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4:06 | 查看全部
人生一辈子,仅仅30000天
时间:2016-08-15 作者:未详 点击:617次

  一辈子,三万天。
  
  刚一看到这个数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人生,真的只有短短三万天吗?
  
  于是,马上拿起笔算。
  
  30000÷365=83(年)
  
  果然,如果活到八十三岁,
  
  大概只有三万天。
  
  我原本对人生是没有概念的,
  
  以为过了今天有明天,
  
  过了明天有后天,
  
  过了后天还有大后天。
  
  然而,真正有这样一个数字摆在眼前时,
  
  我突然觉得,人生真得好短。
  
  你可曾静下心来想过:
  
  人生短短三万天
  
  有时,错过,便是一生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
  
  等有机会见了,
  
  却又犹豫了,
  
  相见不如不见。
  
  有些旅行有很多时间可以实现
  
  却一天天推迟
  
  想旅行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时间了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宝贵,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如何不错过呢?
  
  “人来世上是个偶然,而走向死亡是个必然。”
  
  所以,只要我们活一天,
  
  我们就应该用心去感悟生命的过程。
  
  当你在为了理想努力打拼时,
  
  不要忘记人生旅行的风景,
  
  或许人生的意义,
  
  不过是嗅嗅身边每一朵绮丽的花,
  
  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
  
  人生短短三万天,
  
  不要等到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
  
  才后悔没有停下来享受生活,
  
  让自己空留遗憾。
  
  试着把自己的目光
  
  从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中挪开,
  
  去一个陌生的远方
  
  来一次肆意的旅行。
  
  踩着细碎的阳光不疾不徐
  
  悠闲的拿着相机随意走走
  
  在午后的小巷中邂逅一只猫狗
  
  如果旅行是为了迷路
  
  那迷路就是为了寻找美好
  
  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
  
  你会发现,
  
  旅行中的点点滴滴
  
  都是在寻找更美好的自己
  
  林语堂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
  
  即是生活的真享受……
  
  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外,
  
  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
  
  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旅行中的风景。
  
  蓝天白云、
  
  花红草绿、
  
  飞溅的瀑布、
  
  浩瀚的大海、
  
  雪山与草原等。
  
  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
  
  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
  
  不是单单为着一己利益,
  
  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
  
  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此时不享受生活,等待何时?
  
  善待此生,改变活法!
  
  天,这样蓝。
  
  树,这样绿。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善待这一千年轮回的生命!
  
  然后,你忽然醒悟,
  
  还没有享受生活
  
  还没有好好看看周遭或远处的风景
  
  所以,别犹豫了……
  
  有时,错过,便是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4:32 | 查看全部
原谅生活把你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
时间:2016-08-16 作者:未详 点击:379次

  “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
  
  这话还在耳边回荡,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想一想,那是我第一次明确地嚷出“长大后想干什么”。当时我最讨厌成为一个写字的人:因为小学写作文,写了草稿还得誊,太累了!
  
  然后,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确切地说,这点兴趣,在初三物理课做受力分析题、画电路图时,已经消磨殆尽了。我成了依靠写字谋生的人,一个以前自己讨厌的人。
  
  偶尔和人聊起来,大家会像发现“呀,小时候喜欢同一个明星”似的,羞赧又兴奋地承认,他们也想当科学家。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家无所不能!现在想来,当时我萌发当科学家的念想,也是因为制造阿童木的那位博士,以及制造阿拉蕾的则卷千兵卫博士……喊出那个理想时,所抱持的,可以说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无知。
  
  十年前,我和一个朋友合作改剧本。深夜的上海,我们在避风塘一边改剧本,一边讨论着马拉默德和托马斯·曼的小说。然后,我们一起吐槽那个剧本的作者:“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编剧这行当真这么好混吗?”然后我们发誓,将来要当作家,绝不当编剧。两年之后,当我试图写一个短剧本时,我那个朋友早已是一个认真用心的编剧了。
  
  我还有个朋友,许多年前,提起相亲就“杀气腾腾”,提起结婚就怒气冲天,喝了两杯酒,就会红着脸,敲着桌子说:“哪怕死也不和父母妥协!”现在,他朋友圈里都是带着妻子、孩子和父母出去游玩的照片。私下吃饭时,他用很温柔的语气说:“孩子真是很奇怪的东西,明明不好看,但真有了,就喜欢得很……”
  
  “人总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这句话近来很流行,哀婉着青春的流逝、初心的消散、理想主义的凋零,仿佛梦碎的声音。倘若如此,的确值得凭吊。但前提是,那些梦想确实有价值。我清楚地记得,有个小学同学的梦想是当皇帝,因为可以统领许多将军——这都怪我借给他看了太多连环画。现在,他应该也成为他所讨厌的人了吧。
  
