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39:42 | 查看全部
最美妙的人生时间:2012-05-24 作者:小小Z 点击:756次   我认识两个人,一个极富,一个极穷。富的是这个城市中有名的房地产老总,开着三百万一辆的车,娇妻爱子喜欢摄影,照相器材是一百多万的经典,到清华读了MBA。穷的也是这个城市的,蹬人力三轮车的,天天守在超市边,拉几个零活,一天下来,好的话能挣二十块,坏的话就几块钱。住在城市的边缘一个快要拆迁的窝棚里,家里还有一个瘫女人。 

  他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然而他们给我的感觉和人生态度却是一样的。 

  富的男人虽然富,可是却也是浪漫的人,他说,钱,是用来挣了显示自己的能力的,改变一下生活情趣,除此以外,还有多大作用? 他建了好多所希望小学,带着太太去欧洲旅游,不像别的有钱人那么忙得四脚朝天。去清华上学时,教授说做个实验就知道大家谁更会经营自己的企业。 

  所有人的手机全放到前面去,必须开机。像他们都是老总级的人物,自然生意是忙的,所有人的手机都响个不停,只有他的手机是沉默的。教授说,这个男人才是最会生活也最会经营自己企业的人,他懂得放手,懂得让自己有私人的空间。 

  他就笑了,他说,我告诉自己的副总了,只有公司发生两件大事可以给我打电话,一是公司里着了大火,二是公司出了重大事故死了人。其他的,可以自己处理,因为前十年,他已经把基础打好了。他说,我狂接电话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和他喝过一次咖啡,他告诉我,自己的退休计划是再干五年,四十五岁退休,然后去各地拍片子,自己花钱出版,然后送给朋友,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喜欢。因为那是他年轻时的一个梦。 

  他还要带着太太住到山上去。他说,小的时候以为山上住着神仙,这次,就做神仙去。挣钱多少才是多? 他已经知足了。 

  他并不看好李嘉诚,说他是失败的,因为七十多岁了还在一线冲锋陷阵,只能说后继无人。他应该放权,那样的话,他才是更成功的李嘉诚。 

  富人有这样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穷人的幸福并不比他少。 

  虽然挣的钱少,回到家,老伴会嘘寒问暖,并且把力所能及的事全做了。老伴会唱戏,他便学会了拉二胡,吃过饭,必要唱一段的,西皮二黄,从古唱到今,有多少欢乐在里面? 他也是知足的,虽然穷是穷了点,甚至舍不得吃方便面,一年到头吃挂面,可有老伴的爱,有那喜欢的京剧唱,他也知足了。他看得很开,并不羡慕那些有钱人,用他的话说,有钱人也有他们的难处。 

  老伴没有去过北京,他就骑三轮拉着她去,一边走一边唱。有电视台拍下他们来,说他们是流浪的大篷车,他笑笑说,就是图个乐。 

  富人与穷人的快乐有多少区别?
  如果用钱来衡量,区别很大,富人可以用钱买来很多看似快乐的快乐,穷人不能。如果用精神来衡量,那几乎是一样的,他们感受到的快乐,谁也不比谁少多少。 

  两种生活,一样人生,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很幸福,钱多点少点,真的不重要。
  因为,活出美丽的心情,那才是最美妙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39:58 | 查看全部
人生没有回头路,生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时间:2012-05-24 作者:小小Z 点击:448次   一群年轻人去拜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

  知道他们的来意后,苏格拉底微笑着将他们带到一片苹果园。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苹果林,一个个大红苹果挂满了枝头,着实诱人。苏格拉底指着那片苹果林对他们说:“孩子们,去吧,摘一个你们认为最好最大的苹果来。”说罢,苏格拉底就走到树林的另一边,去等待那些探讨人生真谛的年轻人走出树林。

  没过多久,那群年轻人就陆陆陆续续地走出苹果林,来到苏格拉底面前。其中一个年轻人请求到:“老师,再让我们选择一次吧,我刚走进的时候,看到了许多苹果,但我想后面的一定更大,于是我就错过了它们,可是到最后,我只摘到一个并不是很大的苹果。”另一个年轻人也请求到:“老师,我恰恰和他相反,当我刚走进去的时候,我就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可却发现后面有许多更好更大的苹果。老师,请再让我们选择一次吧。”

