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3:15 | 查看全部
有时候,我们需要看轻自己时间:2013-06-29 作者:未详 点击:670次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孔繁森就曾这样告诫自己:“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唯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不仅不会被外界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的人,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身居高住仍然看轻自己的人,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出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地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看轻自己,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看轻自己,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是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的头脑时刻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看轻自己。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3:27 | 查看全部
人生需要一种激情时间:2013-06-29 作者:未详 点击:682次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旅人,正倾倒出他鞋子中的砂石,旁白是:“使你疲倦的往往并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石。”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逻辑,它揭示了一种真实:将人击垮的,并非巨大的挑战,而是琐碎事件构成的倦怠。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灾难挑战时,他会恐惧、会紧张、会涌起抗争的冲动或挣脱的力量;至少,这是一种生的激情,即使他因此而失败,这种失败,依然会有一种悲剧性的力量。
  
  但是。如果困扰人的只是一些非常琐细的事件,比如牙疼、噪声、夫妻吵架、同事矛盾。如此等等,你没办法把它们当对手,因为它们实在太微不足道;但你也没办法摆脱它,也因为它们实在太微不足道。在这种过程中。你得不到任何补偿,只会不断地无休无止地被耗费,变得疲倦懈怠。
  
  最后,人常常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疲倦而放弃。
  
  在我看来,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即便是饥饿感与仇恨感,也是一种能让人强烈地感到自己存在的东西。但那种疲惫却会让人止不住地滑向虚无。
  
  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许多琐事构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疲惫感往往会愈来愈浓。最后,少年的旺沛生气被中老年的疲惫暮气所代替。
  
  相对于这种倦怠的过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激情,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自救方式。
  
  被称为工作狂的日本人,在处理如何满怀热情地投入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这个问题时,有一种相当不错的手段:每天上班前,对着镜子很自信地挺胸对自己微笑,然后大喊五声“我是最好的”,并且全身为之一振,然后,这样振作一下,每天开始的感觉的确大不相同了。
  
  好游乐的美国人,在把自己的心境推向一种疯狂的激情状态方面,更是花样迭出,如从百丈高崖上纵身跳下的蹦极运动的流行,每每让人体验一下死亡已近的恐惧极点和又重返人间的极度快感。并让人从中体会到生的美好灿烂。
  
  用行动的刺激来促发激情的放射是一方面,用想象的色彩来刺激激情持续是另一方面。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这样描绘他最初被物理学吸引的时刻:他的一名教师这样表达了能量守恒定律:“一个泥水匠辛辛苦苦地把一块沉重的砖头扛上了屋顶。他扛砖时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原封不动地贮存了起来,很多年后,直到有那么一天,这块砖松动了,它贮存了多少年的功出现了,以至于它落在了下面一个人的头上。”枯燥的、乏味的物理学的世界由此而变成了一个由神秘的法则笼罩着的令人惊惧、震颤、兴奋和向往的世界。
  
  一个古老的疑惑:一个人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爱上了一个异性。据说心理学家们的答案是:你们相处时,是不是感到过一种激情,无论经常,还是曾经偶然,激情就像一种烙印,深刻难忘;而没有激情的历程,就如风过后的涟漪,稍纵即逝。
  
  生活。事业。人的一切都需要一种激情,就像一阵风,吹落倦怠的尘。露出它们内部的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3:40 | 查看全部
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时间:2013-06-30 作者:未详 点击:2932次   我曾有幸认识一位年迈的登山家,他一生征服过无数的高峰,足迹踏遍了圣洁的雪峰。在峰顶领略过大好河山的美丽。他在年纪大了以后,原本可以到登山俱乐部做教练,或者是在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收拾行囊,只身一人奔向风光瑰丽的峡谷。
  
  这位登山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高耸入云的山巅是我年轻的梦想里放飞的一只风筝。时光流转,我才发现这只风筝的线被拴在深谷里……那里有澄碧的潭水,宁静的百合花,各种各样的草木鱼虫。它们都曾是我年轻的时候在山巅撒下的梦呓,现在,我要把他们一一捡拾。真正深入到群山环抱的峡谷中,我才发现。自己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很多东西,幸亏现在醒悟过来,也算为时未晚。
  
  登山家用他最真的诗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不要老是盯住大地的“隆起”不放,俯下身,脚下的幽谷也有我们发掘不尽的美丽。
  
