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5 22:35:28
|
查看全部
仰帆投资与徐进方面在谈判的时候,已经明确了双方在后续事宜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大家按照游戏规则井然有条地忙开了,一起梳理债务、剥离医药资产,注入地产资产(如上图)。
通过以上操作就可将ST国药的经营性债权、债务基本转出,同时实现上海凯迪注入,仰帆投资的这种创新借壳方式值得借鉴。
案例:长甲地产
类别:上市
创新点:正面突破政策限制
长甲地产在商务部十号文约束下,其红筹上市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其运用了个十号文以前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苏州长甲药业—作为“壳”。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甲地产重组前的企业架构。这是个较为复杂的股权控制体系,它们整体上皆由赵氏家族所控制。其中,赵长甲为实际控制人,赵宏阳为赵长甲的儿子,黄喜悦(拥有泰国永久居民身份)为赵长甲的妻子。
有六家企业为实际运营的地产项目公司,其余皆为不承担实际运营任务的投资控股公司。这六家企业都是清一色的“纯内资企业”。而长甲地产要完成红筹架构的搭建,最主要的便是要将这核心的六家地产业务公司的权益搬出境外。
而如果要在实际控制人同一控制下,完成内资企业权益从境内向境外的转移,十号文的“关联并购审批”似乎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政策天堑”。长甲地产选择了一种商业风险很低但法律风险貌似很高的方式—借“壳”重组。
整个重组利用了赵氏家族拥有的唯一个外商投资企业—苏州长甲药业。苏州长甲药业是于2000年5月份,由“上海长甲投资”和赵的妻子黄喜悦以境外身份合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上海长甲投资持股60%,黄喜悦持股40%。
苏州长甲药业原是赵氏家族用于从事医药行业,但该公司规模不及赵氏家族全部产业的1%,且一直亏损。律师便以这个外商投资企业为“壳”平台,拉开了长甲地产的重组大幕。其跨境重组分五个步骤完成,整个过程如上图。
第一步:黄喜悦先在香港收购了一家壳公司益添投资(香港),然后在2008年3月18日,通过益添投资(香港)全资收购了苏州长甲药业,后者从中外合资企业变成了由黄喜悦间接控制的外商独资企业(如上图最右边结构)。
第二步:上海长甲投资全资设立了“上海长甲投资管理”,并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先后全资收购了“上海长甲置业”、“上海德基”、“常熟长泰”、“常熟长祥”、“上海裕达”及“常熟裕达”等六家企业。
第三步:外商独资的“苏州长甲药业”全资收购了“上海长甲投资管理”。
第四步:苏州长甲药业将亏损的医药业务剥离出去,并更名为“苏州长甲投资管理”。
第五步:赵长甲通过在境外设立的长甲集团国际(BVI)设立长甲地产(BVI),并收购了妻子黄喜悦持有的益添投资(香港)。
长甲地产完成上述重组步骤之后,便形成如上图所示跨境红筹架构。至此,原先6家纯内资项目公司的权益,成功地搬出了境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