  他们七嘴八舌地请求苏格拉底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可是,苏格拉底却一直微笑着倾听。最后,当他们平静下来以后,苏格拉底才缓缓地说道:“孩子们,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无论你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生命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刻面临着选择。当选择的过程中,每一个选择都有其道理,人们都认为是对的,然而,到最后总会感觉到有些许遗憾,有时候的选择甚至会是个无法换回的错误。也许有许多人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会感慨如果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选择的机会,更加珍爱生命。然而,生命却只有一次,没有一个人能进行第二次的选择。许多机遇的选择也一样,错过了就难以再挽回。无论已经逝去了的时光中是辉煌还是凄凉,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上帝都不会给我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那么,当面临每一次选择时,就要把握好每一个可能的机遇,不要错过更多更好的选择。这样,当事情发生以后无法改变时,才会少一些遗憾,少一些悔恨,有一天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也会无怨无悔了。

  当然,我们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却可以珍惜每一个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那么,当面对选择时,请珍惜每一个机会吧,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壮丽多姿!

  人生没有回头路,生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一个人的生命可谓短暂,机会又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到来,而且一个时机从不会两次出现,因此,必须当机立断,去抓住机会。任何时候,主动地创造机会都胜过傻傻地空等机会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0:13 | 查看全部
生命悟语,感悟人生的小文章时间:2012-05-24 作者:小小Z 点击:435次   一

  拉弓时,赫理奇对禅师说:“会感觉到如果不马上放箭,会喘不过气来。”

  “如果你一直想进行到非放箭不可的地步,你的箭术永远也学不好。”师父说,“有时候,破坏射箭精准度的原因,就是射箭者本身过于积极的态度。”

  生命战士有时候会认为:“如果我不做点什么事的话,事情永远也无法完成。”

  其实不尽然:他必须行动没错,不过他也必须腾出一些空间来让宇宙行动。

  二

  针对生命战士的旅程,老子如是说:

  “人生道路上,必须尊重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学习认识正确时机的方法,并以必要的态度面对。”

  “就算你已经射过几次箭,还是必须继续注意架箭的位置,注意拉弓的手势。”

  “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能力的新手,比心不在焉的贤人还明智。”

  “累积爱能带来幸运,累积仇恨能导致灾难。看不出问题的人,等于是敞开大门欢迎悲剧光临。”

  战役与口角不能相提并论。

  三

  走上人生之路的那一刻,生命战士才认出这条路。

  每块石头,每条弯道,都大声欢迎他的到来。他认同高山与溪流,在动植物与原野鸟类之中看见自己的灵魂。

  然后,他接受了上帝与神迹的协助,允许个人的传奇带领他走向人生为他预留的任务。

  有些晚上,他没有地方可以就寝,也有些晚上,他深受失眠之苦。“本来就是这样,”生命战士心想:“选择走上这条路的人是我自己。”

  他所有的力量潜藏在这些字句中:他走的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因此毫无怨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0:24 | 查看全部
“势在必行”“势所不行”时间:2012-05-25 作者:小小Z 点击:309次   在一场讲授如何做好人生规划的专业课上,老师问学生:“假设你一个人外出旅游,来到了一个峡谷,发现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拉链开着的提包,里面装着一沓钞票。同时,悬崖边有一些长得不是很牢固的树可以帮你拿到这笔意外的财富,当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摔断脖子,请问:你会选择离开还是靠近?”

  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离开,毕竟,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可贵的生命。

  老师没有发表意见,继续问:“如果那个装钱的提包换成一个失足落下的小男孩,他此时奄奄一息地发出求救的呼唤——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学生们考虑了几秒钟后,全部选择了靠近。老师问:“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危机,相同的后果,你们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目标不同,生命比财富重要。”一个学生说。

  “只是因为个人所设定的目标不同,所以你们的价值观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换个内容。”老师接着说,“如果你有一个心仪的女友,你希望能和她厮守终身,但对方却不这样认为,也许她不是真的喜欢你。这时候,如果你一意孤行地付出自己的情感,那么结局会有两个:要么她被你感动,被动地和你在一起,但这段感情可能随时都会出现问题;要么她仍旧冷漠地离开了你,任你对她再好也没有用——这时,你是选择毅然离开,还是坚持靠近?”

  学生陷入了两难的思考。

  老师看到大家都不吭声,于是话题一转:“假如你是那个被人苦苦追求的女孩,在你根本没有打算接纳对方的前提下,你会选择离开,叫对方彻底死心,还是选择靠近,听任感情自由发展?”

