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家族企业治理七大步骤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6:38 | 查看全部
文化,转型为透明化运作,家族企业老板应理智地思考如何实现全透明运作,尽量减少外界对企业的不了解;其本质内涵是让外界了解企业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文哲学价值观。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塑造家族企业文化须:
立足自身,借鉴学习策略:
企业文化尽管不可模仿,但是可以学习。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为人传颂。海尔的" 真诚到永远""有缺点的产品就是废品,家族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要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做到扬长避短,博取众家之精华。
企业家现代化策略:
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经营者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但中国的家族企业家整体素质都不高,"土老板"企业家数量很多,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作用在家族企业中很重要的。他的价值观和精神态度决定了企业行为和员工的价值取向。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家的知识,智力,现代化文化素质决定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发展、前途和事业成败是取决于一种人文思想,一种文化素质、一种内心深处的是非黑白的判断。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是具备了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企业家,他们的精神境界、文化及哲学理念都达到了相当的层次,企业中的滚滚利润与其说是机遇和市场所带来,还不如说是他们本身的文化素养所带来。
提炼认同的价值观策略:
一些家族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员工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企业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研究表明,一套大家接受的价值观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全力以赴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它又是构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然而,我国家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创办人的个人好恶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顺眼的人就留,顺心的事就做,手段就是奖和罚,其结果必然是企业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员工来得快,散得也快,难怪家族企业的管理者总在抱怨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出创业元老顶不住,外聘人员靠不住,留住人才难的感叹。
差别化策略: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而许多家族企业文化塑造中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大部分家族企业文化雷同,起不到标识企业特色的作用。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例如,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浙江雅戈尔装点人生,服务社会都体现了企业的个人特色和极深的文化底蕴。家族企业文化塑造要根据行业特点,地理特点,产品特点等,尽可能挖掘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特征。
塑造名牌策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7:10 | 查看全部
名牌企业形象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也能占领国际市场,相反,没有企业形象,既不能占领国际市场,也不能占领国内市场。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许多企业都通过创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例如,美国的微软,日本的SONY,中国的海尔都因其产品的卓越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优秀的现代家族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形象建设浅显而言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取向。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从宏观上看,与狼共舞的时代已经来临,家族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请了解“文化”精神决定外在,无形决定有形,民族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一种精神文化!请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成长的永远是文化,文化永远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
弊端导致治理存在的问题究其因,皆为大部分企业的股权极为单一且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所至,属于典型的古老家天下式企业制度,极容易产生出家族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四大矛盾
步骤六、家企分开企业产权多元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7:43 | 查看全部
就大多数家族企业而言,现阶段基本上是采取单一的所有权结构,即企业的财产权基本上归某一个人或某个家庭所有。与此相联系,往往是把个人财产所有权和企业资产所有权混为一谈,不作严格的区分,从而使得企业始终无法摆脱个人和家庭而独立存在,企业的发展受到个人和家族的严重制约。
产权结构一元化,往往导致把产权关系和血缘关系融为一体,因而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切断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往往会管企业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不会管企业,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严重的对立。经营者的决策过程缺乏必不可少的约束,不能形成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家族企业的财产权是明确的,但由于企业产权与个人资产是粘结在一起的,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不能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因而形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现象。从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模糊产权——清晰产权的过程。产权模糊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家族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基于血缘关系,彼此信任,对于财产分割不清,导致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家族成员内部产权界定不清,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其次,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为获得各种政策支持,良好的声誉,有意识地模糊化产权结构。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家族企业想要做到做大做强做久,就必须彻底摆脱家族化。家族企业产权多元化是摆脱家族化成功与失败之间的一条鸿沟,勇敢地跨过去,企业就走向辉煌。如果站在鸿沟边踌躇不前,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淘汰出局。
明晰产权与经营管理权界定:
职业化经营管理的家族企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营管理权问题,即采取投资者直接经营或者采取委托代理的制“两难选择”二者各有利弊。投资者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其个人效应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是相一致的,在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随着家族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投资者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大规模企业经营管理事务,客观上要求必须由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家替代,即必须采取委托—代理制。在技术和管理日益专业化,知识化,现代化的今天,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其所固有的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些文化程度较低(就多数家族企业而言)的家族企业家,无论如何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现代高科技产业的。
