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6:38 | 查看全部
苏格拉底识人时间:2013-07-20 作者:未详 点击:2364次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

  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

  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

  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

  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

  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之心,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呀!”柏拉图说。

  “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说道,“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6:50 | 查看全部
没有选择的石头时间:2013-07-20 作者:未详 点击:1328次   在一个山顶,曾有两块坚硬的石头,它们每天只能在那里风吹日晒,生活寂寞而单调。
  
  有一天,一块石头问另一块石头:“你愿意就这样一辈子呆在这里吗?你渴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另一块石头回答:“我渴望能从我的身体里炼出钢铁,铸成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驰骋沙场,纵横天下,拥有一段最激情的人生。”然后,它反问:“你呢?”
  
  这块石头回答:“我渴望成为一块鹅卵石,铺在城市的公园里,可以让老人们散步锻炼身体,也可以听情侣们缠绵的情话。这样的人生,温馨而惬意。”
  
  然而,在那个山上,它们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它们只能无助地感叹。很久以后,山上来了一个采矿人。他看中了其中一块石头,他要把它带回去,铸成宝剑。
  
  然而,这块石头却是渴望成为鹅卵石的那一个。它大声呐喊:“错了,错了,我不想成为宝剑,我想成为鹅卵石。那一块石头才想成为宝剑呢!”想成为宝剑的石头也在同样呐喊。但是,采矿人看了看它们,还是带走了想成为鹅卵石的那一块。
  
  没有了选择,想成为鹅卵石的那块石头最终被放进铁炉,铸成了宝剑。
  
  不久,暴发了一场山洪。想铸成宝剑的那块石头被洪水卷入小溪,汇入江河,奔向大海。在河水的冲击下,它渐渐被磨去了棱角。
  
  同样,没有了选择,想成为宝剑的那块石头最终变成了鹅卵石,铺在了公园的路上。又若干年过去,一个将军佩戴宝剑在公园里散步,两块石头又见面了。宝剑问鹅卵石:“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鹅卵石回答:“我喜欢现在的宁静,你呢?”宝剑说:“我也喜欢现在的激情。”
  
  它们在与理想背道而驰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而之前它们并不知道,被铸成宝剑的那块石头本来就是一块上乘的铁矿石,而变成鹅卵石的那块石头本来也是鹅卵石的上乘品种雨花石。假如,它们都在坚持自己最终的理想,那么它们会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却无意间有了别样的人生。
  
  亦舒曾说过,很多时候,因为没有选择的缘故,人们往往走对了路。所以,当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不必感叹命运的不公。因为,我们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潜能,没有选择的选择,可能正是能激发自己潜能的选择,正在让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奔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7:02 | 查看全部
隐藏的祝福时间:2013-07-21 作者:未详 点击:414次   希腊哲学家季诺,经常在雅典的市场里讲授他的哲学。开始时有点玩票性质,因为他有一艘货船,货船的收入使他衣食无忧,也使他看起来更像个生意人。
  
  有一天,季诺的货船在暴风雨中沉没了。当不幸的消息传来时,季诺竟松了一口气说:“命运之神啊,真是谢谢您!托您的福,今后我只能以哲学为职业,也只能靠此维生,别无他法。”
  
  只剩哲学一途的季诺,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
  
  这就如同犹太法典所说的:“上天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为了最好的结果。”或许,上天的计划并不完美,其中也有疑云满天、难以理解的时候,但是只要有信心,你将发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结果。
  
  活到一定的年纪,如果真要说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学到了对人生的境遇要有信心。不论上天怎么安排,我都欣然接受。因为我深信,每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都将指向一个更加广大、完美的计划,远非我一时片刻所能想象得到。
  
  就像污泥对莲花而言,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而言,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是的,每一个困难和障碍,事实上都是一种隐藏的祝福,都是上天的美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7:16 | 查看全部
人生“折腾”定律时间:2013-07-21 作者:未详 点击:1039次   人生“折腾”定律
  
  隧道尽头的光标往往写着“此路不通”。
  
  如果你说这个观点本杰明·弗兰克林曾说过,人们会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解释到没人可能误解的程度,还是有人会误解的。
  
  拨错号码的时候,永远都听不到忙音。
  
  研究越花哨,读它赞成它的人越多。
  
  如果你想讨好每个人,没有一个人会中招。
  
  机会错过后,你就会想出一句极妙的说辞来回别人。
  
  如果你觉得一个女孩长得还不错,她男朋友会立马证明这一点。
  
  要是你救朋友于危难中,这位朋友就一定会记住你——当他再次处于危难中时。
  
  每一个“为什么”都没有答案,如果有,那答案一定没有逻辑可言。
  
  每个机构里面都有一个了解内情的人。必须炒掉这个人!
  
