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yang_0428

《“24时绝技在线资源网”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跟帖绝技)

发表于 2007-11-14 15:53:05 | 查看全部
杨老师的帖子,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1:15:05 | 查看全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1:39:3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7:29:2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10:55:0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04楼wtqwtl于2007-11-14 15:53发表的  :
杨老师的帖子,顶上去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2:24:27 | 查看全部
[原稿:让技术“秘笈”成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剂”

【事件】 调偏就象把握方向盘!

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学习,荆电输运班新员工陈晨最近正式上岗了。可是,等他来到生产现场一看,顿时傻了眼:第一天上岗,设备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瞧!整条皮带的煤全部压到左侧,煤粉都快要掉下来了!怎么办呢?以前跟师傅时听说过也从运规上看到过调偏的方法,但遇到这么严重的跑偏还是头一次。唉!看来今天是倒霉了!现在也只能靠自己慢慢揣摩,摸着石头过河了。于是他按照以前听说过的操作方法,战战兢兢地推了一下皮带调偏上托辊,煤粉没有改变方向。再往相反的方向慢慢地边移动边观察煤流走向,他发现毫无起色。他急了,使劲一推,将托辊一下子扳到了极限位置,煤流方向稍微扭转一下后又迅速恢复到原位。可怜的小陈觉得自己此时真有些“山穷水尽”、“黔驴技穷”了。调吧,没有效果;不调吧,随时都有洒煤的危险,到时候不仅累人而且还弄得四处都是煤粉。

正苦恼时,副班长赵怀川走了过来:“不用急!皮带调偏其实很简单。学过开车吗?调偏就象把握方向盘,煤朝哪边偏,就朝那边调。头部和中部是微调,尾部是大调。现在就需要大幅调整。”听了这话,陈晨来到皮带尾部,小心翼翼地打开固定绳索,按照副班头说得方法,将尾部下托辊轻轻朝前一推,嘿!!还真灵,煤流不偏不斜,正在皮带中央,顺畅地流进了煤仓。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需躬行”呀!

随后,副班头和小陈一起顺着皮带边走边说,皮带运行稳定时,可以来回巡视一下,检查设备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来到煤仓皮带层,副班长又问道:“会看仓吗?”小陈不好意思地说:“有点担心,不敢说。没有试过。”“不用怕,试一试!很容易的。你要学会根据负荷的大小估计煤流时间的长短。刚开始,要养成勤看表、勤看仓、勤比较的习惯,把握好仓位、时间、煤量以及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关系。等以后熟练后看仓的次数就可以适当的减少了。”一席话说得小陈心里热乎乎的:“班头儿,感谢你的倾囊相助!不用一个班的时间,咱就把你的技术秘笈全部学到了家!”“应该的,教会你们也是我的工作职责嘛!”

【笔者评说】“技术秘笈”,企业发展的“宝藏”

《实践论》表明:“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或外域的知识。”“技术秘笈”作为实践真知,是生产实践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对己是直接经验,对人是间接经验。班组员工应该努力实践,积极发明“秘笈”,相互传授“秘笈”,科学接纳“技术秘笈”,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迅速成长。

  一是主动投身实践,创造发明“秘笈”。“技术秘笈”之所以能让人出类拔萃,光彩照人,是因为它吸收了历史精华,同时紧密联系实际而产生的瞬间灵感。班组员工应重视实践操作,勤于动脑,才能事事都巧干,人人都有技术秘笈。这位班长对新员工的“技术秘笈”倾囊相助,是从自己日常实践工作中日积月累的精华,是生产技术的“秘笈”,是技术创新的“火源”。

二传授“秘笈”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其一,“秘笈”具有传承性。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曾谦虚地说:“假如我能比别人了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意义就是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个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得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事事躬亲。学习别人的“秘笈”,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历史的“金字塔”上,站得愈高,看得愈远,进步也就愈快。其二,秘笈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善待它。技术“秘笈”也有它的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的变迁、设备技术的更新,新的秘笈将取代原有的秘笈,昔日的秘笈将褪去光环,成为历史的“金字塔”,成为后人依靠的“肩膀”。但是如果不曾被发现,那将会逐渐被遗忘,永久被埋没,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所以秘笈必须适时适地广泛采集推广。

从传授岗位秘笈到新员工迅速进入岗位角色,从一条合理化建议到广泛收集“秘笈”,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我们个人、班组、企业,乃至社会,正是在不断地辨证接纳“秘笈”、学习“技术秘笈”,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最终促进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更应该推广“秘笈”,让它成为班组进步的助推器,成为企业创新的“火种”,成为社会发展的燎原之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9:11:37 | 查看全部
好稿 !!再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