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1:55 | 查看全部
动物教会我们的那些人生哲理时间:2013-12-03 作者:未详 点击:1568次 动物教会我们的那些人生哲理:

  ◆羊最大的敌人不是狼,而是牧羊人。
  
  ◆乌龟只有在伸出头时才能向前挪动。
  
  ◆正因为有了癞蛤蟆,天鹅才变得如此高贵。
  
  ◆只有从网中逃脱出来的鱼,才有资格谈自由。
  
  ◆有了适当的舞台,一只鸭子也会是一个呱呱叫的角色。
  
  ◆被猎取的动物都明白:在你最渴望的东西周围,总是布满陷阱。
  
  ◆蚂蚁聚一起,连狮子都能咬死。
  
  ◆蛇不会飞,但它依然可以捉住以天空为家的鸟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2:16 | 查看全部
学会对欲望说“不”时间:2013-12-03 作者:未详 点击:4849次   儿子大学毕业,分在基层公司工作。公司搞得不错,这次差额选举,意外地选上了副市长。儿子当了副市长,光宗耀祖,父亲喜亲喜欢。喜欢也还是原先的那条家规,“在家是父子,授事为君臣”。工作上,父子关系是同志关系。回到家,同志关系是父子关系。
  
  儿子孝顺,知道父亲退下来寂寞,工作再忙,也常回家看看。前天回家,给父亲捎来双乔丹牌运动鞋。名牌终归是名牌,这乔丹鞋穿在脚上,就是舒适软和,又起脚。
  
  父亲问:“多少钱买的?”
  
  儿子说:“不贵。一千五。”
  
  父亲一听,老半天动不了步。“不贵?一千五?你狗小子,你以为你是老布什的儿子呀?一个月的工资,为我买双鞋?下个月,你准备把你媳妇儿子寄到和尚庙里去养呀?”
  
  儿子说:“穿呗。你还能穿几双乔丹鞋?”
  
  “不,不穿。就是明天火化,我也不穿一千五一双的鞋。你给我趁早拿去退了。”父亲说着就坐下来脱鞋。
  
  “退?上哪退去?”
  
  “哪买的,哪儿退。”
  
  “哎呀!退什么退?朋友送的。”
  
  父亲一听,马上停住了。脱下鞋,拿在手里,认真地看着儿子:“朋友送的?你小子在我跟前打马虎眼是不是?送这双鞋的,肯定不是朋友。你收人家礼?”
  
  父亲坐到沙发上,不慌不忙地对儿子说:你坐下来坐下来,我给你讲件事。有一位名画家,他一辈子画了无数的名画,人物、花鸟、山水,什么画都有。
  
  但是,这位画家还想画一张最出名的画,他想画圣人耶稣。这个耶稣谁也没见过,咋画呢?于是,他就想找—个最善良、最纯洁的人,来做模特儿。找呀找呀。谁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人呢?
  
  一天,有人告诉画家说,修道院里有一位修士,挺纯洁,也善良得很,你就去画画他吧。
  
  名画家就到修道院,找到那位修士。给了那位修士许多钱,请他做模特儿。不久,一幅圣人像就画好了。
  
  画出了圣人画,这位名画家更是名声大振。
  
  有人又对这位名画家说,世界上怎么只见圣人耶稣,而不见魔鬼撒旦?你应该再画出魔鬼撒旦才更好。
  
  这位名画家说,对。
  
  好是好,不过到哪里去找魔鬼这个模特儿呢?没有模特儿,再有名的名画家也画不出来呀?有人建议他到监狱里去试试。
  
  这位名画家就到一座监狱里来找模特儿。在许多犯人中,名画家一眼就看到一个最难看,最凶残,最可怕的犯人。
  
  名画家决定就画他。
  
  名画家来到这个犯人跟前。对他说明来意。
  
  那个犯人听了却放声大哭起来:“哎呀!画家先生,你怎么又来找我呀?你以前画的那个圣人就是我呀!”
  
  这位名画家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你到底是谁?”
  
  那个犯人越哭越痛心,说:“画家先生,我得了你的许多酬金之后,再也无心修道,一味地吃喝享乐。后来,你给我的钱花光了,只好去偷,去抢,去骗,去杀人……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这位名画家一听,弃笔无言而去。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儿子在一边不声不响,将那双乔丹鞋,好好地装到鞋盒里。
  
  学会对欲望说:“不”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从部落首领那里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后,地主还没有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在路上累死了。
  
  我相信那个地主不会忘记,你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我也相信,他一定不止一次地停住西行的脚步,准备往回返。这时他就想:再走几步吧,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欲望一点一点地牵引着他越走越远。
  
  很多人都说那个地主太贪婪,但很多人都无法拒绝欲望一点一点的诱惑。
  
  一位女同事,买手机时总是挑最时尚的买。但没用几个月,市场上就出现了更流行的款式。她就接着买新的,把不用的手机拿到二手市场便宜卖掉。对时尚的追求令她欲罢不能,几年里换了很多手机。有一次她感慨万千地说,不断地换手机使她损失了上万元,但她现在用的手机还不是最新的款式。
  