  在生命的原野上。每个人都在驾驶一辆梦想之车,一个真正通晓“御术”真谛的“生命马车夫”。不仅要懂得怀揣着一颗沸腾的心“上坡”,还要懂得心平气和地享受“下坡”的宁静与美丽。锯齿上正因有了许多凸凸凹凹,才成就了锯子的锋利,生命的版图上正因有了低谷的参与,才促成了生命的丰富多姿!科学的养生法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天天抱着大鱼大肉不放的身体,会由于摄入了太多的热量和脂肪,而迟早要垮掉;时不时吃一些五谷杂粮。才能养胃养心,永葆健康长寿。
  
  低谷是人生的常态。我们不仅要学会领略巅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还要学会享受深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也许,人生中的低谷并不如巅峰那样耀武扬威、占尽风光,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坎坷、泥淖和密布的荆棘,但是,你想过没有,正因为这些挫折和磨难的出现,才塑造了我们伟大的人生。
  
  一个没有遍尝过百草苦涩的医者,不会成为妙手回春的良医:一个没经历过破产威胁的企业家,不会成为大商巨贾;一个没有翻过船的舵手,不会成为最优秀的船长;一把没有经过烈火淬炼的刀剑,不会所向披靡!
  
  永远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因为一个人只有穿越了生命的低谷,才能成为苦难的征服者,而不是挫折的臣服者。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之树的伟大之处,不光体现在它蓬勃向上、蓊蓊郁郁的枝叶和树干上,还在于它埋头向下、痴痴以求的根须上。一个只懂得仰头,而不懂得低头的人。是无法汲取生命的土壤所带给我们的宝贵营养的。
  
  低谷处的崛起才是伟大的崛起。在我们生命的河道里,每个人都应该是一尾鱼。而不是像蝌蚪一样,一味地顺着安逸的水流而下,那样的生活虽然自在,却也潜伏着随时被汹涌的溪水甩向岸边礁石的危险。真正倔强的生命,应该像逆流而上的鱼群一样,昂起头,一路逆水而上,那头顶上翻卷的浪花不就是最动人的诗章吗?那摇曳多姿的水草不也正在为它们鼓掌吗?在逆境里拥有一颗顺境的心,在逆流里怀抱着一个顺流的憧憬,便没有人能阻挡你!
  
  一颗没有经过峡谷的溪水洗礼的心,我们不能说他不坚强,但他至少是不够坚韧的;
  一个没进入过低谷丛林里的猎人,我们不能说他枪法不准,但他至少是不够勇敢的:
  一朵没有经过寒冬就绽放的花营,我们不能说它不够绚烂,但它至少是不够刚毅的;
  一粒没有被土壤和黑暗深埋过的麦子,我们不能说它不是粮食,但它至少不是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3:51 | 查看全部
3根弦上跳舞的精灵时间:2013-06-30 作者:未详 点击:355次   法国,巴黎,梦之都。一场盛况空前的音乐会。欧利·布尔。这位在4根琴弦上纵情放飞高山流水,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倒的小提琴大师,带给听众的是一次倾情的灵魂放牧。
  
  整个音乐斤座元虚席。一曲又一曲,每一枚音符都是飞翔的天籁。所有的听众迷醉了,大师迷醉了,巴黎迷醉了……
  
  突然,轻轻“嘣”的一声,欧利·布尔心头一紧。立刻明白是小提琴上的A弦断了。可是这支曲子还只演奏了一半!听众仍如痴如醉地沉迷在美妙的乐音里。没有谁听出那一声轻轻的不和谐音。
  
  中途退场更换琴弦。再接着演出,将给整场音乐会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思绪的电光一闪之间,欧利·布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其他3根弦继续演奏下去!
  