  学生们纷纷表示:“既然不爱人家,就该及早离开,免得耽误了对方的青春和幸福!”

  老师微笑着说:“既然你们能够明白,在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不要耽误、伤害别人,那么换位思考,当你是一个追求者时,又何必甘愿自己深陷泥沼之中,糟蹋自己的青春与幸福呢?”

  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请问老师,我们今天讨论的课题与人生规划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老师说:“在人生的课题中,有很多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本该离开却选择了靠近,本该靠近的却又选择了离开,所以他们的人生路途,走得跌跌撞撞痛苦不堪。如果你们连分辨离开与靠近的智慧都没有,分不清什么是‘势在必行’,什么又是‘势所不行’,那么所有的人生规划都将沦为空谈,再怎么学也是枉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0:35 | 查看全部
生命是一捧沙时间:2012-05-25 作者:小小Z 点击:908次   先来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留苏大学生,曾经做过几万人工厂的厂长,优秀聪明,潇洒儒雅,才华横溢,兢兢业业,因为业绩突出本来要去到一所蜚声海内外的大学去做校长的,却在临去该校报道的前一天因脑出血躺倒在家,家里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人是救回来了,却变成了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这一瘫就是二十几年,到最后,他在进入了耄耋之年之后又患上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每天在家躁狂不已,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的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并且留了洋,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妻子,人们眼看着他的妻子一如既往的照顾他,并且成功的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眼看着他妻子的头发变成了花白色,并且因为照顾他而失去了一次次自己发展的机会,却无怨无悔。而他,还在继续的躁狂着,并且毫无知觉的躁狂着。


  还有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药学界泰斗,驰骋药学领域40余年,培养了无数的弟子,而且这些弟子也遍布于海内外各大学府和研究所,她的命运一直随着国家的命运在上下起伏着,所以她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颠簸,为了追求自己所热衷的事业,她和老公先后把两个孩子全托给幼儿园,致使两个患了重病的孩子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当她在晚年的时候,为了让两个有残疾的孩子生活的更好,自己不辞辛苦的在几家公司承担顾问,却因为过度劳累,一头栽倒在她的狭小的实验室里,最后变成了植物人,在床上一躺就是五年,五年里陪伴她的只有年过古稀的老伴。

  上述的两个例子可能有一点极端,但是足以令人思考,两个主人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们有灵性的生命结束之后,尽管他们的肉体上的生命还存在着,但是那已经不能称之为生命了,如果说有,也只如行尸走肉一般。

  那麽,生命到底是什麽?

  哲学上讲,生命就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文学上讲,生命存在于生与死之间,是岁月的流逝。法学上讲,生命就是一个个的有机体。我以为,生命的特质就是它的消耗流动性和不可逆转性。

  生命是什麽?生命是一捧沙,最初承载了满满的一捧希望,就像一个满满的沙漏,经过一道道岁月的流逝,这沙慢慢的从指缝之间流逝着,最初人们还不觉得,到最后当人们感觉到沙的数量在指缝间越流越快的时候,人们才大惊失色甚至恐慌:这沙快流完了!这一辈子也快结束了!

  生命是一捧沙,人们小心翼翼的捧着手里的细沙,偶尔人们会腾出一只手做别的事情,却发现只用一只手捧沙,沙却流失的反而很快,于是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把沙的流速变慢,但是并不能阻止沙的流动,换句话说,无论人们如何在意,手中的沙最后都会流向大地,最后与大地合为一体。

  手中的沙,越用力从指缝中漏的越快,而且只能消耗,不能存储。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那些把金钱和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沙粒漏出的速度是很难控制的。因而很多人手中的沙早早的就消耗光了。

  如沙的生命很脆弱,人们只能消耗,眼看着手中的沙渐渐漏光,却不能再次往手里放沙,宛如一个银行,只能取钱,不能储蓄。试想,当我们为了某种目标抛弃一切的时候,可曾想到让我们的手中之沙流失的慢一些?所以,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手中的沙,努力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选择让自己手中的沙一直保持匀速消耗,是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0:45 | 查看全部
拥有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时间:2012-05-25 作者:小小Z 点击:1551次   编者按:世界是多变的,也是精彩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世界,善待自己,你将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哲理性的文章,欣赏!

