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34:39 | 查看全部
逆流而上的石兽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77次   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哉。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尊石兽。

  石兽逆流而上,实乃一个沉甸甸的忠告:

  别过于信赖常识常理,它们绝非适用于任何场合。想有不为俗见所左右的独立意识,必须别具慧眼。那位守河堤的老兵就是这样一个聪慧之人,他的目光不仅搜索河面,而且透过水流看到了河底,看到了河底石兽的动态和“活动轨迹”。守堤人的眼光所以那么“凶”,盖因其长年守护于此,常与湍急的河流打交道,专注于水情,且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故能洞悉河中情势和石兽走势,悖理见智,真知灼见只能出自实践,出自客观存在和理性思考,而不可能出自想当然。潜探一下历史的河流与人生的河流吧,其间逆流而上的,何止石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34:50 | 查看全部
在生命的外衣下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23次   我曾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壳和头尾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着深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那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常常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你。

  那美丽的乌龟是在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里看见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有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几张相。”

  朋友于是津津乐道地向我谈起了这只乌龟的神奇之处。

  他在巴西旅行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释手,因为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求,出了高价才向原来的主人购得。

  但是重达三十公斤、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怎么带回来呢?他最终通过种种繁复的检验才用货柜经海托运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死掉了,就作成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还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乌龟,万万没想到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做纪念。”航行过万里,在木箱子里靠着一息都能尚存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到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完。”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

  在极度的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却很少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生的勇气,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这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巴西乌龟,如果心内有知,一定也会有所启示吧!

  因缘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长得太美而走向万里漂泊,最后客死他乡的巴西乌龟,如果心内有知,一定会希望自己只是一只长相平凡的乌龟。巴西乌龟死了,只留下美丽的壳,仿佛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这个外壳,可是生命失去了,美丽的壳对一只乌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也是如此,背负着美丽的名利和权位,以为那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没有鲜活的生命、没有深刻的生活,名利权位只是供人瞻仰的外壳,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35:03 | 查看全部
猎鹰是怎么样熬成的?就是这样熬成的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89次   熬鹰,是一次从肉体到心灵,对鹰的彻底迫害。一个高傲、自由的灵魂,经过一番徒劳的挣扎,最终因悲愤、饥渴、恐惧、无奈地屈服,成为猎人逐兔叼雀的驯服工具。

  凡是亲眼看过熬鹰惨烈场景的人,都会终生难忘。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羽毛,锋利的蹼爪苍劲有力,它的腿却被一条铁链拴住。

  第一天,猎人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在绳网的外面,摆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不屑一顾。苍鹰不慎撞入猎人布下的机关,从被束缚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暴烈狂野的性格,两只苍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发出一阵阵悲愤苍凉的呼啸。

  猎手在绳网外冷笑着。鹰愤怒地一次次向他扑去,一次次又被铁链拉回,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在徒劳的扑击中,鹰的体力一点点耗去。

  夜幕降临,深秋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猎人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在火光下,苍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

  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和鹰对峙着。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苍鹰的羽毛时,它更加愤怒和急躁,隐隐感觉到腹中的饥饿。

  猎手殷勤地将羊羔肉捧到苍鹰的眼前。它凶猛地展开门扇般的翅膀,向猎手扑去。

  猎手急忙躲闪,还是被鹰翅鼓起的劲风扫了一个趔趄。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嘴啄击铁链,啪啪啪,发出爆响,鹰嘴已经鲜血淋淋。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

  又是一夜的对峙。

  两天两夜过去了,在对峙的过程中,苍鹰一点点磨灭着野性,磨灭了意志,对人产生了敬畏心理。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猎人看到苍鹰的锐气一点点消散。他不敢松懈,生怕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淤血甚至堵塞了鼻孔,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蓄满金黄般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似乎随时都会睡去。

  猎人手拿棍子,不停地撩拨它(几日几夜,它都不能安睡)。无法忍耐之下,苍鹰的怒气又一下子凝聚,只是没有了锐气。

  它喑哑的叫声,缺乏底气,少了威慑,多了悲伤与无奈。秋风袭来,鹰的羽毛显得苍老杂乱,毫无光泽,再也找不出昔日天之骄子的神情———它的体力与意志濒临崩溃。

  又一个白天过去,寒夜降临。在猎人精心安排的场地上响起阵阵野兽的叫声。苍鹰拢紧身上的羽毛,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它感到孤独无助。野兽的叫声逼近了,鹰开始有了明显的战栗。

  猎人清楚地看到,鹰眼里闪过一丝乞怜。

  猎人走进网围,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任凭猎人的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直到宽阔的背脊。鹰驯服地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

  这时,猎人再将鲜嫩的羊肉托上手掌,鹰迅速地将其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猎鹰熬成了。

  猎手的体能也快熬尽,他得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在猎手的肘上、肩上,就是在猎手的头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猎物出现,它便会迅猛出击……