  —位朋友在结婚前买了一套新房,房子面积不大,只有80多平方米,装修也很简单,没花多少钱。朋友说,对于他的收入来说,这样的面积和装修是合理的。如果买流行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进行豪华的装修,那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必须有节制地消费有计划地还房款,生活将不再从容。朋友说住进新房后他感到很满足,他不会羡慕别人面积更大装修更漂亮的房子,更不会羡慕有钱人的豪华别墅,因为那样会使他—辈子都不快乐。
  
  朋友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懂得对欲望说“不”。故事中的地主无法拒绝诱惑,最终成为走不回来的人。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被欲望牵引着越走越远,越走越找不到快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2:33 | 查看全部
最近的那堆干草属于你时间:2013-11-28 作者:未详 点击:2207次   先讲一个关于毛驴的寓言。
  
  有个叫布里丹的法国哲学家养了一头毛驴。一天,毛驴站在两堆一模一样的干草之间犯了难,犹豫了很久也不知要吃哪一堆,最后无所适从地活活饿死了。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毛驴效应”。
  
  你肯定不信有这么蠢的毛驴,我也不信。两堆干草摆在面前,先捡一堆吃饱再说,管它一样不一样。但我信“布里丹毛驴效应”,因为在生活中这种效应比较普遍。
  
  如果一个女人到超市买香皂,如果货架上只有一个品牌,那她会毫不犹豫地拿了就走。但如果摆放了两种品牌,那她会拿拿这个,嗅嗅那个,至少有几十秒的选择时间。如果摆放了十几种乃至几十种,那她花在选择上的时间可能会更长,选择完了甚至还会倒回头来重新选择。当然,男人去买也不见得不出这种情况。
  
  这种效应在我身上留下深深的感受要数女儿考大学时的选择了。高考分数下来了,超过了一本线,一大堆的学校名字摆在面前,哪个都可选,哪个都舍不得放弃。按兴趣优先原则排了个序,按志愿优先再排,按录取可能大小重排。总担心一笔下去会带来终生的遗憾。你看,选择自由反让人陷入了重重困境。
  
  有时候,这种效应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个典型的例子要数我的画家朋友老郑的婚姻了。老郑最近离婚了,倒不妨以他为例说说事,也好对有相似经历的人有个启示吧。老郑年轻时多才多艺、高大帅气,追他的女孩子很多,其中最优秀最可心的有两个。到了不得不向女孩允诺的时候,老郑却犯了难。选哪个呢?甲可以,乙也很合适。老郑实在难以取舍,人在一段时间竟稀里糊涂地瘦了一圈。最后老郑急了,总不能像布里丹的毛驴一样,一个也不选吧?老郑有老郑的办法,不是不好选吗?不是都差不多吗?那就掷硬币。最后老郑靠掷硬币的方法决定了终身。后来,我们都戏称他夫人为“硬币正面嫂子”,简称“正面嫂”。没想到的是,痛苦仅仅是刚刚开头。老郑跟“正面嫂”过了几年后,情感却越来越倾向“反面嫂”。特别是与“正面嫂”的爱情渐渐转为亲情后,在老郑眼里,“正面嫂”的缺点逐渐盖过了优点,“反面嫂”在心里就越发地美好起来。看看,这又成了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再版了。所幸的是,老郑最后虽然离开了“正面嫂”,却没让这个“效应”继续。也许,布里丹的毛驴是聪明的,哪堆都不吃。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有选择就会有布里丹的毛驴的困惑,这时候需要的是当即立断的勇气。应记住,凡是舍弃了的都是不属于你的。更简单的方法应该是,两堆干草之间,伸手可及的那堆属于你。要不,布里丹会笑话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2:50 | 查看全部
笑话中往往蕴藏着哲理时间:2013-11-27 作者:未详 点击:8132次 笑话中往往蕴藏着哲理:
  
  两个人在湖里划船,他们从水中捞出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一个魔鬼出现了。他感谢他们救了他,并愿意满足他们的任何一个愿望。“把这个湖里的水都变成啤酒。”其中一个人说。“噗”的一声,整个湖里的水都变成了啤酒。“瞧你这馊主意!”另一个人抱怨道,“现在我们喝多了啤酒,就只好尿在船里了!”
  
  得到的太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乔治半夜打电话给医生:“请你快,最儿来,我太太病得很严重。”医生问:“她怎么啦?”乔治说:“肚子疼,我想是得了盲肠炎。”“乔治,你疯了。”医生回答,“半年前我亲自为你的太太割掉了盲肠,难道你听说过一个人有两根盲肠吗?”乔治说:“医生,难道你没有听说我又结婚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会受到常识的束缚!
  
  新兵准备跳伞,教官打开舱门,最后叮嘱:“一定要数到10以后再打开降落伞。”大家严格执行命令,一个接一个跳下,突然有个士兵惊呼道:“杰克一定会摔死的!”教官怒斥道:“为什么?”“因为他有严重的口吃。”士兵回答。
  
  规则和程序是约束大众的,但只有照顾到个体差异的规则才是完美的!
  
