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中企互动】事评——今日诗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09:32 | 查看全部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1、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2、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韵译】: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 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 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 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 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评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 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 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 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 之不当和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0:07 | 查看全部
《长安遇冯著》 作者: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解】: 1、灞陵:即霸陵。 2、冥冥:形容雨貌。 3、燕新乳:意谓燕初生。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 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 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 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 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评析】: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 勉。 ??

开头写冯著从长安以东而来,一派名流兼隐士风度。接着以诙谐打趣形式劝导冯 著对前途要有信心。再进一步劝导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乳燕焕发才华,会有人关 切爱护的。最后勉励他“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 还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

全诗情意深长,生动活泼。它的感人之处,首先在于诗人的心胸坦荡,思想开 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邂逅的 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诗在叙事中写景,借写景 以寄托寓意。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转,读来一览无余,品 尝则又回味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0:20 | 查看全部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解】: 1、落帆:卸帆。 2、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3、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4、秦:今陕西一带。  

【韵译】: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 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 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 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 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评析】: ??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 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 ??

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 令动情。读来颇为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0:34 | 查看全部
《东郊》 作者: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解】: 1、?:拘束。 2、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3、澹:澄静; 4、虑:思绪。 5、霭:迷蒙貌。 6、庶:庶几,差不多。  

【韵译】: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 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 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评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 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 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 冶情怀的绝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0:48 | 查看全部
《送杨氏女》 作者: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解】: 1、永日:整天。 2、悠悠:遥远貌。 3、行:指出嫁。 4、无恃:无母。 5、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6、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7、居闲:平日。  

【韵译】: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 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 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 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 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 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 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 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 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 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 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评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 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 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 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1:01 | 查看全部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 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 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 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1:12 | 查看全部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谪: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评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 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 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 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 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1:59 | 查看全部
以下部分为【第二卷:五言乐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2:31 | 查看全部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解】: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3、矜:自鸣不凡。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评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9:12:48 | 查看全部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 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 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 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