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2:45 | 查看全部
  李世民智退突厥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他十六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
  役。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鼓钲卢声不断,他们肯定会认为救援大军赶到了,这样不伤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门之围。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突厥了解了我们的底细,前来阻击,那么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策,率兵到达崞县。突厥侦察兵看见周围几十里旗帜飘扬,军队来往不断,急忙把情况报告给了可汗。突厥可汗说:“这肯定是隋军的大队救兵赶到了。”
  于是他们就赶忙撤兵了。
  大道理:有时候,虚张声势,无中生有,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而以弱胜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3:01 | 查看全部
  李世民先发制人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勤奋学习,研修兵法,抱负远大,李渊起兵反隋就是在他的劝告和敦促下实行的。后来他率兵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夺取了天下,可以说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勋最大。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了皇帝,但是在继位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论功劳,讲实力,凭才智,李世民都首当其冲,理应由他嗣位,但他的长兄李建成,以“长幼有序”为由想继承帝位,便勾结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挤李世民。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假送劣马和下毒酒想害死李世民,但都未得逞。后来他们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趁着边境突厥来犯,由李建成出面奏请李渊,让李元吉出兵征讨,要把李世民麾下之大将和军队交由李元吉指挥,然后在军队临行之时,派人暗杀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多次遭受迫害,但他以大局为重,又念及骨肉亲情,多次忍让。李渊又断事不明,对李建成也不加处置,这次李渊又答应了李建成的要求,要削去李世民的兵权,同时李世民又得到密报,探知了李建成要谋杀他的计划,眼看情势十分危急。
  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一再忍让,就只能对自身不利。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士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的劝谏下,决定先发制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李世民进宫向李渊禀告李建成要谋害他的实情。李渊让他们弟兄三人明晨一起进宫当面对质。第二天,李世民就在宫城的正门玄武门布下伏兵。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已经由李世民晓以利害,将其收服,答应愿为李世民效力,但李建成并不知实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一齐走入玄武门,常何就把城门紧闭。李世民已率数员大将在门内等候,李建成见机不妙,就想夺门而出,奈何城门已闭无法脱身。这时李世民一声呐喊,伏兵四出,李建成顿时死于李世民的箭下,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杀死。
  门外,李建成的部众听说门内有变,便猛攻城门。尉迟敬德站立城墙,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到城下,士兵们见主子已死,大势已去,无心攻城,便纷纷散去。
  这时尉迟敬德又来到皇宫后花园面见李渊,李渊当时正在湖中泛舟游乐,尉迟敬德对他说:“李建成、李元占反叛,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并进谏道:“请陛下下诏,令秦王主政,以收拾局面。”
  李渊见事已如此,尉迟敬德又来逼宫,就顺水推舟地说:“朕也有此意。”不久,李渊借口年老体衰,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
  这次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危急关头,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大道理:当自己面临不利情况时,不能被动地等待,而应该采取主动,先发制人,这样才能增加胜利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3:15 | 查看全部
  武则天诡诈善变
  唐朝的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公元655年),唐高宗因为时常头痛眼花,不能处理政事,御医张文仲说:“邪风上冲,须针砭头部血脉,才可以痊愈。”
  武后虽为女流之辈,但是野心勃勃,想成为一国之君,治理天下。因此她内心希望皇帝病危,自己才能专权。她当然不希望皇帝的病被治好,于是假装愤怒说:“御医应该处斩,为了皇帝身体安宁,怎么可以针刺血脉呢?”
  御医张文仲立刻叩头请求免死。
  高宗说:“医师在谈论疾病,怎能怪罪呢?而且我头痛眼花不能忍受,就听由他诊治吧!”
  御医于是领命,一再地以针刺高宗头部,高宗忽然说:“我的眼睛已经看得到了。”
  话还没说完,武后就在帘中跪拜感谢说:“上天赐我良医。”就拿出丝绸宝物赐给御医,由此可见武则天是如此的诡诈善变。
  大道理:见风使舵固然不可取,但是如果为人机敏,善于随机应变,也不失为一种保全自身的妙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3:31 | 查看全部
  王维智擒偷瓜贼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
  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偷着去贩卖了,我陪老爹到市集里走一趟,好吗?”
  两人—同来到市集,看见有个高个子男人在卖西瓜,刘老爹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种的瓜,就大声喊道:“捉贼!”
  卖瓜的高个子男人气势汹汹地说:“凭什么说这瓜是你家的?”
  刘老爹说:“我自己种的瓜,难道我还认不出吗?”
