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7:47 | 查看全部
人生,为理想立志
时间:2014-06-25 作者:未详 点击:1318次
  一路走来,太多的不如意,当置身于大千世界里,每天大多数人为自己的理想,或者生计忙碌崩波着,生活中的各种事,总是不为满意,且前进道路一片荆棘,有时候过多的生活压力负重在身上,如巨石一般,容不得一丝喘气的机会。

  的确,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里,金钱,权势,命运导致生活过多的沉重,久而久之,基于一生,只能是身心疲惫。

  有时候,何不静心去想,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去追寻自己理想的目标,不要过于迂腐,迁就了?

  有时候,当压力山大时,常常为之所叹:“太多的付出,命运过多的收获,一路辛酸,况且早已过而立之年,出路又在何方,人生又如何去改变了?一切总是那么渺茫了?”过多的叹息,一再自责只能是妄谈,何不言必行,行必果了?只有重新正视自我,在逆境中成长自己,不断去磨练自己,去寻找新的出路,不怕失败,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才可能有最大的希望。
  
  不管当今社会如何发展,不管你是谁,都避免不了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寻找准确的人生目标,这也是对自己一生的负责,只要下定决心,前途会一片光明。
  
  人生之所以迷茫,就是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立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有些人看来,也许平淡的生活是最好的,最希望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可我不这样认为,没有目标的人生,只会停留在原地,没有远大的理想,只会变得懒惰,只会听天由命,任由安排。

  如果不想让机会白白浪费,不让青春在时间的流逝里任意的挥霍,那只有靠志向和理想冲出迷茫的万丈深渊,只有这样为理想的目标去努力的付出,将会抒写人生崭新的篇章。
  
  有理想的志向,就从立志谈起吧。古人对“志”的见解是“心之所指曰志”,其大体意思是指认的思想所发展的趋向。而当今汉语对“志向”一词的解释是“未来的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决心”,先对志的解释,而后又对志向的解释,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词了。所谓立志,就是立下未来的志向。
  
  短暂的人生当中,除了儿时的年幼无知,与此之外,不同的成长阶段与立志有莫大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指年少学海无涯的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要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当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生活中时,(www.rensheng5.com)是立志理想的实现阶段;到怀抱儿孙时,是对所立理想志向的回顾与品味阶段。因此,立志是人的一生中必做的事,这也是所有青年所要深思熟虑的事。
  
  假如人生没有目标,就如墙头草一般,随风而倒,永远没有明确的目标。

  不要总是羡慕那些成功人生,因为他们有理想的立志目标,在着就是在前进中不断的去付出,因为成功的果实总是属于为理想志向付出的人。
  
  不管你聪明与否,只要有理想,有志向,有明确的目标,有上进心,有追求,有不怕万难的决心,只要肯付出,就有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收获。

  只要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不要急于一时求成,细水长流,相信,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有理想志向付出的人。漫漫人生路,为理想去立志,铺好光明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7:56 | 查看全部
管理就是一根“缰绳”
时间:2014-06-26 作者:未详 点击:974次
  他是业界公认的“不倒翁”,在商海浮沉中,总有一批人尾随其后,不离不弃,拼命跟着他干。

  人们不由疑问,他给手下那帮兄弟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他闯天下呢?
  
  有位记者带着好奇心前来采访他。
  
  他微笑着回答:“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我只能用一则故事说明。”
  
  “用故事说明?”记者问。
  
  他点头后,开始讲故事。
  
  “曾孔一日来到了集市,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在人流中,一只羊没有系缰绳尾随主人身后,主人停下,它停下;主人走,它就走。

  曾孔很诧异,他想到了刚才看到的一幕:一个人拉着拴羊的缰绳,羊对天‘咩咩’叫,就是不肯迈出蹄子。

  曾孔来到了羊主人面前,问他,这只羊真奇怪,为何不用缰绳拉着,却跟着你不离不弃呢?

  羊主人扬了扬空空如也的手说,缰绳就在我的掌心,难道先生你没有看见吗?

