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甘油三酯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15:42 | 查看全部
TG测定

TG测定的结果受取样时个体生物学变异(CVb)和分析不精密度(CVa)的影响[3]。一般情况下,CVa相对较小(约为3%),而CVb占总变异的90%多[6]。即使严格按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要求控制的个体,在2周内2次所测的TG结果差异百分比约为胆固醇的5倍,75%以上的个体在两周内的变异大于10%。李健斋等[9]研究发现,中国人群血清TG个体间变异为28%,居所有血脂项目之首。国外资料表明,空腹2.5月的人群TG变异约25%,非空腹状态的变异更大,日间约为6.3%~65%,月内为12.9%~34.8%,一年为12.9% ~39.9%,以上数据均为正常个体稳定饮食状态的结果,某些病理状态下的波动会更大。
为减少上述变异对TG测定的影响,NCEP建议受试者在两月内分次测定,两次间至少间隔一周,测定结果取均值。但当血脂水平远离医学决定水平时,则无需多次取样。标本采集要求受检者在前三周内不改变饮食习惯,采血前至少12h不进食,72h不饮酒。抽血后应尽快检测,某些含有高活性LPL的标本,如用肝素治疗的病人标本,TG常会过度水解。标本最好放在冰浴中,2h内分离血清。室温放置1天TG下降达34%。Eberly等研究发现非空腹高TG血症的发生明显多于空腹,而两种状态高TG血症所致冠心病的危险基本相同,因此测非空腹TG更有利于冠心病危险预测。
临床上常见到肉眼脂血标本,这常与一些潜在的错误有关。其中之一是LPL水解TG时产生的“清除效应”。在用血清而非试剂作空白时,大颗粒TRL散射引起假性高基线吸收。随着反应的进行,TG被水解,脂蛋白颗粒变小,浊度也减小,总的效应是在吸光度上升(产生NADH)的反应中,结果轻微偏低。这种误差所占比率较小,且只发生于高浓度TG标本中,其误差通常是可接受的。另外,肉眼脂血标本特别是CM含量过高者,由于CM漂到样品杯上层使标本成为多相。因此对于肉眼脂血标本,应充分混匀且尽快检测。TG水解产生大量脂肪酸,特别是脂血标本,由于其浊度和产物的抑制作用,对分析也有影响。在反应的缓冲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或α-环式糊精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TG测定的标准化

美国的TG测定的参考系统较为完善,其推荐的决定性方法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建立的ID/GC/MS法,以13C3甘油三软脂酸酯为内标,可测总甘油酯和“净”TG,一级参考物质为NIST的SRM1595(三软脂酸甘油酯);参考方法为CDC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一直被用作美国CDC-NHLBI血脂标准化计划中的参考方法,该法用Supelco的三油酸酯和NIST的三软脂酸甘油酯标准物质SRM 1595的2:1混合物作标准,测定值不仅是TG,还包括(或部分包括)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二级参考物质有NIST的SRM1951a、CAP RM026及CDC的多种冰冻血清。此法此参考方法步骤繁琐,实验室间进行方法学转移比较困难,CDC拟对其进行改进,以期在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建立一个结合提取、水解步骤的酶法作为“指定参考方法”。
国内陈文祥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总甘油和游离甘油的方法,测定总甘油酯的相对不精密度小于2%,游离甘油小于4%,总甘油平均回收率100.0%,游离甘油99.7%,与ID/GC/MS法相对偏差不大于±2%。此法拟推荐为中国TG测定的参考方法。
血脂测定标准化并非要求统一测定方法,而是要求实验室测定结果达到所制定的技术目标。对于TG测定,国内外要求不精密度(用CV表示)应不大于5%,不准确度(用偏差表示)应不大于±5%,总误差应不大于15%。总误差=偏差%+1.96CV(与参考血清的靶值比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血脂实验室已于2002年3月被接纳CDC的CRMLN成员(全球共12家),在血脂测定的标准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TG测定的参考系统正在建立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16:31 | 查看全部
疾病危害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甘油三酯高的后果是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小斑块,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而血管壁上的这些块状沉积会逐渐扩大面积和厚度,使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血流变慢又加速了堵塞血管的进程,严重时血流甚至被中断。这时,甘油三酯高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了。除了血流中断,阻塞物脱落还能造成血栓;甘油三酯高的后果无论发生在哪个部位,对人体损伤都很严重。如果在心脏,可引起冠心病、心梗;在大脑,可发生脑卒中、中风;发生在眼底,会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在肾脏,可引起肾衰;发生在下肢,则出现肢体血流不畅导致坏死。
此外,甘油三酯高的危害还包括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还能够加重肝炎、致使男性性功能障碍、导致老年痴呆等。研究表明,甘油三酯高的后果还包括一点,它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17:47 | 查看全部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参考范围:<2.3mmol/l(<200mg/dl)。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当tg>4.5mmol/l(>400mg/dl)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 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 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妊娠等。
(3) 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TG>11.3mmol/l(>1000mg/dl)。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单纯的高TG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极易引发脂肪肝等症。
测定血清TG水平主要用于了解机体内TG代谢状况、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和评价冠心病危险、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应用Friedewald 公式计算LDL-C水平等4方面目的。其中应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有3个前提条件,结果的可靠性也受TG浓度的影响,随着直接检测LDL-C的方法逐渐成熟,该公式应用越来越少。
由于种族、饮食等的差异,各国的分类水平也不尽相同。如荷兰认为理想的TG浓度为<1.1mmol/L,在1.1~4.0mmol/L范围内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增加,>4.0mmol/L危险下降,极度升高则患胰腺炎危险高度增加。土耳其的研究表明TG中等程度升高(即1.6~2.5mmol/L)时冠心病危险增加。目前国内的划分标准为:合适TG水平≤1.69mmol/L;>1.69mmol/L为TG升高。NCEP成人治疗专家组第3次报告(ATPⅢ)将血清TG分为4个水平:≥5.64mmol/L为极高,2.26mmol/L~5.63mmol/L为升高,1.69mmol/L ~2.25mmol/L为边缘性升高,<1.69mmol/L为正常。ATPⅢ认为降低TG治疗比升高HDL-C更重要,将LDL加VLDL胆固醇的和〔定义为非HDL胆固醇〕(TC-HDL-C)〕作为高TG人群(≥2.26mmol/L)治疗的第二靶标。
TG增高主要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AS、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减、胆道梗塞、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11.3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一问题,以往学术界存在争议。一些研究发现,在单因素分析中,TG水平上升与冠心病危险呈正相关。TG升高常伴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经多因素分析修正HDL-C等其它危险因素后,TG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在许多情况下会减弱或消失。但近些年许多大规模流行病学和前瞻性研究分析显示,高TG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一些TRLs被认为是致AS因素,TG和HDL-C一样,成为冠心病防治的目标之一。虽然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TG水平,但临床中大部分血清TG升高见于代谢综合征。鉴于TG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TG水平高低做出分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虽然许多情况下TG水平升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评估所起作用不如胆固醇,但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还需注意的是,极高浓度的TG还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因此,对于TG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尤其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TG测定的参考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收集中国人群的TG资料,提出人群TG水平划分标准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18:42 | 查看全部
选择食物

