弃,不抛弃
  
  5。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6。站在对方的位置上
  
  四、这10年,要认识到的问题
  
  1。用出色的业绩树立自己的品牌
  
  2。世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
  
  3。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正直的心
  
  4。用双肩扛起自己的责任
  
  5。让更多的人记住你
  
  6。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7。进入成功人的圈子
  
  五、这10年,绝对不能浪费的东西
  
  1。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空闲
  
  2。用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把每份工作都当成历练自己的舞台
  
  4。端好信誉那个碗
  
  5。抓住擦身而过的机会
  
  6。节约每一分钱
  
  六、这10年,如何对待金钱?
  
  1。成家成名之前,先成为有钱入
  
  2。能创业就去创业
  
  3。从小做起,一分钱也要赚
  
  4。随波逐流永远成不了富翁
  
  5。把废物变成宝贝
  
  6。先满足别人的需求
  
  7。在为客户服务上做文章
  
  8。让钱在流动中升值
  
  七、这10年,发展重心放在什么位置?
  
  1。抓住当下,做好手边的工作
  
  2。在细节上下功夫
  
  3。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最能创造效益的地方
  
  4。注重个人的成长和积累。
  
  5。成功之前做该做的事,成功之后做想做的事
  
  6。始终围绕自己的核心目标做事
  
  7。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21:11:33 | 查看全部
企业不能只有一个“大厨”
时间:2015-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269次

  你开了个饭馆,不会做饭,于是请了个大厨。饭馆顾客盈门,大厨意识到这是因为他做的菜很受欢迎,但在你的饭店,他只能拿到不多的工资。于是,他早晚有一天会找你谈:“你看咱们这个饭店开得也不错,这个饭店咱们要继续做下去,是不是分给我点股份?”
  
  我要说的是:企业不能只有一个“大厨”。
  
  我当时办新东方,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我自己就是一个大厨,我能上课,别人撂摊子,我可以立马顶上,而且比他讲得还要好。
  
  可如果自己不是大厨,该怎样应付人才流失的困境?在这方面我也有挺深的感触,做新东方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了两个办法。
  
  其一,给大厨开高工资。
  
  给员工最高工资时,就是企业最节约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第一,你给员工加倍工资以后,他可能拼命给你干活;第二,他的流失率非常小,原因是他到外面可能找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当然,你用人的时候还要有另外一个计算:这个人离开你后是否有一个更好的工作,如果没有,你给他的待遇只要到达你愿意给的程度就行。如果有,那你只有提高竞争门槛。当年新东方用老师,别人给每小时100元,我给200元,别人涨到200元,我给400元,这样人才就流过来了。
  
  这个办法做了一段时间,有一批老师来找我了,他们计算出我赚的钱比他们多,心理不平衡了:“我们能不能有点股份?”
  
  我的考虑是,分股份会形成强大的利益冲突,比如每件事情都得讨论,年终分红会吵架,这些都会增加管理难度。于是我决定继续在工资上调整,而不是分股权。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刺头,我在这方面是受过重大伤害的。当时,有个专业数学课程我不会讲,我培养出来一个讲得顶好的人,但他对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我能提供的程度。他跟我说希望加工资,这个班总共44节课,他上了14节课,他就要拿那14节课的钱。我问他,那我招生、办公、市场推广、租教室的费用谁来出?他说这个我就不管了。
  
  我当然不会给他,当天晚上他就不去上课了。
  
  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一个重大的认识,如果某个人在公司是核心人物,离开了他,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时,一定要给他配另外一个核心人物。也就是第二个办法,对于在关键部门的人才,要给他做个备份。
  
  当然,如果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你就麻烦了。这两个人是不能让他们联合在一起的。我想宁可多花点钱,也绝不能够让这门课以后再没老师上,所以我一口气招了10个这方面的老师,精心培训,最后留下5个。老师多了,他们的心态反而平衡了。
  
  至于与大厨们相处的方式,我有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允许他们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掐”我。
  
  企业领导人是所有员工和管理团队的服务者,而不是领导者。要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最重要的是在被对方“掐”到无比痛苦的时候,还要去想他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只要他“掐”不死你,你就得这么去做。
  
  大部分的情况下,你的管理团队跟你“掐”,特别是有能力的大厨们跟你掐,一定有某种道理,你必须心平气和地思考真正的问题所在,去找到平衡他们的方式,而不是抱怨他们品德低下。
  
  如果你没有这种胸怀,不太容易做成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