  有个青年在两年内连续写了七百多封情书给他心爱的女友,结果他的女友终于宣布要结婚了,新郎是给她送这些信的邮差。
  
  有时候,你的努力恰恰成了别人的铺路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4:03 | 查看全部
5个人生哲理笑话时间:2013-11-27 作者:未详 点击:3267次   5个经典人生哲理笑话:
  
  调羹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哲理】
  
  有错就改,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常常改掉正确的,留下错误的,结果是错上加错。
  
  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哲理】
  
  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回电
  
  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
  
  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哲理】
  
  当我们终于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时,却发现它是最无用的。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哲理】
  
  你若不肯帮忙,人家会恨你一个星期;如果帮得不够完美,还不如……
  
  伤心故事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
  
  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
  
  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
  
  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
  
  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
  
  【哲理】
  
  我们痛苦,所以幽默;我们幽默,所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4:17 | 查看全部
西方哲理小品句子时间:2013-11-27 作者:未详 点击:1074次   西方哲理小品
  
  我们不应按照推理来研究事实,而应该按照事实去研究推理。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开玩笑时,不要嘲笑别人,否则的话将引起别人的嫉恨。
  
  玩笑超出了它的范围就会变成讥笑。
  
  要这样生活:使你的朋友不致成为仇人,使你的仇人却成为朋友。
  
  朋友一千还少,敌人一个就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4:29 | 查看全部
瓷器中的人生哲理时间:2013-11-27 作者:未详 点击:1297次   一次去景德镇旅游,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瓷器本是用大纸箱装着的,大纸箱里的间隙塞满了废纸屑,但我考虑到大纸箱携带不方便,就扔掉了大纸箱和里面的废纸屑,直接把瓷器放进小巧的手提箱里。
  
  上车时,由于不小心,一个趔趄,我的手提箱重重地撞在铁栏杆上。打开手提箱一看,那件珍贵的瓷器已经破碎了。这时我才后悔扔掉了那些看似没用的废纸屑。
  
  世上没有什么完全没用的东西,哪怕是那些废纸屑,只要把它们用到适合的地方,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己再珍贵,也不要去看轻别人,看轻那些“废纸屑”,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瓷器,哪怕再珍贵,也离不开废纸屑的呵护和烘衬。
  
  另一次,见一家失火,大火烧毁了他家所有的东西,包括那只珍贵的瓷瓶。
  
  主人怎么也想不通,大火怎么会烧毁那只瓷瓶呢?因为瓷瓶本身就是由烈火烧制出来的。
  
  旁边的一位老人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他说,瓷瓶不是被烧毁的,而是被烧毁的东西掉下来砸碎的。瓷瓶虽然经受过火的考验,但它没有经受过被砸的考验啊。
  
  老人的话,让我想到,人生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不只是面对炎热的考验,还要接受冰雪的考验;不只是面对贫穷的考验,还要接受富贵的考验;不只是面对失败的考验,还要接受成功的考验……在各种各样的考验面前,你准备好了吗?你还会以为自己经受过一次考验,就可以承受人生的所有考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4:45 | 查看全部
苦与乐的人生哲理时间:2013-11-24 作者:未详 点击:7086次   我退休之后,常约一些老朋友徒步登白云山。白云山,被广州人喻为市肺。这一比喻,既形象,又准确。是啊!每当你站在山顶公园,放眼眺望四周,只见山峦起伏,绿林如海,晨风吹来,暑热即逝,富有山土芳香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此时此刻,心旷神怡的心境驱走了登山时的苦与累。也许是这个缘故,春夏秋冬,晴天、雨天,白云山每天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人登上山顶公园,或漫步在山间幽径之中。
  
  到达山顶公园后,有的打太级,有的舞扇舞,也有的下象棋、打扑克,而多数则是三五成群坐在避雨亭下,或坐在大树脚旁,谈天说地,乐趣异常。经常与我同行的刘师傅每看到此情此景都感慨地说:“凡登山者,都是先苦后乐,以苦换乐。”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听的次数多了,我才觉得这位七十有余的刘师傅的话颇有哲理,于是引起我对苦与乐的思索。
  
  生活中的苦与乐,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苦的付出,何来乐趣?同样道理,没有乐趣,又怎能比较出苦来呢?从唯物辨证法的观点看,苦与乐,既是相对立的,又是相统一的。古人有云:先苦后乐(甜),苦尽甘来。这两句古训听来浅白,却深刻揭示了苦与乐两者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同时又充分说明只有艰苦的付出,才能获取人生真正的乐趣,只有坚持不懈的艰苦拼搏,才能取得甘甜的生活。
  
  在社会生活中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凡是为众人所仰慕的乐趣(或者是甘甜),不论出自那行那业,也不论他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都是首先付出艰苦作为代价,而后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这就是苦与乐这一人生哲理的体现。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艰苦拼搏,不惜汗水地付出,由此换来的人生乐趣和成功,才洋溢着人生意义的芳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5:00 | 查看全部
生命的沼泽时间:2013-11-24 作者:未详 点击:1784次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此时,爸爸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

  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温馨提示】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7:15:15 | 查看全部
扫阳光时间:2013-11-24 作者:未详 点击:1161次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温馨提示】
  
  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