  曾孔的眼睛瞪大如羊眼也没有看到缰绳。

  他揉揉眼,非常惊讶。

  主人说,先生,我这根缰绳你现在看不到的,这根缰绳只有羊和我能看到。这根缰绳是这样形成的,我给羊喂食的是新鲜的草料,把羊舍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坚持着,缰绳就形成了。”
  
  记者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人就是安徽庆发集团董事长姜一勇。
  
  姜一勇正是靠着“用我的真心、诚心、热心换你的真心、诚心和热心”编织的缰绳作为管理信条,将庆发集团做大做强,产品牢牢占据着国外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8:03 | 查看全部
孟非妙语说低谷
时间:2014-07-03 作者:未详 点击:876次
  前不久,孟非做客央视大型访谈节目《温暖2012》,那期节目的采访形式有点特别,直播大厅被特意设计成《非诚勿扰》的模拟现场,只是朱军依然是主持人,而孟非则摇身一变过了一把相亲男嘉宾的瘾。
  
  在女嘉宾提问环节,台上有一个女孩提到了孟非当年在印刷厂干临时工的那段经历,并问他:“那个时期可谓您人生中的低谷,请问您是如何走出低谷的?还有现在已功成名就的您,又是如何看待自己那段人生低谷的呢?”
  
  女孩话音刚落,朱军接着又说:“我想这也正是许多观众,包括我本人也十分想知道的。”
  
  面对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提问,孟非当然知道,回答起来却并非那么简单。刚刚拿了金话筒奖的他,深知自己此时此刻说话的分量,稍有不慎就会给一些娱记留下话柄。
  
  孟非不愧是金牌主持,他眨了一下眼睛,然后嘴角一歪,说道:“首先声明现在的我并非什么功成名就,充其量就是某些方面比过去的境况好些了而已。关于那段在印刷厂干临时工的经历,的确记忆深刻,但我并不认为那就是我的人生低谷,因为当时的我并没有想过自己日后会混得这么好,以为我的人生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有班上,有工资领着,有宿舍住着,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挺好了呀!所以,现在再回忆起那段经历,我并不觉得有多苦,多不好,反而让我最难忘记的倒是那段日子里,工友们之间那种相互照顾的深厚友谊。”
  
  孟非说完,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如此妙答,彰显的不仅仅是一个优秀主持人的睿智,而且更令人折服的是孟非面对自己人生境遇时的那种淡然和洒脱。不像有些人,一旦出点名或者成了什么星,便常常喜欢把自己当年那些“菜鸟”经历说得如何不堪,甚至不惜无限放大那些所谓“夜走麦城”的桥段。似乎唯有如此,才足以证明自己的成功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孟非的回答,却告诉人们,其实所谓低谷,不过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一段经历而已,就像一年四季的必然更替,春夏秋冬,因着时令的不同,本来就该拥有各自季节所应有的模样。人生也是,所有走过的路都是你必须要走的,无所谓对与错。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身在河西了,大可不必就将河东说得如何不堪,因为,当你身处河东时,河东原本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所以人生之路,无所谓高山、低谷,所有的境遇都只是途经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8:11 | 查看全部
植物也会爬山
时间:2014-07-03 作者:未详 点击:1202次
  有一位植物学家在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近几百年来,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不断增加,且长势茂盛。

  山脚下的一些花已经开到海拔2500米的高山雪带上了,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也同时在向更高处攀登着。
  
  这位植物学家接着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由衷钦佩的结论:长期以来,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都在逐年升高,那些原本在低气温环境下才能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努力向更高的山上艰难攀登。于是,它们的生命力相比以前,不但没被削弱,相反越来越强大坚韧。
  
  人们只知道,顺境可以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却看不到,真正利于自己成功的却往往是逆境。

  因为逆境能激发我们潜在的能力,磨炼我们的意志、性情和耐力,促使我们更快地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8:19 | 查看全部
冯·卡门:艺贵于“痴”
时间:2014-07-07 作者:未详 点击:589次
  冯·卡门是美国航空动力学大师。
  
  他在《自传》里记录了一件自身的“痴事”:一天,夜已深了,他和助手仍在紧张地运算力学方程式。他的助手猛地想起回家的电车只剩最后一班了,便急匆匆地朝车站赶去。冯·卡门的脑子仍在运算中,于是糊里糊涂地也跟着助手来到车站。冯·卡门的脑际忽然来了灵感,梦寐以求的数学公式仿佛就当即出现在眼前。
  
