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4:09 | 查看全部
修艺不如修身时间:2014-03-11 作者:未详 点击:918次   前几天见到一个老朋友,他很开心地告诉我,最近好几家很不错的互联网公司请他去做副总裁,问我选择哪一家比较有前景。
  
  认识他很多年,性格比较平淡的一个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喜欢安静平和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在一家小公司做事。
  
  但我很少见他抱怨什么,他总是很乐观,也很开心地工作。他最大的梦想是开自己的公司,一直没能成功,但他一直很开心,也不抱怨。说到他的工作,坦白地说,我不认为是非常有技能门槛的。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他一直认真做事情,结果就成了职场的赢家。
  
  如果有人问我,他为什么能去做副总裁,我觉得可能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耐心。具体地说,就是你不知道未来的前景如何时,仍然能保持一份耐心。
  
  这点很难。
  
  许多时候,我们会劝自己更加有耐心一些,我们也常常定一些很长期的计划,但大部分时候,因为看不清未来,我们会没有动力去坚持把事情做下去,善始善终。
  
  在最平淡的时候,在最没有方向感的时候,在最寂寞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还有耐心去把身边的小事情做好,做完美。
  
  其实,我们不需要每天读一本书,不需要把外语说得和母语一样流利,不需要擅长十八般神奇武艺,不需要在职场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我们也会拥有成功,只要我们了解了自己,学会耐心,学会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4:24 | 查看全部
权杖敲不开的门时间:2014-03-10 作者:未详 点击:876次   门外的人在敲门,门里的人问:“谁?”

  门外的人说:“我是女王。”可门没有开。

  门外的人继续敲,门里的人依然没有开。

  门外的人改口说:“我是你的妻子。”结果,门里的人打开了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48年的一天,门外的人,就是大英帝国的女王维多利亚,而门里的人,正是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
  
  有时,将爱隔开的,正是那些爱之外物:权势、金钱和地位。

  在爱面前,一声轻柔的尊重,将比炙手可热的权杖更有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4:40 | 查看全部
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时间:2014-03-10 作者:未详 点击:1074次   幸福是什么?当你几次三番地求爱,终于得到对方同意的时刻;当你正为贫困发愁,瞬间获得巨额头彩的时刻;当你身陷囹圄,法官判你无罪的时刻;当你罹患绝症,医生告诉你诊断错误的时刻;当你饥肠辘辘,可以饱餐一顿的时候;当你冻得瑟瑟发抖,被允许进入一间暖和房屋的时候;当你孤独不爽,亲朋好友打来慰问电话的时候……这些大幸福、小幸福每个人都会遇上,尤其小幸福,每天飘然而至,令人不能觉察。没有苦难的时候,没有人懂得幸福。其实,我们每天生活在小幸福之中,只是浑然不觉。
  
  记得那年冬天,夜里我被叫去看古董,回来时已是下半夜。我骑着自行车,又累又冷又饿,远远看见路灯下一卤煮火烧摊,冒着诱人的蒸汽,我迫不及待地过去,支好车,坐在条凳上,等待那碗至今想起来仍很诱人的北京名吃。摊主上了年纪,看着比我父亲还大。他用冻得通红的手熟练地切着火烧,笑呵呵地问我:“要一个火烧还是两个?”
  
  那天夜里,在北京的马路边,再未遇见一个路人,只有我们爷俩,他做我吃,边吃边聊。他半夜出摊,是为了替儿子结婚筹款,四个儿子,就剩老小,结上婚老爷子就幸福啦。那天聊的什么差不多都忘了,但有一句我记得清楚,老爷子告诉我:“人哪,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4:56 | 查看全部
人的一生都听到些什么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1282次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

  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岁,甚至1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10岁的人生,要听父母的训诫。
  虽然很多儿女都嫌父母太唠叨了。一般小儿女并不喜欢听到唠叨的声音,其实父母的唠叨声里,蕴藏了多少的爱心与希望!
  
  20岁的人生,要听朋友的谈话。
  20岁的青年人,不喜欢听父母的话,开口闭口都说“我朋友说的”、“我朋友告诉我的”。这时候朋友非常重要,但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0岁的人生,要听情人的诉说。
  而立之年,父母的话不容易引起认同,朋友的意见也不容易相互影响,这时只有听恋爱中的情人诉说,力量最大。但是,因为力量最大,更应该谨慎,自己要知道何去何从。对前途的成败,人生的苦乐,都不能儿戏,不能草率决定。
  
  40岁的人生,要听社会的建议。
  人生到了40岁,依孔子所说,已经是“不惑”之龄,但现代人生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到了40岁还是要听社会人士的建议。孔子“十五志于学”,现在的人,有的到了三四十岁,才晓得立志学习,所以大学里,老硕士、老博士为数很多。
  
