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3|回复: 21

【历史上的10月13日】

发表于 2014-10-13 08:04: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0月13日平台cjh671013、熊旭东、lhy20070910、沧海、阳光通讯、逆光远航、任方圆七位老师过生日,生日快乐!  
2.2001年10月13日 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芯片“龙芯”问世
3.1998年10月13日 科索沃危机爆发
4.1998年10月13日 美籍华人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1997年10月13日 超音速的喷气式汽车试车成功  首次实现了人类在陆地上突破音障的梦想
6.1994年10月13日 乒坛爆发“小山智丽”风波
7.1994年10月13日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
8.1989年10月13日 世界最大铜佛在香港圆顶
9.1988年10月13日 南京发现民国银行第一种钞票
10.1987年10月13日 建国后第一家典当商行成立
11.1987年10月13日 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获诺贝尔和平奖
12.1983年10月13日 印尼籍轮撞沉我大庆油轮
13.1971年10月13日 我国与布隆迪复交
14.1970年10月13日 中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
15.1962年10月13日 巴拿马运河大桥建成
16.1949年10月13日 中国少年儿童队(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成立
17.1941年10月13日 弘一大师圆寂
18.1925年10月13日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诞辰
19.1903年10月13日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诞辰
20.1884年10月13日 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5:59 | 查看全部
2001年10月13日 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芯片“龙芯”问世
  2001年10月13日,我国第一款通用式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龙芯”问世。专家指出,“龙芯”的性能虽只与国际芯片业老大英特尔的奔腾II相当,但由于我国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所以对自主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CPU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心脏”。我国市场上的电脑,无论品牌为何,CPU均来自境外,因而长期被称为“无芯”。
  在此前由中国科学院举行的鉴定会上,专家认为,“龙芯”在CPU体系结构设计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在动态流水线的具体实现技术和硬件对系统安全性的支持方面有重要创新。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介绍说,“龙芯”芯片含有600多万个晶体管,可执行250多条指令,采用了当代CPU制造的绝大部分先进技术,可运行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和多种兼容的实用软件,可以抗御一大类缓冲区溢出攻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6:12 | 查看全部
1998年10月13日 科索沃危机爆发
    1998年10月13日,科索沃危机爆发。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人口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阿族人于1991年单方面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近两年又组建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手段独立,当然南联盟是不会接受的。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装分子同塞族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从此,阿塞两族的矛盾升级,武装冲突不断。
    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急了,他们认为,如果科索沃局势失去控制,将在巴尔干地区引发一场比波黑战争更可怕的战争,从而甚至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安全,因此,西方国家介入了科索沃危机。
    7月5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科索沃阿族政治领导人鲁戈瓦会谈,表明美国政府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然而,南联盟在北约军事威胁面前并未罢手,反而加强了武装打击和围剿。
    有战争就有难民。到了8月,科索沃难民已达20多万,西方国家担心会引发难民潮。安理会再次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北约甚至威胁要对南联盟动武。10月11日,迫于北约的军事压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将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10月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攻击。
    从2月开始,科索沃阿赛两族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部分西方国家的介入。从2月开始,科索沃阿赛两族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部分西方国家的介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6:31 | 查看全部
