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49:30 | 查看全部
南朝梁人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长这么大,经历的种种别离已无法计数,常年漂泊游离,也习以为常。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与母亲的别离却总是心坎上的一道烙印。
  那一年我17岁,在镇上的一所普通中学读高中。那是一所教学条件极差的学校,升学率最好的时候也没超过20%。母亲和父亲商量说,让孩子去市里好一点的学校读书吧,这样的学校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而去市里的中学读书,却需要承担昂贵的学费,家里只有几亩薄田,贫穷得刚能果腹。我对母亲说:“娘,我不去市里读书,不去了。”两鬓斑白的母亲扬手掴了我一个耳光,“臭小子,难道你想和你爹娘一样,在土坷垃地里拼打一生吗?”
  像很多农民一样,我的父母没有文化,不识字,但他们不想后人和他们一样,知识贫瘠,一辈子都呆在闭塞的乡村里。有一年,母亲施错了农药,导致几亩棉花绝收,伤心得哭天抢地。从那时起,母亲就坚定了让我读书的决心。识文断字,也不至于看不懂说明书而误喷农药,使满地庄稼绝收。倔强的母亲,宁可吃最差的,穿最破的,也一直坚持供我读书。我不敢辜负母亲,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母亲把家里的牛卖了,这预示着往后的农活就只能靠他们自身了。我最亲爱的父母,他们的爱让我潸然泪下,那头牛卖了2000块钱。母亲笑着对父亲说,这些钱够孩子两年的学费了。父亲坐在炕头,一口接一口地吸着旱烟,那呛人的烟味,就像家里艰难的生活滋味。
  离家前的那一晚,母亲没有睡觉,她把我所有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挂在紧靠热炕的墙上烘干。家里仅有的10个鸡蛋,母亲也全煮熟了。她对我说,鸡蛋有营养,你上学费脑子。那一晚,母亲对我讲了很多出门在外应该注意的问题,而我,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天还没亮,我就被母亲叫了起来。她说,早点吃饭,别误了坐车。那时惟一一趟去市里的车,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必须早起才能赶上。
  母亲很奢侈地为我包了包子,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心里酸酸的。就要离开家了,尽管十二分地舍不得,但为了母亲和自己的梦想,我必须走。好男儿志当高远,母亲常常这样教育我。
  那是个晴朗的天。月亮很明,星星很亮。母亲踏着夜色,送我到了车上。她拉着我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该吃就吃,千万别亏了自己。”车发动的一刹那,我的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羸弱的母亲跟在车后,不停地对我招手呼喊着。虽然汽车发动机的噪音使我听不清母亲在说什么,但是我感觉到了,那是最刻骨铭心的爱的语言。
  世上有一种爱,是永恒:离开家的那一瞬,我终于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49:39 | 查看全部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他讲述了自己教育子女的一个故事。
   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处罚他们。第二天下班,克利夫发现一对儿女故伎重演,根本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克利夫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他不忍心处罚他们。
   克利夫对我说:“鲍比和贝蒂都很小。我把他们叫进房间,然后我解下自己的皮带,脱下衬衫,光着脊梁跪在床前,让他们每人用皮带抽我10下。
   “你想像不到他们哭得有多伤心,那是发自内心的、悔恨的眼泪。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我们有言在先,犯了错就要受惩罚。我告诉他们,处罚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他们承受。我坚持要他们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我,边痛哭,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时还难过。
