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8:06 | 查看全部
  刘邦伤胸反摸脚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各地纷纷揭竿起义。一次战斗中,项羽对刘邦说:“喧扰争斗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关系。我希望现在能和你决一胜负,不要为了我们,苦了天下的父子百姓。”
  刘邦说:“我宁可斗智,不愿斗力。”
  于是刘邦就数说项羽的十条大罪。
  项羽大怒,此时弓队的伏兵放冷箭袭击刘邦,刘邦躲闪不及,被射中了胸部。危急时刻,刘邦却强忍疼痛,俯身摸着脚说:“敌人射中我的脚趾。”
  当时楚兵强大,汉军弱势,如果直接说伤到胸部,恐怕军队士气会受到影响。果然由于刘邦的急中生智,汉军没有被击败,最终取得了胜利。
  大道理:足智多谋的人即使在仓猝紧急的情况下遇到危难,他们的智慧也表现得跟平常人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8:17 | 查看全部
  陈胜借鬼兴兵计
  公元前209年,政府征派里巷左侧的农民到渔阳戍边,途中九百多人在大泽乡驻扎。陈胜、吴广都在征调队伍中,还被任为屯长。
  这时下起了大雨,道路非常不好走,计算时间已经误了报到期限。依据当时的法令,延误时期是要杀头的。陈胜、吴广坐在一起商量:“眼下起义干一番事业是死,逃跑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何不举兵起义呢?陈胜说:“秦朝的暴政持续很久了,天下人非常痛恨。我听说二世是少子,不是真正的继承人,真正的继承人应该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进谏的缘故,被始皇派到外地带兵去了。现在有人听说他并未犯过什么错误,却被二世杀了。老百姓都知道扶苏贤能,但对他的死讯依然不知。项燕是楚国大将,爱护士卒,屡立战功,楚国人都很爱戴他,但他却下落不明。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假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暴政。”
  吴广赞同陈胜的说法,于是便去卜卦,卜卦人知道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想做的事都会成功。可是你们还要向鬼问卜呀!”陈胜、吴广听了非常高兴,心里想着如何办好这件事,他们认为:“可以借用鬼神来在众人面前建立威望。”于是,他们就在丝帛上用朱砂写了三个字:“陈胜王”。然后偷偷塞进卖鱼人打捞来的鱼肚中。戍卒把鱼买来煮着吃,发现鱼肚中的帛书,感到非常惊奇。这时,陈胜又悄悄让吴广到驻地附近的祠庙中,夜里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叫声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感到更加不安了。
  第二天早晨,戍卒都在谈论昨晚发生的事,说话的时候经常看着陈胜。最后,大家一起推选陈胜为王,举行了起义。
  大道理:善于发现并运用机遇的人,就会受到命运的垂青,为他成就一番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8:28 | 查看全部
  张良巧计解危难
  一天,刘邦在洛阳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
  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
  这句话让刘邦吃了一惊,他刚做了汉朝的皇帝,天下初定,现在居然有人出来造反,这不能不让他着急。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底细,张良分析说:“陛下斩蛇起义,全靠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帝位,将军们最关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可是,陛下分封的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现在,将军们一边盼着陛下尽快对他们进行分封,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赏,还有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处罚。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要是处理得不合适,就会发生内乱。”
  “事到如今,该如何收拾呢?”刘邦忙问。
  张良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一计,可以对付这个局面。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而且将军们都知道的人是谁?
  事已至此,刘邦只得如实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可是他依仗着自己的功劳,说话不顾君臣之礼,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我真想把他给杀了,以解我心头这口恶气。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马上封雍齿为侯,那些有战功而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会消除一切顾虑,再也不会造反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摆下酒宴,当着大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什方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
  在这之前还准备滋事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现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奖赏吧!”
