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2:41 | 查看全部
最短的路
时间:2016-08-20 作者:未详 点击:527次

  若干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出了一个谜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什么?”

  很多人拿着地图研究,试着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是的,一路上有好友相伴,沿途说说笑笑,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
  “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的确,没有人软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刚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的相伴,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花一些工夫,为自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花一些工夫,努力成为别人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3:03 | 查看全部
比鲨鱼更可怕的
时间:2016-08-21 作者:未详 点击:989次

  记得小时候,与父亲一起看电视,荧屏上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潜水员潜入海底,游到一条鲨鱼的身边,与鲨鱼近距离接触,可鲨鱼好像并不介意他的存在,两者相安无事。
  
  “鲨鱼不是一种很凶残的动物吗?它怎么没有攻击潜水员呢?”我好奇地问。“因为他不害怕呀。”父亲说。“鲨鱼怎么知道他不害怕呢?难道鲨鱼知道人不害怕就不攻击人吗?”
  
  “其实,鲨鱼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攻击人的。鲨鱼所攻击的,是那些害怕的人。鲨鱼是怎样知道哪些人害怕呢?”
  父亲说,“如果人一见到鲨鱼就害怕,心跳就会明显地加速,加速的心跳会让水中的感应波变得特别强烈、鲨鱼就是通过强烈的感应波来感觉到人的害怕的,于是对人发起攻击。

  孩子,人世间,比鲨鱼更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啊!”
  
  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像“鲨鱼”一样可怕的问题、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这些话,心里顿时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3:21 | 查看全部
机会在前,不完美上路
时间:2016-08-22 作者:未详 点击:422次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已经过时了。一个比较时髦的说法是,机会并不等待准备过于充分的人。
  
  也就是说,假如你想等到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做一件事,那一切已经晚了,机会已经转移给了那些并没有准备好就先下手为强的人了。
  
  这是一个草稿流行的时代。如果你想卖炊饼,你不必真的会做炊饼,也不必先把炊饼做出来,你只需要先想象一个炊饼,把想象中的炊饼画个大概,告诉那些有钱人,它是多么香、多么纯正,拥有多么颠扑不破的商业价值与盈利模式,就可能获得第一笔投资。你用第一笔投资找到愿意帮你做炊饼的人,先做出一个并不那么优秀的炊饼,命名为炊饼1。0,再用这个并不完美的炊饼,去说服第二位投资者,你很快就能做出更像样的炊饼。你用第二笔投资找到更专业的烹调人才,再做出炊饼2。0……这样不断升级换代的结果也许是,你做成了一个宋代美食的主题公园,而人们已经忘了那些并不完美的炊饼。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生活从一个草稿开始,然后期待这个草稿变现,从1。0升级到2。0甚至3。0……所有经久耐用的思维方式都在崩溃。首先,你的服饰要跟上时代的风貌,你的饮食习惯也要放弃慢工炮制的兴味,你不要指望一出手就买一套终生享用的居所,你的代步工具也要随着身份日新月异。即使你的衣食住行标准都已经稳定到一个较高的水准,手里还拿着一个不安分的手机,不管你愿不愿意,手机总是在默默地进行硬件到系统的更新,并且顽固地提醒你跟上它的节奏,用一种不完善代替另一种不完善,好让你了解,原来,缺陷的商业价值远远大于完美。
  
  对于起步要求过高的人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时代。曾经,作家一起手就想奔着诺贝尔文学奖去,导演一起手就想奔着戛纳金棕榈奖去,他们聚在一起,经常讨论一些宏大而不切实际的命题,并为这些命题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不在一起的时候,互相暗暗瞄着,时刻留意着对手们都获得了什么新的荣誉。现在,人们的起步要求变得很低,先能养活自己,先运转起来,先拉到钱……如果说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个梦,那么,现在这个时代的梦想一定像挂满了金钱水滴的积雨云,变得很低很低,随时打算坠落到地面去。
  
  完美主义者注定要更快地消耗生命,因为机会愿意留给完美的时间越来越稀薄。今天,我拿着越来越易碎、越来越趋于不完美的iphone手机,想着抽屉里乔布斯留下的那部经典的iphone4,以及诺基亚时代留下来的那些久经考验的古董手机,哀悼着我被电子幽灵以升级为名消耗掉的生命。然而,哀悼又有什么用呢?生命总要被各种各样吊诡的系统消耗掉,以升级为名总好过以威权为名。
  
  所以,我试着接受各种不完美、各种升级以及等待升级的过程,还有各种明升暗降的权力褫夺游戏。道路总是越升级越拥堵,天空总是越升级越阴霾,你不能因此拒绝走路,拒绝呼吸。
  