  他兴奋极了,就什么也顾不得了,立即趴在即将开动的电车车厢上写将起来。他写呀,写呀,写得飞快,恨不能让公式如瀑布般地从他的笔端飞流直下。
  
  售票员大声催促他离开,因为车马上就要开走。然而,沉醉于运算中的冯·卡门无法停下来,他一面发疯似的继续推导方程,一面恳求售票员:“请再等一会儿!”这位售票员还真的颇有修养,能捺着性子等他。就这样,一行行论证缜密的数学方程终于倾泻到车厢上。这组写在电车车厢上的公式,就是后来著名的“紊流的力学相似原理”理论。这一理论对各种飞行器的成功上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只有痴,在做事时才能进入物我两相忘、神乎其技的境界。在此境界中,自然易生奇迹。学贵于疑,艺贵于“痴”,很多时候,“痴”不仅是创新之本,更是成功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8:25 | 查看全部
不要等到有车才奔跑
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939次
  有一次和同事燕蕾出差回京,到了首都机场已经十点了。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拮据得很,单位又不让随便打车。我心想:完了,最后一班地铁是十点半,我怕是赶不上了。打车可得两百多啊!
  
  燕蕾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别担心,取完行李赶到地铁站,应该还来得及!”我无奈地摇头说:“就半个小时,要等着取行李,要出站,还要坐机场线到三元桥,怎么可能赶得上?”
  
  同事听了我的话,啥也没说。一下飞机,她就赶在人群前面找到了我们的行李,然后回头呼喝我跟上。我们一阵疯跑,在机场线地铁关门前冲了进去,然后大喘不止。
  
  到三元桥时已经十点二十八。我沮丧地说:“算了吧,都到点了,跑也是白跑。”她瞪了我一眼说:“跑吧,说不定能赶上最后一班。”我被她一拉,也尾随而去。出机场线,安检,进十号线,下楼梯。这一切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当我们背着重重的行李,在众人的目光中努力奔跑时,我依然在想:都没车了,还跑啥呀!
  
  当我们来到十号线大厅时,末班地铁入口上的红灯已经在闪烁了。同事一个箭步冲进去,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然后地铁门缓缓关上了。就差那么半秒,不对,零点一秒,我错过了最后一班地铁,燕蕾赶上了。
  
  那天晚上的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我们常常习惯了前方有目标,然后才去奔跑。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却用自己努力的追赶和奔跑发现甚至创造目标。前者常常自以为聪明,后者常常攫住机遇,收获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8:34 | 查看全部
走出消极的误区
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036次
  积极心态与成事是相辅相成的。毫无疑问,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一辈子都是兵卒。这说明,只要你拥有积极的心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一念之差”导致的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欧洲的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里的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发了大财。
  
  这就是因一念之差而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信心满怀,大获全胜。
  
  想要改变失败的命运,就要改变消极错误的心态。永远记住,一念之差决定做事的成败。(www.rensheng5.com)
  
  卡耐基曾讲过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是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但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常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她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消极心态。这种心态常常把我们吓倒。要想成功,必须牢固树立积极成功的心态,彻底清除和控制消极失败的心态。
  
  自卑症、借口症、恐惧症和忧虑症是消极失败心态的几种具体表现,其他消极失败的心态表现在悲观、压抑、偏见、固执、僵化,自我意识太强,过分追求十全十美,急躁、不讲方法地蛮干,冲动心理,畏难而退的心理,内疚悔恨,沮丧泄气,愤怒嫉恨。
  
  这些消极心态常常不请自来,光顾我们的头脑,像毒菌一样侵害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加抵制,它们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使我们的整个人生走向消极和失败。
  
  长期受多种消极心态影响的人,几乎像得了癌症一样,从里到外,都表现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无能的癌症症状。
  
  我们往往不知道,我们常常是消极心态的受害者。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消极心态呢?问得好。你还可以进一步问,有没有对策对付这些消极心态呢?
  