  张良的这一计策,平息了这场将要发生的叛乱。
  大道理:在奖惩方面,领导者应该公私分明。做到了公私分明,下属才会服从领导的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8:38 | 查看全部
  郭舍人计救乳母
  汉武帝小的时候,东武侯的母亲曾抚养过他。长大后,汉武帝就称她大乳母。大乳母一月入朝朝见武帝两次。
  一次,武帝下令拿一些酒食干粮奉养乳母,并让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赏给大乳母;又有一次,武帝又下令给了大乳母想要的一块公田;后来又下诏乳母可以坐车在御道上行走。可以说,武帝对大乳母所说的话都会听从。
  于是,大乳母家的子孙下人依仗着这种恩宠,便在长安市中胡作非为起来,在大街上他们敢抢夺人家的衣物,拉住人家的车马。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就奏请武帝把乳母的家室迁到边疆去,武帝虽然不想惩罚大乳母,但还是批准了。
  大乳母向武帝辞行前,便向郭舍人哭诉。郭舍人是武帝宠爱的一个戏子,他说的话经常能把武帝的心打动。听完大乳母的哭诉后,郭舍人便给她出主意说:“你马上入朝见皇上,辞别后就赶快离去,走得快快的,并要屡次回头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辞行后,很快地离去,并且屡次回头看。郭舍人趁机大骂乳母说:“老太婆,陛下已经长大了,你还不快点走!为什么还不住地回头看?难道陛下还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吗?”武帝听了以后,顿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乳母太可怜了,终于下令不要迁徙乳母,并把奏请乳母迁徙的人迁谪到边疆上去了。
  大道理:大乳母这种恰到好处的动之以情,不失为身处绝对劣势的弱者向统治者谋求生存的一种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8:49 | 查看全部
  昭帝慧眼识骗局
  汉昭帝继位时只有8岁,根据武帝遗诏,由大将霍光辅佐幼主,帮忙料理国事。由于国家事务都由霍光决定,因此必然会得罪朝中的一些重臣,如上官杰、桑弘羊等人。
  上官杰等人为了除去霍光,争得更多的权力,就伪造了一封燕王的书信,派人送到朝廷。信中给霍光捏造了一系列罪名:私调羽林军,调选自己府第的校尉,独断专行,想政变夺位等。桑弘羊不失时机地加以煽动,要免去霍光的职务,可昭帝却不听从。
  第二天早朝,霍光得知了此事,便站在庭外不愿上朝。昭帝见霍光没有来,便问:“大将军在哪里?”
  “因燕王告他,不敢上朝。”上官杰乘机说道。
  汉昭帝就下令霍光上朝。无奈之下,霍光只得上朝,刚入朝廷,他就卸下帽子顿首谢罪。
  “请大将军把帽子戴上,我已知此信有假,大将军是被冤枉的。”昭帝说。
  霍光非常吃惊,忙问:“陛下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演习羽林军,这是大将军的职责所在。调选校尉这事不到10天,处在远方的燕王如何能知?况且,如果大将军想要发动政变的话,也用不着调动校尉。”
  当时,汉昭帝仅14岁,他精辟地分析使朝中大臣大为赞叹,那个上书的人闻讯逃跑了。
  大道理:骗局终究是骗局,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找出其中的破绽,破绽一出,骗局也就被揭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9:01 | 查看全部
  利用小偷灭偷盗
  汉宣帝时,京都长安的偷盗现象十分频繁,社会秩序比较混乱,自打赵广汉被杀以后,京兆尹就换了好多人,后来汉宣帝就调政绩突出的颍川太守黄霸为京兆尹。但是黄霸上任不久,就因为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被免去京兆尹,仍回颍川任颍川太守。如此一来,京都社会秩序变得更加混乱,长安市偷盗事件频繁发生,各行各业的商人对此十分头痛。
  这时皇上颁布了一个诏令:任胶东相张敞做京兆尹。并把他召进了宫。
  张敞进宫后,皇上问及张敞有没有办法制止这种偷盗现象,张敞认为能够制止。张敞上任以后,就拜访询问长安城中父老,得知几个小偷首领外出时常有童奴跟从,在家时表现都很温和厚道,左右邻居都认为他们是忠厚长者。张敞把他们召来加以责问,首先把他们以前的罪过赦免了,让他们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情况把所有的偷盗者都召来以便将功赎罪。偷盗首领说:“现今要一下子把他们召进官府,恐怕有些困难。不过,我会尽力去办好的。”张敞就把偷盗首领封为官吏,让他们回家休息。
  回到家以后,偷盗首领马上摆出了酒席,小偷们都来庆贺。趁大家喝得晕乎的时候,偷盗首领就在小偷们的衣服上涂上红颜色。官吏坐在间巷口检查过往行人,凡衣服染上红颜色的都捆绑起来,一天之内就抓获了几百人。接着,张敞就审查小偷们的偷盗行为,有的一人就作案一百多起。审查完毕,都依法进行了处罚。
  从此以后,长安市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盗案件,即使更鼓不敲也是如此。皇上对张敞的政绩非常满意。
  大道理:有时从大的方面着手,并不一定能够将问题解决。相反,找准一个突破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9:13 | 查看全部
  董偃的保身之策
  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她号称窦太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等到陈午死后,窦太主寡居,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却和董偃私通。
  原来董偃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身边的侍从经常在窦太主面前说董偃容貌俊俏,窦太主便召见董偃,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教他读书、写字、相马、驾车和射箭。
  长到十八岁时,董偃加冠成人,窦太主在家的时候,董偃就在内中侍奉,外出的时候,董偃就为她驾车。董偃为人温柔可爱,因为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很好,各位公卿贵族都与他交游,满城都称颂他,号称董君。
  窦太主十分喜爱董偃,趁势帮他广施钱财交接士人,她对府中说:“董君使用钱财,只有一天用丝帛超过千匹,用金子超过百斤,用钱超过百万的时候,才需要告诉我。”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对董偃说:“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随时都有可能被皇上处罚,您打算就这样若无其事地过下去吗?”