1998年10月13日 美籍华人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华人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人罗伯特·B·劳克林、德国人霍斯特·施托默和美籍华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电子在强磁场中的分数量子化的霍尔效应。这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皇家科学院的公报说,施托默和崔琦1982年在利用超强磁场和低温做实验中发现了这种现象。一年之后,劳克林通过理论说明了上述两人的发现。这一发现对人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普遍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意义。三位科学家的贡献使得人们对量子物理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现代物理学新的重要理论概念的发展。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已入美国籍,196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于1984年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奥列佛·伯克利奖,1998年还获得了世界著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物理奖。
  劳克林1950年生于美国加州,197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1989年起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施托默194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77年获斯图加特大学物理学博士,1992年至今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并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98年12月,他对采访他的记者谈了治学为人之道:
  崔琦认为,“获得成功,要有一定的运气和时机,但勤奋是基础。”他说,他每年都要带二三十个研究生,他们都很刻苦,往往把别人花在舞会上的时间花在了实验室,周末不休息,一天工作10至12小时是常有的事。
  一般人看来,学物理非常枯燥,不容易出成果,与学法律与商业的人相比,也挣不到大钱。但崔教授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搞物理研究只要投入,就会趣味盎然,每当有新的发现,哪怕是很微小的发现,也会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崔琦还说,要想成功,千万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常常鼓励学生们往前看,相信自己从事的是对人类有用的事业。”他说,“如果只为一日三餐,并不需要去做研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便可达到目的。做学问可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能对别人有用。”
  崔琦指出,在相信自己的同时,还要相信别人。只有向别人敞开你的胸怀,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做到这一点对于远离故土到异国他乡求学的中国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要承受比别人更大的压力,如果不能与周围的人接近,很容易陷入孤立。
  崔琦谈到他的那些来自中国名牌大学的一流学生时说,“他们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我告诉他们,做学问可不是做作业,那只是重复前人做过的事。”他打了一个比喻,就像在旷野或森林中寻找回家的路一样,需要有开创性的探索精神。
  崔琦喜欢“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格言,而今年获诺贝尔奖,却是多年心血耕耘换得的大丰收,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一收获,崔教授淡淡地一笑并不直接作答,他说他将与往常一样,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他的书,埋头于物理学研究,因为那是一个令他感到其乐无穷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6:49 | 查看全部
1997年10月13日 超音速的喷气式汽车试车成功  首次实现了人类在陆地上突破音障的梦想
    1997年10月13日,英国空军驾驶员安迪·格林驾驶一辆特制喷气式汽车,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中飞速行驶,以1229.55公里的时速首次实现了人类在陆地上突破音障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9:24 | 查看全部
1994年10月13日 乒坛爆发“小山智丽”风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广岛郊区的亚运会乒乓球馆。
    当小山智丽以3∶1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坛“大姐大”邓亚萍斩于拍下,夺得亚运乒乓球女单金牌时,这位中国“海外兵团”的重要一员,忍不住痛哭失声。
    无数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时刻,目睹了曾是炎黄子孙的小山智丽,站在领奖台上,面对着太阳旗在日本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众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时刻。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为中国教练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亚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汉奸”、“叛徒”、“卖国贼”......一时间,中国人久已不用的骂词扑向了千夫所指的小山智丽。
    对于她在场上大叫“吆西”,听起来确实极为刺耳,尽管圈内人透露,这是她在国内打球时就养成的习惯,但我宁愿听她喊“好球”,或其他什么口头语。
    比赛间隙,当中国记者想采访时,她不是盛气凌人,就是嘣出几句日语搪塞。以至有中国记者损她:“何智丽,你难道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吗?”
    有关小山智丽夺冠在中、日两国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夺冠的第二天,翻开日本各大报纸,反应都相当冷静,大都引述她自己夺冠后的表露,没有任何民族情绪的渲染;但国内各传媒的反应却相当强烈,许多报纸为此发表述评,内容以责骂小山智丽为主,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那么,小山智丽到底在向谁挑战?
    小山智丽的挑战,不仅是在挑战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旧的体育体制,亦是在挑战我们在诸多领域内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如果我们不对不合理的旧体制进行大胆改革,那我们将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3 08:09:3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9:36 | 查看全部
