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员工今日谈第10期】你对给孩子放“春秋假”怎么看?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26:17 | 查看全部
俄罗斯:学校每到三四月份会放10天春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26:58 | 查看全部
微调查:学生老师家长大多不支持

  近日,据传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5日记者走入校园做了一次微调查,大部分孩子的态度是,如果这是多给的假期,欣然接受;如果要从寒暑假里“抠”出来,大伙会说“NO”!

  25日上午,记者来到锡师附小操场,逮了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他们都表示已经听说过要放春秋假的事情,孩子们嚷嚷道,如果是多送的当然要了。只有五年级的李同学表示不赞成,他怕影响学业和自己安排业余爱好的时间。“如果突然调整了放假时间,就会把我的时间表给打乱了。”小朱和他的同学小戴、小范则表示,他们是赞成多放假的,因为“能放假总归是好的。”但他们赞成放假的前提是,这些假期不能从已有的寒暑假里扣除,这样他们就“不干了”。该校副校长承志宏告诉记者,这几乎是大部分孩子的想法。记者同样在扬名中心小学了解了一下,发现两个学校几乎九成的孩子都是这么想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寒暑假是非常必要的。

  事实上大部分老师认为,在江南地区寒暑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承志宏表示,无锡以及周边地区都是四季分明的天气,夏天和冬天都很明显。很多学校还没有设置空调。就比如说今年冬天突然发了冷讯,就明显对孩子们造成了影响。每年无锡都是7月放暑假,到9月上课,其实很多无锡人都知道9月的天气还是非常炎热的,要是那一年逢上秋老虎,那肯定又会对学校的教学产生影响。所以如果要为了放其他假期而提早结束暑假让孩子回校上学,其实是不科学的。扬名中心小学的部分老师则表示,其实现在春天有清明假期,秋天有端午假期,都能算短暂的春秋假期,而且还配合了家长的时间表。此外,如果真的要放春假的话,不如略微延长寒假。

  记者从一些家长那里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并不看好春秋假期,因为他们觉得“不好安排”。“给孩子放春秋假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带孩子出去走走,去旅行,去游学,但是往往孩子有时间了,我们却凑不上。如果最后这些假期沦落为孩子在家吃吃睡睡的大周末,这就没有意思了。”东林中学退休教师钱玉鑫认为,给孩子放四假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许是想向外国学习先进理念,但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至少说不符合无锡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目前中国中小学生共有寒暑假大约80天左右,但这80天往往很多被利用在补课上,想分割这些假期,让孩子“出逃”是好的,但中国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在填鸭式教育下变差之后,这些断断续续的假期反而可能造成孩子情绪的不稳定。记者从一些学校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一些老师认为,小学生连过一个周末都会情绪波动,每次回校都要重新“休整”,如此频繁放假,真的有益于中国孩子的管理和学习情绪吗?(祝筱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28:23 | 查看全部
三人谈说“春秋假”:放不放?怎么放?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秋假,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较之高校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放春秋假则要难得多,谁来放、怎么放、放多长、会不会影响教学……今天的三人谈,关注春秋假的一系列问题。
假,一定要放
李光金:不管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多一个假期便少一分负担。即使不增加假期总量,有了春假和秋假之后,学期有可能变成三个或者四个,学期时长缩短,师生张弛有度,可减缓身心压力。总体上,中国的学生学习时间偏长、课业负担偏重、锻炼及娱乐时间偏少,合理安排休假或适当增加假期时间都是值得期待的。著名教育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在上世纪30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假期与知识生活的解放》,文中提出假期是每一个学生“解除痛苦恢复自由的上好机会”。
张涨:从本次国家出台政策的大背景来看,还是着眼于对旅游的推动,更强调学生春秋假与职工带薪休假的结合,这是考虑到社会现实而做出的决定。目前带薪休假既得不到完全保障,学生的假期也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使得旅游高峰过于集中,即便有出游欲望的家庭,看过了五一、十一各个景区“人人人人人人”的奇观,对旅游也提不起太多兴趣了。如果学生有了春秋假,与父母的带薪假期重合,对于错峰旅游很有帮助。
练洪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春秋假”并非今天才提出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农村学生就有“春秋假”,不过那时叫“农忙假”。所谓“农忙假”,就是在农村农忙季节(南方就是收割水稻或插秧时节)给学生放假,让学生帮助大人到田间地头劳动。一些低年级或家中没有田地的学生,“农忙假”也就是名副其实的“春秋假”。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能在百忙的读书生涯中偷闲,实在是难得的奢侈。现在仍有一些地区安排一周时间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兼有休假性质,受到学生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4:02 | 查看全部
孩子盼着放春秋假 父母乐了:请假陪你玩?
教育主管部门:广元实施一年4假的条件尚不成熟