   “从那以后,我甚至再没打过鲍比和贝蒂,因为他们知道我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总是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和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0:22 | 查看全部
母亲刚过了50岁,眼睛便慢慢地看不清楚,偶尔两个人拌嘴,我一生气走出去了,她还一个人坐在床边,边摸索着找手绢擦眼泪,边絮絮叨叨地数落我的百般恶行。
   我看了常不忍心,又退回来将手绢递给她,她当然看不见,继续在床头上找,直到我颤着声,喊她,这才循声转过身来,“看”我一眼,怔一会儿,便高声地,继续“抨击”我。
   找到第二个男友的时候,当然要遵守她的命令,带回家来给她“看”。她高声地与男友说话,又很认真地看着他,眼睛睁得很大,里面满是欢喜和幸福。好像,被爱宠幸着的,是她自己。我看得出她对这个男友还算是满意,否则不会这样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不像对上次那个男友,看也不看一眼。
   顺理成章地,我和男友便要结婚。把这个消息说给母亲听时,她没言语,转身进了自己的卧室,取出一对银镯子来,戴在我左手腕上,这才低低地,恳请似的说:你们在这儿住上一星期,再商量结婚的事不行吗?不愿意惹她生气,只好从命。男友却是不怎么高兴,说给我一大堆住起来不方便的理由。我知道他其实是自由惯了,不愿意有人在眼边晃来晃去地监督着,便说:怕什么,反正,你做什么事,我妈都是看不见的。他很是吃惊,悄声说:可我明明觉得,她的双眼,能看到人的心里去。
   我只当他这是心理作用,便叮叮当当地走开去,准备午饭,任母亲又过来,“缠”住他,滔滔不绝地说。没过两天,男友便明显地烦了,尽管声音依然是温和,脸色却鲜明地难看起来。有时候母亲正与他拉着家常,他便要起身走开,被我用满是洗衣粉泡沫的手哀哀地挡住了,这才烦乱不安地又陷进沙发里去,继续听母亲的唠叨。
   我那时已经28岁了,迫切地想将自己嫁掉,所以事事都学会了忍让;而且一改往日的大小姐作风,洗衣做饭,端茶倒水,都是近乎讨好般地殷勤去做。其实只是想在青春将逝的时候,抓住爱的尾巴,给自己找个温暖一些的归宿。有了这样的心理,当然不愿让这即将到手的幸福飞掉,处处小心,处处留意;走路的时候,都一改往日的懒散,总有一丝丝的慌乱和紧张。手腕上的镯子,也是快节奏的叮叮当、叮叮当,来不及发出最后一个悠闲的“当”,便被我的急躁啪地扭到下一个音节上去了。
   而男友,知道母亲看不见后,便将他火暴的脾气消了音,施给我看。我温柔递过去的橘子,他不想吃,不像以前那样来一句“别烦我”,却是用胳膊硬生生地一推,便不再理我。我却并不怨他,想着全是因为母亲,拿了让我都烦的啰嗦惹他生气。终于有一天,在男友又拉长了脸给我看的时候,我向母亲撒谎,说公司里忙,请假不能太长,否则领导有意见。母亲又是没吱声,伸手取下我左手的一个镯子,戴到我的右手腕上。我不懂她的意思,站起身来去收拾自己的东西,打算下午坐车去男友的家。
   没了“叮叮当”的碰撞声,心也一下子安静下来,想起这几天里,男友无声的呵斥和不满。想起突然话多起来的母亲。想起七八年都气定神闲地自己过来了,怎么在30岁临近的时候,这样没出息地想抓住一个其实自己并不满意的男人?想起即便两个人都是质地上佳的银镯,如果放在一块儿不能碰撞出美丽和谐的音符,不如分开各自走路的好……
   终于知道母亲这么反常地让人“生厌”的原因,原是为了帮我看清,这个男友,是否会让我一生都不生厌。打开卧室的门,听见母亲很平静地对我这个坏脾气的男友说:我家小安从没有为一个人,这样匆忙过,所以,你也不必这么匆忙地把她娶回家去。我看那个男人摔门而去,习惯性地要追上去,却终于努力止住了,默默地,任泪水浸湿了银镯。
   我原以为母亲什么也看不见,却没想到,澄明清透的心,她自始至终,都有一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0:51 | 查看全部
我从政多年,由于工作繁忙,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加班,还得经常外出。因此,我很少与妻子班妮及两个孩子扎克和莫莉在一起。
  那是在莫莉三岁生日前不久,我刚结束一连串长途工作旅行回到家里。有几次一走就是六七天,中间只有一点时间回家拿一下换洗的衣服。
  那天我正驾车带着莫莉从百货商店穿过邻近的街区回家,她在后排座位上问我:“爸爸,你的家在哪条街上?"