  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回头想想。其实,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太强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心理去对待。凡事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地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通过不同的经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或事,让自己始终有个好心情。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旺盛的精力。 

  从个人健康的意义来说,心灵健康应该是排第一位的。说服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助于心理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难免会产生一些争论,一些攀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彼此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传统医学认为:怒必伤肝。轻者会使人心神不宁,伤身损气,影响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举止失常,甚至一时冲动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逞一时口舌之快,因闲话惹得四邻不安、亲朋反目;唯利是图,引来杀身之祸。因此,何必争执你我谁是谁非,彼此间又何须说长道短。 

  说服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你不至于跌入低谷的有力保证。如果总是好高骛远,虽有可能成功,但让你陷入失败深渊的概率就非常大。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人人都会有过失,对过失而言又分为无心之过与有心之过两种情况。当遇到的是无心的过错时,在心里和感情上我们容易宽恕;而遇到有心的过错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谁都很难对其宽容。然而要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就要从宽容那些有心的过错做起。如果能够做到对有心过错的人都能宽容,那么,对待那些出于无心而犯的过错谁还会在乎呢?有时有的事情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却要自己强加容忍,做起来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这时候就不必强己所难,即使强忍了也于事无益,比较理性的办法是将其放置一边,待冷静后再去处理就比较容易了。 

  善待自己,转个弯,换一种方式思考,将会有不同的领悟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0:57 | 查看全部
安然的总裁KENNY时间:2012-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166次   一个城里男孩kenny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

  第二天农民来找kenny,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

  kenny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

  农民说:“不行,我不能把钱还给你,我已经把钱给花掉了。”

  kenny说:“ok,那么就把那头死驴给我吧!”

  农民很纳闷:“你要那头死驴干嘛?"

  kenny说:“我可以用那头死驴作为幸运抽奖的奖品。”

  农民叫了起来:“你不可能把一头死驴作为抽奖奖品,没有人会要它的。”

  kenny回答:“别担心,看我的。我不告诉任何人这头驴是死的就行了!”

  几个月以后,农民遇到了kenny。

  农民问他:“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

  kenny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500张票,每张2块钱,就这样我赚了998块钱!”

  农民好奇地问:“难道没有人对此表示不满?"

  kenny回答:“只有那个中奖的人表示不满,所以我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了他!”

  许多年后,长大了的kenny成为了安然公司的总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1:07 | 查看全部
右手比左手大4%时间:2012-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418次   不要轻易蔑视那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读小学时,老师们喜欢用“错一个小数点,卫星就不能上天”之类的话发出警告,要我们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在面临大考的时候。这个警告后来演变成我们的口头禅,成了开玩笑、嬉闹时的惯用语。

  有一天上课,美术老师偶然听见我们这样说话,很遗憾地摇摇头,说:“你们这些孩子,不懂得卫星和小数点的意义,忽视了一个很严肃的道理。”那天恰好学习画人手,老师说:“手,看起来不复杂,但我先讲一个故事,之后你们可能就会认真学画了。”

  ――德国有一家服装厂,每年生产许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销售,销量一直平稳。

  有一年,他们得知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专门生产手套的小厂,由于这个小厂业务量不大,对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就不太在意。

  但是,一年后,他们又发现:自己生产的手套在市场上不吃香了,而那个小厂生产的手套几乎占领了80%的市场份额……

  老师问:“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列举了许多理由,老师对其中的部分答案表示肯定,但同时又一再鼓励我们继续猜。

  十分钟后,教室里没声音了。

  老师神秘地笑了,说:“手套里有一个微小的数字,决定了它是否更讨人喜欢……”

  ――原来,那家小厂生产的手套,即使同一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这种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来感觉更合适!

  “这个4%的区别,使小厂获得了80%的手套市场份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美术老师得意地说:“我知道,卫星离你们太遥远,但手套你们总见过吧!记住,以后不要轻易蔑视那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1:19 | 查看全部
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时间:2012-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544次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中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名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这些杰出人士竟然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艾尔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的经历,为他寻找满意的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得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她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在被调查时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博士直截了当地问她:“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苏珊的眼里闪着自信,十分明确地回答:“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艾尔森在以后的继续的走访中,许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出类拔萃的反思,与苏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了并不十分理想的工作,一时又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正是这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的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们才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从艾尔森博士的调查结论,使人想到了我国的著名词作家乔羽。最近,他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里坦言,自己年轻时最喜欢做的工作不是文学,也不是写歌词,而是研究哲学或经济学。他甚至开玩笑地说,自己很可能成为科学院的一名院士。不用多说,他在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做出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贡献。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话已经是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是,“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却容易被人忽视。对许多杰出人士的调查说明,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1:31 | 查看全部
在赌场门口经营肠粉,“卖水人”时间:2012-05-26 作者:小小Z 点击:409次   美国西部开发,蜂拥而去的淘金客最后留下“卖水人”三字,成了那些守在重大商机的食物链上,稳守积累微利,步步富裕的人的代名词。

