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中国晚清史【连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6:58:46 | 查看全部
东突厥斯坦

东突厥斯坦,即小布哈拉,位于天山之南,由东北区和西南区两部分组成。东北区旧称维吾尔斯坦,西南区即塔里木盆地,比东北区大得多,称为六城或喀什噶里亚;有时六城或喀什噶里亚之称也表示整个东突厥斯坦。在维吾尔斯坦和六城两地区,居民几乎全部操突厥语。只有少数人还懂得塔吉克语这种中亚形式的新波斯语,而到十九世纪,懂塔吉克语的人就更少了。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00:21 | 查看全部
在宗教方面,东突厥斯坦人是逊尼派穆斯林,奉哈乃菲派法律。他们虽然不无自己的文化特点,但仍是中亚突厥-伊朗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算外国人和外国人娶当地妇女所生的子女,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口大概不到三十万,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住在塔里木盆地的西端,即喀什噶尔地区,东部的维吾尔斯坦人口仅约占此数的十分之一。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02:18 | 查看全部
1759 年到 1820 年代清朝进行征服期间,东突厥斯坦的人口和耕地似已增加一倍。作为一个整体,东突厥斯坦人除了耶里克(意即“本地的”)以外没有一个共同的族称。他们分别用所在绿洲的名称来称呼。在喀什噶尔的本地人自称喀什噶尔人,在吐鲁番者自称吐鲁番人,余类推。甚至外国穆斯林也不把东突厥斯坦人视为单独的人种集团,例如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内曾在新疆经商的西伯利亚鞑靼商人穆尔塔德·法伊德·阿丁·玛尔真就曾混淆东突厥斯坦人和西突厥斯坦人,而统称之为“乌兹别克人”。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06:04 | 查看全部
但是,也有几个人种集团不同于绿洲操突厥语的一般居民,例如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吐鲁番和叶尔羌等地区的刀朗(多兰)人。他们讲突厥语带有自己的口音,他们的妇女则象柯勒克孜人用白巾裹头。在阿克苏和乌什吐鲁番地区,他们饲养那种厄鲁特人普遍饲养的羊,还为新疆驻军管理驿站。乌什吐鲁番地区还有一种牛盖特人,显然是柯勒克孜人血统。他们夏居毡帐,冬返定居点,依靠饲养牲畜为生,专司为清政府扫除木扎提山口的冰雪。英吉沙尔和叶尔羌两地之间的居民中,也有这种夏居帐篷冬返村居的人①见瓦里哈诺夫:《全集》,卷 2 340341 页,尤其是注 3;又见涅波尔辛:《俄国的中亚贸易概述》,载于 1855 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论丛》,卷 101855 年),第 341342347 页;又见贝柳:《喀什噶尔史》,载于福赛思:《1873 年出使叶尔羌报告》,第 201 页(其中的“沙菲派”,即指沙菲伊法学派)。②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载《孟加拉亚洲学会杂志》,卷 4 48 号(1835 12 月),第662 页。①佐口透:《东突厥斯坦社会史研究》,第 197198 页;又见瓦里哈诺夫:《全集》,卷 2 342 页。②见涅波尔辛:《俄国的中亚贸易概述》,第 345347 页;赫尔麦森编:《关于基发、布哈拉、浩罕和中国西北的报告》,载《俄国与亚洲邻国知识》,第 1 及第 2 辑(1839 年),第 9597 页;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 662 页。赫尔麦森和洪堡德把法伊德·阿丁记作萨伊夫·阿丁和“塞伊夫林”,见上引《关于基发、布哈拉、浩罕和中国西北报告》,第 89 页。群。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07:18 | 查看全部
罗布泊地区的定居者多少不同于其他东突厥斯坦人,他们可能并不都是穆斯林。②在 1800 年,除了少数例外,乌什吐鲁番的居民似乎不是当地土著,他们的父祖是大约三十年前被清政府从塔里木盆地各地迁来这里的。远至东部的甘肃肃州还通行突厥语;过了肃州,中亚商人就需要会讲汉语的译人了。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08:35 | 查看全部
在塔里木盆地的西端,主要是在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一带,有一大批外国商人,其中包括一些与外商有联系的工匠和越来越多的混血儿。清政府曾于 1795 年禁止外国人娶当地妇女为妻,但这禁令难以贯彻,天长日久,外国穆斯林(主要是浩罕属民)与喀什噶尔妇女成婚者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被称为察尔虎特,尽管其语言、住地和文化不同,但仍随他们父亲的国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09:26 | 查看全部
这种混血儿所生子女同样被认为是察尔虎特,不算清朝属民。旗人也有娶当地妇女为妻者,不过法律是禁止清朝官吏娶东突厥斯坦妇女的。这类婚生子女则被认为是当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10:56 | 查看全部
    在喀什噶尔地区的塔什密里克居住着柯勒克孜的土拉吉尔钦察部,该部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约有五百户。这是清政府唯一允许住在东突厥斯坦而与绿洲定居居民同等看待的柯勒克孜人。在叶尔羌地区的有些村落中,还有一些从奇特拉尔和瓦罕释放出来的奴隶前来定居,他们就是所谓的什叶派(拉菲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12:24 | 查看全部
    在许多山区则有塔吉克人、哈尔查斯人(山地塔吉克人)和瓦罕人,他们都讲伊朗语,在清国领土上过着半游牧生活。虽然他们现在是穆斯林,却还保留着伊斯兰时期以前的伊朗拜火教残余。①甚至在塔里木盆地绿洲的东突厥斯坦人当中,也还有着前伊斯兰文化层的遗迹,尤其在社会底层人民当中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07:14:11 | 查看全部
例如祈雨巫师还有其市场,他们将巫石涂上动物之血,或将它放置在 “甜水”中,就可以作法降雨降雪。还有萨满教徒也仍然行他们的旧法。②六城和维吾尔斯坦两地的经济都依靠绿洲农业以及手工业和贸易;除少数人外,东突厥斯坦人几乎或者从事耕种,或者在城市经商为生。绿洲的两大生活区一方面是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另一方面是塔克拉玛干和罗布泊沙漠。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最终提供了地下水,沙漠则吸收水,并形成了一个逾此界限即不能定居的区域。在靠山一侧,这个区域与牧场混然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