    18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指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也就是说,今后,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生有望在一年中享受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4个假期。对此,广元社会各界有反对有支持,不少市民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教育界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张毅:我市实施条件不成熟

    张毅说,目前在我市实施4个假期的条件还不成熟。一方面学校基本与政府部门同步作息,一年的假期已经够多的了。再增加两个长假期,无非就是将五一和国庆再延长几天。其他时段没有空间了。另一方面如果再另外增加长假,学生在寒假、暑假就要上课,那样的天气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从农村学校的实际来看,更加不利于学生成长。因为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在假期和家长在一起,家长们都在外地忙着打工。
    张毅认为,发展旅游不能以增加农民负担为代价。能够带薪休假的,在社会上的比例还不算很高,特别是广大农村,所以这项措施离农村学校还很遥远。
    张毅还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一样,家长们不可能在学校放假的时候都同时休假。尽管说春秋两季适合孩子出门游玩,但是孩子们主要任务是学习成长,应该将最好的时光用来学习而不是游玩。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贺老师:学生有更多时间长见识

    “作为老师,对学生休春秋假我很赞同。因为学生的学制周期漫长,不宜学生的身心发展,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把寒暑假分成四份后,学生有了更多课外实践的机会,也有更好的时间段去旅行,长见识。”贺老师说。
    不过,令贺老师担心的是,增加放假的时间段以后,学生在校外的安全保障也成为社会隐患,无疑会给家长和老师增加管理负担。

家长态度
    有人支持  有人怕增加负担

    市民汤先生说,他女儿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上学期间每天在学校上完课后,回家还要花两个半小时写作业,学习压力很大。而寒、暑假期时间较长,作业也是根据期末成绩的好坏而布置的,所以休息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因暑假太热、冬季寒冷与春节,很少出行。如果能有4个假期,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处玩玩,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家长管女士则认为,孩子休四个假期不可行。她说,他们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没有长假期,也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并且孩子在家一天就会负一天的责任,上班时也会担心孩子,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工作。
    “儿子已上初二了,玩心比较大,每次假期后再回学校上课,都会有大约一个星期的过渡期,放假次数多了,对孩子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市民杨女士说。
    张先生是一位媒体工作者,他说过去学生没有春假、秋假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从让孩子休闲旅游的角度提出的,现在有这样的条件,考虑如此改革可谓正当时。但是,实行这一制度还有个前提,即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可行,如果家长没有假期,那么孩子放假后多数都只能呆在家中,对家长来说是一种负担。

学生反应
    休息时间更多  大多表示赞同

    喜欢看新闻的初一学生何吟涛担心4个假期和现在的寒暑假期一个样,都是如山的作业等着他,而不是跟父母出行,放松身心,“我们现在一到假期就是大堆的作业。这个寒假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做整整一上午的作业,累得够呛,休息时间太少。以后多出了春假和秋假,恐怕还是一样的状况。”
    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季说喜欢这样的假期设置,“暑假太热,寒假太冷,只有春天和秋天比较适合出行,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出门走走,但是不知道家长们到时能不能请假陪我!”
    高二学生李双伶则直言最好不要这样放假:“我们马上就高三了,学习时间很宝贵,而家里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气氛。但如果不是要毕业的话,我还是希望这样分段放,可以适时地休息一下。”