  人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并且放弃一些理想,这并不是那么坏的事。因为,少年时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并不是因为那个样子很市侩很庸碌,而是因为少年时的自己很无知,不肯去换位思考他人的难处。少年时的理想被放弃,也许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热血和勇气了,而是因为那个理想的塑造是出于无知和狭隘。
  
  曾经不谙世事的那个自己,所会讨厌的现在,可能并非有意为之。大多数人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也是因为许多不得已:自己的欲望、亲人的要求、朋友的期待。现在的自己,未必因为沾染了红尘,就是错的,也许只是见识了更多;就像曾经的自己,并不一定因为青春年少,以及疑似很有情怀,就是对的。也许只是因为无知。所以,原谅生活把你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这并不那么可怕。
  
  毕竟,少年时有许多梦想是好事,成年后还不离不弃也很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4:52 | 查看全部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
时间:2016-08-16 作者:未详 点击:441次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你的渴求,你是否敢于梦想去满足内心的渴望。
  
  你的年龄有多大,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气勃勃的奇遇,你是否愿意像傻瓜一样冒险。
  
  是什么磨圆了你的棱角,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你是否触碰过自己受伤的心,是否因生活辜负过你而变得豁达,抑或因为害怕更多的痛苦而变得消沉和封闭。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痛苦着我的痛苦而不是避开它,躲着它。我想知道,你是否能欢乐着我的欢乐,是否能狂舞一曲,让快乐溢满你的指尖和脚趾,而不是告诫我们要小心,要现实,要记住做人的局限。
  
  你说的是真是假,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你是否为了忠实于自己而敢于令他人失望,是否能承受背叛的指责而不出卖自己的灵魂,是否能做到诚实可靠从而值得信赖。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领略美,是否因为生命的存在而追溯生命的起源;我想知道你能否身处逆境,却仍然站在湖边,对着银色的月光喊道“真美”。
  
  你在哪里生活、拥有多少金钱,我并不关心;我想知道,在一个悲伤、绝望,受到严重伤害的夜晚之后,你能否重新站起来,为孩子们做些需要的事情。
  
  你是谁、何以成为现在的你,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你是否会同我一起站在火焰的中心,毫不退缩。
  
  你在哪里受的教育、学了什么或者同谁一起学习,我不关心;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时,是什么在内心支撑着你;你能否孤独地面对你自己,是否真正喜欢你在空虚的时刻结交的伙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6:22 | 查看全部
做人为何难
时间:2016-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053次

  一个人,无论先天素质如何,无论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

  历史上,常有虐待俘虏和囚犯的事例,而且其所受待遇,往往竟至于“牛马不如”“猪狗不如”。
  
  然而,做人又是何其难!

  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呢,还是应该差一些呢?这很难。表现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又可能被视为平庸。

  又比如,你对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开会或别人征求意见时,是说还是不说呢?说,是“锋芒太露”;不说,是“城府太深”;私下里说则是“两面三刀”。

  再比如,有人托了人情来求你,要办一件极难的事,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呢?答应了办不成是“骗人”,不答应又好像“不给面子”,实情相告是“推托”,含糊其词又会被视为“滑头”。

  诸如此类的事,在生活中可谓不胜枚举。因此,当中国人感到“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时,便会感叹:“做人真难!”
  
  做人之所以如此之难,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人”原本不是自己要做,也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别人而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6:51 | 查看全部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时间:2016-08-06 作者:未详 点击:451次

  人和人的差距,你不去仔细琢磨,是没法发现的。
  
  你以为大家智商差不多,你只是缺个机会,但有些时候,可能真的不是这样。假期我就遇见这么一件事儿。
  
  孩子一岁半了,一直是由岳母照顾,国庆节我岳母回老家休息,她电话问我们孩子照顾得怎么样,我们如实相告。通话的过程信号不好,电话断了。这时候,在旁边来找我玩的同学提醒我们说:“你电话里别说照顾得好,也别说照顾得差,要说‘你快回来吧,孩子不如平时好’。”我问为什么,她接下来的话让我很震惊。
  
  她说:“你说好,她除了为孩子高兴,会有挫败感,因为她照顾得不如你们好啊;你说差,她会为这孩子着急,觉得我这回家真不是时候。你说不如平时,一来表示孩子没事,二来表示你们不如她,这样她来给你们带孩子会很高兴,很有主人翁的感觉。”
  
  这番话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下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在我们看来,这事儿很小,但是我的同学的即时反应跟我们不一样,这其实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典范,通常我们用这种换位思考产生同情心并理解别人,但是我同学递进了一步,强化这个思维方法首要的好处在于:一旦你有这种意识,就会有意识地管住自己的嘴。
  