  50岁的人生,要听妻儿的抱怨。
  50岁的人生,想让妻儿高唱“丈夫真伟大”、“爸爸真伟大”并不容易。多数的丈夫听妻儿的抱怨,嫌所赚的钱不够多,不能买汽车洋房,所以50岁的男人,真的很难做。
  
  60岁的人生,要听大众的批评。
  孔子说,60岁的人生,应该是“耳顺”的年龄。而现在的60岁,人生正好要听社会大众给予自己的批评。每天打开电视,臧否天下人物者,都是中老年人士。政治家、企业家这个年龄都要受社会大众的公评,批评的内容,除了才华、能力以外,道德更为重要。
  
  70岁的人生,要听自己的主张。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管他古来稀,管他刚开始,总之今日高龄化的社会里,70岁以上的老人愈来愈多。70岁的人生,在社会里奋斗了五六十年,对社会的认知,对自己的了解,都有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应该听听自己的主张。70岁的人,还要把经验传承,把自己的主张诉说给人听,所谓“退而不休”,是其时也。
  
  80岁的人生,要随自然去留。
  人生到了80岁,甚至90岁、100岁,就不必计较人间寿命长短、有无得失,甚至连生死都不足挂怀,一切任凭自然的生命法则,随缘自在,就如陶渊明所说:“乐夫天命复奚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5:09 | 查看全部
打开那盏灯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1166次   小米至今想起来仍后怕不已。那天,在驾车即将驶出隧道前,他关掉了行车灯,向隧道出口驶去。悲剧就在那一刻发生。一辆大货车,迎面向他冲过来,对方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的车。小米赶紧鸣笛,踩刹车,急打方向盘。两辆相向而行的车,在隧道口相遇,这时,对方似乎才猛然看到他的车,也急打方向盘。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两辆车的车尾,还是撞在了一起。
  
  小米的车,像个陀螺一样,被撞得旋转了360度才停住。所幸没有迎头撞上,小米才捡了一条性命。
  
  交警很快赶到了,认定双方都没有尽到安全行车的义务,负同等责任。交警告诫小米,开车进入隧道,一定要打开行车灯,只有等到完全驶出隧道,才能关灯。否则,迎面驶入隧道的车辆驾驶员,会因为光线的骤变,而出现“灯下黑”的现象,很多事故,就是这样造成的。
  
  据一家权威机构调查,隧道里发生的交通事故,八成以上,发生在隧道的出入口,而其中最大的杀手,就是致命的五秒钟“灯下黑”现象。
  
  这次有惊无险的事故,让小米明白,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光顾着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让别人也看清道路,看清你,你和别人,才可能是安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一些国家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即使白天,即使阳光灿烂,也要打开行车灯,其目的不在于照亮自己的道路,而是让对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到你。
  
  其实岂止开车,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你打开一盏灯,照亮了别人,才能照亮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5:22 | 查看全部
人生的遭遇时间:2014-03-08 作者:未详 点击:1089次   人的遭遇千奇百怪,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人生。可是,千变万化的遭遇,其实极有规律,十分容易掌握。万变不离其宗,有几个原则,绝对可以肯定。
  
  性格软弱的,一定被人欺负。因为在一生之中,人人都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但是性格软弱的人受了欺负不反抗,只知道逆来顺受,只知道忍,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欺负自然纷至沓来。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
  
  无知的,必然容易受骗。知识水平低,无法在最低程度上辨别是非黑白,当然容易受骗。如果受骗之后还不觉醒,就会陷得愈来愈深,到最后,只怕很难有幸福的结果出现。即使神仙搭救,作用也不大——有那么多人等着神仙搭救,神仙必然是先救聪明人的。救了之后,聪明人至少还懂得说一句“谢谢”,笨人是要埋怨的。
  
  贪心的,必然上当。所有让人上当的,都只不过是引发了人的贪念而已。规律不算很多,只是变化多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6:17 | 查看全部
人的一生都听到些什么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1283次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

  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岁,甚至1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10岁的人生,要听父母的训诫。
  虽然很多儿女都嫌父母太唠叨了。一般小儿女并不喜欢听到唠叨的声音,其实父母的唠叨声里,蕴藏了多少的爱心与希望!
  
  20岁的人生,要听朋友的谈话。
  20岁的青年人,不喜欢听父母的话,开口闭口都说“我朋友说的”、“我朋友告诉我的”。这时候朋友非常重要,但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0岁的人生,要听情人的诉说。
  而立之年,父母的话不容易引起认同,朋友的意见也不容易相互影响,这时只有听恋爱中的情人诉说,力量最大。但是,因为力量最大,更应该谨慎,自己要知道何去何从。对前途的成败,人生的苦乐,都不能儿戏,不能草率决定。
  
  40岁的人生,要听社会的建议。
  人生到了40岁,依孔子所说,已经是“不惑”之龄,但现代人生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到了40岁还是要听社会人士的建议。孔子“十五志于学”,现在的人,有的到了三四十岁,才晓得立志学习,所以大学里,老硕士、老博士为数很多。
  