  机会在前面,不完美,也要上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3:36 | 查看全部
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时间:2016-08-22 作者:未详 点击:462次

  跟谁走得太近了,都会是一场灾难。
  
  灾难的意思是,你非但回不到从前,还会颠覆从前。要想得到一个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个人,你就去无限度地走近他。
  
  近的好处是熟悉,近的坏处是太熟悉。这个世界,唯一能最熟悉的人只有自己;否则,无论谁在对方面前城门四开,一览无余了,都会让人徒生厌倦。人还有一种德行就是:你陌生一些,他还敬畏你,稍熟悉一点,他就拿捏你。
  
  人间最美的距离,或许就在将要够着又够不着的地方吧。
  
  费心思的意思大概就是:费尽心力去对付别人的心思。且江湖越险恶,人活得越费心。
  
  同事之间你得周旋,上司面前你得小心翼翼,你得人一面鬼一面。总之,你须听得了流言,躲得了暗箭,穿得了小鞋,走得了夜路,防得了恶狗,躲得过豺狼。
  
  一句话,你虽然早已忍到牙咬得嘎嘣作响了,场面上的事,还要应付到谈笑风生,泰然自若。
  
  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别人,把最坏的情绪给了家人和父母。一个人欺负最多的,往往是身边的亲人。因为开罪于别人,可能会让自己失去很多,而得罪亲人,可以没有一点成本。
  
  这个世界,精于世故的人,就是那些精于成本核算的人。问题是,人家的世故是在别人那里翻云覆雨,而自己的世故是在亲人面前恃强逞能。
  
  人生有无数种失败,这是最悲情、最苍凉的一种。
  
  我们必须对这个世界双重看待:你不崇高,不等于别人也崇高不上去;你不肮脏,不等于别人也肮脏不了。推己及人与其说是忖度别人的方法,倒不如说是反观自我的方法。
  
  在坏人那里能看到自我的良善,在好人那里可映照出自我的卑琐,你便没坏到哪儿去,也没好到哪儿去。你知道,你不过是一个平常人。
  
  这个世界,必须有好人,也必然有坏人,有人雪中送炭,就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唱赞歌,就有人找麻烦。
  
  至此,看透了,也看轻了。看透了就是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看轻了就是明白多艰难的日子也终会过去。
  
  人在没有波澜的生活里,是看不见命运的。只有在人生的顶点与低谷,强烈的命运感才会袭来。
  
  活到最好的时候,喜欢把一切推给命运,不过是想去神化自己有福气。活到最倒霉的时候,也愿意把所有归咎于命运,只是想暗示自己这一切必然要来。在厄运连连的日子里,拿命运来说事,可以让一颗苦难的心暂时安静下来。
  
  有些东西追逐一生也得不到,有的人一辈子都逃不开,也是一种命运。这时候的命运感,其实是一种无力感。因为追到后来,你没了力气,躲到后来,你没了方向。
  
  最悲怆的命运感是,人未必在绝路上,心已在绝境里。
  
  其实,尘世的屋檐下,跟自己一样受难的人多了去了。当你的眼里看到别人的苦难和无助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下子就会释然许多。
  
  ——所有的命运之苦,不是有多痛,而是痛得太孤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3:52 | 查看全部
有十分能力,做六分事
时间:2016-08-22 作者:未详 点击:1383次

  现在的人大多活得很累、很痛苦,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一个人有十分的能力,却要做十二分的事情。
  
  事实上,一个人想要真正的幸福、快乐,就应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做事,有十分的能力,做六分的事情。这样,他才会很愉悦、很轻松,还有成就感。这样的生活也会让自己凡事留有余地,不会形成损耗。但是,许多人总是想着超越,顶着巨大的压力,干着十二分的活儿,结果身体严重透支。
  
  生活中,有两种人是有福的:一种是有能力做事,又有事情可做的;一种是没有能力做事,又可以不做的。前一种人很顺利,愿意做很多事情,又总有事情可做,最后还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成果,这种人有福。后一种人是没能力,或者根本就不想做事情的,那也没关系,只要他有那个条件,比如说,祖上给他留下了一大笔财富,后院跟科威特、阿联酋这些国家到处是石油似的,随便一挖就是装满黄金的宝箱。碰到这两种人,咱们都只能羡慕,因为他们不管是想做事,还是不想做事,都有老天照顾。
  
  但是生活中,大多数人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比如说想做事,但总是没那个条件或那种能力;还有一种是没那个福分,不想做事但偏偏还得去操劳。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想一想前面那两种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在“顺乎天意”。怎么理解这个“顺乎天意”呢?也就是他们所做的都是老天给他们界定的范围之内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原则,谁也不能违背。否则,一个人费了半天劲,最后又回到原点,吃力不讨好。
  
  什么是太极呢?