  无论出了什么岔子,总有人早就知道。
  
  一旦指甲剪掉了,一个小时后你就会需要它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7:28 | 查看全部
如果下降两厘米时间:2013-07-21 作者:未详 点击:763次   清晨的山中,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
  
  有一只苍蝇在河面上方飞旋,它离河面仅差几厘米。水下有一条小鱼,它想,如果苍蝇再飞下来两厘米,我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它了。在岸边潜伏着一只熊,它心里想着如果苍蝇再飞下来两厘米,那条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而我就可以冲过去好好地享受一顿美餐了。在河流附近,一个猎人正藏在高高的草丛里,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想着如果苍蝇再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鱼,而我就可以一枪击中那只熊。
  
  在岸上的一个洞口处,有一只老鼠,它想着如果苍蝇再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那条鱼,而猎人就会站出来向熊射击,而我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拿走他袋子里的奶酪。这时,在附近的一棵树上,蹲着一只猫,猫想如果苍蝇再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那条鱼,猎人就会站出来向熊射击,而老鼠就会跑出来偷奶酪,那样我就可以快速地抓住老鼠了。
  
  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满怀期待。突然,苍蝇下降了两厘米,早有预谋的他们立刻按计划行动起来:鱼跳起来吃掉了苍蝇,熊冲出来一口将鱼吞进了肚子,猎人站起来向熊射击。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所有的宁静,老鼠被枪声吓得忘记了奶酪,而猫也被吓得忽然失去了平衡,从树上掉了下来。
  
  当我们紧紧盯着人生的诱惑而在心中作着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一声“枪响”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恐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7:38 | 查看全部
种子的人生定律时间:2013-07-21 作者:未详 点击:3813次   小时候,抬头看一棵苹果树,看到上面结满了苹果,数了一下,大概有500多个吧。

  随手切开其中一个,发现里面有10粒种子,心想,一个苹果就有10粒种子,那一棵树该有多少粒种子呀!

  “如果每一棵树都有这么多种子,”我不禁问自己,“那不是用不了多久,整个世界就全都布满苹果树了吗?”
  
  后来,我才知道苹果树没有布满世界的原因:大多数种子在自然环境中是不能成活的。
  
  所以,我悟出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你应该准备好把这件事做若干次,甚至是成百上千次。
  
  这就意味着:你要参加20次面试才能谋到一份工作;你要试用40个雇员才能发现一个人才;你要向50个人推销才能卖出一幢房子、一辆车子、一台吸尘器或签订一份合同;你要认识100个人才能结交一位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7:50 | 查看全部
坏话要缓说时间:2013-07-22 作者:未详 点击:1004次   一个女学生上课时对老师说:“我昨天打破了爸爸的古董茶壶。”“你父亲有没有很生气?”老师问她。“没有。我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把茶壶打破了’。”女学生说,“我爸爸先一怔,然后笑笑,故作没事地说,‘破了就破了,东西总会破的,改天再买一个新的吧’。”
  
  她这话,全班都听到了。
  
  无巧不巧,隔几天,另外一个为她爸爸泡了好几年茶的女学生,也打破了古董茶壶。她想起前面女学生说的话,照样去向她父亲报告,却被臭骂一顿。原因是,她把同样的话,换了个前后的次序说出来——“爸爸!我打破了茶壶。”她战战兢兢地报告。“什么?把茶壶打破了,那是古董啊!”老爸脸色大变。“爸爸!可是我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她解释。你心不在焉!粗心!”“可是,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她又解释。“你还强辩?”老爸吼了起来。
  