明晰家族企业产权界限
我们一直在强调企业产权明晰的重要性,也知道家族企业的产权界定很模糊,由此家族企业要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型,首要的就是明晰产权关系。首先,要划清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其次,要划清出资者个人所有权和企业财产权之间的界限。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随着家族企业进入扩张阶段,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弊端往往导致企业扩张乏力。因此,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就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在家族控股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重大决策由包括外部董事在内的董事会做决定,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家族企业股权治理公众化:
提高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效率,必须走出“股东至上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其治理主体就是相关者,即与企业共存亡的个人或团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一般雇员。而对各方相关者的激励则是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基本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有合理的薪酬结构。一要了解经营者对薪酬的期望值。在企业辞职的人中,很多是因为企业给予的薪酬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即使这种薪酬不低于人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8:30 | 查看全部
市场价值。二要优化薪酬体系中的各种收入比拟结构。为了避免经营者这些短期行为,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加强股权激励。我国家族企业可以大胆借鉴国外、国内企业的先进经验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实施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计划,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股权激励,承认人力资本产权价值。
家族企业资本社会化:
资本社会化不仅导致了企业管理的革命,而且带来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变革。资本社会化使家族企业摆脱家族企业的制约,将资本,管理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家保持良好的心态。资本社会化是企业管理革命的起点。资本社会化的企业,能够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更为合理化,科学化。资本社会化的具体实践就是股份制,公司制。
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两种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份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制克服了业主制和合伙制的诸多弊端,通过有限责任制,降低了个人,家庭和公司的风险,使个人和家庭的变故不至于影响公司的发展;相应的,公司经营不善也不会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
在家族企业建立产权退出机制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分流方式来解决问题;对那些虽然有出资但是能力和知识都跟不上企业新业务发展需要的家族成员和创业元老成为沉默股东,要求他们退出企业的经营管理,当然可以考虑让他们担当督导工作,给他们较高的待遇;对于年轻的家族成员,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并且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受教育条件,以提高其能力和素质,使企业后继有人;对于能力较强、有创业冲动的家族成员也可另设一笔资金,让他们自己投资经营,自己发展。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分离所产生的超越性,使公司的资产更开放,扩大了公司的融资能力。这种超越性又使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易于分离,从而克服了股东直接参与管理所造成的能力和素质的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9:01 | 查看全部
步骤七、“子承父业”之道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多数为草根出身,在创业时期尝尽了创业时的艰辛,在对第二代的养育上,更多的是为子女提供更多富足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修身教育。
修物不修身: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们,对待子女往往是物质在上,而忽视其修身教育。从而造成第二代继承者普遍外在躯干和形体良好,但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不得以担当企业的责任。
传职不传权:大部分第一代创业的民营企业家,虽将职位传给下一代,但还想对子女再拉一把,扶一把,大事小事依然老人家事必躬亲一把抓,子女虽在其位,却无其权,当然也谋不了其政。
自我崇拜:创业几十年,企业也上了一定的规模,第一代创业者对自身在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一切形成高度的自我崇拜,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在企业留下,并希望子女能像自己一样去判断与决策。但往往结果是,最先否定自己的,是自己的子女!
经验主义:对自身的所有管理经验,恨不得全盘都掏给继承的子女。希望子女按部就班依老一代的经验处理问题。最终导致父辈把经验的包袱转加到继承子女身上,反而成为继承子女的负重与累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9:31 | 查看全部
内外有别:家族成员得到更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收益,同时“自家人”较少受到规范化管理的约束;从而造成继承者的家天下的皇权心态,进而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弊端。 传承缺位:企业传承传什么?传权、责、利还只是传权、利!?大部分第一代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只是传权、利给下一代,导致传承缺位:缺使命、缺责任、缺精神!
以上是大部分家族企业传承时所犯下的通病。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家族企业传承须关注: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有舍有得、大舍大得!:怜悯式搀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没有在河里呛到水,哪里会练就在翻江倒海的本领?佛揭有云:舍即是得,没有真正的放权,继承者就不会练就一身真正的本领,企业也就不会得到很好的传承。
3.无我即大我,亢龙有悔:老一代创业者在企业已经形成很高的个人崇拜和管理权威,在对下一代继承者的怜悯式搀扶过程中,这些个人崇拜和管理权威将直接对下一任接班者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老一代创业者更需要有无我的精神,将个人崇拜消除于无形,才能让继承者实现有我,从而反过来成就大我的境界!
4.经验是负债,学习是财富:老一辈创业者,过去在创业过程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时过境迁,所有的经验,也只能在特定的时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已。企业不同的发展历程,需要不同的人,不同的经验,才能造就不同的价值与财富。
5.软硬兼施,玉不硺不成器: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创业不难守业难!这样的话语时时刻刻在提醒和激励着我们的家族企业,同时,怜悯式搀扶的通病也无时无刻在许许多多传承期的民企发生。我们期待众多家族企业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抛却怜悯式的搀扶,树起变相的激励的大旗,从修身教育做起,打破富不过三代的传承怪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中国民营家族企业治理的角度研读《三国演义》,该书严然是当下中国家族企业的众生百态,“子承父业”家族企业传承,孙权当为富二代接班的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