  猎手得到猎物,就会大度地将肠子、肝肺等扔给它。

  一个不羁自由的灵魂,从此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35:13 | 查看全部
放慢脚步,聆听别人的心音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503次   去年7月,我爱上一个上海男人,典型的小资。去他那里住了三个月,竟然也染了一身的小资气息。我回家乘的是一列特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我有气无力地靠在座位上胡乱地发手机短信。

  凌晨时,到了一个小站,一个闷声闷气的粗嗓门吓了我一跳:“同志,请让一下!”我尽可能地将身子挪了一下,粗嗓门便一屁股把座位坐得山响。我漠然地打量他,这是一个大约30岁的粗壮男人,背了一个重量不亚于我体重的大黄包,穿着俗气无比的黄褂子和黑布鞋。

  我发完了短信,轻轻将眼睛闭上。“同志,你……你是湖南人吧,我没猜错吧?”粗壮男人呼哧呼哧将他的大包塞好后,用没有一点语调的声音直着嗓子问我。我睁开眼睛,着实有些吃惊。我不习惯在公共场合跟一个陌生男子交谈,况且我和他显然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于是,我迟疑一下,很不自然地回答了他:“是的。”“你有二十出头?”粗壮男人听了我的回答非常兴奋,满足地笑起来,又小心翼翼地扭过头来继续猜测:“还在读书?”“我已经毕业了,我在网络公司工作。”我用普通话回答他。从我的语气里,不难听出我对他的厌烦和“到此为止”的暗示。

  可是他却像孩子一样更加兴致勃勃,甚至带着一点巴结的口吻,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一会儿是他的女朋友,一会儿是他的邻居,一会儿是他年轻时的铁哥们儿。我根本就没有心思听,我觉得他说的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断断续续没有中心。我不得不开始怀疑他和我说话的动机了。骗子?人贩子?流氓?刚开始我还有点礼貌地动动自己的手指向他示意我在听,显示着自己的优雅。可是他越说嗓门越大,并且越说越乱,很多人开始往这边儿看,我不禁有些厌恶地把脸转向窗外。过了一会儿,他忽然问我:“姑娘,你说我说得对吗?”

  我终于愠怒地把脸转回去低声说:“你有病哦!”

  他愣了一下,马上闭上了嘴巴,眼神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般黯然失色。沉默了大约十分钟,他才开口:“姑娘,我坐了八年牢,今天刚出狱……你是第一个跟我讲话的人。”说完他很自然地低下头,然后一言不发了。

  我的心像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坐在原处的身体晃了晃同时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好。我真的希望他能像刚才那样孩子气地和我说下去,虽然举止自卑猥琐却掩盖不了一脸的兴奋。

  直到下午,粗壮男人的头都一直低着。我想了很多办法企图打破沉闷,但是他都不再接我的话。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也就只好沉默着看着他沉默。晚上,火车在一个大站停下来,他好像到站了。他站起来开始清理他的行李。当他背上那个大黄包准备转身的时候,忽然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转身下车了。

  看着他的背影,愧疚像藤蔓一样缠绕得我几乎窒息。对于一个八年不曾呼吸自由空气的男人,我无从猜测他心底敏感、脆弱和感恩的程度。也许,就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那么一点不易被察觉的疼痛之处,都渴望别人的一句哪怕简简单单的关怀一样,他更加渴望温暖和友好。可是却没有人能注意到他的悲喜。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需要的只是我们能够微笑着耐心听完他们的话。也许这份耐心,就能令他欣喜若狂,成为他们开始新生活的最大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35:23 | 查看全部
种地的智慧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82次   我家有一块地,夹在别人的地中间,东边是张家,西边是李家。三家人的地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只是在地头立一块石头作为标志,因此,在地中间我占你一犁,你占我一锄并不奇怪。

  有一年春天,我跟父亲去种地,他犁地,我播种。我看见父亲犁到与张家交界的地方时,往自己的地里让了一犁。当父亲犁到与李家交界的地方时,我想他也会让一犁的,可是父亲不但不让,反而犁过界一犁去了。我问父亲:“爸,干吗要占李家一犁地?”父亲说:“我根本不想占他的地。”我责怪说:“你明明犁过界一犁了,还说不想占。”父亲说:“过一个月你再来看看就知道了。”

  一个月后,我又跟父亲到地里,地里的庄稼长得有半尺高了,绿油油的。我发现东边的张家也让了我们一犁,这样,两家的地之间就有了一条通道,进出十分方便。而在西边,李家的庄稼和我们家的庄稼贴在一起生长,别说通道,连放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只是根据庄稼的品种不同,才能看得出界线在那里。这也难怪,父亲犁过人家的边界一犁,人家当然就不会再留通道了。可是父亲说:“你仔细看看,李家是不是占了我们家两犁地。”我蹲在地头,依照那块做标志的石头瞄了瞄,嘿,还真是李家占了我家两犁地。

