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鸿雁

新中国成立65年,您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发表于 2014-9-24 17:43:51 | 查看全部
30年前,摊煎饼,鏊子上抹上猪油就感觉香得不得了,如今,花生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蚝油......不同口味,任你挑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17:45:07 | 查看全部
30年前,过年时穿件花褂子就乐不可支,如今,衣服多得盛不了,淘汰率超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46:0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0楼登高的温石于2014-09-24 17:43发表的  :
30年前,摊煎饼,鏊子上抹上猪油就感觉香得不得了,如今,花生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蚝油......不同口味,任你挑选
好吃的大大滴多了哈,谢谢峰主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46:3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1楼登高的温石于2014-09-24 17:45发表的  :
30年前,过年时穿件花褂子就乐不可支,如今,衣服多得盛不了,淘汰率超高
哈,衣服的确多了,以后少买点啊,别浪费,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18:50:09 | 查看全部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谁不说俺家乡美!”喝着家乡水长大的我,对以前的“马达水库”——我的家乡,却不曾有过这样的自豪感。12岁时,我离开了家乡到父亲工作之地巡场煤矿子弟校读初中,后来我在读学习期间,同学和我一起,经过30公里的崎岖山路到家乡玩过后,都大惊小怪的说:“你们家乡山路难走,茅房难住,乡街极短,但山青水秀”说得我脸都红了,他们却往返多次和我一道回到家乡,因为这里是一个钓鱼的好去处。

   家乡,孕育着我的祖辈乡亲,目前大多数亲戚还在家乡周边,因怀有浓重的思乡情结,每年总要回一次老家。两年前,因工作及锁事实在抽不开身,在今年严冬时节,我利用元旦休假再次回到家乡。仅仅两年,家乡变化之快、之大,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听母亲说家乡修上了马路,那个心旷神怡,嘿,我正拿到了驾驶证,借上高中同学的美人豹红色跑车,步行需要三个小时的路程,用着不老道的驾驶经验,也仅用了不足一个小时,就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家乡。从巡场主城区出发,通过洞底、龙头、铜锣、干树子到了家乡的井江乡街道,汽车一直行驶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而且路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路两侧整齐多样的竹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有的浓绿,有的嫩黄,远处,则是绿油油的油菜地或果园。这样的环境让我一路心里舒畅。回家路上,我还高兴的发现,车子前行不多远,路旁就会有醒目的牌子,写明不同方向路段的名称、里程。由此不难想象,家乡已经形成遍布城乡、纵横交错的密集路网。和前些年相比,无论路网密度,还是路况,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沿街而下,又沿坡而上,进了我家乡所在的村社马达村,这个村社因“马达驼”水库而命名,一村八社,而我土生土长在最坡顶的马达六社。此时的村道路宽只有2.5米,坡道和弯道奇多奇险,我的车不敢继续前行,毕竟我是驾驶实习生。这时由我弟接过车继续前行,我坐入副驾,映入眼帘的,多是修建一新的双层楼房,不少人家还建有别具特色的门楼,美观、气派。村中一尺宽,悬吊在水库悬崖上的泥土路已成硬化路面,雨天走路鞋上不再沾泥了,大风起伏时不怕被风卷入河中了,摩托车、面包车在路上穿梭而过。尤为可喜的是,街道通往村庄扩延的地方,还建起商住小区,那个劲呀,通过了解,才知道宜叙公路将从乡街穿插而过,太平至花滩公路等正在紧张筹建中,而五年规划中,长宁至太平将修建成快速通道,驱车仅需10分钟。继续前行,依次是我就读过的井江乡中心小学校和新建的井江中学,形成了非常规整的教学楼和操场。晚饭后,不少人正来这里活动,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休闲生活。这些景象,让我强烈感觉到家乡确实富了,乡亲们的生活质量高了。

    科技搭起致富台,文明唱响幸福歌。当我和乡政府一位朋友交流时,领悟到了家乡人抓经济建设卓有成效,抓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声有色。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家乡要脱贫,教育必先行。家乡人特别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视教育,不惜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运用到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他们把修路作为惠民政策,认识到了“要得富,先修路”的硬道理,各个村社的村民正在如火如荼挖掘着,为美好的新农村而奋斗。

    当初的家乡,我父亲在矿区从事采煤工作,而母亲在家乡带着我子妹三人,就拿挑水来讲,挑一担水就得来回一个小时,遇到天干时节,还得四处寻水,一去或许就是半天,更不谈考虑水质问题了。而今,打井、钻探、政府不但为村民解决用水问题,同时也考虑着水质问题,一座10米之深的水库全部放干,重新建筑加固,此举将彻底消除乡亲们对用水的担忧。

   我虽然少小离家定居珙县,但乡情依依,牵挂家乡,分享着乡亲们的喜悦和幸福,由衷地为为蜀乡竹海长宁太平(长宁县井江乡)的发展而喝彩,我想,今后我今后每年至少也要回家一次看看,看看新的发展,新的变迁,家乡新的成就。
   
   36年过去了,从贫穷到小康,从农村到城镇,从学习到工作,从员工到管理,我深有感触:这就是党和祖国赋予我们的幸福,这就是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9:13:0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4楼cmfrjtly于2014-09-24 18:50发表的  :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谁不说俺家乡美!”喝着家乡水长大的我,对以前的“马达水库”——我的家乡,却不曾有过这样的自豪感。12岁时,我离开了家乡到父亲工作之地巡场煤矿子弟校读初中,后来我在读学习期间,同学和我一起,经过30公里的崎岖山路到家乡玩过后,都大惊小怪的说:“你们家乡山路难走,茅房难住,乡街极短,但山青水秀”说得我脸都红了,他们却往返多次和我一道回到家乡,因为这里是一个钓鱼的好去处。

   家乡,孕育着我的祖辈乡亲,目前大多数亲戚还在家乡周边,因怀有浓重的思乡情结,每年总要回一次老家。两年前,因工作及锁事实在抽不开身,在今年严冬时节,我利用元旦休假再次回到家乡。仅仅两年,家乡变化之快、之大,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听母亲说家乡修上了马路,那个心旷神怡,嘿,我正拿到了驾驶证,借上高中同学的美人豹红色跑车,步行需要三个小时的路程,用着不老道的驾驶经验,也仅用了不足一个小时,就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家乡。从巡场主城区出发,通过洞底、龙头、铜锣、干树子到了家乡的井江乡街道,汽车一直行驶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而且路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路两侧整齐多样的竹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有的浓绿,有的嫩黄,远处,则是绿油油的油菜地或果园。这样的环境让我一路心里舒畅。回家路上,我还高兴的发现,车子前行不多远,路旁就会有醒目的牌子,写明不同方向路段的名称、里程。由此不难想象,家乡已经形成遍布城乡、纵横交错的密集路网。和前些年相比,无论路网密度,还是路况,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
家乡的变化真大,而老师也已经成材,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0:07:00 | 查看全部

回 44楼(cmfrjtly) 的帖子

感谢罗老师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0:07:27 | 查看全部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谁不说俺家乡美!”家乡越来越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0:20:01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20:20:18 | 查看全部

回 2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新宇老师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