  “什么?”我觉得自己听错了。
  “你的家在哪条街上?"
  我怔住了,虽然莫莉知道我是她爸爸,我和她妈妈结了婚,但她并不知道她住的房子就是我的家。
  虽然我能让莫莉相信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女儿对我在她生活中的位置还是不能确定。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不断持续着,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要是磕破了膝盖,她会跌跌撞撞地奔向妈妈,而不是我,如果在学校听说的事情有不懂的地方,她可以等上好几个小时,直到妈妈在的时候才问妈妈。我有这种感觉,我相信莫莉也有。
  终于,在一个夏夜里,一切都有了改变。莫莉正试着在后院建一个“秘密藏身处”,屡次的失败让她觉得越来越沮丧。夜幕降临时,莫莉本该轻松一下,准备上床睡觉。但她试图垒起来的薄石板怎么也撑不住,她已经忙了好几天,有时和邻居小朋友在一起,有时就自己一个人。当石板墙又一次倒下并摔得粉碎的时候,莫莉哭了。
  “你知道你需要些什么来做这个吗?莫莉。”我说。
  “什么?"
  “你需要差不多60块砖。”
  “对,可我们没有60块砖。”
  “但我们找得到。”
  “在哪儿?"
  “五金店啊,快穿鞋上车!”
  我们开车走了三四英里到五金店找到了砖。我开始搬砖,一次拿几块,放到一个宽大平稳的手推车上。这些砖又粗又沉,我发现有一大堆活要干———把这些砖运到手推车上以后,还得搬到我的吉普车上,然后回家还要卸一次。
  “噢,求求你,让我来搬,爸爸,求求你!”莫莉恳求着。
  这样下去会用掉整个晚上的,我想着。
  莫莉走回砖堆边,仔细地挑选着下一块砖,她可一点儿也不着急。
  我这才意识到她就是要用掉整个晚上。其实我们俩很难得有这样单独相处的机会。我知道,她只是想要留住这个时刻。
  我背靠着一个木架,深深吸了一口气。莫莉在耐心地搬着,一块接一块。她稍稍轻松了一点,开始与我聊天,跟我讲她砌的东西,她的学校,她的朋友,和将要上的骑术课。我终于明白,我们虽然是在这里买砖要砌墙,可实际上,我们正在一块一块地拆掉一堵无形的墙,一堵差点把我和女儿隔开的心墙。
  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她母亲已经知道的那些小窍门:怎样和莫莉一起看不想看的电视剧,怎样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不看报纸杂志,而是全身心地陪她。莫莉需要我不是为了我给她干什么,带她去哪儿玩或和她一块儿做什么。
  她需要的就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1:03 | 查看全部
15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不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没有打好。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了,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走到了这条路上。
   他不知道一个人在体育馆呆坐了多长时间。他觉得有些饿了,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就在这时候,他一回头,看到不远的看台上,还有另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坐着。他抬头的一刹,正好与她的微笑相对。是母亲。
   他扔下所有的东西,疯一样跑上看台,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大声责问妈妈,为什么近在咫尺而不管他?
   妈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人生最难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妈妈不能帮你。”
   他反问妈妈:“那你为什么不和其他观众一起走,还要留在这里?"