  王维喝令高个子男人去见官,高个子男人说:“你说我偷瓜。有什么证据?”
  王维一听,忽然灵机一功,叫老爹看住瓜,请围观的群众协助老爹看住偷瓜的贼,自己气吁吁地跑回老爹的瓜田,取来—大把瓜蒂,使往回走。大家相帮着用瓜蒂去对西瓜的底部,果真一—对上,证明西瓜确实是刘老爹的。
  结果,县官判决偷瓜贼赔偿刘老爹的西瓜,还狠狠责打偷瓜贼40大板。
  大道理:不管贼人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我们思路正确,把握关键,任何贼人都是无法逃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3:43 | 查看全部
  郭子仪妙论亲疏
  唐朝大将军郭子仪驻守分州时,曾经奏请任命一名州内的县官,朝廷迟迟不作答复。他的僚属们都很不服气,一起议论说道:“凭着令公的功绩,奏请任命区区一个小小的属官竟然不听从,宰相怎么这样不识大体!”
  郭子仪听了僚属们的抱怨,就对大家说:“自从兴兵平定叛贼以来,各方藩镇武官大多飞扬跋扈,大凡他们有什么要求,朝廷常常委曲求全,顺从他们。朝廷这么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对他们不放心啊。现在我奏请的这件事,皇上认为不能办而搁置下来,这表明皇上不把我看得同一般武官一样,而是亲近厚待我。你们应该恭喜我呀,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僚属们听了这番话,都佩服不已。
  大道理:自古至令,功高震主的大将,常会引起掌权者的不安,甚至惹祸上身。为人臣子者,应要懂得以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气度作为自我保护的利器,才是明智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4:05 | 查看全部
  兵不血刃登皇位
  五代周世宗显德末年,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控制了最高兵权。他知道自己功名显赫,位高震主,以后的事情恐怕就不是很好办了。
  周恭帝元年春天,北汉联合契丹来犯,恭帝命令赵匡胤率军迎敌。大军出发后,驻扎在陈桥驿。赵匡胤的好朋友苗训,平日以相面灵验出名。这天他看见太阳下面模模糊糊地有个重影,感到有机可乘,就拉起门下的楚昭辅一起观看天象,并大加演绎。于是全军上下很快便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越传越神,说是上天垂象,皇帝无能,该有一位新天子将其取而代之了。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苦,士兵们也盼着有个安宁之日。再加上苗训等人用神教引导?大家都认定赵匡胤就是平定天下为百姓带来太平盛世的真龙天子。于是黎明五更,兵将们都挤到赵匡胤的驿馆外,吵闹着要拥立他做天子。也有人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劝大家回去,然而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闹到天亮,兵将们就挤进驿馆把赵匡胤的卧室围了起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只好进去通报。赵匡胤穿上衣服走出来,只见带刀校尉排列院中,齐声高喊:“军队无主,愿拥立点检为天子!” 还没等赵匡胤答话,有人就把准备好的黄色龙袍给他披在身上。大家不容分说,倒地便拜;高呼万岁,接着又扶赵匡胤骑上马。赵匡胤拉着马缰对众将说:“我下命令,你们都愿意听吗?”诸将都说:“愿听。”
  赵匡胤这才慢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太后和皇帝都是我侍奉过的,大家不要惊犯;朝廷大臣们都与我是同僚,你们也不能欺压;朝廷的府库,以及百姓的财产,谁也不能抢掠。能听我命令的将来一定重赏,违犯命令的就将被处以死罪。”
  诸将跪下齐拜表示拥护。赵匡胤一看上下意见一致了,就整好军队返回皇城。这时周恭帝的副都指挥使韩通听到这一消息后,刚想设谋抵御,还没出门就被王彦升杀死,其他人没有一个敢吱声了!
  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先传令兵士回营。没多久,诸将把宰相范质等大臣推进来,赵匡胤歉疚地说:“我违负天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等大臣们开口,列校罗彦环握剑厉声说:“我们没有圣主,今天就应册立天子!”