  我问父亲:“当初明明是你犁过界一犁的呀,现在怎么变成他们占我们两犁了?”父亲说:“我们西边这位是强邻,又不讲理,又贪心,鸡蛋过手轻三分。李家占过我们不少地,有一阵他们还老想移动地头那块分界石。我犁过界一犁是警告他们:老子不是好欺负的!如果我不是年年警告他们一犁,我们这块地早就没有了。”我气愤地说:“爸爸,我们找李家论理去。”父亲说:“那样就弄僵了,毕竟是同村人,低头不见抬头见,闹僵不好。”

  父亲不但不找李家论理,见了面还会亲热地打招呼,偶尔也在一起喝酒。但每年春天,父亲必然早早去犁地,越界一犁,给李家一个警告。

  我原本以为,种地只是种庄稼而已,现在才明白,种地和做人和治国竟有相似之处:不但要善待友邻,更要不畏强人。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35:33 | 查看全部
疼痛是个好消息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243次   扮演“超人”的克克斯多弗•里夫,在一九九五年的一次坠马中,伤势严重,导致颈部以下全部瘫痪。

  三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作着不懈的抗争。

  经过一年的知觉训练,他脊椎末端的神经又恢复了知觉。他说,现在碰它一下,就有疼痛的感觉,但这疼痛感觉很舒服,“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的。”

  大多时候,疼痛是一种痛苦,但“超人”这回的痛,是生命的一道光亮。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西班牙和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九九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田径比赛场上,用摄像机拍摄了二十名银牌获得者和十五名铜牌获得者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冲刺之后和在颁奖台上,“第三名”看上去比“第二名”更高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因为铜牌获得者通常不是期望值很高的人,获得铜牌已经很高兴了:而银牌得主往往是冲着金牌而来的,因此就会为没有夺得金牌而感到难过。确实,在领奖后采访获奖运动员时,许多亚军都伤心地说:差一点就成了冠军。而季军获得者也许会说:差一点就名落孙山。

  你是否会成为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只要你能确立好自己的位置,就没有一件坏事能靠近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40:48 | 查看全部
争执的美丽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26次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

  其实,有时争执是美丽的。不信请看: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作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继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坦诚己见,并为之争执、理论,适时求助、探究,也许重大发现就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41:01 | 查看全部
人的思维与想象力正好与狗相反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31次   黑斯博士在《敞开的北极海面》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狗:

  它们本来一直是靠拢成很紧凑的一队来拉雪橇的,当接近薄冰时,它们便自行岔开而行,显然是为了把重量分配得均匀一些,以免陷到冰层下面去。每每看到狗队自行在冰面上岔开,黑斯博士就知道,接近薄冰了,注意危险。

  没人知道黑斯博士的狗何以想像得出,哪儿是厚冰,哪儿是薄冰;又何以知道,厚冰处可以并肩而行,薄冰处却必须保持距离。这说明狗具有超强的推理和想象力,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们并肩而行,劲儿往一处使;危险在即,则保持距离。

  人的思维与想象力正好与狗相反,在没有来自外部的险情时,通常会窝里斗;有了险情,才开始注重团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41:10 | 查看全部
还不清的债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46次   有一个富翁,年纪大了,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回顾一生,想想有什么未了之事,忽然想到在保险柜里,还有很多亲戚朋友的借据。这些钱已经借出多年,那些亲友依然贫困。

  为让子孙避免日后的困扰,富翁决定在临终前,自己处理这批债务。他约集了所有欠债的亲友,自己倚在床边的靠背上,床前摆着取暖的炭炉,炉火烧得正旺。

  富翁手拿大叠借据,对欠债的亲友说:“我自知时日不多,也知道你们没有能力偿还欠我的钱。为了避免困扰,今天,你们只要真心说一句感激的话,我就把借据当面烧掉,从此两不相欠。”

  从欠债最少的开始,第一个人说:“来世我愿做您的仆人,为您打扫庭院。”富翁将那个人的借据放在炭炉里烧了。

  接着,有人说:“来世我将变鸡变狗,为您日夜守候。”富翁微笑着将那人的借据烧了。

  还有人说:“来世我将做牛做马,为您耕田拉车。”富翁含笑,把一张借据烧了。

  又有人说:“来世我愿做您的儿孙,永远孝顺您。”富翁开怀大笑,烧了借据。

  他们一一说出内心感激的话,富翁也感到满意。

  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欠债最多的人,他诚惶诚恐地上前说:“来世,我一定要做您的爸爸。”

  富翁听了非常生气,反问他:“你为什么不感谢我,反而骂我呢?”

  “老爷,您有所不知,这世间一切的债都有还清之日,只有儿女的债是永远还不清的呀。”

  富翁笑了,烧掉最后一张借据,在床上安然而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5:41:26 | 查看全部
自己拿主意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87次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

  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

  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

  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

  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自己拿主意,当然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相信自己。坎坷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拿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