  比如说,我自己说话直来直去,绕弯子比较少。这个算优点也算缺点,当你不是出于坦诚而是因为想得少的时候,这就是缺点。说话不从听的人的反应出发,就会毁掉很多交流的契机。意识到这一点,下一次讲话的时候,我就要想一下我说的话会对听的人产生何种影响,这个影响会不会带来别人不好的反应,比如情绪变坏,或者由于语义的不明晰令人产生误解,这都是值得考虑的事情。我们常听一些前辈说:“少说话,多做事。”更老的前辈还说:“三思而后行。”都在告诉你要谨言慎行。
  
  谨言的更高一层是巧言。虽然《论语》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我要表达的和这个不太一样。《论语》关于如何说话,还有另外半句话叫“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说跟长辈们说话,也是要看人脸色,不然和瞎子有啥区别,我认为这种察言观色就是巧言。你电话里虽然看不到对方脸色,但是讲一点好听的话,还是没错。曾国藩也说“事亲以媚字为要”。从世俗的角度看,这样说他们高兴,干吗不这样说呢?
  
  所以,想到生活和工作上,你稍微在语言上注意,听的人立马产生不一样的反应,那快快乐乐让自己获益,让别人感觉开心,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同学这种意识,可以说关键时刻每一句话都不落空,人家不牛逼才怪啊。
  
  而且当换位思考变成一种能力,你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就不一样了,也许可能会由一个自私的人,变成不那么自私的人。这点转变也许就让你可能被人喜欢一点点,积少成多,最后真的会如老子所说“非以其无私耶,是以成其私”。你想一下,当你总是让人感觉愉快的时候,谁还会给你不愉快呢?找工作,谈朋友,做事情,几乎无一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7:08 | 查看全部
一声鸟鸣或一堵墙
时间:2016-08-07 作者:未详 点击:324次

  我们如果有颗安静的心,即使是默默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当时间在流动的时候,自然中美丽的景观固然能撼动我们的心,但人文里时常被忽略的东西,也一样能震荡我们。例如一口在荒草中被弃置的古井,一艘海岸边已经剥蚀的废船,一个在村落边缘捡到的神像或断落了的一堵墙。
  
  人,在这个宇宙之间,多么渴望去创造一些什么,有时是为了生活的必需,有时是对生命永恒的追求,有时,只是无意间的创作罢了。
  
  时间以一种无声的脚步刷洗着人所创造的事物,使它从欢跃的春天,成为凋零的冬天。
  
  这就是无常。无常是时空中一种必然之路,我们不能常住于某种情境、某种爱,也不能常住于忧伤或失落。
  
  那就像坐在森林里听鸟的歌唱,每一声都那么像,而每一声都不同。一声鸟鸣,或一堵墙,其实是没有不同的,我们每天看一堵墙,仿佛相似,其实每天都不一样,有一天它会断颓,有一天它会完全粉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7:25 | 查看全部
小处不可大算
时间:2016-08-07 作者:未详 点击:439次

  年轻时容易把小事放大,造成麻烦。
  
  如别人一句无心的玩笑,你心重,就觉得针对你;或安排事情忽略了你,你觉得是别人对你不好。
  
  其实,都未必。
  
  那些往往是无心之失,你提醒一句也无妨。
  
  不能一触即跳,发火就更没必要——显得你胸怀气量很小。
  
  为人处世在细节上粗一点儿不吃亏,古语说:“小处不可大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7:40 | 查看全部
沮丧
时间:2016-08-07 作者:未详 点击:919次

  沮丧情绪来的时候,如洪水猛兽,挡都挡不住。
  
  无论什么年纪的人都会闹情绪,不知是哪个阴阳不调和的早上,碰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遇上一件不称心的事,心情立坏,不可收拾。
  
  整天都抬不起头来,脸色灰败,无心工作,胃口不开,巴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整天自怜:真是,像我这样漂亮聪明才华盖世勤勉用功的一个人,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某某,某某,同某某某,啥也没做过,却已经名成利就,家庭幸福了,噫,老天无眼。
  
  每个人在某一个发霉的13号或星期五都会这样想,十分正常,不用讶异。
  
  可是,可是,要是天天都作如是观,日日都不能振作,那就是一种病。
  
  而且是很严重的心理病。
  
  有时,一个人会三两年那样沮丧下去,不过,勇敢的人总会自救,终于发奋扭转思想,破茧而出,再度投入生活,充实地生活下去。
  
  有人没有,渐渐地,悲剧变成喜剧,他一诉苦,大家都讪笑,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8:07 | 查看全部
围棋人生
时间:2016-08-08 作者:未详 点击:413次

  一男一女,面对面坐着,准备下围棋。他们中间是一块木制棋盘,围棋盘是方形的,由纵横各19条线组成,形成了361个交叉点。男棋手有180枚白色棋子,女棋手有181枚黑色棋子,分别都放在他们身边的一只木碗里。
  