  全曲终于演奏完了。当听焱知道这曲中途的变故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持久不断。
  
  欧利·布尔又一次成功了!但这一次的成功,更加不同寻常。用3根弦演奏的创举,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也如一场音乐会,也有太多的不可预料。

  有的人面对瞬间的变故,束手无策,只有匆匆选择放弃;
  而有的人,在演奏人生乐章时,尽管偶有一根弦断了,却仍旧一脸从容。

  凭着用余下3根弦演奏的勇气和智慧,让心灵起舞,最终获得成功。
  我们把前者称作常人,把后者尊为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7:30 | 查看全部
生命中的幸运,珍惜它吧时间:2013-06-21 作者:未详 点击:2819次   有一天,有两个小女孩谈起她们所经历过的危险。
  
  一个说,她有过四次“蒙难”。第一次,是她刚生下来的时候实在是太小了,家人都以为可能养不活,是奶奶把她养活了;第二次,是她得了一种怪病,是爸爸好不容易从外地赶回来,给她输血,才救活了她;第三次,是她吃饭不小心让鱼刺卡到喉咙里了,是大姑想尽办法弄出鱼刺救了她;第四次,是她走路不小心,差点掉进一个深潭里,幸亏妈妈将她一把拉住,才没掉下去。
  
  另一个说,在她还没有出生之前,在还没有“我”之前,“我”就有过两次生命危险了。第一次,是“我”的外婆年轻时去打仗背伤员,身上的水壶被一颗子弹打穿了,水都流光了。你想想,如果子弹偏那么一点儿,打中了“我”外婆,就没有外婆了,连“我”妈妈也不会有,哪里还会有“我”?第二次,是“我”出生之前,妈妈就怀过一个哥哥,但后来流产了,要是妈妈的第一胎生了,“我”就不能够出生了,即使再生一个,那生下来的也可能不是“我”了,你说多悬啊!
  
  她们共同的结论是:活到现在真不容易。
  
  确实,生命是一个幸运,甚至于,是一个奇迹。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危险,但可能还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危险在等着我们。也许哪天你没出门,对于你就是一个幸运;也许哪天即使你出门了,但走的是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对于你也是一个幸运;也许即使你出门走的是那条路,但你在那条路的路口前停了停,而没有照直往前走,对于你也还是一个幸运。因为,可能恰恰就在那一天的那一个时候,有一个喝醉了酒的司机在那条路的路口开车撞倒了一个人,当然,那不是你,你是幸运的,但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一幸运。
  
  这是出生以后我们所不知道的危险,出生以前我们所不知道的危险呢?也许你的母亲在怀着你的时候明智地拒绝了一次出差的机会;也许她没有去挪动那袋大米;也许她在那个寒流袭来的早晨及时地加了衣服而没有感冒发烧。这些对于你都可能是一种幸运,因为如果不那样,流产的就可能不仅是你的哥哥,而且还是你了。
  
  或者更早,也许你的母亲年轻时,那天没有突生一念去一朋友家而遇见你父亲;你的祖父那天没有跌一跤而躺在床上想换个职业;甚至于你根本不知道名姓的某个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个黄昏没有打一个喷嚏……一切可能就都不一样了,这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你了。
  
  离我们的生命越是遥远,越是哪怕最微小的事件也有最重大的意义,都可能改变后面整个一长串生命系列的命运。
  
  当然,如果是那样,如果还没有“我”,还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对幸运或不幸的感觉,也就无所谓“我”的幸运或不幸了,那些本来有可能出生,却还是没有出生的“人们”,如何能感到自己的不幸呢?而又有多少有潜在的生命可能,却终于没有出生的“人们”呢?
  
  无论如何,现在这生命是握在你的手里了,那么,珍惜它吧!你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很不容易才绽放出来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8:11 | 查看全部
忌成事而说时间:2013-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195次   先做个心理小测验:
  
  如果你去做直肠镜检查,发现了息肉,而且立刻切除,检验报告出来是良性的,你心想:“好险哪!如果没发现,时间长了很可能变成大肠癌。”不但这么想,你还好心地四处告诫朋友:“你做过直肠镜了吗?到年岁了,该检查了。”
  
  大多数人都听了你的话,只有老王,你不知劝了他多少次,他都斩钉截铁地说他的家族没人得过癌,不必没事找事!过几年,你突然听说老王得了大肠癌,请问,你会怎么反应?
  
  如果是别人告诉你的,你是不是很可能说:“谁让他不听我的话啊!我早劝他做直肠镜,他硬是不做。结果被我说中了吧?”
  
  问题是,如果你去探望躺在医院里的老王,你能跟他说谁让他不听你的话吗?就算老王先开口说只怪他没听你的,你也不能附和:“可不是吗?”而应该挥挥手说:“唉!不提这个,不提这个,所幸你发现得早,没问题的!”
  
