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中企互动】事评——今日诗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8:14:09 | 查看全部
春宫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译文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
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
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赏析
??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09:06:51 | 查看全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8:43:55 | 查看全部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12:51 | 查看全部
后宫词——作者: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释
1、泪湿:犹湿透。
2、恩:指皇帝对她的恩爱。
3、熏笼:薰香炉子上罩的竹笼。
译文
泪水湿透罗巾,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减,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待天明。
赏析
??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8:59:55 | 查看全部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00:46 | 查看全部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 桔,喻己贞操。 ??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 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 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01:01 | 查看全部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 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 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 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 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 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 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 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 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 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 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 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 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 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01:16 | 查看全部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评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01:29 | 查看全部
《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 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 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 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 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01:40 | 查看全部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