  男棋手是一个老人,快90岁了,他从3岁就开始学棋,现在成了世界著名的棋手,人称“大师”。许多人从世界各地赶来,有的为了赢他,有的为了拜师,有的是为了一睹他的风采。大师把下棋当成是一种艺术,也愿意别人把他看成是艺术家。他一生都在下围棋,却认为自己仍不能洞悉围棋的奥秘。他说,围棋既简单又复杂。
  
  女棋手是一个年轻人,只有3年下围棋的经历,在此之前她一直热衷电脑游戏。她是一个玩电脑的高手,通过网络赢过各种比赛,几乎所有的网络电脑游戏都玩过,后来痴迷围棋。她学围棋就是为了赢别人。她视围棋为科学。为此,她利用电脑分析每一步棋可能会引起的变数,再制订应对的策略。下棋时,她变成了一台精密的机器。
  
  这两个人,一男一女,一老一少,都钟情于围棋,都因为太过痴迷而没有结婚。他们在下棋时也是专心致志,很少说话。女棋手头脑在高速运转,计算着每步棋可能引起的后果。男棋手紧盯着女棋手,这不是因为女棋手长得漂亮,而是他要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她的性格;一旦了解了她的性格,就能判断她怎么下棋。
  
  围棋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首先,他们要尽可能地占领棋盘上的边角等战略要地;接着,就进入中盘战斗,双方要尽力围空或消灭对方。等到地盘基本划定,战斗接近尾声,双方开始争夺那些交界的地方。这时候,棋盘上就显示出黑白两“国”的地图,它们的疆土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也反映出棋手的思路。每局下来,他们都能从对手那儿学到东西。
  
  男棋手连赢三局。女棋手面无表情,这说明她并没服输。男棋手同意进行第四局。这一局,女棋手赢。男棋手显得很震惊。他很少输棋,从来没有输给过女人。更让他吃惊的是,他根本看不懂她,看不懂她的风格和策略。
  
  “我只考虑为了赢棋需要做的一系列步骤,这需要科学的计算和推测。不是为了赢棋,下棋还有什么意义?”女棋手说。对于男棋手来说,从小到老他下棋只是享受过程,他全凭感觉下棋。
  
  “围棋是将军们发明的,他们一开始是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出战略与战术,棋子是用来标明位置的。”他对她说,“但后来,他们觉得下棋要比发动战争有意思多了。”
  
  “我们俩是在开战吗?”她问。他想说不是,但又不知道如何解释。
  
  “还有一种说法。”女棋手说,“围棋是从前巫师用来占卜算命的。”
  
  “那么,现在我们下棋是在替我们自己算命吗?”
  
  她笑而未答。
  
  他们的棋赛一共持续了6个多月,终于到了决赛。尽管他们仍然坚持自己对围棋的看法,但也都受到了对方的影响。
  
  “的确,一盘棋犹如人一生的命运,每一步都会影响到将来。”男棋手想道。“看来,下棋的过程比最终的输赢更加重要。”女棋手心中有数。
  
  他们开始了决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8:16 | 查看全部
每天进步一点点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3659次
  哈佛大学的老师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我们最终走向成功呢?”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目标,也并不难实现。也许昨天的“我”也曾努力磨炼并获得可喜的成绩,但今天的我必须超越昨天的“我”,更加进步,更加充实。人生的每一天都应该充满新鲜的东西。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已经足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天前进一点点,就是稳健的、持续的前进过程。“不进则退”,只要是在前进,无论前进多么小的一点都无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进一点点。人生也必须每天持续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进步365个一点点,持续这样做,人生中任何一点点差距都有可能在几年后相差十万八千里。每天一点点,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平凡的,不要幻想自己突然就能脱胎换骨,马上就能成为一个天才。要知道,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1985年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洛杉矶湖人队靠着各位球员已达顶峰的球技,赢得冠军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但是在决赛时,却意外地输给了波士顿的凯尔特人队,这让教练派特雷利和所有的球员都极为沮丧。
  
  派特雷利是湖人队以年薪120万美元聘请来的教练,他绝不会让自己和球员一直在沮丧中停滞不前。为了让球员重振信心,他告诉大家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不可以罚篮进步一点点,传球进步一点点,抢断进步一点点,篮板进步一点点,远投进步一点点,每个方面都能进步一点点?”球员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之后一年的训练中,球员始终抱着让自己“进步一点点”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球技。
  
  终于,在198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湖人队不负众望,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冠军。派特雷利在获得冠军的时候,对球员们说:“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想想,我们12位球员一年中在5个技术环节方面分别进步了1%,所以一个球员进步了5%,全队就进步了60%,在球技上处于巅峰的湖人队,提升了60%,甚至更高,所以我们获得出人意料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却说出了做人做事要始终如一、求真务实的道理。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径。
  
  在哈佛,学生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每天都有点滴的进步,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也能积累成功的资本。的确,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能比今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过程就是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