  此一时,彼一时。同样的道理,今天你知道烟枪老李得了肺癌,无论你过去有没有劝过他少抽烟,你都不能说“只怪你抽烟抽得太凶了”,甚至当他自己后悔抽烟的时候,你还得反着说:“也不全怪抽烟啦!丘吉尔抽得多凶?别操心,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肺癌根本算不得什么。”
  
  没错!老王被你不幸言中,表示你当年说得有道理,你暗自得意。也没错,你平常受够了老李的二手烟,早在心里咒他迟早会出毛病。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了,你却半个字也不能说。
  
  不可幸灾乐祸
  
  我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说“痛定思痛”,当事情发生后,确实应该好好检讨,免得下次再出问题。可是千万注意,能做后事之师的一定要有“后”。对大病初愈的人,你可以劝他以后要好好保养。但是,如果他已经病入膏肓,你还能这么说吗?
  
  你可以心里怨他没早听你的,你也可以“以此为师”地劝诫别人,但是绝不能对那病人,或他的家人说。否则,你就会被人认为是幸灾乐祸:用别人的灾难,证明你的神准。
  
  主动化解的技巧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情已经这样了,人已经得了大病,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就不必说,不必谏,不必归咎。
  
  同样的道理,老孙的女儿交了个男朋友,老孙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打死女儿也不准她嫁那小子,搞不好还挖出一堆那“浑小子”的烂事。你听了也觉得确实是一朵花插在牛粪上。
  
  但是渐渐地老孙不吭气了,遇到你甚至避谈她女儿的男朋友。这时候你该怎么说?主动问“你女儿还跟那个小混蛋来往吗”,还是先打破僵局说:“老孙哪,我觉得你这个人有偏见,其实我看你女儿那个男朋友很不错,你女儿比你有眼光。”你这么说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如果“他们”已经吹了,老孙大不了说:“当然混蛋,已经拆了!”表示老孙厉害,他赢了。
  
  相对的,老孙可能突然脸上一亮:“没想到你还真会看人,可不是嘛,经过这阵子的观察,那小子还真不差。”接着他很可能说:“下个月他们要结婚了。”
  
  突然间,你发现老孙由躲着你,变成跟你特别亲近。为什么?因为她女儿非嫁那浑小子不可,他软化了。而他过去所有诅咒的话,都回到了他身上,好像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而你,主动为他解了围。
  
  该你“背书”的时候
  
  再举个例子,马克看上个好房子,就打算买了。他突然听说你很会看风水,于是约你去看看能不能买。
  
  这时候,你可别卖弄本事,最好先侧面了解一下马克是不是真要买。如果他已经四处说他多么满意那房子(除非你提得出房子明显的弊端、坏透了的风水),你就最好别去,或去了只管一个劲地叫好。为什么?因为马克是找你去“背书”的,好肯定他挑得对。如果你说了一堆坏话,他却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买,他心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根本是胡说八道。
  
  马克不先否定你,他怎么下手买呢?而且他即使否定你,买下了那房子,心里一定还是会有疙瘩,会潜在地排斥你。
  
  成事不说
  
  只要是既成的事实,再也无法挽回,说了也没用,就千万别说。
  
  你可以问老朋友半年不见,怎么头发白了那么多,却绝不能大叫:“天哪!您怎么一下子秃啦!”因为头发白了大不了染染,秃了却难以恢复。
  
  跟朋友逛街买衣服,她试穿了一件衣服问你怎么样,你可以摇头说不好,但是在宴会上她穿了那件衣服问你,你就只能叫好了,除非你想得罪朋友。
  
  不嫌就是嫌
  
  高矮的学问就更大了。
  
  当一个很矮的女生很自卑地说她太矮的时候,别以为你安慰她“只要穿上高跟鞋,就不矮了”,她会高兴。要知道,她自己说可以,你说却不行。只怕你原来的好意,听在她耳里还成了讽刺。如同你对另一半说“我从来没嫌过你矮”,反而显示你真嫌他(她)不够高。
  
  小心自卑的敏感
  
  再说个真实故事:一对情侣下雨天出去,男孩子打伞不小心勾到女生的头发,女生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不把伞举高一点?”“我就是举不高!”男生居然当场翻脸。没多久,两个人就吹了。原因是他很矮,她很高。
  
