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1 08:18:34
|
查看全部
网评文章靠什么赢得网民认同
从2008年3月在论坛上偶尔写写帖文,到2009年4月把网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我对网宣工作感受颇深。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评文章,并得到网民的支持和认同?我体会,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用独特的标题吸引网民。“题好一半文”。网络文章浩如烟海,网民的关注点毕竟有限,互联网就是一个“眼球”场,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很难引起网络编辑的注意,也难引发网民的点击欲望。网评文章标题不仅要观点深刻、旗帜鲜明,更要活泼有趣、引人入胜。在网络评论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诸如《有感于……》、《从……说开去》等落入俗套标题,点击率可想而知。近年来,我撰写的《杨善洲“一辈子”的精神值得一辈子学习》、《少一些“我是局长”的叫嚣,多一些“我是党员”的宣言》等网评文章,因标题比较新颖,浏览量和跟帖数都很多。
以主流的观点引导网民。网民往往容易受一些错误观点误导和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网评员进行正确引导,阐明政策、讲透道理、摆清实事、疏导情绪。工作中,我积极宣传组织工作的好做法,干部工作的新成效。比如,《“28会合一”是一种作风转变、观念更新》、《网络直播干部选拔“播”的是公平公正》、《组织部长集体公开承诺有哪些看点》等网评文章,在网民中产生较大共鸣。尤其是在建党88周年时,撰写的《我骄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文,较好地宣传了党的伟大成就,新华网在网站首页进行了刊载,全国有数百家网站相继转载。
靠丰富的素材说服网民。仓里有粮,心中不慌。网宣工作也一样,只有储存丰富的素材,下笔才能言之有物,文章才不会乏味空洞。网评文章不同于理论文章,要善于讲故事、举例子,网民才容易接受、受到启发。去年10月,四川省36岁公务员税成康的日记“感动得网友流泪”,当时我写了《公务员日记为何催人泪下?》,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还列举了雷锋、焦裕禄、吴大观、王彦生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日记,使网民深为感动。这篇评论被《人民日报》采用。丰富的素材从何而来?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我在红网建立了一个灌水贴子,把看到的一些有趣和有用的东西全部收藏在里面,一旦用得上,翻开就可以借鉴。
凭生动的语言感染网民。好的网评文章需要生动的语言。要想网民长期关注你的帖子,就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运用网言网语。有些组工干部的网评文章,形成了一种新的“八股”文风。这些文章尽管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点突出,论证严谨,段落清晰,但是格式思路刻板,无事实根据地盲目唱高调,网民根本没有兴趣点击。在写网评文章中,我很少用“为某某叫好”之类的题目,不打“官腔”,不暴露身份,受到了网民的好评。因此,网评文章要尽量避免“官气”,以普通网民的语气来写,这样才能让网民喜爱看,不反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