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中国晚清史【连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28:48 | 查看全部
喀什噶尔商人到国外经商,是在 1794 年开始受到限制的。他们只能获得通行证,成群结队越过边境哨卡到最靠近的柯勒克孜人当中进行交易,仅此而已。他们受到官方税收的歧视,进口税负担沉重,官吏又勒索敲榨。他们甚至必须用钱购买经商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32:54 | 查看全部
一般说来,清朝推行的政策在效果上是有利于外国商人、而不利于六城商人的,因此当地商人在某种程度上只得依附于外商。发了财的六城商人要留居塔里木盆地就得隐瞒资财,假装贫穷。否则,如果买卖做得相当大,他们就得前往伊犁或乌鲁木齐去住,那里的官府压力要轻一些。对于作为清朝贡民的哈萨克人和柯勒克孜人所进口的牲畜,政府照价征收关税 5%,而对于外国人所输入的牲畜,政府只征税 313%。喀什噶尔商人输入的丝绸制品和毛皮要纳税 10%,外国人输入的同样货物仅纳此税之半数。就大多数商品说来,当地的进口商要交税 5%,外国商人只交纳 313%,但若系“克什米尔人”(包括巴尔提人和帕米尔诸国的商人)则只交 2.5%。从巴达赫尚进口宝石,税率是每斤五百蒲尔。①这项政策的后果之一是白银外流,清政府曾经试图制止而未能奏效。①见库兹涅佐夫:《十九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在新疆的经济政策》,第 16199296115 页;又见作者的同名文章载《哈萨克科学院院报:历史、考古、人种学专集》,317)(1961 年),第 84 页。②见戴维斯:《英属印度西北边境诸国贸易和资源的报告》第 2526 页,又见 312335 页。参见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 656 页,作者说库车人口主要是加尔梅克人。他说:“富有的要人住在城内,穷人则住在郊野的帐篷里。”沃森的材料是 1830 年代的,他显然把库车与焉耆混为一谈了。①见瓦里哈诺夫:《全集》,2,第 680 页(书中将 shelkovymi 误作 melkovymi);伊扎特·阿拉:《中亚游记》,第 24 页;阿赫麦德·沙:《从克什米尔经拉达克到叶尔羌的行程》,第 382 页(书中“百分之四十”应系“四十分之一”之误);涅波尔辛:《俄国的中亚贸易概述》,第 347348 页;库兹涅佐夫:《清政府在新疆的经济政策》,第 19 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35:11 | 查看全部
大多数外商都是来自浩罕、布哈拉、巴尔提斯坦、巴达赫尚、乾竺特、克什米尔或哈萨克草原,但也有伊朗人、 希尔凡人、 俄国鞑靼人 (或诺盖人)、印度人、中亚犹太人(他们聚居于浩罕者人数很多)和亚美尼亚人。帕米尔的柯勒克孜人大概总是冒充当地属民前来的。清朝当局弄不清这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便统统把他们看作“安集延人”(安集延是浩罕控制下的费尔干纳一个城市和地区)或“克什米尔人”,①所以政府甚至许可非进贡国的商人前来新疆做私人买卖。其实所谓“安集延人”就是在喀什噶尔经商者,所谓“克什米尔人”就是在叶尔羌经商者。但是,作为贡使似乎更有利可图,外国使节往往向驻新疆的将军和其他高级官员赠送马匹,得到的回赠总是比原来礼物的价值更高。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36:21 | 查看全部
浩罕的属民和来自布哈拉及中亚西部其他地方的商人,都在喀什噶尔(它在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比布哈拉更大)进行大宗的对外交易。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37:21 | 查看全部
因为清帝国的官方态度是把贸易看作一种给予外国人的特许(认为是他们需要富饶的中国的物产),以换取安定和对清廷的忠顺姿态,所以外国商人就取得可以讨价还价的地位和一定程度的自治,这两者都是本地商人所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41:10 | 查看全部
浩罕的属民,即真正的安集延人,地位尤其出众(因为“他们的举止和习惯很象”喀什噶尔人),④是喀什噶尔的外商当中人数最多的集团,因此,在当地的外商界占支配地位。为了替这些商人说话和监督日常的市场活动,喀什噶尔的阿奇木伯克与外国商界共同指定一位高级外商作监理(满语 hda-i da,即商目)⑤:他也象中国沿海商埠的大班那样并不是清朝的官员。但监理又不同于大班,他(至少在起初)对一切外商进行监督,而不是一个监理单独监督与新疆通商的某一国属民;外国商界有此监理,便享有高度自治权,摆脱了清朝统治的干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43:02 | 查看全部
这种外商监理通常是用浩罕人,后来这一职位逐渐变成浩罕政府试图控制喀什噶尔对外贸易的工具。喀什噶尔的对外贸易大部分取道浩罕,这一事实就进一步促使浩罕政府插手于喀什噶尔,而喀什噶尔的贸易又反过来促进了浩罕经济,对十八世纪之末浩罕国的迅速发展大有裨益。起初,清政府对此采取妥协态度。1809 年清朝通知浩罕统治者阿里汗说,鉴于他们的行为恭顺,着令该国当年输入新疆的商品免缴关税。清朝又说,以后浩罕输入商品的关税将减半征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45:38 | 查看全部
同印度、西藏、拉达克、巴尔提斯坦、阿富汗和帕米尔诸国的贸易则集中在叶尔羌(此地人口甚至比喀什噶尔更多)和色勒库尔地区,这些地方也是印度与俄国通商的会合点。在这里和在和阗,安集延人在外商中所占的比重都小得多,更多的是巴达赫尚人、克什米尔人、阿富汗人、巴尔提人、西藏人和印度人,但是没有犹太人或俄国鞑靼人。①这使外国人的成份比在喀什①见穆尔克罗夫特和特雷贝克:《在印度斯坦喜马拉雅山诸邦及旁遮普等地旅行记》,卷 1 452 页。②《大清宣宗实录》,卷 262 24 页(1835 2 16 日),26 页(1835 2 19 日)。③见赫尔麦森:《关于基发、布哈拉、浩罕和中国西北的报告》,第 96 页。④见阿赫麦德·沙:《旅行记》,第 351 页。⑤感谢冈田英弘在 1971 年把这一满语词汇的含义告诉我,据告那是由汉字“胡岱达”音译而成。参见佐口透:《东突厥斯坦社会史研究》,第 380383 页;佐口透:《浩罕王国的东方贸易》,载《东洋文库研究纪要》,第 24 期(1965 年),第 8689 页。①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 654 页。噶尔更复杂。是否也有象喀什噶尔“商目”那样的单一的外商监理,目前还不得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47:15 | 查看全部
准噶尔与六城之间的贸易集中在阿克苏,这是因为此城靠近经由木扎提山口越过天山的通道。在阿克苏的市场上,东突厥斯坦人同哈萨克人和天山柯勒克孜人的贸易占重要地位,至少早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每逢集市就已经是“街市纷纭,摩肩雨汗,货如雾拥。”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0:48:49 | 查看全部
到八十年代末,大量俄国商品开始涌入阿克苏,清朝不能制止,其部分原因是恰克图的中俄贸易已经终止,清朝商人便从阿克苏把这些商品转运到清帝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在阿克苏定居下来,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阿克苏的人口包括本地人和外国人,合计似已超过一万户。其中约有八千四百户登记为清朝属民。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