   妈妈说:“孩子,无论你多难,妈妈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永远地看着你……”
   第二年,还是在这个体育馆,还是一样的比赛,他战胜了对手,也战胜了自己。后来的岁月中,他取得过许多不同级别的乒乓球冠军。
   有一个记者采访他,问他取得人生辉煌的原因,他说:“我能有现在,是因为这些年来母亲一直站在我的身后,不计成败地关注着我。她的眼神温和,慈祥,充满着鼓励、信任、欣赏以及期待……”
   记者不解问:“天底下每一个子女的身后,都有着母亲温暖的关注。有的人甚至远在异域他乡,依旧被母亲牵挂着,可为什么却不能取得像你一样的成功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那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在乎母亲。”
   是啊,一个人,只有懂得珍惜别人给予的爱,在乎别人给予的爱,才会让爱生出不绝的力量,从而引领自己创造出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1:19 | 查看全部
每个男孩子的面前,都站立着一个强大的父亲,父亲———是现实意义的,又是精神层面的。男孩子征服世界的欲望从战胜父亲开始。
   儿时,我喜欢与父亲掰手腕,总是想像父亲的手腕被自己压在桌上,一丝不能动弹,从而在虚幻中产生满心胜利的喜悦。
   可是,事实上,父亲轻轻一转手腕,就将我的手腕压在桌上。他干这些事时轻而易举,像抹去蛛丝一样轻松。直到我面红耳赤、欲哭无泪,父亲才心满意足、收兵罢休。
   本想得到父亲的安慰,可是父亲每每都将我痛骂一顿。他指着门前的一棵树:臭小子,想跟我较劲,除非你能将门前的那棵树掰弯!
   于是,我从十岁一直掰到十三岁。开始那棵树纹丝不动,渐渐地树叶乱晃,直到后来树向我弯腰臣服。期间,有与父亲的“明争”,更有与树的“暗斗”。直到有一天,我竖起胳膊,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瘦瘦如丝瓜般的胳膊上,竟长出了肱二头肌。
   我喜出望外,庄严地举起瘦瘦的胳膊,向父亲发出挑战。我一点点地将父亲的手腕压下去。到了关键时刻,顷刻间,父亲故伎重演,终于又将我的手腕压了下去。这次,我沮丧得哭出声来。母亲走过来,嗔怪地问父亲:你比孩子大还是比孩子小?你就不能让他赢一次?
   “让他?”父亲翻翻眼睛,“除了我能让他一次,这个世界,没有第二个傻瓜会给对手一次赢自己的机会。”
   但在我的力量足够强大之前,我十三岁那年父亲早早地病故了。这十几年来,我没少跟一些人和事掰手腕。与时间,与困境,与失败,与沮丧,甚至与自己。时而输也时而赢。靠的全是信心、毅力、耐力和实力来说话。没有一次心存侥幸,赢得明白,输得坦然。
   因为,我心里一直明白:即便是自己的父亲,一旦成为对手,他都想赢你;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愿意输给你,哪怕是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1:29 | 查看全部
我的事在学校早不是什么秘密了,几乎每进一个班级我的事都要被当成传奇故事流传一遍。倒不是我自己说的,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我有个沉默寡言的标签,是我弟弟孙浩说的。
   两岁时妈妈带我去菜市场买菜,为了两根茄子妈妈和菜贩子津津有味地讨价还价着,我就被人贩子拐走了,卖到了四川一个山沟沟里。六岁时我被公安局抓住的人贩子供出来,这才回到了已经陌生的城市,发现家里有了个小自己三岁的弟弟。妈妈一见我就紧攥着不放,哭得我身上哪儿都是鼻涕眼泪,我却惊恐而无谓地躲闪着。这时的我说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所以在家里从不敢随意地张口。我在的那个山沟沟里小孩子八岁才开始上学,六岁的我只有放羊的资格,于是回来后我只好跟弟弟一起从幼儿园小班开始上。买我的那家人给我起的名字叫祖拴住,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根本不知道别人孙涵孙涵的竟是在叫我。