  太极其实就是在找位置。

  那些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的朋友,不是生活太苦,也不是能力不行,很可能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活一世,难就难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找着了,就能活得轻松,过得快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4:09 | 查看全部
聪明与智慧是两回事
时间:2016-08-22 作者:未详 点击:1286次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智慧则是一种生存的境界。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智者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
  
  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和别人做事儿总能保全自己的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每单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决不追求每单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所以聪明者多英年早逝,而智者无忧,故多长寿。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4:24 | 查看全部
专心享受难不难
时间:2016-08-23 作者:未详 点击:213次

  很多人都会想,享受乃人生乐事,专心享受有何难?
  
  一挤上公交车,坐下来,第一件事是什么?多数人的答案——掏出手机,开始消费流量。要不然,就是拿出耳塞,一路听歌。坐车的感觉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多数人都一头雾水。
  
  在我们的印象里,坐车意味着玩手机,意味着听歌;有的人会看看报纸、杂志。对我们来说,坐车就意味着这些和搭车完全不相关的事儿。可纯粹的坐车是什么感觉?体验风驰电掣的快感,欣赏沿途的美景,领略到达终点的快乐,还有几个人记得这种坐车的乐趣?
  
  就好像我辛辛苦苦存了几个月的钱,终于买下了心仪已久的一套衣服。这套衣服很贵、很柔软,穿起来很舒服。但穿上衣服的那一刻,我不是好好享受这种和肌肤亲密接触的感觉,而是拿出手机,摆了一通姿势,接着将自拍的照片发到网上。
  
  朋友们纷纷点赞,一阵羡慕声如潮水般涌来。有人问,哪儿买的?有人问,怎么搭配?还有人问,多少钱才能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呀?我一一回答,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直至好长一段时间后,再次想起那套衣服,突然惊觉,那套衣服留给我的,竟然只是“炫耀”这两个字!忙着炫耀,忙着虚荣,却独独忘了买这套衣服的初衷,是好好享受它的美丽和质感。舍本逐末,说的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多数人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一类的事儿,在自己的生活里可谓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吃饭时,忙着应酬,忙着玩手机,忙着推杯换盏,却忘了好好品味食物与味蕾的亲密接触;休息时,忙着上网,忙着打电话,却忘了休息的本意。我们就像一个生活多动症患者,东张西望,唯恐错过了什么,却没有发现,自己的不专心,反而让自己错过了一件事最原始、最本质的享受。
  
  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抱怨生活不公,抱怨世风日下,抱怨生活毫无乐趣可言,却不曾回头想想,生活再美好,没有一颗发现美的心,也是枉然。连享受都不肯专心,又怎能指望生活会给予多少的幸福和快乐?
  
  专心享受,难不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4:43 | 查看全部
人生大憾是选择
时间:2016-08-23 作者:未详 点击:397次

  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选择,生活中的,工作上的,情感上的,每一次选择,都会让我们彷徨。而且,有时候,一些选择是伴随着诱惑而来,则更使我们难以判断。所以,选择错了,就成为莫大的遗憾。
  
  第一种遗憾,就是不会选择。
  
  有一种情况比较简单,是选择去还是不去,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也就是说,那个门在那里,你只要选择进还是不进。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总是难住了太多的人。因为总要思前想后,瞻前顾后,所以就犹豫不决。
  
  有时候,我们会面临多种选择,即好多门在眼前,不知道该进入哪一扇。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去选自己喜欢的那一扇门,往往是选容易进入的那一扇。忽然想起当年高考报志愿,面对那么多可选择的学校,我们选择的往往是更有把握进去的那个,而自己喜欢的,只能望而生叹。
  
  造成我们心里难以下定决心的,是一种未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所选择的,不知道会不会后悔,不知道会不会做好。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自己内心真正所热爱的、所需要的是什么。跟着心里的希望走,就是无悔的选择,哪怕选择了之后艰难重重。
  
  第二种遗憾,是不坚持选择。
  
  明明已经选择了,在别人的劝说下,或者情况的变动下,就轻易地改变了主意,这是许多人的通病。先是耳根子软,总觉得别人说得有道理,其实,有些选择一定要自己去做,别人的意见甚至连参考都不需要。而有些选择要听从别人的见解,不同的选择,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
  
  或者心里已经有了选择,可忽然发现别的备选条件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好,于是慌忙放下心里最初的答案,奔向另一个目标。这样疲于奔波,往往错过了太多的机遇。
  
  再就是明明已经做出了选择,却中途退出,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时候很多,我们常用“从头再来”“另起一行”来安慰自己,却很少去想我们的不坚持、不执着,不成功时,则全推给“生不逢时”或“天不予我”。于是怨天尤人,自嗟自叹。
  