  董偃惶恐地说:“其实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袁叔说:“城庙路远没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杂草丛生还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诉窦太主让她把长门园献出来,这个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这样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计是您筹划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无忧,以后也就不用再担心了。要是您没有这样做,皇上就会提出请求,那时对您又会怎样看待呢?”
  于是董偃叩头拜谢说:“一定照您说的去做。”
  董偃接着去见窦太主,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窦太主马上奏报皇上,决定把长门园献出来。皇上非常高兴,把窦太主园改名为长门宫,董偃也安然无恙。
  大道理:当自己处于安乐中的时候,要看清其中潜在的危险,同时也要设法化解这种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9:25 | 查看全部
  度尚烧财鼓士气
  东汉桓帝延熹七年(164),荆州刺史度尚击败了以潘鸿、卜阳为首的一股巨寇,在败逃的过程中,匪寇从桂阳郡逃窜到了南海郡。度尚并没有就此罢休,也率兵追到了南海。
  这时,度尚指挥的部队因打了几次胜仗,每个士兵都缴获了不少财物。由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士兵们斗志锐减。在两军对垒,即将展开最后决战的关头出现这种情况,令度尚感到焦急万分。
  不过,度尚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没过多久便想出了一个对付的办法。他向士兵宣布:“潘鸿、卜阳已为匪十年,在军事上很有经验。现在我们人马不多,不能草率发起进攻,必须等到援军感到以后,大家才能出去迎敌。”接着,他命令士兵都随他去打猎,一起放松一下。
  等度尚率领士兵走后,度尚事先安排好的亲兵便点火焚烧了军营,营内的所有财物,在刹那之间便被烧成了灰烬。士兵打猎归来,看到眼前的情景,禁不住失声痛哭。度尚一面责备自己,一面劝慰士兵,说:“卜阳的金银财宝多的是,他烧毁的这些东西,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根本就用不着难过!”士兵们受到了鼓舞,斗志大振。第二天黎明,度尚率领士兵,向卜阳营垒发起猛攻。愤怒的士兵很快就歼灭了潘鸿、卜阳这股巨寇,获得大胜。
  大道理:当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时,应该找准突破口,变不利为有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59:40 | 查看全部
  杨彪离间除奸邪
  东汉末年,董卓扰乱朝政,后来大臣王允采用美人计将其诛杀。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催、郭汜继续作乱,再次攻进长安,将王允杀死,并纵兵大肆掠夺,其罪行超过了董卓。太尉杨彪等大臣迫于无奈,只好装作顺从的样子,暗地里却在思索着怎样除去这两个祸害。
  经过多打听,杨彪得知,郭汜之妻狭隘多疑,嫉妒心极强,而郭汜与李催往来议事,一般选择在夜间,因此,可以从这两件事里做一做文章。于是杨彪派人私下里去告诉郭汜的妻子,说郭汜与李催夫人有染,所以经常夜里到李催家去。
  郭汜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恼怒,大发雷霆,再不准郭汜到李催的府中去。郭汜非常了解妻子的脾气,但李催却被蒙在鼓里。
  有一次,李催在府中摆下酒席,准备请郭汜到府中饮酒,见郭汜不到,为表诚意,就让人将酒菜送到郭府。
  郭汜的妻子受嫉恨的驱使,同时也为了阻止郭汜与李催往来,乘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在李催送来的菜中下了毒药,等郭汜准备畅饮时,郭妻又忙加阻止,说为了小心起见,把饭菜先给狗吃,狗吃后立刻倒地而死。
  郭汜非常吃惊,认为李催想要害死他,但转过头来一想,不知是否有人在送酒菜时暗做手脚,不敢贸然行事,但对李催多了一层戒备。