  “我把茶壶打破了。”这是他们说话的重点。

  如果是播报新闻或开会,这些重点都必须先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为了减少“冲击”,却不得不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17:59 | 查看全部
信任的奇迹时间:2013-07-23 作者:未详 点击:652次   在极地海洋世界看动物表演。人群中一次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的,太精彩了,使人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海豚一齐在碧蓝的海水中跃出,随着音乐跳舞。特别是白鲸,深情地与人上演了人鲸之吻,并让驯养员骑在鲸背之上,在海水中游动。
  
  震惊之余,人们就奇怪:这样聪明的动物是怎么驯养出来的呢?就让我们再听听驯养员的介绍吧。“我们几乎一天12个小时呆在水中,要尽量多地和它们在一起,培养感情。”“你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它,发自内心地尊重它、关心它,和它交朋友,它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你的爱,才能信任你,和你做朋友。”听听,这是对动物说的话吗?
  
  是的,动物在视它为动物的人眼里永远是动物,而在尊重它信任它的人眼里却会是聪明有灵性的“人”,就会有奇迹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20:29 | 查看全部
善待自然的智慧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311次   在云南,一年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从11月份开始,太阳一直炙烤着大地,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第一滴雨才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干燥了半年的植物,抖抖身子,哗啦啦地抽节拔芽,各种菌类更是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开遍了山林。
  
  雨季一到,村民们便争先恐后地往深山里去,凌晨两三点,村子里已经看不到人影了。因为山里长着一种叫做松茸的菌类,这种菌味道鲜美,早已成为餐桌新宠,价格逐年飙升。因此,雨季挖松茸,成为当地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所有的人都往深山里挤,当然是越走在前面越好,否则,别人早已将良菌据为己有,你哪还有收获?所以,村民们天不亮就出发,打着手电筒,踩着泥泞的山路,匆匆忙忙地赶路,一分钟都不敢耽搁,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找到松茸后,用一根木棍撬开周围的土,小心翼翼地把松茸完整地取出来。挖松茸的过程很短暂,往往几秒钟就能完成。可是,得到完整的松茸后,村民并没有急匆匆地寻找下一个目标,而是蹲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把刚挖的坑填平,这个过程,往往比挖松茸更花时间。
  
  既然松茸已经到手,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填坑呢?因为松茸是一种很独特的菌类,它很恋家,年年都选择在一个地方生长,可是,如果它的“家”遭到破坏,第二年,它便拒绝生长。所以,尽管所有的村民都在争分夺秒挖松茸,但所有的人也都会花费时间填平挖过的坑,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是他们自觉的行为,一代传一代,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在吉林的查干湖村,渔民以捕猎为生。每年的冬季,大雪飘飞,气温骤降,湖面上的冰结得足有几米厚。天还未亮,渔民们就赶着马车,跌跌撞撞地往湖里去。路面上全是冰,一不小心就会马仰车翻,因此丧命的渔民大有人在。
  
  这个季节,水面温度在零度以下,鱼儿会紧紧挤在一起取暖,只要选个地方下网,就可以打捞出成千上万斤的鱼来。当然,这需要运气,有时候,可能网下错了地方,一个鱼也捕不上来。
  
  渔民们先要砸开厚厚的冰。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他们有专门钻冰的钻子,让马拉着,在冰上不停地旋转,最终,钻出一个圆形的洞来。然后,大家齐心协力把鱼网撒下去,接下来,就是顶着凛冽的北风,在冰面上焦急地等待,祈祷老天让自己有点收获。
  
  终于要起网了,网口越收越小,成千上万条鱼儿在里面活蹦乱跳。渔民们脸上笑开了花,看来,这一网收获不小。
  
  鱼拉上来,成堆地倒在冰面上,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鱼都在两斤以上,根本看不到小鱼的踪迹,难道湖里没有小鱼吗?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渔民们的网都有严格的标准,保证不足两斤的小鱼能够顺利逃脱。虽然他们渴望每一网都收获丰厚,可是他们更知道猎而不绝的道理,只有放弃眼前的小利,留小鱼一条生路,才能保证来年的丰收。
  