   跟弟弟一个班是妈妈坚决要求的,妈妈说这样我可以照顾弟弟。说实话,妈妈那是在照顾我的面子,实际上一直都是弟弟在照顾我。直到如今念大学了,我跟弟弟还是一个班,弟弟还在照顾我。弟弟替我解释兄弟一个班的原因,弟弟帮我澄清奇特的身世,弟弟还为我勇敢地遮挡着流言蜚语。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会有自己是弟弟的错觉。
   现在我和弟弟在遥远的一个城市学计算机。跟别人家的父母一样,妈妈拼命地节省出一台电脑来,让我和弟弟合用。每次来看望我们,妈妈跟弟弟总是有叮嘱不尽的悄悄话,跟我却仍是只有那句话,你要照顾弟弟啊。印象中只有这句话才像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慰藉。我多想像弟弟那样耍赖似的拉着妈妈的手不让她走啊,可我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负担我们兄弟俩,家里的日子就比较拮据。妈妈就用家里的老电脑跟我们QQ聊天,说是可以练练打字,也能节省些电话费。为此弟弟孙浩诞生出一个经典来,每次跟妈妈聊完了,弟弟都会来上一句:晚安妈妈,亲你的左脸颊。其实这是弟弟习惯的撒娇,可在崇尚个性的大学校园里这可就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孙浩不仅为此声名远扬,还交了个校花级的女朋友。因为这个,电脑就老被弟弟用着。不过我本来也很少用电脑,除了学习上的那点事,我用电脑干吗呢。从小就跟弟弟一个班,我像个透明人似的让弟弟向父母汇报着向外人宣传着,我甚至连有个好朋友的机会都没有。
   宿舍里的人都睡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半天,还是爬了起来,准备对着电脑消磨消磨时间。一碰键盘我就发现懒惰的弟弟没关电脑,屏幕一亮,QQ里妈妈的头像一闪一闪的甚是焦急。鬼使神差,在回头朝上铺的弟弟看了一眼后,我抖着手开了对话框,以弟弟的名义跟妈妈聊了起来。
   咱们语音聊天吧,妈妈打字慢,再说也很久没听到你的声音了。
   妈妈这句话一来我就慌了,赶紧说,宿舍里的人都睡了,别吵醒了他们。
   妈妈打字虽然慢,但很健谈,特别是跟弟弟。于是我们聊了天气、学习、老师和同学,还有女朋友。我的心里就莫名地越来越不是滋味,是因为自己在冒充弟弟吗?我不知道,反正手心里一直在冒汗。直到妈妈发了一句:太晚了,明天你还要上课呢,早点睡吧。我才把背结实地靠到了椅子上,意识到已经是深夜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冒充,我用了弟弟最经典的结尾:好的,晚安妈妈,亲你的左脸颊。
   话发了出去,我愣愣地坐着出神,一种叫嫉妒的感觉在身体里小蛇样地游走着,带出一种难以言状的酸楚。谁能不需要那种亲情环绕的感觉呢?叹了口气,我黯然地要关对话框时,妈妈的最后一句话来了:晚安涵儿,要照顾弟弟啊。
   瞬间,热泪爬满了脸,我的眼前一片迷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1:46 | 查看全部
他是苦孩子,出身穷苦,3岁死了爹,娘给人家洗衣服赚钱。所以,他知道自己应该分外努力。
   18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母亲为了给他凑足学费曾去卖过血,他装作不知道,怕刺伤母亲的心。他也瞒着母亲去卖过血,搬过石头磨破了手,卖过报纸嚷疼了嗓子,为的是让母亲减轻一些负担。
   大二的寒假,他回家,看到母亲正在寒冷的冬天里给人家洗衣服,手都冻裂了。母亲说:“别的工作不好找,只有洗衣服,一件一块钱:那些都是富人家的衣服,怕洗衣机洗坏了……”
   那天,母亲领到钱,高兴地说:“儿子,妈妈赚了200块钱。”说着就掏口袋,谁知口袋里只剩下一张百元纸币!母亲一下子慌了:“我丢了100块钱。”再也没有说二话,就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
   外面夜黑风大下着雪,母亲沿着来的路线去找钱。看得出来,那100块钱对她而言,简直是太重要了!那是母亲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是他一个月的菜金啊!