1.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

所以 甘油三酯高的人饮食应有节制,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及豆制品、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有助降甘油三酯的食物,如:沙丁鱼、大马哈鱼、甜杏仁、马齿苋,还有豆类,大蒜等。
3.还有一些利于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的食物: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洋葱等,也可以常吃。
4.饮牛奶宜去奶油,不加糖。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食物用素油,少吃油煎食物。少吃花生,因其中含油甚多,但可以食用核桃肉、瓜子仁、果仁等。
5. 还有一个中药验方:坚持用生山楂泡水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19:58 | 查看全部
偏高原因

    甘油三酯高的原因[
       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甘油三酯高常见于遗传。
2、继发性则可以继发于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透析、胆道阻塞等;也
可继发于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烟酒等。
因疾病导致的甘油三酯高主要是各种原因致使脂肪代谢异常。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甘油三酯高,因为甘油三酯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只有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当进食大量脂肪类、尤其是动物脂肪食品后,可测得体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而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加工精细的粮食进入体内后,则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从而会引起甘油三酯的升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21:32 | 查看全部
治疗保健
    高甘油三酯治疗以药物为主,中药类降血脂药在降甘油三酯方面的作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做用,如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因为效果确切,副作用小而在临床上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西药和保健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苯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如氯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但需注意的是,他汀类与贝特类两种降脂药物不能联合应用,否则会有一定几率产生横纹肌溶解的严重并发症。
② 烟酸及其衍生物,如烟酸、烟酸肌醇酯、阿西莫司。
③鱼油制剂,如多烯康胶囊。
④ 抗氧化制剂:如:虾青素、叶黄素、CoQ10、花青素、葡萄籽、灵芝孢子油等,以虾青素最强。抗氧化制剂的主要特点是降低甘油三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联素,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因为,主要是植物提取物,没有发现其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
    高甘油三酯者:蛋黄,鱼籽,蟹黄等是否该吃?过去的看法:不能吃,过去的看法只是注意到了其中的脂肪(其实有色卵子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但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有价值的天然色素成分,如蟹黄和鱼籽以及野生的蛋黄都含有一定的虾青素、叶黄素、b-胡萝卜素等,这些都是很强的抗氧化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 16:03:53 | 查看全部
长知识了,王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8:49:37 | 查看全部

回 26楼(胡云峰) 的帖子

感谢云峰老师支持。

感谢云峰老师支持。

感谢云峰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5 09:26:32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21:14:51 | 查看全部

回 28楼(杜方杰) 的帖子

杜老师中秋快乐!

杜老师中秋快乐!

杜老师中秋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