  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得下台阶列队,召集文武百官朝见。等到新皇帝吃上午饭时,班次就安排好了。这时,翰林承旨陶谷从袖中拿出周恭帝禅位的诏书,交给宫徽让他当众宣读。随后赵匡胤登上崇文殿,穿上衮冕,作起皇帝来了。
  大道理:要注意挖掘人的内心思想,通过他人笃信的东西,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有了众人的帮助,群策群力,成功就会容易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4:26 | 查看全部
  以迷信鼓舞士气
  宋朝时,南方人崇拜鬼神。
  宋朝大将军狄青(公元1008~1057年)征讨侬智高时(事在公元1052年,侬智高,蛮人,建立南天国,号为仁惠皇帝),率领大军经过桂林南部。为了稳定军心,狄青进庙祷告,祈祷说:“将来胜负难以预卜,我拿一百个钱币与神约定,如果会大胜,那我投钱,钱币上有字的一面,希望都能朝上。”
  左右的将领都劝他,万一不如意时,士气恐怕会受损,狄青却不听劝告。就在大家都为此忐忑不安的时候,狄青手一挥,结果投出去的钱,都是有字的一面朝上。
  于是全军欢呼,声震林野。
  这时狄青也很高兴,命令左右的人拿一百枚钉子来,依钱币散落的方位钉上钉子,再用青纱盖上,并且亲手封好。然后说:“等凯旋之后,再来谢神取钱。”
  由于神灵保佑,全军士气大振,后来狄青果然攻破了昆仑关,打败侬智高,平定邕、管等地。等到部队凯旋,依照原订计划回来取钱,狄青与营中的军师参谋一起观看,大家才发现这些钱币本来就是两面都有字的。
  大道理:鬼神迷信之说固然不可全信,但是运用智谋,巧妙使用可以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4:40 | 查看全部
  寇准设计废太子
  重阳节又到了,宋太宗(976-998)钦命遍请诸王,大摆酒宴。
  楚王元佐患有精神病,此时刚巧发病,太宗因此没请这位长子参加。这暴戾的家伙半夜醒来,听说自己没有被邀请,一怒之下竟恶向胆边生,把宫中姬妾们统统关起来,并且放火烧宫。太子东官内外,惨叫之声震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死伤者无数,东宫也被大火摧残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影响极为恶劣。
  听到太监传报此事后,太宗气愤极了。这太子自从得了精神病后,像凶猛的野兽一般残忍。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给他弯弓射死。太宗多次教诲,至今却未悔改。他越想越生气,简直是气不打从一处来,猛拍御书案大声喝道:“废了他,废了他!我要另立太子!”
  这时,寇准恰恰放任郓州通判,被太宗召见。太宗知道寇准一向足智多谋,于是屏退左右侍卫,悄声问道:“爱聊帮朕解个难题如何?”
  寇准微笑道:“陛下有什么难题尽管说来。”
  太宗忙说:“东宫太子行为残暴,肆意破坏王法,早晚会像桀纣那样凶恶,将大宋江山的基业毁于一旦,我想废了他。但东宫有不少兵将把守,万一不慎,我怕引起宫内大乱。”
  寇准略微思索了一下,献上一计道:“三天之后上午,请陛下令东宫太子去祖庙举行托节仪式,让他带左右侍从一同前往。如此这般……”说着,他轻松地一笑:“废除太子,包管只用一个太监之力,马到成功。”
  三天后,元佐接到去祖庙的圣旨,心花怒放,带着大群侍卫,耀武扬威地奔向祖庙。东宫内此时没有什么人把守,一片空虚,太宗派去的人细细搜查起来。一番忙碌,搜出很多凶残的刑具,如割肉、挑筋、摘舌等物,这一下太子元佐的罪证可是铁证如山了。
  元佐乘兴而归,太宗派来的太监和侍卫早在门口迎接他。面对一大堆被搜出的违法罪证,元佐没有办法,只好低头认罪。
  当晚太宗降下圣旨,废了元佐的太子之位。朝野一片欢腾。
  大道理:要想找出别人做坏事的证据,不能一味蛮干,应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趁机找出罪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4:51 | 查看全部
  边郎中智辨真伪
  宋朝时开封府有一个屠夫姓胡,他的老婆因为行为不检点,常受胡屠夫和公婆的打骂,因此她时常有离开丈夫远远逃走的想法。有一天傍晚,她去井边打水,一去不回,胡屠夫见状担心妻子出什么意外,就立即去官府报案。
  这时,正巧在附近一口枯井中发现一具女尸,官府命胡屠夫和胡屠夫的岳父去辨认。胡屠夫仔细地看了一遍说:“我能肯定这不是我老婆,因为我老婆有一只脚缺一个小趾,而这尸首的脚趾是全的。”胡屠夫的岳父同胡一向不和,见此情形正好是报复女婿的一个好机会。于是等胡屠夫刚说完,他就伏在女尸旁大哭,并对官府的人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她的公婆一向期负她,一定是他们把她打死后扔在井里的。你们一定要为我的女儿报仇啊!”这一下胡屠夫可是百口莫辩了。