  我在澳门见过一家“卖水人”,那是毗邻大赌场的一间小小的粥粉面店。它开在一座大厦的首层,只占着其中的一个间隔,满是“寄人篱下”的意思,门面简单洁净,几乎不事装修,紧挨着大赌场,被大赌场的金碧辉煌衬托得格外寒碜。

  从赌场出来的人在“金钱大战”里厮杀得两眼通红,看到这么踏实的生意人家,觉得他们真是呆头呆脑,这样受累有什么意义,赌场里面瞬间就成千上万,仅是一墙之隔,外面竟然有人愿意从12元一碟的肠粉里面获利,简直是天方夜谭!

  确实,贴近大赌场,里面大进大出的现金流,惊涛拍岸,几乎破墙而来,这间小店无异于惊涛骇浪里的一叶小舟,不知这掌柜的又如何把持得住?

  招牌上写着:芝麻酱肠粉12元,云吞面15元,白灼青菜8元,状元甲第粥10元……客似云来,生意盈门。进出那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些希望一下子扭转乾坤,却被乾坤扭转了的人,是些赔光了本的赌客,他们通常西装革履,有的就输剩了一顿粥粉以及回程的路费了。

  掌柜的是一对中年夫妇,慈眉善目,有种罕见的心平气和,浑然不觉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两人平凡守望,同心同德,店里再雇了三四个人,间或还有三个念书的孩子手勤脚快地帮忙。从天亮忙到天黑,再至深夜,等客人一一离去,方才打烊关门,守着淡时三五千、旺时不足万元的流水帐,他们心满意足。

  有一天,夫妇俩还免收一位客人的餐费。

  那是一位豪客,前一天傍晚,正是周末,豪客携着巨款从香港过来,独自闯入赌场厮杀,手运奇佳,几个小时下来,居然净赚了2000万,子夜时分,当他带着巨款正要返港,哪知遇上狂风骤雨,往返港澳两地的飞翔船挂牌停航。这位豪客便从码头原路折回,带着口袋里的千军万马重新杀入赌场,结果遭遇滑铁卢,人仰马翻,黎明时分,2000万全部输光不止,还赔进去带来的1000万本钱。

  一夜之间,他从富翁变成了穷汉。

  天意,天意啊。他一边感叹,一边走入这间小店。

  夫妇俩热情地接待了他,劝慰一番。他们见过一夜白头的客人,已经习惯沧桑看云。客人的戏剧性遭遇,使他们倍感平凡日子的真实可贵。

  可以想象,5年,8年,10年之后,这对掌柜的夫妇一定换了人间。

  坐在喧嚣市声里,我时时想起那间小店,小店里的夫妻。

  卖水人的“小模小样”、“小打小闹”,也是实事求是所致,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群穷人,既未接到祖上留下来的大宗遗产,又没有中彩票的运气,所以,只能脚踏实地,出卖智力或体力,从事服务业。

  不过,卖水自有卖水的智慧:一方面,他们正视平凡,不打算接受投资的失败和破产的折磨;另一方面,他们深谙“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宿命,所以选择一种规避风险的生存法则。

  有人在枪林弹雨中跑过,却安然无恙,这不说明轮到你去跑的时候也可以安然无恙。对于大多数星斗小民来说,侥幸发达是一种心理毒素。

  荣华富贵人人都想,但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让别人去捡吧。卖水人宁愿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幸福。

  所以,卖水人的生存法则实际上是“放弃第一,选择第二”。他们选择了一种务实低调的处世方式,不因利小而不为。随着年深月久,循序渐进,光阴的重量渐渐显出来,日积月累,乃万物之道。

  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一种坚守?!坚守的结果,就是比不上少部分暴发户,但比大部分淘金客要强。卖水人其实是另类理想主义者。让我做一个卖水的人,逐渐接近那条前景远大的又适合于我的食物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