1994年10月13日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4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迄今为止,日本已有8人摘取诺贝尔奖桂冠,其中,物理奖二人,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等奖各一人。近年来,井上靖、井伏鳟二、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年年被提名,其中,井上靖和安部公房呼声最高。每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获奖名单那天,井上家前总是车水马龙,记者蜂拥而至,受到佳肴美酒的热情接待,而每次又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大江亦然。3年前,他叮嘱四国爱媛县老家的三妹富佐子,为免老母失望,不要告知又被提名。这次,大江名列前茅,92岁的老母喜上眉梢,表示要去大江9岁时病故的父亲墓前,告慰其在天之灵。
  按瑞典文学院的规定,作家本人不得毛遂自荐,候选人仅限于在世或提名时未作古的作家。如今,除大江外,井上靖等人早已溘然长逝。
  对于大江获奖,瑞典文学院宣称,大江“以诗的力度构筑了一个幻想世界,浓缩了现实生活与寓言,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扰与怅惘”,强调大江“深受以但丁、巴尔扎克、艾略特和萨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通晓西方现代派传统,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笔触,勾勒出当代的人生况味”。日本文艺评论家则认为,26年前川端以日本古典抒情美,令西方人士耳目一新;大江则以西方现代派风格与国际接轨,博得评委的青睐。
  大江的前期作品受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影响,后期对美国作家诺曼·梅勒所鼓吹的观点产生共鸣,并借鉴结构主义进行创作尝试。1957年,他在东京大学学习期间以《奇妙的工作》在文坛脱颖而出,被文艺评论家平野谦誉为“当代艺术性很高的作品”。短篇小说《死者的骄傲》,为他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美称,美国作家享利·米勒甚至说大江是日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存在主义文学倡导的新人道主义、人的生存和现实社会的抵牾,贯串大江文学创作的始终。正如瑞典文学院的评语所说,“原子弹轰炸和日本投降,以及天皇走下神坛的《人间宣言》,都给年轻的大江以冲击,促他发愤图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确切地说,大江是以充满离奇的想象和诗意的怪诞,刻画个人的孤独和人在不可思议力量面前的困惑、躁动和荒诞感,这些都在他的前期短篇小说《饲育》、《人羊》和《出其不意变成哑巴》中有所体现。在畅销达70万册的长篇随笔集《广岛札记》中,大江谴责美国投掷原子弹给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所带来的惨重损失,讴歌冒着光辐射和冲击波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的医生。后期的《洪水涌向我的灵魂》和《代跑者调查记》等长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摈弃了那种追求肤浅的外在冲突、缺乏对人的精神领域剖析的传统写法,多角度地透视了人在发展核武器时代的悲苦之情,表现出他对存在主义整体风格的驾驭娴熟自如。
  大江于1935年生在四国爱媛县一个造纸原料经纪人的家庭,日本投降时他还在读小学,经历了一段兵戈离乱的生活。他的《剥芽出仔》、《迟到的青年》和《亲自为我擦干眼泪》等,通过学童的眼睛,以恐惧与困惑的反差,诉说了灾难将历史引向歧路年代不可名状的悲哀。
  获奖时,大江正在执笔系列小说《烈火中的绿树》的最后一部《伟大岁月》,前两部《直到救世主被殴打之前》和《动荡不安的侵犯》已先后发表。大江的长子1994年为31岁,呱呱坠地时患脑功能障碍,他在父母精心照料和关怀下,潜心学习作曲,已于前年推出第一张激光唱片。大江对长子的骨肉情深,在《个人体验》和《烈火中的绿树》中都有所描写。它所含的内在文化隐喻,在于蕴寓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身遇不幸而顽强挺住的悲壮,以及人与人之间由精神、情感、品味汇聚而成的一缕胸襟。这也是他获奖的一个缘由。
  大江获奖前后公开声明不再染指小说,并表示“今后愿为中国和菲律宾等国的文学,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09:48 | 查看全部
1989年10月13日 世界最大铜佛在香港圆顶
    1989年10月13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佛像——座落在香港大屿山岛上高26.4米的天坛大佛今天圆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兼大佛工程总指挥刘纪原出席了香港佛教界人士为宝莲禅寺天坛大佛圆顶举行的洒净仪式。赵朴初在仪式后发表讲话说,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铸造工程史上的一件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8:10:02 | 查看全部
1988年10月13日 南京发现民国银行第一种钞票
  1988年10月13日,新华社报道:中华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第一种钞票——中国银行的“南京券”最近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被发现。
  “南京券”分1元券和5元券两种。1元券长13.4厘米,宽8.1厘米,正面上额有“中国银行”4字,下边框内有“南京”2字。反面为英文,只有经理邹颂丹、副经理叶济仙签字中文。5元券长14.9厘米,宽9.4厘米,图案与1元券大同小异。1元券和5元券正面两边有“中华民国元年吉日”和“中国银行发行”两排中文字。
  据“南京券”的发现者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银行行史专家、副研究员孔祥贤介绍: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国家银行只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于前清,中国银行是新建的,并取得了中央银行的地位,所以中国银行的第一种钞票就是中华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第一种钞票。
  海内外钱币学家历来认为,中国银行于1912年2月草创时来不及自行印制钞票,因而利用大清银行李鸿章象券加盖行名及年份后发行。孔祥贤说,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于1912年2月14日开业,南京券就是那天发行的。南京券的发现,否定了“李象券”是中国银行第一种钞票的成说,从而修正了货币史上的一个讹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