  50岁的人生,要听妻儿的抱怨。
  50岁的人生,想让妻儿高唱“丈夫真伟大”、“爸爸真伟大”并不容易。多数的丈夫听妻儿的抱怨,嫌所赚的钱不够多,不能买汽车洋房,所以50岁的男人,真的很难做。
  
  60岁的人生,要听大众的批评。
  孔子说,60岁的人生,应该是“耳顺”的年龄。而现在的60岁,人生正好要听社会大众给予自己的批评。每天打开电视,臧否天下人物者,都是中老年人士。政治家、企业家这个年龄都要受社会大众的公评,批评的内容,除了才华、能力以外,道德更为重要。
  
  70岁的人生,要听自己的主张。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管他古来稀,管他刚开始,总之今日高龄化的社会里,70岁以上的老人愈来愈多。70岁的人生,在社会里奋斗了五六十年,对社会的认知,对自己的了解,都有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应该听听自己的主张。70岁的人,还要把经验传承,把自己的主张诉说给人听,所谓“退而不休”,是其时也。
  
  80岁的人生,要随自然去留。
  人生到了80岁,甚至90岁、100岁,就不必计较人间寿命长短、有无得失,甚至连生死都不足挂怀,一切任凭自然的生命法则,随缘自在,就如陶渊明所说:“乐夫天命复奚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6:34 | 查看全部
打开那盏灯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1167次   小米至今想起来仍后怕不已。那天,在驾车即将驶出隧道前,他关掉了行车灯,向隧道出口驶去。悲剧就在那一刻发生。一辆大货车,迎面向他冲过来,对方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的车。小米赶紧鸣笛,踩刹车,急打方向盘。两辆相向而行的车,在隧道口相遇,这时,对方似乎才猛然看到他的车,也急打方向盘。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两辆车的车尾,还是撞在了一起。
  
  小米的车,像个陀螺一样,被撞得旋转了360度才停住。所幸没有迎头撞上,小米才捡了一条性命。
  
  交警很快赶到了,认定双方都没有尽到安全行车的义务,负同等责任。交警告诫小米,开车进入隧道,一定要打开行车灯,只有等到完全驶出隧道,才能关灯。否则,迎面驶入隧道的车辆驾驶员,会因为光线的骤变,而出现“灯下黑”的现象,很多事故,就是这样造成的。
  
  据一家权威机构调查,隧道里发生的交通事故,八成以上,发生在隧道的出入口,而其中最大的杀手,就是致命的五秒钟“灯下黑”现象。
  
  这次有惊无险的事故,让小米明白,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光顾着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让别人也看清道路,看清你,你和别人,才可能是安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一些国家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即使白天,即使阳光灿烂,也要打开行车灯,其目的不在于照亮自己的道路,而是让对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到你。
  
  其实岂止开车,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你打开一盏灯,照亮了别人,才能照亮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6:52 | 查看全部
人生的遭遇时间:2014-03-08 作者:未详 点击:1090次   人的遭遇千奇百怪,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人生。可是,千变万化的遭遇,其实极有规律,十分容易掌握。万变不离其宗,有几个原则,绝对可以肯定。
  
  性格软弱的,一定被人欺负。因为在一生之中,人人都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但是性格软弱的人受了欺负不反抗,只知道逆来顺受,只知道忍,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欺负自然纷至沓来。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
  
  无知的,必然容易受骗。知识水平低,无法在最低程度上辨别是非黑白,当然容易受骗。如果受骗之后还不觉醒,就会陷得愈来愈深,到最后,只怕很难有幸福的结果出现。即使神仙搭救,作用也不大——有那么多人等着神仙搭救,神仙必然是先救聪明人的。救了之后,聪明人至少还懂得说一句“谢谢”,笨人是要埋怨的。
  
  贪心的,必然上当。所有让人上当的,都只不过是引发了人的贪念而已。规律不算很多,只是变化多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0:37:10 | 查看全部
人生有三程时间:2014-03-08 作者:未详 点击:6146次   身体的成熟需要二十五年。
  
  心灵的成熟需要五十年,
  
  精神则生生不息。
  
  人生有三程。
  
  最好的是中间的那一程。在这一阶段,人生臻于完善。灵魂已达到顶峰,智慧变得深邃,才华实至名归。见解和理智也能协调一致。成熟是人生的良好开端。但有的人生命从没开始过,有的人却每天更新。

  这种年龄阶段,即使不能达到完美。欠缺之处也少于其他两程,它不像童年无知,也不像青年癫狂,也没有老年的持重,而是如日中天。
  
  人生阶段不同,造化也赋予它不同的装饰。
  
  童年是满头金发如同黄玫瑰;中年胡须与头发乌黑适中,是思想深沉与审慎明智的象征;生命接近其目标时,头发也变成了白色,就像老年人坦白的胸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