  当我们能较清醒地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消极心态就开始害怕我们了,它要准备逃遁了。只要我们找出造成消极心态的原因,就不难找出对策。有了对策,消极心态就会被我们控制而不是控制我们,就会被我们清除消灭而不是侵害消灭我们。
  
  假如你是消极的人,无心恋战,无所事事,还有谁能帮助你积极起来呢?积极的心态就是从正面看问题,为自己定下做事目标并不停地进取。许多人难以成事,关键就在于一念之差,无法让自己走出消极心态造成的心理误区,很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做自己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8:43 | 查看全部
成功就是比别人吃更多的苦
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733次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无数的跌倒,吃尽无数的酸甜苦辣,生命才得以绽放。在路上不断奋斗,灵魂以及身体,才能承受生活的考验。成功,我认为就是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没错,说这段话的年轻人,就是被网友称为“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的邓露。
  
  这个潇洒帅气的小伙子目前到底拥有多少粉丝,到底成为多少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想必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我们却都知道,现年仅仅29岁的邓露,却被破格提拔担任湖南大学的教授和博导。这样的顶级荣誉,相信大家都明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降临到身上的。
  
  面对纷至沓来的祝贺和质疑,这位大小伙子显得无比淡定和从容。他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平静地表示,其实每个人都会取得成功。当然,你先要确立一定的目标,然后按着这个目标去认真努力地执行,并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执行计划。这样下来,目标总会实现。而我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当然也无可避免地流下了许多的汗水和吃了很多的苦头。
  
  邓露从小生长在农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就始终排在全年级前三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2001年,邓露就读于双峰中学。初三那年,邓露显示出自己的过人之处,他在一次全国物理竞赛中,喜获一等奖,让全校为之震惊和兴奋。同年,邓露又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考取了大学就等于进入了自由王国,只要顺利地拿下大学文凭就行,没必要将心思全花在学习上。可邓露却不这么认为!他除了吃饭和休息,将剩余的所有时间全都用在了学习上。
  
  有一段时间,他曾每天早上7点去教室上自习,直到次日凌晨1点才回到宿舍睡觉。同学们都觉得他这样做是在拼命,也不值得。同寝室的同学和他开玩笑,说,在大学里学习,又没有人拿着鞭子赶你,有必要这样“折磨”自己吗?邓露听后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其实,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邓露就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出国继续深造。他将这个目标定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坐标,他也正朝着这个坐标一步步前进。
  
  2005年大学毕业时,邓露的专业成绩在300名学生中排第一位,顺利地考取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成功地完成了自己人生路上设定的第一个既定目标。
  
  博士毕业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邓露一直在美孚埃克森石油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2011年8月,他入选我国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名单。
  
  几个月前,作为报社的特派记者,我几经辗转联系上邓露本人,目前他已经开始了在国内的相关工作。面对学弟学妹们崇拜的赞叹声,面对网友们不遗余力的赞美声,这个湖南小伙显得很淡定:他平静地说,这是一个计划、准备和机遇都碰到一起的结果。人生就像在海上航行,只有经得住巨浪拍打,意志坚定,方能到达彼岸。他说,虽然不少人都很羡慕他的现状,但他内心平静但并不自满。因为在现实当中,奋斗了不见得会换来胜利,不过没尝试必定失败。有些事情结果已定,我们无法控制,但起码得学会调节我们自己的心情。
  
  他同时也告诫他的校友和粉丝们:每个人追求的东西、遇到的困难不一样,做事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没有必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人生也是适者生存,自强不息,懦夫永远被人生俘虏,勇士才能掌控住人生。在困境中自强,一定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而所谓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你一定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39:55 | 查看全部
客观看自己,努力靠自己
时间:2013-11-29 作者:未详 点击:8248次
  人年轻时,最容易相信自己是最聪明的,也最容易对他人产生幻想。
  
  自负聪明,就会自吹自擂、自高自大、盲目蛮干,弄得大家无法合作。很多有才的人就载在这上面。
  
  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通常是有两套标准的。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碳。”
  
  很多情形之下,旁观者可以一眼就分出甲和乙之间的高下来,相去不可以用“里”计。但就算甲、乙之间,高下相去要以“光年”来计,低下的一个,仍然会认为自己和高上的那个可以比一比。
  
  别太高估自己,也别太低估别人,让人家来评估你,可使你更了解自己。
  
  另一方面,不少的人对他心存幻想,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和帮助。但是你没有价值和实力,别人帮你,你也立不起来。
  
  古语说:“聪明二字不可以自许,慷慨二字不可以望人。”
  
  有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拜求菩萨。走进庙里,蓦地发现在菩萨的神像前已有一个人在跪拜,那人居然长得和菩萨一模一样,毫厘不爽。
  