   母亲出去了,他也随着母亲走。外面很黑,母亲打着手电筒,一边走一边找。他的眼泪就下来了。是啊,那是母亲洗了100件衣服的报酬啊!
   他在院子里找来找去,没有;去外面的路上找,还是没有。就是有,也早让人捡去了吧?
   母亲在寒风中来来回回地走了三趟。他心疼地说:“妈,别找了,天亮了再找吧。”母亲却执著地找下去,手电筒的光柱晃在黑夜里,刺得他心疼。
   他从母亲给的生活费中抽出100元,放在院子里。他认为,这是让母亲解脱的好办法。
   果然,他听到母亲惊喜的声音:“孩子,钱找到了!”
   他奔出去,配合着母亲的惊喜。母子俩兴高采烈地回到屋子里。母亲说:“就当没找到。来,给你,自己多吃点好的,看你瘦的。”
   几年之后,他大学毕业,有了一份好工作。他把母亲接到城里,母亲再也不用洗衣服了。那张百元大钞,他没舍得花,还一直留着。那是他和母亲找了半夜的一张百元纸币,是温暖,是踏实。
   过了几年,他偶尔提起这事,笑着对母亲说:“妈,那100元是我放在那里的。”
   让他惊奇的是,母亲说“我知道”。
   倒是他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
   母亲说:“我领回的钱都有记号,上面写着1、2、3,而那张百元纸币上面没有记号,况且是在院子里捡到的。我知道那是你怕我着急放的。我想,儿子这样心疼我,我不能再找了,既然丢了找不回来,为什么不让儿子放心呢?"
   他上前抱住母亲,眼睛潮湿了。
   母子连心啊,他们都想把最温暖的爱留给对方。是啊,虽然贫穷,可是有了爱,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一张百元纸币的寻找,就是母子情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2:02 | 查看全部
一位母亲的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
   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天使说:“你愿意见到他英勇殉国的情景呢?还是他离开你参加军队的那一刻?你愿意见到他在学校时走上讲台接受奖品的那一天,抑或是他还是婴儿在你怀中的时候?”母亲的眼神开始闪亮,她一字一句地告诉天使:“这些我都不要。我要的是那一天,他从院子里跑进来,要我饶恕他的顽皮。他年纪那么小,却那么不开心,满脸污泥,眼泪直淌。他扑向我的怀里,几乎把我撞倒。”
   母亲最愿意见到的,是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08:52:28 | 查看全部
大街上,两岁左右的儿子在父母身旁边跑边喊。
   这对夫妇在路边买了两支棒冰,边走边吃,小男孩也想拿一支吃,母亲说:“宝贝,你可以从我这儿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来要整支,母亲再次把手拿开,他失望地哭了,父亲又重复母亲的做法。小孩边哭边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来,嫉妒又难过地盯着两个正吃得起劲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棒冰,但大人紧握着宝物的手却一次次缩回去。
   小男孩越是哭,他的父母越觉得有意思。他们不停地笑着,并跟他开玩笑:“你看你,这有什么值得你这么吵闹?”于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对父母,朝母亲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来,焦虑地四下张望,想知道爸妈是否还在那里。父亲吃完自己的棒冰后,把小木棒递给儿子,自己继续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着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捡起来,但最后还是没有捡。他一脸失望,孤独又伤心地哭起来,全身颤抖。然后驯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艾丽斯·米勒亲眼见到的景象,写在《幸福童年的秘密》里,她非常惊骇于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
   这个小孩成年后可能也会对弱者施加轻蔑行为。小男孩并非因为“贪吃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伤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断受到伤害和打击。不但愿望无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还被开玩笑。
   但是,很多大人不自觉地犯着这些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