  女生那句话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8:31 | 查看全部
人生四道“坎”时间:2013-06-22 作者:未详 点击:3869次   人的一生并不容易,总有一道道“坎”伫立在你必经的前方,待你跨越,或待你止步。倘若你是跨越者,人生这位“扳道工”就会向你献上成功的美酒;倘若你是止步者,人生这位“扳道工”就会向你端出失败的“苦酒”。
  
  这一道道“坎”,不是人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家境的贫寒、学业的荒废、友谊的遗弃、婚姻的波折、事业的低谷、亲人的离散……而是从“博弈”的角度划定的每个人必经的“坎”。
  
  第一道“坎”——雄心。
  
  令人出类拔萃、傲视苍生的第一动力是什么?是蓬勃向上、不可摧折的雄心。强者之强,始于雄心。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大概占百分之三。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人能成功,而绝大多数人却一辈子只能成为普通人呢?这两者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存有雄心。因为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周围环境的人,才能创造辉煌。
  
  试想,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人,一个连梦都不敢做的人,你能指望他有大出息?绝对不可能!
  
  第二道“坎”——毅力。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毅力。能力、权力都取代不了毅力,现实中有能力和权力的失败者比比皆是;天才不能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不胜枚举;教育也无法取代毅力,高学历者失业也早已成平常事。只有毅力和决心才是最可贵、最难得的。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有毅力的人比没有毅力的人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三心二意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因为它们总是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动摇方向。
  
  第三道“坎”——责任。
  
  阿那哈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智者之一。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个人,那个人问他:“尊敬的阿那哈斯,请问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回答:“是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那人顿悟:“哦,我明白了,离开了道路的车辆、离开了战场的士兵,同样是最安全的。”阿那哈斯反问道:“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得到这样的安全呢?丧失了人生的责任,没有了激情,无所事事,也无所用心,这对一个人来说,也许是最悲惨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承担责任是一种生存法则。一个人放弃了责任,就等于放弃了在这个生存法则下更好地生存的机会。当一个人失却了存活的机会,他还能期盼成功吗?
  
  第四道“坎”——心态。
  
  任何人在生活与事业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遇上灾难,心态就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并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
  
  《古兰经》里有句哲语说得好:“如果你叫山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必须走过去。”世上有些事情是可以抗拒的,有些事情则是无法抗拒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是掌控好自己的喜、怒、哀、乐,笑对一切失败与挫折。
  
  当我们遭遇不幸与挫折时,应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能打败我!”或是耸耸肩,默默地告诫自己:“忘记吧,一切都会过去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人生原是一本无字的大书,只有历经了上述四道“坎”,这本书才会呈现出精美的文字;人生原是一汪平静的湖水,只有挑战了上述四道“坎”,湖面才会荡起生命的涟漪;人生原是一方贫瘠的土地,只有跨越了上述四道“坎”,贫瘠的土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愿平凡者奔向成功,愿成功者走向卓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8:52 | 查看全部
天鹅的诞生时间:2013-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880次   一位年轻人听说有个地方住着不少杰出的艺术家,他对那里向往已久,想学到那些艺术家的秘诀,后来他终于去到了那个地方。
  
  在一家小旅馆安置好住处后,年轻人走进了一个繁华的露天集市,这里经常有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然而这些艺术品看上去并不出众。他继续往前走,把集市甩在了身后,忽然,他听到从一道木头栅栏后传来一下轻轻的敲击声。
  
  他走到敞开的门前向里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女子正静静地坐在院子里,她的身旁摆着各种各样的雕塑,每座雕塑都非常精美,活灵活现。
  
  过了一会儿,院中的女子站起身,从围裙兜里掏出一个小锤子,走到立在基座上的一块大石头前,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石头上的一小块区域,然后用小锤子在上面轻轻敲了一下。她好像一点儿都不敢用力,年轻人看着,为女子的怯懦感到可笑,心想:这肯定是个新手,所以不敢下重手。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不敢相信,只见这块大石头裂成了十几块。起初,他以为是女子干活出了错,弄坏了这块石头,但他马上发现不是这样的。这块大石头裂开一部分之后,露出了里面像大理石一样的形质,虽然还不算精致,但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天鹅优美修长的脖颈。
  
  年轻人惊呆了,他想知道女子是不是施了什么魔法。他走进院子,问道:“恕我冒昧,您是怎么用小锤敲一下就敲出一只天鹅的?”
  