  “你是菩萨吗?”虔诚的佛教徒问道。
  
  “是。”那人答道。
  
  “您本法力无法,为何还要拜自己呢?”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菩萨答道,“可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个有关佛的故事,它令人深思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遇事喜欢求人吧。而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大约就是遇事只求自己的缘故吧。再进一步想,如果人人都具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刚毅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救苦救难的菩萨。
  
  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经常写一些文章去投稿,但是他的稿子经常被退回,他的父亲大仲马看着不忍了,便和他说:“你投稿时可以和收稿人说你是我的儿子,他们会优待你的。”而小仲马却说:“不,我不需要您的帮助,我要靠自己。”经过一次次地退稿和一次次地尝试,终于,一部传世之作《茶花女》诞生了。
  
  试想,如果小仲马听从他父亲的话,也许会受到优待,但我想他很难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所以正如观音所说:求人不知求己。
  
  《皮鞋诞生的故事》,有一个版本讲得很精彩: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可担心道路坎坷,就命令大臣把他途径的道路像王宫一样都铺上皮子。国王要求每一步都要踩到皮子上。面对改变全国路面的命令,让大臣们为了难:“别说皮子铺路多么浪费钱财,那么多皮子去哪里组织货源啊!”后来,聪明的大臣用上好的牛皮,制作了一双精美的皮鞋。国王穿上皮鞋,高兴地巡视了全国各地。发明皮鞋的大臣,满足了国王“每一步要踩到皮子上”的要求。这绝妙的解决方案,就是及时“求己”的结果。
  
  人的一生,不同的人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困难和难题,有时候,当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也无权要求人家改变时,就应该像聪明的大臣一样,要求自己改变,以适应环境。人生就是一种人人能学,而无人能教的艺术。那么,要懂得人生,就成就一生,快乐一生,必须掌握“求己”的法宝。在我们怨天尤人的时候,首先应该考问自己怎么样:当您要求大环境改善时,应该先看看自己的小环境是否改善了。
  
  手背朝下求人,容易求出惰性;攥紧拳头求己,才能闯出新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8:40:05 | 查看全部
苍鹭捕鱼的智慧
时间:2013-12-02 作者:未详 点击:4025次
  马来西亚有一种鸟类叫苍鹭,这种鸟觅食的办法很奇特。每当它肚子饿的时候,便会在一片沼泽地的上空盘旋几圈,然后在一个岸边停下来,瞪着眼睛,注视水面。一段观察以后,它便会飞到草丛里捉虫,捉到一条,便钭其叼起投放到刚才观察的水域,然后再捉虫再投放……如此反复多次后,一个可喜的现象发生了,许多小鱼扎成堆的在那片水域里等待天空掉下来的小虫。当苍鹭发现小鱼扎堆以后,便飞到岸边折一根草杆,然后同样投放在这片水域里,小鱼以为草杆也是小虫,便争先恐后抢夺草杆,可草杆坚硬,况且随着鱼儿泛起的水花来回漂,鱼儿根本无法吞下它,最后导致抢夺的鱼越来越多。这时,苍鹭会从岸边悄悄地下水,静静地看着鱼儿往那堆里扎,然后瞄准一条从它身边游过准备去抢食的小鱼,迅速将其叨住吞下。几条鱼下肚,苍鹭吃饱了,它便会悄悄地上岸,轻轻飞走。马来西亚一位学者在描述苍鹭捕鱼的现象时提到了三个细节:一是苍鹭通过细心观察找准位置后不是瞬间起飞,而是先悄悄走到较远的地方然后再起飞;二是扎堆的鱼儿应该最好捉,可是苍鹭从不冲过去,而总在鱼堆的远处等待;三是苍鹭吃饱后任凭鱼儿怎么抢食草杆,它坚决飞走不留恋。这位学者认为这是苍鹭的智慧,不让鱼留意到自己,以便于以后再好地捉鱼。为这个结论,他做了一次实验,把一只喂饱的苍鹭放在一片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苍鹭千方百计想要离开这里……
  
  苍鹭捕鱼的三个细节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成功一件事要做到三戒三注意:一戒粗心注意细节,二戒冲动注意稳定,三戒贪欲注意长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