  时值盛夏,两天后,尸体已腐臭,官府只得把尸体埋在城外,胡屠夫收监候审,他在受审时,受不住酷刑,迫于无奈只得招认是自己害死了老婆。
  过了些日子,负责复审此案的刑部边郎中,他为人细心谨慎,洞察秋毫,查阅案卷后发现许多疑点,他认定此案是冤案,他认为胡屠夫的老婆肯定没有死,胡屠夫肯定是被冤枉的。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宣抚使安文玉却坚持原判。边郎中为了查证事实,就派人到各城门口去,把张贴的捉拿逃亡者的所有告示都仔细观看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一张告示中提到的从胡姓商人家逃跑的一女婢,其特征和女尸非常相似。边郎中得知这个发现后,立即派人监督埋尸者起出原尸,埋尸者指着河岸的一个新坟说:“这就是那座坟。”为了验证,众人就七手八脚地把坟挖开。没想到挖开后一看,里面埋的竟是一具男尸。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边郎中若有所思地说:“当时埋尸正值盛夏,埋尸人担心河水上涨了过河不安全,可能是把尸体匆匆抛到河里交差。得知我们要挖坟验尸以后,非常惊慌,又找来一具男尸来充数。”经过审问,那埋尸者点头承认。
  安文玉虽然明白胡屠夫是冤枉的,但以没有抓住逃走的胡妻为由,仍然不答应释放胡屠夫。事也凑巧,开封府有一个官吏被调任洛州(今河北永年县)州官,他的一个听差在来迎接的歌妓中发现了胡屠夫的老婆,便把她带到州府审问。原来这女人乘打水跑到一相好家,没想到相好竟然见利忘义,把她卖给妓院,沦落到歌妓。
  真相大白,胡屠夫被开释,边郎中善于分析,智辨真伪,为后人称道。
  大道理:给事情下结论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5:05:03 | 查看全部
  真假桥败陈友谅
  陈友谅攻陷太平后,依靠着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派人约张士诚联军进犯建康城。有人劝说朱元璋亲率军队进攻他们,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出战,必拿主力部队来阻挡我们,而大军顺江而下直奔建康,半天便可到达。我们的步卒骑兵又急急返回,百里之外赶去作战,这是兵法所忌的。”
  于是他将康茂才叫来,吩咐说:“两股敌人汇合,为害必定很大。若是先击破陈友谅的军队,东边的敌人就闻风丧胆了。你能招来陈友谅吗?”茂才说:“我家有个看门的老头,过去曾在友谅手下做事,让他去说,友谅一定会相信的。”
  于是看门人带着信乘小船到达陈友谅的军中,答应做内应。陈友谅果然相信他,非常高兴地询问康公现在在哪里,看门人说:“如今他在守江东桥。”又问那桥什么构造,回答说是木桥。于是陈友谅赏赐了看门人,让他返回,并嘱咐道:“我很快就会赶到,到时叫‘老康’为信号。”
  看门人回来报告这些情况,朱元璋听罢大喜说:“敌人入了我的圈套了。”于是就派人拆除木桥,换上一座铁石桥,一夜就造成了。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精兵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等人驻扎在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军出龙江关外。朱元璋统领大队驻扎在卢龙山,吩咐持旗帜的人把黄旗放倒在山右侧,红旗放倒在山左侧,规定道:“敌人来到就举起红旗,听见鼓声则举起黄旗,这时伏兵全部出动。”
  那天,陈友谅果然领着水军东下到大胜港,由于水路狭窄,碰上了杨璟的军队,立刻退出大江,直接去冲击江东桥,见桥是铁石构造感到惊疑,连声呼叫“老康”,没人答应,这才知道有诈。他马上分出一千多水军开向龙江,先派遣一万人上岸竖立栅栏,来势凶猛。当时天气酷热,朱元璋料定会下雨,就命令诸军先吃饭。忽然之间从西北方刮来一阵大风,大雨滂沱。红旗举起,各军都争着向前拔除栅栏,陈友谅也指挥军队前来争夺。
  恰好在两军交战之际,雨停了,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响起,伏兵举起黄旗出动。徐达的军队也到达,水军也同时汇集,内外夹击,友谅的军队大败。诸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
  大道理:兵不厌诈,两军交战要真真假假,随机应变,把握战机,迅速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