  几天以后,李催又请郭汜饮酒,郭汜本来心存疑窦,偏巧喝完酒后刚到家中又腹痛不止,多亏郭妻给他灌了一阵粪汤,使他大呕了一阵,才止住了疼痛。其实李催并没有下毒,可能是郭汜的心理作用,也可能食物不干净,产生肠道过敏反应,这下子他便深信李催要加害于他。
  于是,郭汜带兵直扑李催家中,李催以为郭汜是来杀人夺权,于是两人便撕杀起来,虽然后经人劝阻,未酿成严重后果,但两人的矛盾越积越深,李郭之间的联盟随之瓦解。
  后来,诸侯之间又发生了混战,李催与郭汜均被除掉。
  大道理:杨彪设下的计策非常巧妙,就是利用了李催与郭汜貌合神离的关系,借用他们亲人之手,用离间计使他们反目成仇,再利用别人的力量,将他们一举消灭,这比他亲自出手要有效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0:10 | 查看全部
  王允巧设美人计
  董卓自从废少帝、立献帝后,变得更加残暴了,经常滥杀无辜。一日又给司空张温定了一个谋反罪,命养子吕布砍去其头颅,百官大惊失色。
  晚上,司徒王允独自在家中后园叹气,一位名叫貂蝉的绝色歌伎听了,忙上前询问其叹气的原因,并表示:“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万死不辞。”
  王允心中顿时有了一个计策,他看了看貂禅,然后说:“想不到汉家天下的安危就在你的手中。”停了一会儿,王允又接着说:“董卓危害朝廷,而吕布作为一员骁勇大将却认贼作父,他俩有很强的势力,难以铲除。不过,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色。我想运用连环美人计,将你嫁吕布又献董卓,让他们反目成仇,促使吕布杀掉董卓。”
  貂蝉说:“大人待我如同亲父,我当以死相报!”王允拜谢。
  第二天,王允给吕布送去金冠和明珠,吕布亲自到王家致谢,王允摆下酒宴款待他。宴会中,王允让貂蝉为吕布斟酒。吕布见她长得跟貌若天仙,被迷得魂不守舍。王允即提出将貂蝉嫁于他为妾,吕布大喜而去。
  过了几天,王允请董卓到家中赴宴,董卓满口答应了。席间王允又叫貂蝉载歌载舞,以助酒兴。董卓见貂蝉是一个绝色佳人,禁不住连声赞叹。王允当即命人备好毡车,将貂蝉送至相府服侍董卓,董卓称谢不已。
  王允亲自把董卓送回府中,返回途中,吕布一把揪住他胸襟质问,王允解释道:“这是董卓太师将小女聘回,给你做媳妇呀。我这里还准备了一些嫁妆,等到小女到你家后即将送上。”
  吕布听了非常高兴,忙向他道歉,拜谢而去。
  自此,吕布来到相府中打听消息,却总是看不见貂蝉人影。实在忍受不住了,便来到堂中,询问董卓的侍女。
  “太师与新来的小姐正睡在床上,至今未起。”侍女答道。
  吕布又惊又怒,偷偷进入董卓卧房后窗窥探。貂蝉正在房内梳头,见了吕布,便紧锁眉头,做出忧愁悲伤的样子,并用香罗手帕频频拭泪。两人眉目传情。董卓见了非常生气,将吕布喝退。以后董卓被貂蝉的美色迷住了,足足有一个月没有出去了。后偶患小病,貂蝉衣不解带,曲意伺候。
  一天,吕布来到相府向董卓问安。貂蝉在床后探出半身,深情地望着他,然后又不停的流泪。吕布的心都快碎了。董卓见吕布一直盯着貂蝉,忍受不住心中的怒火,斥道:“你敢调戏我的爱妾吗?”马上让手下人将他赶出,并下令:“今后不许到这里来。”
  吕布又气又恨,极不情愿的离去了。董卓后经部下李儒劝说,又派人给吕布送去金帛,并以好言抚慰,但吕布心神恍惚,终日只是想念貂蝉。
  一天,董卓病好,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见董卓与献帝说话,便离宫来到相府,找到貂蝉。貂蝉见了吕布,哭着说道:“自从我见了将军,就已经对您产生了爱慕之情,能嫁将军是我的心愿,谁料太师顿生邪念,将我奸污。我已不洁,愿死在将军面前,以明我爱君之心!”说着就要跳下荷花池,吕布慌忙将她抱住,两人偎依难分。
  董卓在朝不见吕布,心中产生了怀疑,忙向献帝告辞回府,见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抢了画戟就要杀吕布,吕布忙逃走。
  貂蝉向董卓哭诉道:“吕布调戏我。”董卓发誓要将吕布杀掉。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埋伏了一些精兵,唆使吕布将董卓杀死。
  大道理:和强大的敌人硬拼是莽夫的行为,这样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巧用美人计,从内部离间敌人,让敌人自相残杀,这比自己亲自出马要绝妙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