  为松茸填坑,做大网眼的鱼网,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根本不屑于去做。可是云南的村民和吉林的渔民们知道,无论是深山里的菌,还是湖水里的鱼,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赠与,饮水思源,人类必须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们。举手之劳的事情,让大自然的万物可以绵绵不绝,而大自然奖赏给他们的,是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的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20:44 | 查看全部
闭眼见心时间:2013-07-13 作者:未详 点击:391次   窗户有开有合,眼也一样,睁闭、合开各半。
  
  睁眼神在外,闭眼神在内。在内好,在外好?苍茫人生分两半,上半,以外在为乐为美;下半,以内在为安为宁。每天睡眠不得少于12小时的嗜睡者和每天只睡3小时精力过剩的人,都一样,没有眼睛只睁不闭的。只睁不闭,不叫眼,叫窟窿,吓人。
  
  人形成之初,作肉芽在母腹中时,就是闭着眼睛来的,出生两三天后用母乳擦拭,学着睁眼。直到大了,十五六知人事,才叫浮世懵懂全睁开。真正洞悉生活,不毛躁,那要待三十而立之后了。成年独立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看之上、看之外,学会、懂得内视修为闭目思。明白人眼从来就应是有开有合,半睁半闭,或者时睁时闭时,人已是发见花白,有了辎重的阅历了。人能自觉闭眼关窗户,都是后半生的事,老了以后,尤悉知闭目歇神,闭目养眼,闭目敛心。
  
  当然,也有例外,朋友说:儿时背书练习默记,就学会闭眼。睁着眼睛读的,不往心里去,只有闭上眼睛才入心。原因,闭就是藏。庄子曾说: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
  
  同龄作家,早年养成的创作习惯,就是晨醒后闭上眼睛思,在身心一点疲惫都没有时,一任胸中这人那人、这事那事遐想串联,直到让灵犀停留在一个点上,霍然而出,找到纸和笔迅速记下来,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说他的许多诗点文题,都是这样找到的。这种因闭目神驰而生发的,唯属自己的悟觉,太美妙和动人了。
  
  人称开慧,佛叫灵光。罗丹叫“视觉感知之外,用心灵回答心灵”。世上许多艺术灵悟,都是在看过之后的闭目沉思中(包括眉头一皱、眼睛神奇地一眨后)闪现和得到的。
  
  睁眼见光,闭眼得慧,睁眼看世,闭目读心,所谓夜思,就是闭目。
  
  一千多年前,有个叫慈照的法师,受问禅。什么是道?答四个字:车碾马踏。什么是道中人?答仍是四字:横眠竖坐。慈照的回答很实际,也很干净,我以为,前面的“车碾马踏”,是睁眼见;后面的“横眠竖坐”,就是闭上眼睛思。无论横竖,人能闭上眼睛思,就比光靠睁眼睛看厉害。
  
  活着,不但明神,还应知道闭眼,知道有些东西不消看、不需看时,方进入高界。越是排除杂念,微闭双眼,不为睁眼看到的景物所分神,越是思得灵、思得深。与慈照同代的另一位叫光祚的法师,回答什么是清净法身时,也曾只说过四个字:满眼埃尘。他的意思是,只有当你观什么都如尘似埃、都是土时,你的心自是净了。
  
  世上有许多事情,是你看见,才叫幸福,才叫享受;同样,有许多事情,是开目则消,闭眼则见的。
  
  还有一种闭眼,是关键时刻的放胆怯忧,就像小时候,面对最惊险的事,怕字当前,闭上眼睛,结果一跃似飞地越过,从此练就勇敢一样。
  
  相传古时有位剑客,自谓武艺高强,一天沿溪流进到两山之间,遇一绝壁上的独木桥,四周峰高石险,下面是万丈深渊,剑客看罢转身时,身边过来一位盲者,拄着棍儿,履清风踏平地一样,无忌地走过去。剑客大吃一惊,自忖:因为我有眼,所以生惧,转身,但只要闭上眼睛,就什么都不怕了,于是他复转身,定心闭眼,照直走去,十分顺利地走过独木桥。自此他获得“有目无眼,无目有眼”的心得,运用到剑道上,创出了能平定天下、无所畏惧的无眼剑法。
  
  此系睁眼人照,闭眼神照,许多闲事乱事杂事,包括外在奢华的恶心事,都是不消看、不需看的。
  
  真性用心不需眼,满世界眼睛乱转的人,心都搁在别处,不在自己的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