广元晚报记者  管寒冰
实习记者  尹泽娟  杨春

全国首设>>>
2004年杭州开放“春秋假”
    浙江杭州市教育局于2004年3月提出了《调整中小学假期和作息时间的意见》,在每学年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将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两假期改为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制,实行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杭州春秋假一般是这样放的——
    春假:一般和五一劳动节统筹安排,比如现在五一劳动节放3天,春假就多放3天,这样孩子的假期就有6天。不过对于初三和高三毕业班,因为面临大考,春假不放。
    秋假:有两个时间供学校选择:一个是和十一假期统筹,多放2-3天,一个是安排在学期期中考试后放。秋假主要是让学校结合自身安排,鼓励学校多带孩子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他山之石>>>
看看国外学生如何放假

    英国:学校在两个学期之间一般会安排春假和秋假各一星期。有的家长会让上小学的孩子在春假里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在老人们居住的农庄或者海边亲近大自然;有的父母会请假轮流陪孩子过假期。不少上中学的孩子则结伴去周边国家旅游。
    美国:中小学生的假期每年大约有193天,其中春假一个星期,暑假两个多月,冬假两个星期。美国公立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社区服务,所以假期就是学生做义工的大好时机。
    日本:学校的假期一般为每年3次:暑假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寒假从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春假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不到两周。
    俄罗斯:学校每到三四月份会放10天春假。

晚报立即评>>>
有钱有闲,才能真正休闲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何此时出台,其意义扼要地说,就是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统筹解决有钱、有闲之后怎么真正享受“休闲”这一大课题。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是时代的产物。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公共假期已有115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解决“有钱”问题之后,就要面临“有闲”的问题。“有闲”并不意味着就能真正享受“休闲”。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普遍承受较大工作压力,亚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科学处理工作与生活节奏,确保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从社会就业角度看,“没钱”的“有闲”就是失业。国民旅游休闲恰恰在不同时间段,使不同人群可以获得“有钱”与“有闲”的转移交换。未来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增强,“钱”与“闲”之间将有更良性的互动发展。
    广元晚报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4:39 | 查看全部
为中小学放春秋假是时候了

■ 视点

只要安排合理,放春秋假不会荒废学业,对青少年的利处却是多方面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其实,此前一些地区已作过安排春假的尝试,有些则与后来的社会“长假”同步,但专门安排春秋假,对基础教育而言,有特别的意义。

为了建设教育文明,为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设春秋假的探索,现在是时候了。

学生未必会在春秋假去旅游,很多家庭也没有这样的条件。社会和学校应提供丰富的活动供学生选择,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和社团活动,可以安排在春秋假。学生也可以发展学习兴趣,参加劳动,做家务,看看闲书。

只要教育观念正确,社会重视家庭重视,放春秋假不会荒废学业,只会增进学习力。比如,中国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实地参观过工厂,对“车间”、“流水线”一无所知,可以考虑利用假期去参观。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也有限,多年前我曾带学生到农村“社会实践”,学生见到农民家养的猪,纷纷上去合影,因为“多年吃肉,没见过活猪”。还有学生从小就没能认认真真地参观过一个博物馆。如果在假期里安排学生从容地在博物馆呆几天,就相当于读完几本大书了!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情况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放春秋假的问题上,是否放,如何放,需要因地制宜,不要搞一刀切,要考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当然任何措施都有可能顾此失彼。2001年台湾取消实行多年的中小学春假制,多数家长支持,而学生和教师则多反对。但无论如何,不要因噎废食。当然还得强调:如果地方教育部门认为条件不成熟暂不考虑放春假秋假,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要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话去吓唬小朋友。

□吴非(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5:13 | 查看全部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可是执行起来又是多么的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5:39 | 查看全部
孩子一放假,一些家长就开始挠头,特别是孩子小的家长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6:07 | 查看全部
给孩子放假自然是好事,但是家长们如何陪孩子却成了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6:51 | 查看全部
如果给孩子放春假,但是没有父母的陪伴,这假未免就属于白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4:37:22 | 查看全部
两下为难的境地,谁来处理好这里面的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