  “哦,你到这儿也就有五分钟吧。”女子说,“你不知道,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块石头上用同样的力量敲了几百次了。我仔细地研究了这块石头的质地和结构,然后又敲了很多天,才有今天你看到的这个结果。”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所有伟大的事业能够得以成功的秘诀:认真研究,还要不懈努力——变化可能是一点一滴的,但功到自然成。
  
  年轻人向艺术家告别,面带微笑。他已经学到了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专注和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9:12 | 查看全部
专家之死时间:2013-06-23 作者:未详 点击:2297次   有一位煤矿安全专家下井检查矿井的安全系数,这口井并不深,只有50多米,对于井里的安全设施,专家感到很满意。在井下,专家对矿工们说了许多提醒的话,但矿工们各自忙着手中的活,没人理会他。专家摇摇头,叹息着准备升井。
  
  但意外发生了,只听到一声沉闷的响声,井内顿时陷入黑暗之中。
  
  专家大惊,他知道井口发生了垮塌,而他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井底传来工人们恐惧的惊叫声。一位老矿工大声叫着:“大家不要惊慌,保持安静,等待地上的人救援。”工人们安静了下来,他们在老矿工的指挥下,抱成团坐在地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们依然听不到地面上有任何声音。
  
  矿工们很焦急,他们想起了专家。老矿工走过来和专家商量,问他如何自救。
  
  专家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说不出话来。继而,他哭了,他说:“我有妻子,还有一个女儿,我这样死去,她们会很难过的。”
  
  老矿工制止了专家,压低声音对他说:“你不能这样,这些话可能会杀死我们所有人。”
  
  专家说:“我们不可能活着出去,因为这个矿井的通风口被堵住了,我们会因缺氧而死去。”
  
  老矿工再一次制止了他。
  
  老矿工退回工友们身边,他对工友们说:“专家说了,这次垮塌很轻微,地上的救援人员马上就会掘开井口。”老矿工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尽量保持平稳的呼吸,不要说话……”
  
  老矿工觉得空气越来越沉闷,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矿工们终于听到了从地面上传来的“咚咚”的声音,矿工们精神振奋起来。
  
  几个小时后,矿井被挖开,新鲜的空气灌了进来。
  
  井下所有矿工都得救了,但救援人员发现,专家却瘫软在一个角落里,已经死去多时了。
  
  对于专家之死,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老矿工却说:“也许,他对矿难知道得太多了。”
  
  哲理: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19:25 | 查看全部
留点精力看演出时间:2013-06-24 作者:未详 点击:599次   想起一个故事。
  
  是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的是有个小镇来了马戏团,因为有很多杂务,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三小时工作的人可以得到一张外场的票,做六小时的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的中间位置的票。有一对穷人家的兄弟,对马戏团的狗熊、狮子、小丑的表演垂涎已久,因为没钱买票,他们本以为不可能看到这场精彩的演出了,听说做临时工可以得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报了名,而且他们一致愿意做一整天的活,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搬器具、搭台子、提水扫地……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其实到下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最前排的中间的位置。到了晚上,他们终于在艰苦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手上、脚上都磨出了豆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对可怜的兄弟,却在这掌声中,沉沉地睡着了。
  
  故事挺让人心酸的。可是,你想想,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么?
  
  这世界很精彩,就像马戏团的演出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坐在最前排的中间的位置看这场演出。我们其实也在一直接受着这样的鞭策,自涉世之初,就不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提醒你,鼓动你——演出很精彩,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向前向前再向前,争取坐在第一排看。然后我们就玩命干活,干到筋疲力尽,干到手脚起泡,干到身体崩溃,终于得到那张美好的票,可是,到了这一刻,你已经老了,耳聋眼花,疾病缠身,半痴半呆。你拿着那张票,却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赏这场演出了。
  
  那么回头看看,你是愿意只付出一半的努力,然后高高兴兴地在内场看演出,还是愿意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沉沉睡去呢?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不是坐在一个多么好的位置,而是尽情地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
  
  你误入歧途了吗?你觉得不堪重负了吗?停下来好好衡量一下,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吧。记住,我们来这个世界,是为了看马戏,而不是坐在最前排睡觉。
  
  哲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