  要坚持选择,就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声音,更要抵得住诱惑,还要不怕艰难,一直向前走。还有一种情况,两种选择都和心里的方向相近,都有着同样的条件,这个时候的选择尤为困难,两重天地,两种境遇,选择其一,则会失去另一个。而且选择了一个后,就会觉得另一个选择可能会更好。此时则更要坚定信心,不能患得患失,选择了就不悔,就一直走下去。
  
  还有一种遗憾,就是不断地选择。
  
  不断地选择,其实根本就不是选择。因为在那些人心底,根本就没有一个选择的概念和意义,把选择当儿戏,终会被选择误一生。那些人看似忙忙碌碌,过得充实,其实只是在疲于奔命而已。连自己心中要坚持的是什么、要坚守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走的路再多,也只是在原地转圈。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生只能选择一次,而是在同一件事上,不能反复无常地变换,或者不断地重复着选择、放弃、再选择的过程。人生中的任何一次选择,都要认真去对待,才能做到真正的了无遗憾。
  
  有些选择无所谓对与错,只是适不适合的问题。所以选择前要多思多想,从希望出发,从梦想出发,摒弃诱惑与欲望,拨尽繁冗,始见本心。如此,在回首一生的际遇时,才不会喟然而叹,才能露出最舒心的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5:04 | 查看全部
人生也就在放不下和放下之间
时间:2016-08-23 作者:未详 点击:582次

  生活之中往往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让自己费脑伤神,也会总纠结在其中不知道哪里是方向、哪里是出路,更不知该如何去选择、把所有的事都放在一处去想始终是没有答案的。却不知道该怎怎样去放下、有时放下是一种大的智慧。
  
  但是又能做到的有几个呢?我怕这样说可能是一个笑话吧!有的人会说有,但是放下谈何容易呀!有的说出家的和尚他们放得下、难道这样说他们真的是放下了吗?只是逃离现实而已、可是自己心里却是做不到的。难道他们就不在乎这一切吗?他们是完全是在乎的,只是不用表情呈现出来、不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圣人真的没有放不下的吗?我看也是未必吧!只是他做的事不寻常人而已、么些放面也会放不下的、才会看清世态炎凉,才会去游离人间、那些诗人写出的每首诗句都是在表达自己心里放不下的事。杜牧也算是圣人吧?就像杜牧这首诗一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有远大的报国意志、可是却不被重用游离人间。在游离人间却还没有忘记忧心祖国、难道他这就是放下了自己心中的远大的报复吗?没有、就连圣人都没有,更何况我们呢?我们同样也有许多的放不下。
  
  往往放下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吗,放弃不好和自己不需要得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那样岂不更好、更完美。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放得下自己的身份、放得下自己的脸面,三次请得诸葛亮却换来了自己的天下。这样岂不是更完美,也得到自己最想要的这样不是更好吗。
  
  人生也就在放不下和放下之间。放不下是自己最重要的,放下是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人生两“下”何以对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5:36 | 查看全部
人生也就在放不下和放下之间
时间:2016-08-23 作者:未详 点击:581次

  生活之中往往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让自己费脑伤神,也会总纠结在其中不知道哪里是方向、哪里是出路,更不知该如何去选择、把所有的事都放在一处去想始终是没有答案的。却不知道该怎怎样去放下、有时放下是一种大的智慧。
  
  但是又能做到的有几个呢?我怕这样说可能是一个笑话吧!有的人会说有,但是放下谈何容易呀!有的说出家的和尚他们放得下、难道这样说他们真的是放下了吗?只是逃离现实而已、可是自己心里却是做不到的。难道他们就不在乎这一切吗?他们是完全是在乎的,只是不用表情呈现出来、不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圣人真的没有放不下的吗?我看也是未必吧!只是他做的事不寻常人而已、么些放面也会放不下的、才会看清世态炎凉,才会去游离人间、那些诗人写出的每首诗句都是在表达自己心里放不下的事。杜牧也算是圣人吧?就像杜牧这首诗一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有远大的报国意志、可是却不被重用游离人间。在游离人间却还没有忘记忧心祖国、难道他这就是放下了自己心中的远大的报复吗?没有、就连圣人都没有,更何况我们呢?我们同样也有许多的放不下。
  
  往往放下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吗,放弃不好和自己不需要得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那样岂不更好、更完美。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放得下自己的身份、放得下自己的脸面,三次请得诸葛亮却换来了自己的天下。这样岂不是更完美,也得到自己最想要的这样不是更好吗。
  
  人生也就在放不下和放下之间。放不下是自己最重要的,放下是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人生两“下”何以对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